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

南阳汉画
南阳汉画

古代文化明珠——南阳汉画

汉代文化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汉画像石则又是其中的一座丰碑。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等,体现了两千年前汉代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

一、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其著名的将领多出于宛县、湖阳、冠军、新野一带,刘秀的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其他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这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的雅称。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汉代在南阳设有铁官和工官管理冶铸工业和其他手工业。南阳的铁器远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这些都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3、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张衡在《南都赋》中深情地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

4、丰富悠久的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影响。南阳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时期受夏、商、周及楚国、韩国诸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渊源。

二、南阳汉画像石特征

1、画像内容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像、天文星象画像、神鬼辟邪升仙画像、角抵戏画像以及舞乐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汉代的南阳是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之地,因而汉画中刻画贵族侈奢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的场面极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对研究汉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南阳汉画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南阳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艺术风格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三、南阳汉画像石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首先为我国一画一主题的传统独幅绘画构图形式开辟了道路,其次又为我国民族艺术确立了不拘形似、追求神似、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的创作法则。总之,南阳汉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涉及到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目前,我们将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十大类:1、社会生活类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反映汉代贵族生活的画像极多且内容庞杂。2、舞乐百戏类舞乐百戏也是南阳汉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百戏是盛行于两汉时代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歌舞、杂技、幻术为一体。3、角抵戏类角抵戏起源于战国,盛行于两汉。南阳汉画中的角抵画像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也极为生动感人。其表演形式可分为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和兽与兽斗三种。4、天文星象类天文画像是南阳汉画中最富地方特色的部分。其发现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均位居全国之首。5、祥瑞、辟邪升仙类神禽瑞兽和辟邪也是南阳汉画常见的题材之一。其中的祥瑞动物有龙、虎、鹿、大螺、玄武(龟)、朱雀(凤)等,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怪异禽兽。6、神话传说类神话传说类画像较为常见的有:伏羲、女娲、羲和、常羲、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风伯、雨师、河伯鱼车、东王公与西王母等。7、历史故事类历史故事画像主要有鸿门宴、聂政自屠、赵氏孤儿、荆轲刺秦王、高祖斩蛇等。8、建筑类南阳汉画像石所反映的汉代建筑主要有厅堂、门阙、楼阁、桥梁等。9、装饰图案类装饰图案主要有菱形穿环、菱形套连、三角形图案等数种。10、文字榜题类主要有“郁平大尹冯君孺久”、杨官寺、独山西坡等画像石墓中的一些文字刻石。

四、汉画像石的文化功用

1.汉画像石墓作为缔造仪式的特殊圣地,能够实现人们羽化成仙的愿望。画像石墓之所以得以迅速普及开来,因为它除了作为停放死者的容器——物质空间外,更主要的,它还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空间。它的特殊精神功用就在于,画像石墓的直接受益者——死者从这里得道升仙。人们在这里体验生与死的嬗变,每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且加固了以家族为轴心的宗法社会关系。墓地、享堂以及汉阙和画像石形成的视觉艺术环境,营造出想象中的仙境,从而构成了一个特有的精神文化空间,人的理性和想象力在这里获得了平衡。

2.魏晋以后,人的精神超常发展,想象力压倒了理性,纯粹的专业艺术家大批出现,他们就同汉画像石的制作者——民间艺人的想法大不相同了。此后,中国美术的走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由汉代朴实平和的世俗化风格,转变为以豪华秀美的宫廷艺术风格,后来文人画的出现也未能挽回失去的汉代雄风,民间艺术的依托由汉画像石

