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
基本类型
1.完全随机设计 2.配对设计 3.配伍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4.自身比较设计 5.交叉设计 6.拉丁方设计
试验设计的步骤
1.根据试验的目的选择试验方案。 2.确定处理因素和处理水平。 3.确定试验类型。 4.根据实验效应的类型和处理因素的
情况选择统计方法。 5.确定样本量。 6.确定分组方案。
配伍组设计是先将若干个受试对 象按一定条件划分成若干个区组。每 一配伍组包含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 别接受不同处理,每个配伍组的例数 等于处理组个数。
配伍的条件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 处理因素。可以按单一非处理因素分配伍 组,也可以按几个非处理因素的组合分配 伍组。
例如实验动物的种属、窝别、性别。年 龄、体重相同和相近的划人一个配伍组或 区组;临床试验根据具体要求可将性别、 体重、年龄、职业、病情和病程等条件相 同和相近的列入一个配伍组。分别将同一 配伍组内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别分配到各 处理组中去。
•2.双向误差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比 配伍组设计优越。
(6) 缺点
• 1.要求各因素的水平数相等且无交互作 用,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 2.重复数少,对差别的估计往往不够精 确,为了提高精确度,可将处理数相 同的几个拉丁方结合起来进行实验设 计。
例1.研究蛇毒的抑瘤作用,拟将四种瘤株匀浆接种小白 鼠;一天后分别用四种不同的蛇毒成份,各取四种不同 的剂量腹腔注射,每日一次.连续10天,停药一天,解 剖测瘤重。
交叉实验设计进行的实验所得数 据的统计处理可用方差分析,如果资 料的性质不适宜用方差分析则可用秩 和检验。
方差分析步骤:
秩和检验
1.处理间的比较(本例即A、B两种参数电针刺激 间的比较)
步骤:
(1)先将同一大白鼠接受两种刺激所得数据均按先后顺 序相减,并保留正负号,以差的代数值编秩号;
(2)按两种顾序(A—B和B—A)分别求秩和.进行两样本 秩和检验
6.拉丁方设计
(1)概念
拉丁方实验设计是三因素、等水平的实验设计 。它是将r个拉丁字母排成r行r列的方阵,使每行 每列中的每个字母均只出现一次,这样的方阵称r 阶拉丁方,或r *r拉丁方;分别按拉丁字母、行和 列安排处理因素及影响因素的试验(或实验)称拉丁 方试验(或实验)。
(2)基本要求
1.必须是三个因素的试验(或实验),且三 个因素的水平数相等;
(4)统计处理
•1.列出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计算; •2. 按方差分析公式计算离均差平方和(ss)
、自由度、均方(MS)与F值 •3.列方差分析表
• 4.查附表6F界值表得P值,按所规定的检验水 准作出推断结论
• 5.若检验结果均数间有差别,需要时作均数 的两两比较
(5) 特点
•1.纵横两向皆为配伍组,可用较少的重复 次数,获得较多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的熟练程度。
(6)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根据适用条件可采用t检 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根据适用条件可采用u检 验,卡方检验。
10
例3.完全随机设计也可以用于从不同总体 中进行随机抽样获取随机样本进行对比观察。 某医院给190名慢性胃炎病人做胃粘膜活体 组织检查,并用同样方法检查10名健康人作 对照。拟从慢性胃炎病人190例胃粘膜活体 组织检查标本中随机抽取10份,与健康人的 10份标本比较T淋巴细胞含量。
4~11行.共8行,从每行第1列(即第1个随机效)开始,向 右只取随机数1~4,其余数舍去,将所取随机数依次标于 各配伍组的受试者编号下。随机数1、2、3、4依次分别代 表A、B、C、D四种处理。
4.自身比较设计
(1)概念
这种在同一受试对象本身作对比的实验设计, 统称为自身比较设计或自身对照设计。
本例,同一大白鼠两次刺激痛阈上升值之差.按A—B的 秩和为100,按B—A的秩和为36,n1=n2=8;n2-n1=0, T=36,查附表,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 认为A、B两种参数电针刺激后痛阈值上升数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A高于B。
