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服装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b8facc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5.png)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一、戏曲服装的起源与发展戏曲服装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员通过穿戴不同的服饰来展现不同的角色和表演风格。
随着历史的演变,戏曲服装也不断发展与创新。
古代戏曲服装的基本特征是兼具华贵和实用。
大量采用锦缎、绸缎等珍贵面料,配以刺绣、金银丝等精细手工,彰显着尊贵与瑰丽。
同时,在面料的选择上,戏曲服装追求轻薄透气,以保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
二、各类戏曲演员的服装特点1. 皇帝和官员角色在戏曲中,皇帝和官员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服装往往体现了权力和尊贵。
他们的服饰多采用绣金龙纹、盘金装饰,以体现尊贵与威严。
同时,色彩也多以金、红为主,以体现豪华与热烈。
2. 武将和武打角色武将和武打角色在戏曲中经常出现,他们的服装往往强调力量和勇气。
戏曲服装中的盔甲和铠甲,具备钢铁般的刚硬感,让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形象。
同时,武将和武打角色常以黑、银、蓝等冷色调为主,以凸显他们的威严和冷酷。
3. 妇女和民间角色妇女和民间角色的戏曲服装注重细腻与柔美。
服饰常选用柔软的丝绸面料,并配以精致的刺绣和花纹装饰,以展现出女性的柔情和娇美。
同时,颜色常以粉红、浅绿等柔和色调为主,以突出妇女和民间角色的温婉和亲和力。
三、戏曲服装的道具与装饰1. 头饰和发饰头饰和发饰在戏曲服装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和衬托作用。
它们的设计基于不同角色的要求,有的高耸繁复,有的简约朴素。
头饰和发饰的材料和款式多种多样,如鲤鱼藻、花簪、珠钗等,展现出不同节奏和情感。
2. 面具与戏装面具是戏曲演员表演中的一种特殊道具,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情绪。
面具的造型和颜色变化丰富多样,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认识角色。
而戏装则是演员在舞台上的主要装束,如青袍、披风、礼服等,时而飘逸潇洒,时而庄重华贵,展现出不同角色的气质与特点。
3. 鞋子和道具戏曲演员的鞋子多采用布鞋或绣花鞋,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款式来展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https://img.taocdn.com/s3/m/f79191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0.png)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京剧的服饰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京剧的服饰特点一、黑白对比从光学角度分析,黑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减,白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加。
黑和白包容了世界上千变万化的色彩于一,因此,传统京剧大量运用黑和白色做为服装色彩运用的一条途径,是再简单又再丰富不过了。
它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在简单中求得概括。
《霸王别姬》是一出净、旦为主的折子戏,霸王穿黑靠,勾黑脸,虞姬穿白裙袄,俊扮粉妆,这一黑一白,一壮一秀,是黑白的强烈对比,浓淡的强烈对比,美丑的强烈对比,相辅相成,对立又统一。
《挡马》、《三岔口》、《两将军》等,都是以黑、白两色为服饰基色,装扮剧中的主要角色。
《挡马》中杨八姐女扮男装穿白、焦光普穿黑这是一男一女的短打戏,《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和刘利华,《两将军》中的马超和张飞,都是两个男角色为主的武打戏,都是一白一黑,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性格,成为京剧服饰中重要的着装方法。
二、华素对比京剧服饰,不注重时代特点的追求,没有季节变化的表现,也不带有地区性的特色,而以角色的等级地位和类别为标准,帮助刻画人物性格。
这当中,华丽与朴素的对比服饰,更多地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因素。
《铡美案》、《豆汁记》两出戏,是华素对比的典型注脚。
《铡美案》中,受害者是秦香莲,穿黑裙子,白孝带,蓝边饰,不尚奢华,处境令人同情;陈士美身居高位,享受驸马待遇,穿华丽的红蟒花翅,华贵显赫。
随着剧情发展,对陈士美越来越憎恨,最后被包拯处死时,刽子手剥掉他的外衣,给人一种剥掉了他虚伪外壳的感觉。
两个人物,一个着衣华丽而内心丑恶,一个朴素寒微而内心高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是穷与富的对比,是素与华的对比,也是善与恶的对比。
《豆汁记》中穷书生莫稽,在生命旦夕不保的情况中被救活,后做了县官由穷衣换上了官衣,俨然一表人才,前后判若两人,人格也随地位变化而改变,服饰的变化紧紧与地位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又一种素与华的对比。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c881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1.png)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服装设计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服装设计既具有时代的特征,又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个性。
本文将通过介绍京剧、豫剧和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之美。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其服装设计以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的特点闻名。
在京剧中,戏装和妆容都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
首先,京剧中的戏装通常由五色剧服、黄花袄、黄马褂和花白蟒袍组成。
五色剧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如红色代表勇猛,黑色代表正直等等。
而黄花袄和黄马褂则是京剧中的标志性服装,经常出现在皇帝或官员等高位人物身上,象征着威严和权力。
此外,京剧中的妆容也十分讲究,不同的脸谱色彩代表了不同性格特征,如红色代表勇猛,白色代表痴呆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服装设计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服装设计以简约、古朴为特点。