转入佛教石窟艺术。

3汉画像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显性功能在于,它是汉代历史的一面镜子,是包罗万象的汉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而对现代人的隐性功能就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空间,它包含的不可限量的思想文化能量,默默地传承着中国古代文明。现在,汉画像石墓已经作为永久性开放展出的传统文化艺术博物馆,以永恒存活的观念得到人们无意识的心理认同,所以它是对后人开展人文教育的艺术课堂。它作为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继续产生新的文化能量,其影响力更持久、更广泛。4汉画像石不只是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印证,它还对后来的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产生强大的影响。我们应当看到,汉画像石以浑古的笔锋和简洁的刀法,最好地传达了生命力自由流动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本质。因而我们现代中国人离不开这条以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链,这是我们的精神祖先。5汉画像石是世界上众多文化遗产之一,还保存有精神传统的活力,它是我们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形象描绘,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意蕴的结晶体。汉画像石与古希腊雕刻一样都是人性的完善、力量和美的化身,表达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成为人类共享的思想资源和符号资源。后来的中国文人画以及近代西方绘画却把重点放在以人的眼神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汉画像石是人的“仙化”,希腊雕刻是神的“人化”。它们的不同影响在于,前者有可能把一国之君神化;后者则把神看作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更何况城邦首脑了。6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见证,人们倘徉在汉画像长廊里,不禁联想古代艺术创造者们以简单的工具创造这样众多气魄宏大、诗情弥漫的瑰丽作品。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以自己的质朴天趣、天才横溢的想象,重艺术表现的开拓创造精神影响后代,为后世造型艺术的蓬勃发展拉开序幕并奠定基础。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

南阳汉画馆游记

南阳汉画馆游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着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第28卷 第1期2009年3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09 【建筑文化】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王 强 (南阳汉画馆,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 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 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 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 的形象资料。 关键词:南阳;汉画图像;建筑结构和风格 中图分类号:TU0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9)01-0059-06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H an Dynasty in N anyang W A N G Qi ang (Nanyang Han Dynasty Stone2Carvings Museum,Nanyang473061,China) Abstract:Han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architect ural history.Because of t he four hundred years′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pro sperity of t 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monarchies and grandees were keen to build palaces,mansions and enclosures for raising animals o ne after anot her.Great achievement s were made in t he design and st ruct ure of architect ures,and t he u2 nique style hence formed directly influenced t 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 ure for about two t housand years.U nfort unately many of t hem are no longer in existence now,t ho ugh t he preserved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wit h stone carvings in Nanyang,Han Dynasty brick tombs,Han Dynasty architect ural pottery burial articles and pict ures of Han Dynasty stone2cravings provide vivid and ob2 jective materials for our st udy of t he st ruct ure,style and f unctions of t he architect ure in Han Dynas2 ty. K ey w ords:N any an g;H an D y nast y stone tombs w it h stone carvi ngs;st ruct ure and st y le of architec2 t ure.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曾造成了无数的建筑和大量的城市。而城市,也是由各类建筑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 3收稿日期:2008-05-12 作者简介:王 强(197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汉画馆馆员,主要从事汉文化研究及文博宣教工作。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南阳汉画与汉代历史名人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李青友 南阳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也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南阳汉画所折射 时代特征,与南阳汉代名人的出现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车骑出行图与光武帝刘秀 在南阳汉画中,车骑出行图大量涌现,图中车辆大多是战车,驾车驭马之人及侍卫多佩带武器,怒马飞车,前,洋溢着尚武之风。这里的尚武之风与汉光武帝刘秀曾起兵南阳,削平天下有着很大的关系。民间流传的二十多是帮助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个南阳籍的谋士将领。《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东汉时期,帝国的军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南阳人手里,大司马这一军权南阳人刘隆担任长达19年。刘秀这个政治军事集团马上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和南阳人对东汉军事权的控制,让尚识渗透在南阳的风俗中,大量出土的南阳汉画车骑出行图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体现。 天文画像与科圣张衡 天文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的比例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其他地域是罕见的。天文画像石的大量出土,说明代,南阳的先民们就开始观察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对一些天文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南阳汉画中的彗星月合璧图,已经近似科学地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规律和日食现象。被《汉书》和《后汉书》记载的南阳名人中,很通星象,知天文的。汉末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躬耕南阳时,也研习天文,至今卧龙岗上还有其观星台遗址。汉代研习天文的习惯,使这一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经验,汉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张衡也就注定在南阳这个地方出 许阿瞿墓志画像与医圣张仲景 在南阳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仅有一块是带有墓志铭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从画面上看,许阿瞿生前的常快乐,可以推测他的家庭非常富足,但从墓志铭上可以得知,五岁的许阿瞿在东汉建宁年间,就被病魔夺去了为什么殷实的家庭挽救不了幼小的生命呢?原来,在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场瘟疫让无数人生命,许阿瞿应该是在这场瘟疫中夭折的。国危出良相,病急求良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关心人间疾苦的南阳景,怀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精研医理,著成《伤寒杂病论》。许阿瞿墓志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说 出现的历史背景。 南阳汉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风貌。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反映出的风俗观念受时南阳名人的影响。同时,汉代南阳名人的出现,受到当时南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社会背景 氛围都在南阳汉画中体现了出来。

