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者:朱春华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及对学生成功案例的反思,简要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任务设置和恰当评价,因材施教,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差异分层任务设置评价自信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处事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乐于面对挑战;相反的,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其中兴趣的培养是最主要的,那如何培养兴趣呢?我认为主要应“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种差异使许多学生羞于动手,不敢开口,生怕被同学小瞧,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缺乏自信,这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和提高。如何因势利导,将差异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实施是我们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我仅从任务设置和恰当评价两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采用设置分层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务驱动”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并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这种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任务的设置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学生的特点设置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如在教学实践中,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依据,将任务设计成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让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完成基本任务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能力强的同学可
以通过拓展任务探究新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获得成就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班级授课为主,每个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分层任务,教师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爱学习、会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加强,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二、恰当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未来人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的自信心将决定他能否成才。如果忽略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可以想象,如果当学生没有因为做不上题而感到沮丧,只要他保持自信,他可能会在进一步学习中逐步学会。然而如果他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太笨了,是学不会的,再没有勇气面对,那恐怕他真的学不会了。这种反复挫折感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最重要的要在挫折中坚持自信。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自信心的培养是每一门学科都肩负的一个义不容辞的教育目标,应渗透在教育学生过程的始终。表扬与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主要方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教师的恰当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缓对知识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据说有人到美国听一节小学低年级的课,讲的是3+5=?当时老师就让学生猜想,有的学生说是4,老师请他再想一想,有的说是6,得到了表扬,最后由一名学生说是7,得到了老师的极大肯定赞赏。当时听课的人感到非常奇怪,明明是3+5=8怎么会是等于7呢?后来与老师进行交流,他们的老师说,7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他们在猜想的过程中正在逐步接近正确值,说明他们正在采用正确的思考方法,至于3+5等于几,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知道的。可见他们的教育并不重视结果,而重视过程和学生中的反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学重视过程重要还是结论重要,课堂教学使完成教学任务重要还是学生精神愉悦、能力发展重要。这完全在于教师评价的导向,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映。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所以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时间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学时不能要求所有人在同样时间达到同一水平的理解。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承认个别差异,延缓知识评价。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对同一内容的理解。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行为、语言、想法、做法、态度进行多方位评价,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表扬的基本原则,俗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冷言冷语下有爱迪生”,作为教师要用一种“无错原则”来看待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要看到他们是成长的人。他
们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和创造没什么分别,出错是他们在尝试,学会与掌握是他们巨大的成功。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小小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和探索者。表扬还来不及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好奇、好动、好胜,他们爱问,喜欢探索,喜欢创新。他们的表现欲极强,尤其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现欲。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师的每句激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作为一名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和表扬,也许你哪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足以让学生永生难忘,而成为激励他成才的动力。教师一颗善良的心会发现学生许多的善意,教师自己美好的心灵会帮助自己发现学生更多的美好。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给孩子一份自信,一份希望,一份力量。
课堂教学时我经常采用语言鼓励,如:“你很勇敢!”“你真棒!”“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很动脑筋!”对于新事物、新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告诉他们“世界是相对的,对和错也是相对的,尤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今天认为正确的,明天可能因为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而不再完全正确”等等,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畏惧感。对学生的激励就是对他们成功的一次次肯定,成就感逐步强化,学好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就逐步树立起来。
学生成功的喜悦来自任务的完成,来自教师的赞美,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
教师要用赏识的心态看待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苗逢春. 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国忠. 教师最需要什么.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