豫剧中的服装设计注重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豫剧中,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戴口巾、穿夹脚裤、披黑单、扎红鞋等组成,寓意着朴素的乡村生活和农民的形象。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更加多样,有嫁衣、年衣、巧裙、妆茧包、妆壶囊等。
这些服装设计不仅展示了农村女性的质朴和美丽,同时也突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
黄梅戏是湖北省地方戏曲中的重要剧种,其服装设计独具特色,充满了江南的浪漫和柔美。
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宽松长袍、配以蓝色或黑色的真丝裤等组成。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以宽袖、蓬裙和大领子为主,通常由绸缎、彩色纱等材料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和螺钿装饰更是让服装变得华丽而精致。
这些服装设计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柔情,与黄梅戏的唱腔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丰富多样,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京剧的艳丽和戏剧性,豫剧的朴素和淳朴,还是黄梅戏的浪漫和柔美,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服装之美。
中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 表演者知识
![中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 表演者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9e70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c.png)
主题:我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一、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其服饰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京剧服饰通常包括头面、上衣、下装、鞋袜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特定的设计。
1.头面在京剧表演中,头面是非常重要的服饰部分。
京剧头面通常由头环、发髻、扎辫子的发带、额条、发簪、发钗等多个装饰组成。
不同角色的头面设计各有不同,通过细致的工艺和精巧的装饰,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2.上衣京剧上衣分为披风、对襟、马褂等多种不同款式。
在京剧表演中,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样式的上衣,通过颜色、面料和装饰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3.下装京剧下装通常指裤子或裙子。
不同角色的下装设计也各有不同,既要符合传统礼仪,又要体现角色的特点和属性。
4.鞋袜京剧表演者的鞋袜也是非常注重细节的。
不同角色的鞋袜设计也有着独特之处,既要考虑行动的便利性,又要体现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气质。
二、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具体的化妆和脸谱的绘制,使得演员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气质。
1.种类京剧脸谱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划分,可以分为红色脸谱、黑色脸谱、白色脸谱、琉璃脸谱等多种不同类型。
2.意义京剧脸谱在表演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角色,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使得表演更加精彩。
三、表演者知识京剧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学习表演技艺外,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历史文化知识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戏曲,表演者需要对我国历史、文化、戏曲传统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
2.舞台表演技巧京剧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表演技能。
3.体能训练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较强的体能,包括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才能够胜任各种不同角色的表演。
京剧服饰及脸谱在京剧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京剧表演者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艺术形式。
宋元梨园戏服饰特点
![宋元梨园戏服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8a15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b.png)
宋元梨园戏服饰特点《宋元梨园戏服饰特点,那可是相当有特色!》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宋元梨园戏服饰特点。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个服饰,它们那可真是大有讲究,而且相当有特色哩!宋元梨园戏的服饰啊,那首先就是华丽丽的哟!穿上那些戏服,演员们就好像瞬间变身成了古代的达官贵人或者才子佳人。
那衣服上的花纹、色彩,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你想想看,男演员穿着那绣满精美图案的长袍,一走起来飘飘荡荡的,多威风啊!女演员呢,则穿着那五颜六色的裙子,转个圈儿就跟朵花儿似的,别提多好看啦!而且啊,这些服饰还特别注重细节。
比如说那袖口、领口的设计,那可都是有说道的。
有的袖口做得又宽又大,演员一甩起来,哎呀,那感觉就跟神仙下凡似的。
还有那领口,什么立领、圆领、交领,各有各的韵味。
这些小细节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能让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能够通过服饰把角色的性格特点啥的都给表现出来。
再有就是那些配饰啦。
什么帽子、头饰、腰带之类的,那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宋元梨园戏里的帽子,那可真是千奇百怪,有方的、圆的、高的、矮的,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名字和用途。