南阳汉画馆介绍

浅谈南阳汉画艺术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纯粹的民主艺术,无论从造型还是构图都彰显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全面发展,全面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汉代的文化,以具有浩瀚的气质和不朽的业绩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南阳汉画石艺术是汉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汉代中独具个性。他缘于楚文化的发展。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具有“河南的敦煌”之称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美学家王朝闻说:“南阳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①本文试就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来探求其中蕴涵的和谐意味。 南阳出土的400多块汉代画像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绝”,现集中收藏在地区文物研究所和新野汉砖博物馆里。这些画像砖多为东汉中、晚期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独特而闻名于世。其中反映汉代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题材的汉画像砖最多。如舞蹈、音乐、百戏、建筑、神话、历史故事等,其中一些画像砖如“戏车”、“胡汉战争”等为其它地方所少见,是国内的孤品。这些画像形象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风貌。新野出土的《斜索戏车图》、《平素戏车图》、《双索戏车图》等表现了汉代杂技艺术的辉煌成就。史料记载的履素都为地上固定设索。这些画像使其由平地上升到空中,由固定的形式变为飞动的形态。汉画研究者认为,南阳汉画砖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其艺术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南阳的汉画像石相比,它在艺术上更为简约,更为抽象,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力,是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其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大、简、拙、朴四个字。南阳汉画砖不事细节的着意修饰,追求大的气势。通过运用对比、对称、均衡、穿插交错等手法和对事物的典型性的、高潮性的瞬间状态的刻划,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美。小小的画面,总能给人以大空间、大气势、大意境的感觉。《泗水取鼎》、《胡汉战争》、《平索戏车》这种表现复杂场面的画像,整个画面铺天盖地,满贯全幅,显得空旷而深远;就是只表现一两个人物或动物的画面,也能使人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但南阳汉画砖这种“大气”,比起南阳汉画石的磅礴之气来,似乎显得温和多了。这大概与东汉中、晚期时代精神的变化有关。南阳汉画砖的构图,用笔都非常简约。不少画像都将形体化繁为简,只用几根线条去表现,并且稚拙意味十足,如儿童画。南阳汉画砖所呈现的素朴风貌,不在于其不施来彩,而在于它们建立在简约、洗练、稚拙基础之上的所给人的大朴之感。笔墨简略到极致,形体粗疏到极致,意蕴丰富到极致,大俗而后大雅,大朴而后大文。一部线像汉代史南阳汉画馆是一个艺术的宝库,有人称之为河南的敦煌。走进南阳汉画馆,如走进一个梦幻的世界。人面兽身,人身背面。人与神同登一台,仙与凡共处一堂。上极苍天九重,下接冥界黄泉,连接生死,沟通古今。极致的夸张,奇丽的想象,把人的精神气质表现得那么玄妙、幽深、奔放、洒脱!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得那么尖锐、犀利、结实、厚重!鲁迅先生生前对南阳汉画像石极为关注,托人收集拓片200余幅。他曾说:“唯汉人石刻深沉雄大。” 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以下是为你介绍的河南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 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 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 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 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 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 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 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

