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思考

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思考

论文提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和农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的主要表现,从“体制、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市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提出了采取“育文明乡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生活消费习惯是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统一,是基于习惯心理的经常性的消费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制约着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产生和表现。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区分良好和不良的生活消费习惯,将好的发扬光大,差的加以改善,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对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初步分析了农村生活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生活消费习惯的现状

期间(尤其是春节)存在着盲目花钱的倾向,讲究吃喝、讲究排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攀比心理会强化低收入农户的消费支出。其次,从全年生活消费结构看,突击消费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均衡性,显得不合理。第三,从身体健康角度看,这样突击性的猛吃猛喝对健康很不利,易产生各种疾病。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消费习惯仍有较大影响,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畸形消费严重。主要是人情消费、愚昧消费开支大。广大农民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上的联系,所以人情消费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村,婚丧嫁娶都要赠送礼金,这部分开支有时要占去一个农户全年收入的较大部分,令不少农民不堪负担。农村的愚昧消费开支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民不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是用来修坟造墓、建庙敬神、大办祭品、甚至赌博吸毒等,这种愚昧性的消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也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规模,从而限制了扩大再生产。

二、农村居民不良生活消费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市情况来看,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原因有“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三个方面。

1、体制原因。长期以来,因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在财政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工农、城乡失调失衡发展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乡村市场建设、村道硬化绿化、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公共设施以及农村文教科卫、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均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且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有关政策对农村的投入较少,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生活消费基础环境差。一是农村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不健全制约农村消费。绝大部分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商业网点分散,规模小,售后服务差。二是农村市场上消费品供需不匹配。近几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明显变化,但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相比差别较大。许多企业不善于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消费特征、消费心理及消费条件变化,没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村适用产品,只是通过促销甩卖商品而已。由于对开发农村市场重视不够,致使农村市场商品供给结构与农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三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长期以来,在打假治劣方面,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加上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对商品识真辨假能力相对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弱点,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

村,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也影响了农村的生活消费环境,使农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顺利实现。四是农村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护,也是农村市场的消费条件落后的重要表现。一方面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直接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权益。2006年的“豆奶”事件,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奶制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在其权益遭受侵害时,其消费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对农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打消农村消费者的顾虑。

2、经济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低,增长缓慢,改善生活消费条件的承受能力差。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扶农政策和措施,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城乡在住房、物价、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造成了农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要明显高于城市,这也是农民消费观念保守顾后的直接原因。

3、社会文化因素。消费观念和传统习惯约束了消费行为。从消费习惯来看,长期以来较低的收入水平,再加上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稍差等原因,使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形成了“量入为出、计划消费、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在消费上很少作出“借贷”性的超前消费行为,注

重务实性消费。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务实的消费态度,延缓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和农村消费市场发育的进程。

三、改善农民生活消费习惯的对策措施

我们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消费习惯,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育文明乡风,促使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

文明乡风主要包括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良好的环保、卫生、生态意识,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创导文明新风。如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农户”评比等活动。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农民群众的需求,通过建设文化站和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比赛、“三下乡”等措施,使更多的“农民剧团”活跃乡村,更多的“农民球队”走上赛场,大力开展健康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村镇文化站、阅报栏、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同时,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倡导文明,树立新风,促进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