头饰呢,那就更是琳琅满目了,什么簪子、步摇、发带,戴在头上一闪一闪的,都快晃花人眼啦!还有那腰带,宽的、窄的、素的、花的,系在腰间,一下子就把演员的身形给勾勒出来了。
不过啊,可别以为这些服饰就只是好看而已。
对于梨园戏的演员们来说,它们可是宝贝得很呐!每次上台表演前,都得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服饰给整理好,不能有一点褶皱或者污渍。
而且,这些服饰还得好好保存,不能让它们受到一点损伤。
毕竟,这可是传承了几百年的宝贝呀!要是不小心弄坏了,那可真是罪过罪过哟!总的来说呢,宋元梨园戏的服饰特点就是华丽、精致、有特色。
它们不仅是演员们表演的道具,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每当看到演员们穿着这些服饰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目睹了那个时候的繁华和热闹。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保护这些服饰,让它们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美丽和魅力。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https://img.taocdn.com/s3/m/6412e5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1.武生服饰:武生角色是京剧中的男性戏曲演员。
他们的服饰以战争时期的官方军官装饰为主要特点。
武生角色的头饰是带有宝石、珠宝和鹦鹉羽毛的帽子,通常较高且配有漂亮的花纹。
他们的上衣通常为长袍,而下身则是宽松的裤子。
武生服饰通常以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细节装饰来展示角色的地位和权势。
2.丑生服饰:丑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他们的服饰以幽默和夸张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丑生的头饰通常是戏剧性的,如翻开的船帆形状、大大的金鱼眼等。
他们的上衣也是夸张而宽松的,通常有大量的装饰和绣花。
丑生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以明亮的颜色和大胆的图案为特点,以凸显他们的喜剧角色的特点。
3.净生服饰:净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优雅和精致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净生的头饰通常是盘发或装饰有花朵和羽毛的发髻。
净生的上衣通常是长袍,修身而具有流动感。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强调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4.花旦服饰:花旦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青春和美丽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花旦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花旦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短袖衫,展示她们的纤细腰身。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花旦的服饰色彩明亮,常用粉红、浅紫和浅黄等柔和的颜色,以凸显她们的女性特质。
5.旦角服饰:旦角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成熟和庄重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旦角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她们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长袍,展示她们的庄重和气质。
旦角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庄重和优雅。
旦角的服饰色彩通常是淡雅的颜色,如深蓝、嫩绿和浅紫等,以突出她们的成熟和庄重。
总的来说,京剧的服饰特点可以分为武生服饰、丑生服饰、净生服饰、花旦服饰和旦角服饰五类。
每一类角色都有不同的服饰风格,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细节来展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地位,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服饰风格演变过程简述
![戏曲服饰风格演变过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e2732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c.png)
戏曲服饰风格演变过程简述戏曲服饰风格演变过程简述戏曲服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戏曲服饰的风格也经历了演变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戏曲服饰的演变历程,概括其主要风格演变。
一、古代戏曲服饰古代戏曲服饰受到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影响,注重表达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早期的戏曲服饰风格以宫廷礼仪服饰为主,华丽、庄重,彰显尊贵与权威。
同时,还注重通过颜色、纹饰等细节来反映不同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二、明清时期的戏曲服饰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服饰风格演变的重要阶段。
清代的戏曲服饰在古典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并受到宫廷服饰和民间传统服饰的影响。
经过改革,戏曲服饰的结构更趋合理,腰线上提高、襟口下降,强调身形的美丽。
同时,头巾、外裳等配饰逐渐丰富,更加突显人物形象。
三、近现代戏曲服饰进入近现代,戏曲服饰受到现代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的影响,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服饰设计逐渐趋向简化,注重轻便、舒适和实用性。
戏曲服饰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染料和工艺,使服饰更具艺术效果。
四、当代戏曲服饰在当代,戏曲服饰的风格演变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古装戏曲服饰外,还出现了更加现代化的舞台服、创新戏曲服等。