秩和检验
2.顺序问的比较(本例即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的 比较)
分别 用同一处理因素的多种水平的比较。
(4)注意
同体前后的比较,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否则受 试对象或样品可能因时间间隔过长,受到混杂因素 影响或自身发生某种变化,失去同体比较的均衡性。
5.交叉设计
(1)概念
交叉设计是将每个观察对象在第一 个时间阶段(或疗程),随机分配在实验 组或对照组然后在第二个时间阶段交叉 安排。
随机区组设计可以使各处理组中 的受试对象的条件均衡,具有良好的 可比性,由于控制了非处理因素的影 响,使处理因素的效应能得到比较符 合实际的客观反映,而且各处理组、 各配伍组的样本含量控制一致;使实 验误差减小,提高了统计检验的效率。
随机区组设计的步骤:
1.确定三个要素。 2.确定可能影响结果的非处理因素。 3.根据处理组数确定区组容量。 4.按确定的非处理因素划分区组。 5.将每个区组内的受试对象分别随机 地分配接受不同的处理。
2.配对设计(matched pair design)
(1)概念
将受试对象按既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 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接受不同的处理。
(2)优点
最大优点是能够改善处理组问的均衡性,提 高实验效率。
(3)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可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可用卡方检验。
例1. 拟将10对受试者随机实施甲、乙两处理,采 用配对实验设计,每对中一个受试者接受甲处理, 另一个则接受乙处理。
随机区组设计的统计分析:
根据适用条件和Biblioteka 析目的,可用 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27
例1. 拟将已分成8个配伍组的32个受试者随机分配到A、
B、C、D四个处理组。
步骤: 1.将32个受试者按既定条件分成的8个配伍组进行编号,
1~4号为第一配伍组,5~8号号为第二配伍组,…。 2.按预定的随机化方案,从附表2随机排列表上随机指定第
(2)特点
① 由于同一配伍组内的样品来自同一受试对象, 因此均衡性好;
② 不需要特别的随机分配方法,操作简单。
(3) 表现形式
① 同一批受试对象处理前后的效应指标比较; ② 同一批样品分别用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或
分别用同一处理因素的A水平和B水平的比较; ③ 同—批样品分别用多种处理方法的比较,或
4.配对双交叉
配对双交叉设计是在简单配对交叉设 计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三阶段,受试者在第 三阶段随机采用BAB或ABA处理顺序。
(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举例
例1.在针刺麻醉研究中,为比较A、B两种 参数电针刺激后痛阈值上升情况,以条件 近似的16只大白鼠作交叉试验。
步 骤:
先将每两只条件相同的大白鼠配成一对,共8 对;并将第一对编为1、2号.第二对编为3、4号 ,…直到第八对编为15、16号。确定的顺序是A— B 。第1号是A—B,第2号即B—A,余类推。本例 第1、3、6、8、9、12、14、15号的测试顺序是 A—B;第2、4、5、7、10、11、13、16号的测试顺 序是B—A。先进行的属第一阶段,后进行的属第 二阶段。这样A、B两种参数电针刺激在第一和第 二阶段达到了平衡。
2.行间、列间、处理间均无交互作用; 3.各行、列、处理的方差齐。
(3)设计步骤
1.根据因素的水平数r选定基本型拉丁方(也称 标准拉丁方);
2.将基本型拉丁方随机化。使用基本型拉丁方 时要加以随机化,用列的重徘和行的重排来 实现,行、列交换或移动时必须整行(或列) 进行,不能将行或列拆开。
例如5*5拉丁方的随机化: 3.规定行、列、字母所代表的因素和水平。
3.将选定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 到不同处理水平和不同处理因素水平 的组合(处理组)。
实际工作中考虑到有些试验的工 作量很大,可能使得一些因素或环境 发生了变化,由于这种变化可能破坏 组间的均衡性,所以尽管使用的是完 全随机设计,在试验设计的随机化时 增加一个Block以尽可能地纠正这种影 响。
如:临床试验的病人入组,
(2)优点
1.节省样本含量; 2.易控制条件,减少误差
(3)适用条件
两次观察的时间不能过长,处理效应不能持续 过久。
(4)注意
