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执笔:宋文俭许玉华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缘起与启示:

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校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买买订订的工作,它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体现,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界有这样一些观点:互联网上的资源是无限的,把校园网开放,让学生到广阔的互联网上去探索、去学习,但互联网的资源中,有无限的垃圾,无限的“死亡”信息和重复信息;把这样一个“无限的资源”直接交给老师和学生,恐怕是“弊大于利”。再看当前商业化资源的开发,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只是一昧错误追求教学课件资源的容量,内容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在“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量大繁杂的资源堆中选择并组合适合学校本身,适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相统一的新式教学,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源的容量,这是现存资源开发和建设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很多课件资源不具人性化、个性化、交互性、创造性,如果直接加以利用会使教师教学思维受到限制。许多资源的开发者并非实地教育工作者,偏向IT行业风格,没有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教师感觉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费时费力,查找信息困难,没有指导,没有交互,更不能与教师自有的教学风格相统一;最后各家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地降底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从05年初起我校的电脑房、班班通、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局域网、新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就已到位,但在教育信息化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非常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教学平台支撑软件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就整个周边教育区域来说,学校实现班班通快捷教学也已为期不远,因此,试图通过该课题研究,来探索、开发、建设适合我校及周边学校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数字化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改革师生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最优化。

从“十五”研究的延续看:“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的科研校课题《信息资源建设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为时一年,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全面建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整理和开发了部分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确立了以课堂应用为核心的研究思路,但对于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师生发展趋势、办学条件不断提升的现状,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让信息技术促进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三位一体为目标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多视角地展开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模式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校本,立足学科课程,立足教师参与,立足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或资源管理平台,我们呼唤具有新的架构理念,能更好地反映新课改思想,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师生成长的资源库体系,有效地协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校本数字化资源:本课题中所指的数字化资源是指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新技术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校本数字化资源在这里指,根据我校的传统和优势,视我校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发适合师生教与学的各类资源,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

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各类试题、教育教学论文、典型课例、视频、音频、各类素材、各类教学平台、网站资源等等。它们呈现于学校资源管理平台和内部资源库,供教师随时调用、修改、储存。

有效应用:本课题中的有效应用是指使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真正发挥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优势,真正实现应用的有效性。信息资源应用应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服务。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一理论不仅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然后由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包括教材、资料、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学习效率。

3、课题研究的假设

我们试图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构建新型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好校本数字化资源,初步形成校本数字资源开发的方式和具体策略,有效地应用资源,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贯穿于日常教学,实现新的、更高的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数字资源真正优化学校教育教学,通过数字资源的建设,让师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校本数字资源开发的方式和具体策略,初步形成校本资源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基本策略。

2、建立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学习方式。建设一支现代教育意识强、技术精、业务良,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构建和形成符合我校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校本数字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

2、校本数字资源有效应用的方式和策略的研究;

3、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检测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六、课题研究思路

继承“十五”期间好的做法,我们着力从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展开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等学科。研究人员分布各学科各年级,上至学校主要领导,下至学科任教老师,占学校总人数的59.3%。

我们预计用4年多的时间开展研究,各阶段具体研究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 5月)

在“十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认证,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与分析(2006年 6——9月)

对我校的教学现状及数字化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这些资源在应用的过程中的效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从内外部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得出师生的需求。了解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求什么资源、开发资源时存在的困难、已经具备的能力以及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