设计师们将时尚元素融入戏曲服饰中,注重服饰与人物角色的结合,通过细节的塑造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总结戏曲服饰风格的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变化,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戏曲服饰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戏曲艺术与服饰风格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戏曲文化体验。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b3895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e.png)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中国戏曲服饰分类大衣箱传统戏曲中角色穿的衣服,统称“大衣”。
置放文服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的衣箱,称为“大衣箱”。
一、富贵衣富贵衣,即“穷衣”,是大衣箱中第一件戏衣。
即在青褶子上缀若干块不规则的杂色绸缎,表示衣服破烂,满缀补丁。
为穷途潦倒的书生所穿。
这些书生后来又发达富贵了,故名“富贵衣”。
二、蟒蟒,传统戏曲中龙袍、蟒袍的简称。
模仿明代蟒衣制成。
在明代,蟒衣是皇帝的特赐品。
其样式为圆领大襟,宽袖,袖褃下有摆,绣有各种蟒纹。
单蟒面都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
中国封建社会,服装色彩的等级制在戏曲服装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以蟒袍为例,明黄色蟒始终为帝王、后妃专用,五爪明黄蟒则为皇帝的龙袍。
蟒袍最初有五色:红、绿、黄、白、黑,即后来的上五色;至清末,又增加紫、粉红、湖色、深蓝、秋香或古铜色,即后来的下五色。
十色蟒称“双堂蟒”。
大衣箱备男蟒十件,女蟒五件。
1、男蟒有十团龙老生蟒、散团龙小生蟒、打龙净角蟒和改良蟒。
2、女蟒有旦角蟒、老旦蟒和镶边女蟒(花衫蟒)。
旦角蟒,为后妃、公主、郡主、贵妇、女将等穿。
穿时,颈围大云肩,腰际挂玉带,内系裙子。
老旦蟒,为神话剧中的王母、传统戏中的太后、年老郡主、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其角色由老旦扮演,故称“老旦蟒”。
穿时不加云肩,腰围玉带或系丝涤,内系裙子。
镶边女蟒(花衫蟒),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扮演《贵妃醉酒》的杨贵妃时创作的,具有“梅派”特色的服饰。
三、官衣官衣,是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而制作。
上层人物到一般官员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办公时候都可以穿。
它的一个特点是:前胸后背缀有方形“补子”两块,上绣飞禽或走兽,以衣色来区分官秩,分男官衣和女官衣。
1、男官衣,除男官衣,还有判官衣、丑官衣、改良男官衣和女官衣。
2、女官衣,式样同旦角蟒,腋下无摆,长仅过膝,穿时腰际挂玉带。
老旦穿时可腰际可系丝涤。
老旦穿紫、秋香、古铜色女官衣,故又称“老旦官衣”。
戏曲服装
![戏曲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7826d78383d049649b665838.png)
2 回复:戏曲服装蟒贴子相关图片:4 回复:戏曲服装红团龙蟒团龙蟒的应用范围很广。
团龙纹样严谨规整,装饰性强,显得文静,沉稳。
在布局上呈对称形式,全身计十个龙团,以流云、八吉祥插底作陪衬。
红色团龙蟒为身份高、性格文静的人物所用,如皇叔刘备、驸马陈世美、巡按王金龙等。
绣活多采用绒绣或圈金绒绣,蟒水为弯立水。
图为《玉堂春》之王金龙贴子相关图片:5 回复:戏曲服装绿团龙蟒绿团龙蟒一般为红脸的忠义之士所用,如关羽、关胜、赵匡胤等。
以服色之绿,与脸谱之红所形成的“补色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用在这里,既使服色更鲜明,又令脸色更为夺目。
因为此类人物大多智勇双全,文武全才,所以在绣活上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
蟒水一般为立直水,独关羽特定用光泽度极高的全卧水套江牙,更增强人物的雄奇伟岸之感。
图为《古城会》之关羽贴子相关图片:6 回复:戏曲服装黄团龙蟒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为帝王所专用,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皇权的象征。
所以,黄(明黄)色团龙蟒专为帝王使用。
绣活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
其纹样,除龙纹以外,特在前后心显著位置环摆“八宝”(宝珠、方胜、玉磬、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等)此外,还在全身插底散摆“八吉祥”(指花、罐、鱼、肠、轮、螺、伞、盖八种饰有风带的吉祥物,又称佛家八宝)。
使用上述众多象征尊贵的装饰纹样,无非是为了衬托帝王之威严仪态,但在这里,恰恰也留下了清代蟒衣纹样琐碎的痕迹。
图为《打金砖》之刘秀贴子相关图片:7 回复:戏曲服装白团龙蟒白色是具有素雅、圣洁美感的中性色。
白色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如武小生行当的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如老生行当的徐延昭),给人以潇洒清秀之感。
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
凡穿蟒的人物,加用靠领(三尖领),即表示此人是武将,这就是京剧服装特有的一种艺术语汇。
图为《群英会》之周瑜贴子相关图片:8 回复:戏曲服装黑团龙蟒黑色是具有庄重感的中性色。
浅析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
![浅析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d608fd087c24028905fc3d5.png)
浅析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一、传统戏曲服装简述及发展演变戏曲服装,旧称“行头”,泛指传统戏剧目演出中的服装。
包涵三个部分:戏衣、盔头、戏鞋。
公元12世纪,戏曲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
它经由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致近代的京剧等地方戏,直至今天的现代戏曲,经历了8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
二、传统戏曲服装的构成要素中国戏曲服装具有五大构成要素,即款式、色彩、纹样、刺绣、面料。
(一)款式。
款式也称样式,包括戏衣、盔头和戏鞋三大类。
1.戏衣款式。
整体具有以下特点:款式多为宽袍阔袖,造型宽大平直,不显腰身,多呈庄重、质朴的H型;款式以历代的生活服饰为来源,以明、清为主,经过艺术加工后,已脱离了生活的自然形态;款式与表演艺术高度协调,既受表演动作制约,又有助于表演动作完美发挥。
2.盔头,戏曲服装中的首服,是戏曲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
盔头主体与各种大、小附件,分作合用,有多种组装法。
3.戏鞋是戏曲人物脚上所穿的各种鞋子的总称。
戏鞋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美化而成的,其中厚底靴是艺术创造的典型。
(二)色彩。
“上五色”与“下五色”指在传统戏曲服装艺术中,推崇“上五色”与“下五色”两类,“上五色”即红、绿、黄、黑、白;“下五色”即紫、粉、蓝、湖、古铜。