处于第一阶段的“处理”不能有持续作用而 影响到第二阶段的“处理”.否则将产生两种处 理的叠加而导致交互影响。
(5)交叉设计对受试对象的要求与分配方法
交叉设计对受试对象的要求与分配方法和配 对设计类似,即尽可能使相邻的两个受试对象的 条件近似。
先将受试者编号,第一对第一受试者编为1(1),第二 受试者编为1(2),…,再按预先确定的随机化方案,从附 表2随机排列表第2行第1列开始,舍去10—19之间的数字, 并规定单数取甲、乙顺序,双数(0作为双数)取乙、甲顺 序。
3.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配对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的的一 种特殊形式,即每个区组内只有两个 受试对象。
(3)优缺点
优点: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比较简单; 缺点:只能分析比较一个因素的实验效
应,总的效率不高。
(4) 特点
受试对象有相同的机会被分配到不同 的处理水平或不同的处理水平的组合中。
实验的误差通常表现为组内误差(个 体差异)。
(5)实施方案
1.确定处理水平和不同处理因素 水平的组合。
2.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对象。
例2:四只大白鼠对不同药液、不同次序的反应 的拉丁方实验设计的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5.结论
可以认为各实验动物间及备用药次序对反应 无甚影响;而四种药液的反应不同,但尚不能认 为各药液间皆有差别,需进一步做多个样本均数 间的两两比较(q检验),方能回答哪两种药液间 的反应有差别。
拉丁方实验数据的缺项估计及方差分折
随机区组设计的特点:
可以控制一组非处理因素。 区组容量等于处理组数。 区组数量没有明确的限制,因此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确定区组数。 处理因素与区组因素不应有有交互作用。 每个内只有一个数据,不能计算组内误差。 使用受试对象的数量等于处理数×区组数。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随机化只在区组内进 行,区组因素又是非处理因素,所有原则上只 分析处理因素,而区组因素不具备分析的条件。
步骤:
(1)将同一大白鼠接受两种刺激所得数据相加,以 其和编秩号;
(2)按两种顺序(A—B和B—A)分别求秩和,进行两 样本秩和检验
本例,同一大白鼠两次上升值之和,按A和B的不 同顺序:A-B的秩和为58.5,B-A的秩和为77.5, n1=n2=8;n2-n1=0,T=58.5,查附表得P>0.01 ,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测试顺序对痛阈上升 值无影响。
1. 完 全 随 机 设 计( comletely random design)(属于单因素实验设计)
(1)分组方式
完全随机设计有两种分组方式:
1.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 中;
2.分别从不同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 获取代表各不同总体的随机样本。
(2)应用 根据实用效应(指标)的不同 均数的比较 率的比较 构成比(分布)的比较 危险度的比较 生存资料的比较 可以是多个效应的比较。
先将190名慢性胃炎病人依次编为l、2、…190号, 等分为10段,每段19人。再从附表1随机数字表上随 机地指定从第10行第1列相交处的“58”开始,向右 记10个数字,并以19分别除各段的随机数,记余数, 除尽则记除数(19),小于19的随机数,不必除19,该 随机数即为余数。然后将各段的起始病例号加上“余 数”减去“1”即为该段抽到的病例号。例如.第1段 的随机数是58,除19,余1,病例号1被抽到;第2段 的随机数是71,除19,余14,第2段的起始病例号是 20,20+14-1=33,病例号33号被抽到;余类推。
(6)交叉实验设计的几种形式
两组A处理的结果作为A的效应,两组B处理的结 果作为B的效应。将A处理与B处理的效应进行比较。
设计模式:
阳性
甲组(方案A) 洗
对象
阴性 脱
阳性 期
乙组(方案B)
阴性
方案B 方案A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3.配对“拉丁方”
将受试者每两例配成一个区组,区组 内随机地将两例受试者的阶段及处理顺序 相反安排,每个区组构成2*2的“拉丁方” 状态。这样能够使不同阶段、不同区组中 的受试对象接受A、B处理随机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