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16年3月,在鄂的大宗淡水鱼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围绕十三五湖北大宗淡水鱼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对主产区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养殖户、合作社等,并与湖北省水产局的领导进行了座谈,对湖北的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湖北养殖基本概况
湖北淡水产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基础产业和渔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1.养殖产量稳步提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湖北大宗淡水鱼发展迅速。2010年,湖北省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的产量为244.98万吨,占全国大宗淡水鱼总产量的20.43%。2015年,大宗淡水鱼产量为307.42万吨,比2010年增加25.49%,占全省淡水产品总量的67.43%;其中,青鱼产量11.64万吨、增加37.62%,草鱼产量94.74万吨、增加2
2.72%,鲢产量69.81万吨、增加16.68%,鳙产量44.49万吨、增加26.14%,鲤产量19.12万吨、增加20.07%,鲫产量47.87万吨、增加37.7%,鳊鲂产量19.74万吨、增加45.93%。从单个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排名来看,青鱼、草鱼、鲢、鳙4个品种居全国第一,鲫鱼和
鳊鲂居全国第二,鲤鱼居全国第五。
2.苗种繁育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中部苗种供给中心。2010年,湖北省繁育淡水鱼苗750亿尾,淡水鱼种82.0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0.79%和26.58%。2015年,繁育淡水鱼苗1159亿尾,比2010年增加54.53%。现有大宗淡水鱼苗种繁育基地285家,其中长江四大家鱼监利老江河原种场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黄冈市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1家。同时,规模化投产了“中科3号”“长丰鲢”等优良品种,每年约50%的鱼苗销往周边省份,为周边地区开展大宗淡水鱼养殖发挥了重要的苗种供给作用。
3.加工工艺不断创新,生产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15年,全省共有大宗淡水鱼加工企业18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开发了青鱼、草鱼、鲢、鳙、鲫、鳊、鲂等大宗淡水产品加工,产品涵盖从冷冻产品、干腌制品等初级产品到休闲食品、鱼糜制品、保健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等10大系列50多个产品。加工工艺由传统“三去”向预制调理、生物酶解等精深加工发展,开发出利用鱼加工副产物制取鱼胶原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清洁联产工艺。年加工能力129万吨,年产加工品82.61万吨,居全国淡水加工品总量第一,其中鱼糜制品25.71万吨、干腌制品21.22万吨、冷冻品13.37万吨、冷冻加工品
19.13万吨、罐制品3.18万吨。拥有“洪湖渔家”“鄂州武昌鱼”等中国驰名商标3个,“老巴王”“汈汊湖”等省级著名商标21个,“海子湖青鱼”“长湖鳙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
二、大宗淡水鱼产业存在的问题
1.水源缺乏、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湖北省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基本上都是开放型的,水源多来自长江、湖泊、水库,水源充足,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但是,近些年,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养殖水源紧缺,水量不足,水质急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湿地急剧减少,加上工农业污染,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重大影响。此外,由于水产养殖本身也有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相关养殖废水排放标准还没有建立,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恶化,极大地削弱了养殖水体的生产能力,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养殖产量与养殖效益矛盾的问题。大宗淡水鱼养殖以草鱼为主,多数是年底集中捕鱼。出鱼的时候往往价格都比较低,不好卖,养殖户无法议价。地区内没有协调机制。湖北草鱼产量占22%,鲢占16%,鲫占11%,鳙占10%。普遍反映2015年的草鱼鱼价低,草鱼9元/千克,鲢价格2.8~3元/千克,鳙9元/千克,鲫10元/千克,养殖效益低。草
鱼养殖的利润为1000~3000元/亩,鲫和鲂的价格较好,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每亩收益在40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饲料占据了60%~70%的养殖成本,饵料系数在2左右。和淡水产值第一大省江苏比较,除鳊鲂外,湖北所有的大宗淡水鱼的价格均低于江苏(图1),而湖北大宗淡水鱼在淡水养殖产量中占68%,江苏的大宗淡水鱼占淡水养殖的产量仅43%,广东只占20%(图2)。
3.养殖病害频发,引发较大经济损失和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养殖环境污染和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鱼类病害问题频发,一方面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病害严重导致鱼药滥用、耐药性产生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通过调研发现,用药最多者一年每亩平均用药超过1000多元。除去养殖成本价,一年纯利润所剩无几。因病害问题渔民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存在用药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如此,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水产养殖用药98%以上是从畜禽药或人用药借用过来的,水产专用药物问题特别突出
4.分散经营与水产品安全问题。尽管目前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如仙桃市组建了30多家专业社和家庭农场,洪湖市40多家水产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合作联社,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养殖户仍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阵的现状,标准化
生产普及率不高,渔需物等的投入监管无法全方位覆盖,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隐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三、从生产到市场销售产业链中的环节问题
1.池塘基础设施较差,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要求。大宗淡水鱼是湖北省传统养殖鱼类,其养殖模式、规模、设施依然沿袭传统,呈现出规模偏小、经营分散、设施陈旧等特点。在养殖模式上,依然是混养、专养、套养三种,虽然推出80∶20等优化模式,但总体缺乏创新。在规模上,沿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规模,国有渔场、集体渔场改革时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养殖面积10~30亩。近年来虽然推行水面流转和规模经营,但力度不大,政策不完善,成效不显著。在养殖设施上,目前分精养鱼池、塘堰、河沟、湖泊、水库等,许多地方的池塘开挖时间很早,有些甚至已有百年历史。这些池塘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较低,基础条件较差。主要存在不连片,水深过浅,面积大小参差不齐,塘基没有建设保护设施、崩漏情况严重,塘基基面宽度不够,没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缺乏规范、标准的路网、电网等问题,未实现水产养殖尤其是池塘养殖的水、电、路“三通”,投饵机、增氧机、抽水机“三机”配套,以及长途运输活鱼设施配备等方面。近年来,虽然加大精养鱼池改造力度,但由于国家及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