红是大红;绿是老绿;黄是明黄;白和黑是中性色;紫是紫红;粉是粉红,属于红、白相加的颜色;蓝是深蓝;湖是湖蓝;古铜类似橄榄绿。
(三)纹样。
戏曲服装纹样含括了我国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包括:1.古代美术纹样,如草龙纹——结构简单,风格粗拙,线条劲挺,多作为戏衣的领、袖口及周边的镶缘。
2.历史服饰纹样,如麒麟纹——麒麟是古代图腾崇拜中的神兽,祥瑞象征。
明代用于公、侯、伯、驸马的朝服,表示等级高。
麒麟纹引入戏曲服装,专用于丞相一类人物,是“位高权重”的象征。
3.民间吉祥纹样,双龙戏珠纹、龙凤呈祥纹、如意纹、八吉祥纹、竹叶纹、水族纹等都各有寓意。
(四)刺绣与面料。
戏曲服饰鉴赏
![戏曲服饰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04d12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9.png)
戏曲服饰鉴赏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服饰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服饰的装扮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特点和情感表达。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戏曲服饰鉴赏:
1. 旦角服饰: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角色,旦角的服饰通常华丽、细致,色彩鲜艳。
常见的旦角服饰包括演员面巾、发饰、花鸢、长裙等,而且多装饰着各种花鸟图案,寓意着优雅、娇美。
2. 丑角服饰:丑角是戏曲中的男性角色,丑角的服饰通常夸张、滑稽,色彩鲜艳。
常见的丑角服饰包括花巾、发饰、大袖子、花呢或者皮衣等,而且通常在服饰上添加一些装饰品,如喇叭裤脚、长大鞋子等,寓意着滑稽可笑。
3. 文戏服饰:文戏是指戏曲中的男性文人角色,文戏的服饰通常素雅、朴素。
常见的文戏服饰包括襟、袖口、衣边、脚踏等,而且颜色多以深蓝、深绿、深红为主,寓意着知识、文化、尊贵。
4. 武戏服饰:武戏是指戏曲中的战士或者武将角色,武戏的服饰通常刚毅、雄壮。
常见的武戏服饰包括襟、袖口、衣边、脚踏等,而且多采用红、黑、黄等颜色,寓意着武勇、英雄。
总的来说,戏曲服饰通过颜色、纹路、装饰品等来彰显角色的特点和表达情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戏剧角色的形象
概括。
同时,戏曲服饰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京剧戏服的描写
![京剧戏服的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35f7be0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京剧戏服的描写
京剧戏服是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之一,其设计摒弃了华丽的花纹和过多
的装饰,凸显出简洁、大气、端庄的特点。
以下是对京剧戏服的详细
描写:
一、头饰
1、九子毫冠:顶部有一颗宝珠,下面挂有九根长毛。
整体金黄色调,彰显贵族气息。
2、彩凤朝阳簪:头顶中央处别有一钩,上方是一只凤凰,下方是八
只鸟,寓意吉祥如意。
3、牡丹花翎:用不同颜色的宝石拼成的花瓣状,点缀在黑色的羽毛上,宛如眨眼的牡丹花。
二、衣袍
1、墨绿色长袍:羊毛面料,整体颜色以深墨绿为主,胸前的花纹镂空,金丝线勾勒出九条巨龙。
2、白色箭袖:袖口由金色丝线点缀,贴肩式的设计彰显出身材的线
条美。
3、琉光袍:颜色以黄色为主,上面覆盖着珠片、绸缎和流苏等装饰,熠熠生辉。
三、鞋履
1、白底黑花亮皮鞋:深色的花纹表现出西洋鞋的特色,而鞋底是白色的,代表洁白无瑕。
2、彩云海角凉鞋:使用杏黄色雪纺面料,鞋底由海龟壳制成,给人以古风之美的感觉。
3、朝阳云霞绣鞋:以红色为主调,绣有白色云霞,侧面缀有流苏,彰显出女性的妩媚和娇俏。
四、配饰
1、金戒指:象征诚实和信任,常常用于表达对亲密爱人的感情。
2、珠宝首饰:手串、耳环、项链等均采用珍贵的宝石制成,代表着尊贵和高尚。
3、丝绸披肩:红色的丝绸披肩通常代表着祥瑞和吉祥如意,是演员表演时的必备配饰。
以上就是对京剧戏服的详细描写。
京剧戏服的设计融合了许多中华文化的元素,即使在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7bec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3.png)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戏曲服装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角色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戏曲服装通常包括蟒、靠、帔、褶子、盔帽等,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蟒是戏曲中帝王将相和后妃穿的服装,一般有蟒袍、蟒衣和蟒靠等。
蟒袍是蟒类服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常是圆领、大襟、右衽,袖子比较宽,袍身上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颜色以黄色为主。
靠是戏曲中武将穿的服装,一般有硬靠和软靠之分。
硬靠是用金属片和彩线绣成的,有甲片、靠旗等装饰,显得威武雄壮;软靠则是用布和彩线绣成的,没有甲片和靠旗,显得轻便灵活。
帔是戏曲中女性角色穿的服装,一般有对帔和帔风等。
对帔是一对相对的帔子,通常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帔风则是一种长条形的帔子,通常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
褶子是戏曲中平民百姓和文人雅士穿的服装,一般有男褶子和女褶子之分。
男褶子通常是长衫,有圆领、大襟、右衽等特点,颜色以黑色为主;女褶子通常是长衫或短衫,有对襟、立领等特点,颜色以红色为主。
盔帽是戏曲中角色戴的帽子,一般有冠、盔、巾、帽等。
冠是帝王和后妃戴的帽子,通常是用金属或宝石制成的,上面装饰有各种图案和花纹;盔是武将戴的帽子,通常是用金属制成的,上面装饰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巾是文人雅士戴的帽子,通常是用布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帽是平民百姓戴的帽子,通常是用布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
戏曲服装的种类和样式非常丰富,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它们不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https://img.taocdn.com/s3/m/db1fc5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f.png)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京剧是中国国粹,当年电影《梅兰芳》的上映,似乎又突然成一时之快。
但新世纪终究不是晚清民国,当年是捧梨园名角的,如今捧的却是电影明星。
转眼过去,京剧又回归到国粹的“曲高和寡”中去了。
而京剧艺术的美不会随潮流而湮没。
那些绣工精致、精剪细裁的绝美戏服,给了这美以极好的诠释。
戏衣刺绣起源于宁、苏、杭一带,因那里在清代时设立了专为宫廷服务的'织造衙门',后逐渐成为戏衣戏具制作的发祥地。