南阳风景名胜

人文景观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1、内乡县衙 2、社旗山陕会馆 3、医圣祠 4、张衡墓园 5、武侯祠 6、南阳府衙 7、荆紫关 8、八里岗遗址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 1、中兴寺遗像碑(西魏,镇平) 2、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金,邓州城内) 3、佛沟摩崖造像(北朝至唐,方城县城东南寺门村) 4、鄂城寺塔(宋,南阳市北石桥村) 5、石华表(东汉,邓州市内〕 6、福胜寺塔(宋,邓州市内) 7、泗洲古塔(宋,唐河县城内) 8、陕西会馆(清,唐河县城北源潭镇) 9、香严寺(元至清,淅川县城西南龙虎山) 10、阳安寺大殿(明,镇平县城西北砚台村) 11、菩提寺(清,镇平县东北合花山) 12、文庙(明、清,内乡县城内) 13、文庙(清,方城县城内) 14、丹霞寺与塔林(元至清,南召县城东马窝村) 15、十里庙遗址(商、周,南阳市东北十里庙村东土岗) 16、宛城(汉代,南阳市北郊) 17、马岭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南马岭村东500米) 18、龙山岗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西南龙山岗下) 19、沟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淅川南沟村) 20、茶庵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北茶庵村) 21、不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东北为岗村) 22、小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内乡县西大窑店) 23、邓窑遗址(唐至元,内乡县西大窑店) 24、上寺遗址(新石器时代,镇平县西北寺南村北200米) 25、安国城遗址(新石器时代,镇平县东北王庄村南150米) 26、谭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社旗县东北谭岗村西南200米) 27、茅草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社旗县东南大杨庄村西南300米) 28、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南阳县东北黄山村北20o米) 29、英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南阳县南英庄镇北200米) 30、太子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邓州东北郑元村北100米) 31、竹园遗址(新石器时代,南召县东南竹园村)

南阳汉画馆游记1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著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南阳市位于南襄盆地北部,周围环山,有山有水,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 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有南阳府衙、武侯祠、山陕会馆、汉画馆、老界岭、医圣祠、河南内乡县衙、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重点保护单位有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水帘寺、博望坡遗址、菩提寺、汉桑城、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泗洲塔、淅川香严寺、法海禅寺等。 南阳府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景点之一。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郡府级官署衙门。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白居易《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表明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 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先后有众多国家高层领导人慕名前来参观过,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凤凰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的杰作。陕西、山西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也称西商

南阳汉画

南阳汉画艺术与文化概论 摘要:汉代文化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汉画像石则又是其中的一座丰碑。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等,体现了两千年前汉代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关键词:艺术特征风格文化 正文: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一、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著名的有冠军侯霍去病、博望侯张骞、新都侯王莽。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其著名的28位将领多出于宛县、湖阳、冠军、新野一带,刘秀的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另有25人被封为侯王,其他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这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的雅称。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汉代在南阳设有铁官和工官管理冶铸工业和其他手工业。南阳的铁器远销全国各地,在新疆就出土有汉代南阳冶铁作坊铸造的生产工具,长安城内就有“南阳工官”铭铜弩机的出土。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盐铁论》称其为“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这些都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3、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张衡在《南都赋》中的开篇说:“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他深情地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 4、丰富悠久的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影响。南阳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时期受夏、商、周及楚国、韩国诸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渊源。南阳汉代的艺术文化受楚文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_1

( 河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Tour guide words of Nanyang Han painting Museum

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

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祥瑞厅。汉初统治阶段中流行黄老思想,祟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看这幅“羽人神兽”图,画中刻绘有“羽人”、“飞廉”。羽人是为道学仙之人,身生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之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4006640.html,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之比较分析 作者:赵艳霞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6期 摘要:本文主要着手于南阳汉画像砖、石的比较分析,从历史背景引出汉画的制作工艺,从而用具体事实来例证汉画石、砖的不同。为更进一步地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探究河南南阳的传统文化拉开了新的帷幕。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砖;比较分析 河南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河南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举凡意之所向,神之所会,足之所至,目之所睹,无往而非汉石也”(《南阳汉画像汇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丛刊甲种。)。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和众多出土的数量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南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汉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河南南阳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砖的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得雅称。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 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汉画像石、砖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持。 (三)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张衡在《南都赋》中以深情的感叹发端,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 (四)丰富悠久的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砖的影响 南阳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时期受夏、商、周、楚国和韩国诸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渊源。南阳汉代的艺术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楚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物精致轻

