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新部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导学练习答案 1.官职谥号号 2.令尊家慈 3.冠礼笄礼字 4.141 5.伯仲叔季 6.堂房亲属已去世;
7. 伯仲叔季堂房亲属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8.朔望晦;
9.五七;10.立朔五立春雨水惊蜇春分;11.壬辰龙;12.五子晚上11点第二天凌晨1点;13.金木水火土;14.冀冀15.儒教佛教道教;16.盘古女娲精卫;
完成练习答案 1.坐西朝东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东朝西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经史子集
4观灯踏青扫墓登高赏菊 5.琴棋书画 6松竹梅 7宫商角徵羽 8.父母兄长 9.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附课本答案:P94:1.(1)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
(苏轼《赤壁赋》)(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2.(1)河内:黄河以北;河东:黄河以东。
(2)山东:崤山以东。
(3)河西:黄河以西。
(4)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6)淮左:淮水东面。
3.(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北辰:以德治国的统治者。
(2)逝者:流逝的时光。
(3)知者乐水:智者是聪明人,善于思考,反应敏捷,像水一样灵动。
仁者乐山:仁者是仁慈宽厚的,安于义理,不易冲动,像山一样稳重。
(4)日月之食:日食,月食。
犯了错误,人们都能看到,知错能改,人们都会敬重他。
P95:1.A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E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F 暮春三月。
《兰亭集序》
G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H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遥知兄弟登高处(重阳节)箫鼓追随春社近(社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
3.(1)汉武帝建元;(2)清代康熙61年;乾隆60年(3)南宋皇帝年号变更频繁,如徽宗,曾经用过大观,政和,宣和等年号。
企图借不断更换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难免亡国命运。
P96:1.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苏武传》)2.班固,字孟坚: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排行第一。
“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刘禹锡,字梦得:“锡”同“赐”,“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
3.(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腾王阁序》)(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腾王阁序》)
P971.1.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廉颇蔺相如列传》:斋戒、递上国书;《苏武传》:持节、带礼物2.《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和”“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3.五十岁开始感到衰老,六十岁不吃肉就不会感到饱,七十岁不穿帛做的衣服就不会感到温暖,八十没人照顾就不会感到温暖,九十岁就算有人照顾也无法感受温暖了。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所体现。
思想:推行仁政、以儒家仁爱思想治天下。
4.(1)苟得(随便求取)苟免(苟且偷生)(3)淫:放纵;慑:屈服。
(4)礼尚往来: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5)禁:禁令;俗:风俗;讳: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