他们把苏绣见长的盘金盘银工艺用到戏衣上,使舞台视觉效果大大增强.有句老话说'货卖一张皮',任何事物首先给人看到的都是外表,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走遍全国,影响世界,往往都是从京剧的服装、头饰、脸谱开始的。
有的演员一出场,观众就惊喜地鼓掌叫好,有的观众仅仅因为喜欢京剧的服饰而爱上了京剧。
杏黄缎大龙蟒民国时期,私人收藏,苏州锦记绣庄修复。
蟒袍简称蟒。
样式为圆领阔袖,右衽大襟, 身长及足。
腋下有立摆,又称出摆。
通身绣龙及吉祥图案,下摆绣海水江涯。
蟒是戏曲人物中帝王将相及高官所穿。
女式蟒为后妃、贵妇等人物所用,样式略异于男式蟒,蟒绣工繁重,绣一件传统式样的蟒要用工半年以上, 戏衣刺绣起源于宁、苏、杭一带,因那里在清代时设立了专为宫廷服务的'织造衙门',后逐渐成为戏衣戏具制作的发祥地。
他们把苏绣见长的盘金盘银工艺用到戏衣上,使舞台视觉效果大大增强。
大红缎彩绣团龙蟒紫缎盘金绣大龙蟒 20世纪90年代制作大红缎彩绣镶边女蟒苏州锦记绣庄制作镶边女蟒是梅兰芳演《贵妃醉酒》时,由上海'天昌戏衣绣庄'制作,谢杏生设计。
团花图案为凤穿牡丹,插底图案为折枝牡丹。
它保留了传统女蟒的基本样式,并借用了清代服装流行的镶嵌滚边做法,整体效果雍容华贵。
京剧梅派剧目使用最多,以后各剧种争相效仿。
随着时代其图案样式发展变化,底纹绣法又变化出牡丹锦纹,万字锦纹,梅花灯笼锦纹。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ff427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b.png)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戏曲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意义。
在表演艺术中,戏曲服饰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角色形象的展示,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诠释。
本文将为您介绍戏曲服饰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戏曲服饰的发展历程戏曲服饰源于古代宫廷服饰,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中,戏曲服饰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戏曲服饰可追溯到古代的皇室礼仪服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服饰逐渐融入了民间服饰的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唐代,戏曲服饰开始着重强调颜色的鲜艳和构造的复杂性,以凸显舞台效果。
随后,宋代的戏曲服饰注重细节的雕琢和造型的精致,进一步提升了服饰的美感。
明清时期,戏曲服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宫廷仪仗和祭祀活动中,戏曲服饰被大量运用,使得戏曲服饰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戏曲表演中,不同角色的服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色彩、花纹和装饰等细节的处理,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传承,戏曲服饰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良中。
现代戏曲服饰注重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时尚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对于服饰细节的加工,也更加讲究精细和精致,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特点和情感表达。
二、戏曲服饰的特点与分类戏曲服饰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凝聚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蕴。
首先,戏曲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鲜艳的颜色被广泛运用于戏曲服饰中,以表现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
不同角色的服饰常常采用明显对比的颜色搭配,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其次,戏曲服饰注重细节的塑造。
服饰的花纹、装饰、线条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通过细节塑造,服饰能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气质和情感。
另外,戏曲服饰还注重造型的整体性。
不同角色的服饰在整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便观众从视觉上辨认出角色的特点。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8b82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0.png)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戏曲中的服装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展现人物形象,还能反映角色性格、社会地位以及故事情节等。
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将对戏曲服装的特点以及男扮女装的艺术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戏曲中的服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戏曲服装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浓烈的对比以及繁复的图案,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和角色的特点。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角色通常戴黑色宽檐帽、穿长袍褂并系宽腰带,而女性则戴彩色宽檐帽、穿长袍裙,并配以丝质腰带和花边。
这种强烈的装饰性使得观众在一瞬间就能够辨识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别。
其次,戏曲服装还具有严谨的规制。
戏曲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通常需遵循一套固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人物形象的准确塑造。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的袍褂通常采用宽大的袖子和露胸的设计,以突出男性的阳刚之气;而女性的长袍裙则注重展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之态。
这种严谨的规制保证了角色形象的一致性,并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剧情。