南阳汉画艺术论文

南阳汉画艺术繁荣及数量超凡的原因 院系: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李山山学号:105080540017 【摘要】: 辉煌灿烂的汉代艺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汉画像砖石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汉画像石墓多集中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地域而言,南阳汉画像石墓较为系统,每一时期都有其比较典型的墓葬。南阳也是中国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地。 【关键词】:汉画产生原因文化繁荣文化经济 【Abstract】: Brilliant Han art, as we left countless treasures. Chinese portrait brick is a dazzling pearl. Stone tombs ar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Yangtze River basin. In geographical terms, stone tombs in Nanyang relatively system, each period has its typical tombs. Nanyang is also China's largest collection, the largest number of portraits of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 art. 【正文】: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是么是汉画,汉画就是中国汉代画像,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仪式,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精华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为汉代社会的典型性文物遗存,汉画像石(砖)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及中华远古文明具有极高价值。那么为什么在南阳会保存如此多的汉画呢?原因有这几点: 《1》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张衡在《南都赋》中的开篇说:“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他深情地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南阳属长江水系,旧属楚地,为楚文化影响区域。关于楚族的起源,史学界的北来说较为可信。大概在黄帝、炎帝阪泉大战之后炎帝弃中原而徒,定居于江淮、荆州,形成了三苗。三苗部落与当地土著部族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楚族。新生的楚族活动在北抵南阳盆地,西达汉丹源头,南括衡山以北江汉流域,开始了楚的发展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巫楚文化。汉承楚风,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它的汉画像砖石艺术体现了楚美术的特色。艺术存在于对事物审美关系的整个体系中,南阳汉画像砖石有概括同类,把握审美整体的研究价值。 《2》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 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汉代在南阳设有铁官和工官管理冶铸工业和其他手工业。南阳的铁器远销全国各地,在新疆就出土有汉代南阳冶铁作坊铸造的生产工具,长安城内就有“南阳工官”铭铜弩机的出土。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盐铁论》称其为“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这些都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支持。汉代的南阳,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重要冶铁基地。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兴修水利,“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张衡《南都赋》云:“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百谷蕃芜,翼翼与与”。经济富庶,贵族云集。 《3》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著名的有冠军侯霍去病、博望侯张骞、新都侯王

南阳汉画

古代文化明珠——南阳汉画 汉代文化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汉画像石则又是其中的一座丰碑。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等,体现了两千年前汉代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 一、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其著名的将领多出于宛县、湖阳、冠军、新野一带,刘秀的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其他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这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的雅称。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汉代在南阳设有铁官和工官管理冶铸工业和其他手工业。南阳的铁器远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南阳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这些都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3、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张衡在《南都赋》中深情地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 4、丰富悠久的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影响。南阳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时期受夏、商、周及楚国、韩国诸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渊源。 二、南阳汉画像石特征 1、画像内容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像、天文星象画像、神鬼辟邪升仙画像、角抵戏画像以及舞乐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汉代的南阳是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之地,因而汉画中刻画贵族侈奢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的场面极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对研究汉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南阳汉画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南阳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南阳汉画馆游记