另外,戏曲服装还注重色彩和材质的搭配。
由于戏曲演出通常在舞台上进行,所以需要通过服装的色彩和材质来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角色的服装通常采用深色调,如黑、蓝等,以突出男性的刚毅和坚定;而女性角色则采用明亮的色彩,如红、粉等,以展示女性的婀娜多姿。
材质方面,戏曲服装多采用丝绸、绸缎等高档面料,以增加服装整体的质感和华丽感。
男扮女装是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戏曲中,男性演员扮女装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以传递人物角色的性别特点和情感表达。
男扮女装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男扮女装能够突破性别界限,创造更丰富的戏曲形式。
在古代,女性身份在社会中受到限制,只允许男性角色扮演女性,通过男性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现女性角色的柔美和婉约。
男性演员在舞台上变身为女性角色,通过舞台化的形象和动作,使得角色更加立体而有魅力,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男扮女装能够更好地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https://img.taocdn.com/s3/m/525fdcd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b.png)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京剧艺术,⼈⽂荟萃曲是曲也,曲尽⼈情,俞曲愈妙。
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有句⽼话说“货卖⼀张⽪”,任何事物⾸先给⼈看到的都是外表,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遍全国,影响世界,往往都是从京剧的服装、头饰、脸谱开始的。
有的演员⼀出场,观众就惊喜地⿎掌叫好,有的观众仅仅因为喜欢京剧的服饰⽽爱上了京剧。
就是说京剧对⼈物的穿戴是⾮常严谨的。
然⽽时⾄今⽇,有许多⼈对戏曲服饰存在着很笼统的认识,⼀些戏迷却能见⾐辨⼈,其中到底有什么⽞机呢?今天,我们就从京剧戏服看中华国粹之精华,品传统⽂化之韵味,看看戏服中的⼤⽂章!彩绣⼗团龙红⾊蟒袍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帝王、官员等⾓⾊使⽤量最多的⼀种蟒袍,扮演⽂⾂武将的⽼⽣、⼩⽣、武⽣都可使⽤。
蟒袍⼤体分为红、明黄、杏黄、⽩、蓝、绿、紫、粉红、淡湖、浅⽶、古铜、⾖沙、⾹⾊等。
明黄与杏黄是扮演皇帝、番王、王⼦以及齐天⼤圣(孙悟空)的蟒袍专⽤⾊,其它⾓⾊不得使⽤。
平⾦绣散龙⿊⾊蟒袍扮演花脸⾏当的⽂⾂、武将的官服或朝服。
彩绣⾖沙⾊蟒袍戏曲舞台上扮演地位较⾼,⽽⼜不到苍⽼年龄的⽂职官员穿⽤。
裹⾦绣⾹⾊蟒袍扮演地位较⾼⽽⼜苍⽼年迈的⽂职官员穿⽤的朝服。
酱⾊⽼旦蟒袍彩绣红⾊⼥蟒袍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诰命夫⼈(受皇封的贵妇)及挂帅⼥将等的朝服和公服。
有时也当作世宦⼈家结婚时的礼服。
彩绣红⾊团花男帔 这是戏曲舞台上青年⽂武官员的便服或结婚典礼时新郎穿的礼服。
彩绣驼灰⾊男帔戏曲舞台上扮演名⼠、⽼年官员及员外等的便服。
男帔的⾊彩有紫、蓝、天青、⾹墨绿等;皇帝的便服为明黄、杏黄帔等。
⽤平⾦绣和彩绣,⾊彩庄重、沉着或富丽堂皇。
多⽤寿字、仙鹤、五福(蝠)捧寿、宝相花、草龙、圑龙、博古纹、汉⽡等图案。
三蓝彩绣黄⾊凤凰⼥帔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等的専⽤服装。
明黄、杏黄均属皇家専⽤⾊彩,制做时⼒求富丽堂皇。
雅墨绣杏黄⾊⼤靠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武将的战服。
杏黄靠是“三国”戏中黄忠和《闹天宫》中⼆郎神的专⽤服装。
戏曲服装介绍
![戏曲服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c72b4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9.png)
戏曲服装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其图案纹饰具有特定的程式与寓意。
传统戏曲服饰的分类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款式特征对戏曲服饰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了蟒、靠、褶、衣、盔头、鞋等戏曲服饰的类型特征和服饰图案特点。
戏曲服装种类繁多,包括袍、衫、裙、裤、帽、鞋等。
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
袍是贵族或官员的常见服装,衬托角色的尊贵身份;衫则代表平民阶层,展现平凡人物形象;裙多为女性角色所穿,能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娇媚;裤则主要用于表现男性形象,突出角色的刚毅和阳刚之气;帽可分为官帽、冠冕和其他形式,用于区分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鞋则是角色形象的点睛之笔,根据角色的性别和地位选择不同款式。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其服饰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行头是指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所穿的服装,包括蟒袍、官衣、褶子、马褂等等。
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蟒袍是皇帝、王公贵族等高级官员所穿的礼服,通常是黄色的,上面绣有龙纹、凤纹等吉祥图案;而褶子则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所穿的衣服,通常是蓝色的,上面绣有各种花鸟虫鱼等自然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戏曲服装最大的特点是程式化很强,有一套严格的穿戴规制――“衣箱制”。
③
元代末年,昆曲形成,由明至清几百年,昆曲繁荣鼎盛,成为全国第一大剧种。
昆曲在服装方面,既吸收了不少明朝生活服装,经过艺术化加工,艺术形式臻于成熟。
其显著的标志是,明已形成了“衣箱制”。
入清以后,清政府并不禁止舞台上沿用明朝服装,所以艺人们在明朝戏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这种改进包括了将清朝生活服装,经过艺术化加工,融入戏衣之中。
清末,戏曲服装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装扮规制,并具有比较恒定的艺术内涵。
“衣箱制”:以一套固定的戏曲专用设备及其应用制度,服务于不同题材古典剧目的一切演出。
“衣箱制”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剧中人的自然状况(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生活境遇、性格品质以及对剧中人的审美评价等许多方面。
“衣箱制”的三个原则:
A.三不分:不分朝代、不分地域、不分季节。
B.六有别:老幼有别、男女有别、贵贱有别、贫富有别、文舞有别、番汉有别。
C.定中变,即“定中有变”,指通过不同的服饰组合方式,在类型化基础上追求人物外部形象的个性化,所遵循的也是写意原则。
“衣箱制”体现了传统戏曲服装的程式性艺术特征。
戏曲服装着重刻画角色形象。
戏曲服装具有传承性,戏曲服装设计首先要熟悉传统戏曲服装的“衣箱制”,考虑从角色的行当出发,然后再考虑别的因素。
“衣箱制”由戏衣、盔头、戏鞋组成。
传统戏衣的款式分为蟒、靠、帔、褶、衣五大类,其中衣类有细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配衣四类。
(见图4-1、4-2、4-3、4-4)
图4-1 (蟒)图4-2 (靠)
图4-3 (帔)图4-4 (褶)
戏曲服装中还有“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
在戏衣里面,演员都要穿白色的水衣水裤,有时为了人物需要,还要穿胖袄。
由于戏曲有很多程式化的表演,对服装也有程式化的要求,比如舞水袖是常用的抒发人物情感的手法,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通常要保留水袖。
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
水袖是戏曲艺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舞水袖是每个戏曲演员所必须练习的基本功,很多戏曲演员穿惯了有水袖的戏服,一旦穿了没有水袖的戏衣,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浑身不自在。
戏曲服装设计从行当出发,根据演员的行当常穿用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
在传统戏曲神话剧中,在表现动物、精灵幻化为人时,一般采用图案作具象的寓意居多。
例如:传统神话剧中的孙悟空所穿的猴衣。
形制与花抱衣相似:圆领,大襟,窄袖,下摆缀两层“走水”,服色为黄色,全部用毛状图案作装饰,其中一种称“猴毛”,一种称“猴旋”,用黑色丝线绣成再圈金。
花抱衣是传统戏曲中武生之短打武生行当所穿,用于侠客、义士、绿林英雄等类型人物的。
(见图5-1、5-2)
图5-1 猴衣图5-2 花抱衣
而在传统神话剧《白蛇传》中,则不强调动物特征。
在“盗草”中白娘子欲以武力强取仙山上的灵芝草,规定程式为战裙战袄。
舞蹈服装也有“程式”,但它与戏曲的“衣箱制”不同,它有“古典”、“民间”、“芭蕾”、“现代”等等限制,两者都是要表现人物、时代和主题,但采用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各异。
此外,戏曲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没有布景等其它说明性的附属手段,所以服装本身几乎承载了需要说明的全部,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程式,并且各具鲜明的特色,包括其造型和色彩。
舞蹈服装与戏曲服装相比,更为简洁、浪漫、写意。
戏曲服装强调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
戏曲服装的色彩更多的是表现人物身份和性格。
舞蹈服装强调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特征、人物情绪、性格等等。
舞蹈服装的色彩更多地是表现人物的情绪、烘托气氛。
例如,同样是《霸王别姬》中虞姬自刎那场的服装造型。
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身穿鱼鳞甲。
鱼鳞甲又名“虞姬甲”。
首创于梅兰芳先生主演的《霸王别姬》,后来成为梅派古装的代表作之一。
鱼鳞甲包括“肩甲”和“下甲”两部分,罩在古装外面使用,实际是云肩和侉子的铠甲化。
外轮廓呈鱼尾形,四周缀红穗,鱼鳞纹样以平金绣成。
这里的“鱼”可能取用了“虞”的谐音,鱼鳞纹与龙身上的麟纹相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黄色是王权的象征,内穿的黄色绣花“古装”表明了虞姬的王妃身份。
如此相配,衬托了虞姬是一位身处战场、军营的环境的王妃。
虞姬穿着大红的鱼鳞甲自刎,犹如一名战士英勇地死去。
大红色表现了虞姬刚烈的性格、对霸王项羽的火一般的挚爱,忠于项羽的爱情,坚贞不渝,殉情而亡。
这套服装成为戏曲服装中的经典之作,被广大戏曲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见图6)
图6 京剧《霸王别姬》
舞剧《霸王别姬》是以民族舞蹈元素为基础,但吸收运用了不少现代舞蹈语汇,加上华丽的舞台制作,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戏剧感染力和民族舞与芭蕾、现代舞的结合。
舞蹈编导要求舞剧的故事节奏也要像电视剧一样悬念迭出,包装要有时尚感。
在最後一场,虞姬在跟项羽一番生离死别的缠绵后引颈自刎,舞台上十几位伴舞的美女也手持宝剑、突然倒地,幕后响起
独唱“红颜一生只为情”。
霸王悲痛欲绝、悲壮而亡。
此时舞台上空洒下如火似血的桃花雨,真是悲情一片的千古绝唱。
舞剧的虞姬服装造型较简洁-----无袖单肩坎肩多层连衣裙。
运用了青铜器上的倒三角的蕉叶纹装饰单肩坎肩上身。
楚汉相争的故事发生在秦末汉初。
当时中国青铜器广泛应用于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和数量都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起了很重大的影响。
青铜器是等级制度的象征。
从青铜的乐器(礼器)一直到车马上面的装饰,建筑上的装饰,到武器都是青铜器的。
武器就是直接和国家机器、军队直接相关的。
当人们看到虞姬服装上的倒三角形的蕉叶纹就会联想到青铜器,联想到广泛应用青铜器的那个历史悠久的年代,青铜器的古朴感、沉重感烘托了笼罩在战争年代的人们心头的沉重的心理压抑、精神痛苦;蕉叶纹的倒三角形给人一种不安定的、危险的心理暗示,预示着虞姬将在这场战争中倒下,香消玉损,是一个悲剧人物。
虞姬的这一场服装以白色为基调,蓝色的图案点缀。
蓝色使人联想到清澈的水,水是阴柔的女性的,表现了虞姬的女性的柔美;白色象征了虞姬对项羽的纯洁、忠贞的爱情。
通过舞蹈动作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感觉,充分地体现了虞姬“红颜一生只为情”。
(见图7)
图7 舞剧《霸王别姬》宋立设计图 8 越剧《虞美人》蓝玲设计
通过以上虞姬的服装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舞剧的服装更为简洁、写意、抒情、浪漫。
传统戏曲不分时代,也就是不强调历史时代特征。
现在很多新编历史戏曲都强调历史时代特征。
京剧《霸王别姬》的服装不强调故事发生的历史时代特征。
新编的越剧《虞美人》的服装则强调历史时代特征,同时它又继承了传统戏衣的元素。
( 见图8)《霸王别姬》的服装则强调历史时代特征。
在强调历史时代特征方面,戏曲服装是采用历史生活服装的形制,而舞剧服装则采用的是历史生活服装以外的、但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元素,并结合适合舞种动作的服装形制设计的。
由于舞剧和戏曲不同的表演风格以及戏曲中京剧与越剧不同的艺术风格,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的设计理念。
戏曲的剧本严谨,通常是以人为本,主要通过描写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类的思想、性格、情绪、精神面貌、社会道德等内容的。
而舞蹈一般只有简要的故事提纲,更注重表现情绪、情感。
除了表现人类情感以外,舞蹈还擅长动、植物等拟人化表演。
戏曲可以通过唱词来交代故事情节、来转换舞台时空。
而以身体动作为主体话语的舞蹈服饰,却有着与戏曲服饰所不同的、独到的演艺品性和演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