南阳汉画馆游记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梦回千年的汉画博物馆 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汉文化只能去南阳。”汉画馆中的陈列,可以从侧面反映汉代文化的内容。 汉画博物馆离武候祠很近。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就能到汉画博物馆了。 平时汉画博物馆游客很少,我到达时,就仅有我一个人。 汉画博物馆是一座仿汉建筑,面积不大却藏品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汉画石刻专题收藏博物馆。一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一尊汉刻避邪兽架在大厅中央。这尊石兽要比在许昌博物馆看到的避邪略小,但是雕刻手法要简练粗旷的多,有一种野性和柔美的综合美,又古意盎然,令人不由驻足细品。据说,这尊避邪唐宋两代的《后汉书》、《集古集》、《梦溪笔谈》等古典着作中已经被提到了,可见当时的人也非常重视这尊汉刻呢。虽然现在这尊石兽已经残缺,但是虎头、凤尾、收紧飞翼和布满鳞片的腹部还是能清晰体现。在汉代,生产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还能使用那么简单的线条来作成那么富有韵律的艺术品,当真令我这种现代人汗颜不已。 汉画馆分祥瑞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祥瑞厅大多以仙怪传说为内容,雕刻古拙粗放,苍劲豪迈。天象与神话厅多以天文图像及传说为图案内容,甚至有当时的天文现象“日月同辉”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中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俗生活、风俗习惯等内容。 流传至今的汉画像实际上都是南阳地下诸多汉墓中的出土文物。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发迹的,当年刘秀与南阳郡内二十八位豪杰起事,推翻王莽创立了东汉王朝,后人称这二十八人是上天遣下的二十八星宿来助刘秀登帝的。刘秀登帝,南阳作为福地,即大封特封,故此当年南阳多豪门。大户人家生前奢靡,身后也要仿造身前生活进行厚葬。画像石墓室开始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汉画,说白了就是这些石墓室上的石刻艺术品(墓门及桅楹居多)。这些石刻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宗教、传说、典故、美术、音乐、书法、杂技、舞蹈、天文、建筑、农耕、生产、民俗、生活等各方各面。汉代工匠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成功刻画出的这些艺术形象,为现代人研究汉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料。 畅游在这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产生出一梦回千年的错觉。

南阳历史文化与气候特点

中国.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毗临,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水,是一个三面环山、中间开阔、南部开口的盆地。 在南阳周边的地市有:信阳、驻马店、平顶山、洛阳、三门峡、陕西商南、湖北丹江口、老河口、襄樊、随州等;南阳所辖县市有:唐河、社旗、方城、南召、镇平、邓州、新野、内乡县、淅川、西峡、桐柏、宛城区、卧龙区等13县(市)区。 气候特点:南阳古称宛,现辖1市、3区、10县,总人口1090万,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南阳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南阳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21%、30.6%和48.4%。有林地面积1094万亩,占全省的33%;水域面积270万亩,水资源总量85.2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水系。全市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优势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南阳是全省的农业大市之一,农业基础较好,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正常年景,以全省12.9%、全国0.7%的耕地,生产全省11%、全国1%的粮食,全省20%、全国4%的棉花,全省13%、全国2%的油料。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是全省最大的生态旅游大市,其一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乡宝天曼生态旅游区,其二是全省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峡老界岭生态旅游区,其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丹江水库生态旅游区,其四是以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桐柏淮源生态旅游区,其五是瀑布成群、石林荟萃的南召九龙沟生态旅游区。 南阳土特产类唐河五香牛肉系列、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黄金菇、黄丝菌、鹿茸菌、竹笋菌、红香菌、猴头、葛花、拳菜、地皮菜、槐花、山核桃等各种野山菌菜)南阳黄酒、界中米醋、小磨油、诸葛亮酥饼、鹿血酒系列,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李记麻糖,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社旗绿豆面、三粉,方城木瓜茶、木瓜酒,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辣椒酱,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等名优特产 工艺品类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恐龙化石等 ◇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恐龙蛋化石群 ◇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 ◇中国最早的古长城——楚长城 ◇中华科圣张衡的长眠之地——张衡墓园 ◇中华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南阳医圣祠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 ◇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 ◇千里淮河之源“中国四渎”之一——桐柏淮渎 ◇中国唯一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府级官署衙门——南阳府衙 ◇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 ◇中国出土春秋时期文物最多的县——淅川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