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的故事》版本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志丹的故事》版本考
2016年4月14日,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志丹牺牲80周年。

刘志丹(1903~1936年)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

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21年,榆林中学学习,曾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被选派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9月回到陕西,历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往陕军新编第三旅从事兵运工作。

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书记。

起义军失败后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先后在陕北、陕甘边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谢子长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在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3年11月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合水、庆阳,与陕北、关中、陕甘游击队互相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3年冬至1934年夏,指挥部队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根据地的第一次“围
剿”。

1934年秋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5月兼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率两军连续夺取延长、安定、保安等六城,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在20余县建立起工农革命政权,使陕北、陕甘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的落脚点;9月率部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

后在左倾错误领导的肃反中被逮捕。

不久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肃反错误而获释。

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央军委)委员、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兼瓦窑堡警备司令、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陕北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6年春率部参加东征战役。

4月14日在晋西中阳三交镇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英勇牺牲。

刘志丹领导红军闹革命,在陕甘边境开辟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伟大贡献,毛泽东称赞刘志丹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精准地阐释了当年陕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刘志丹牺牲前后,在陕北地区不仅流传着“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等歌颂刘志丹的上百首民歌,而
且有了许多关于刘志丹领导红军闹革命的传说和故事。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随着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艺热潮的出现,迎来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短短几年间,在戏剧、音乐、美术和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董均伦所著《刘志丹的故事》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作品之一。

董均伦(1917-2004年),山东威海人,1938年辗转奔赴延安,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从事文艺创作。

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鼓舞下,随边区政府工作队到三边地区体验生活,所到之处,都流传着有关刘志丹的传说,这激起他的创作热情,于是他搜集撰写了刘志丹的故事,先在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10月11~19日的文化副刊上连载了八篇故事文章(图1)。

抗战胜利后,董均伦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胶东后,将他撰写的12篇刘志丹故事结集,于1946年3月由胶东新华书店出版(图2),出版时还请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边区地方艺术学校校长的柯仲平为此书写了序言。

该书无插图,全书以“刘志丹永宁闹革命”“刘志丹来了”“夜袭”“蓝田的失败”“刘志丹和小鬼”“宿营”“刘志丹卖碗”“刘志丹和老乡”“刘志丹用巧计”“围困定仙士焉寨”“打李家塔寨”“不要管我,坚决打跨敌人”12篇关于刘志丹的片段故事,浓缩叙述了刘志丹的革命历程,每篇虽都短,但都真实可信,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刘志丹的光辉形象。

故事的语言
朴实易懂,言简意赅,但其文字的表现力却让刘志丹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故事的情节顺畅简练,精彩传神,使刘志丹意志坚定、勇敢机智、体恤民心、爱护士兵的形象更有“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之感,读者阅后无不对英雄刘志丹敬之爱之。

正如柯仲平写于1946年3月15日的序言中所说:“刘志丹是‘对民族、对人民无限忠诚,和群众亲同骨肉’的代表,是‘英勇善战,百折不回’的代表,是‘实事求是,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创造性’的代表,是西北人民的一面胜利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模范党员……均伦同志的《刘志丹的故事》算得人民文艺宝库中的一册,这一册,虽只是人民文艺海中的一点一滴,只写了伟大人民领袖的几个片段,但,他是我们非常亲切的,值得我们珍爱的!”
此后,该书以《刘志丹》《刘志丹故事》或《刘志丹的故事》为书名,以“大众文库”“大众读物”“大众文艺丛书”“通俗文艺丛书”等形式,在各解放区广泛流传。

笔者收藏有7种实物,再结合收集到存世的《刘志丹故事》的资料,经过研究后认为,1946年3月至1949年底,曾流传在解放区,现在仍存世的各种《刘志丹故事》的印本,除封面、书名、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有差异外,可按书中有无“序言”“插图”“前记”“附录”细分为以下四种:
一、书前有柯仲平序言的印本
柯仲平(1902-1964年),云南宝宁(今广南)人。

北京
政法大学肄业。

1926年到上海,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主任。

1942年3月,柯仲平任边区地方艺术学校校长。

是年5月,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做热情发言。

同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亲自提名柯仲平为《解放日报》第四版特邀撰稿人。

新中国成立后,柯仲平历任两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1964年10月20日,柯仲平因病在作协西安分会的党员干部会上演讲中不幸突然逝世,终年62岁。

1.《刘志丹故事》,董均伦著,胶东新华书店1946年3月出版(图2),32开,22页。

封面上端印有红色“刘志丹故事”书名,封面正中为木刻刘志丹肖像,肖像下方印有“胶东新华书店出版”字样。

2.《刘志丹故事》,董均伦著,大连大众书店1946年10月出版,32开,22页。

封面书名、图案及内容、页码与胶东新华书店版完全一致,故笔者认为是胶东版的翻印本。

3.《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冀鲁豫书店1947年3月出版,32开,25页。

封面为浅蓝底色,右上角有刘志丹彩色肖像,肖像下方白底色从右至左印有红色“刘志丹的故事”书名,其中“的”字很小。

4.《刘志丹故事》,董均伦著,晋察冀新华书店1947年
11月出版,32开,25页。

5.《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中原新华书店1949年6月出版(图3),32开,25页。

封面为白底色蓝色边框,边框内印有书名和出版单位。

6.《刘志丹故事》,董均伦著,西北新华书店1949年7月出版(图4),32开,25页。

封面上部为“刘志丹和群众在一起”的木刻图案,图案下为红色“刘志丹故事”书名。

二、书前有柯仲平序言。

书内有古元12幅木刻插图的印本
古元(1919~1996年),珠海市人,擅水粉、水彩、版画。

1938年赴延安,1939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

1941年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

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当时艺术大师徐悲鸿于展览会上见到古元的木刻,兴奋地在报上发表文章,称其为“中国艺术界-卓绝之天才”“中国新兴版画界已诞生一巨星”。

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1996年8月10日逝世,享年77岁。

7.《刘志丹》,董均伦著,古元图,东北书店1948年9月出版(图5、图6),32开,35页。

封面上端印有红色“刘志丹”书名,封面正中为古元创作的“刘志丹和老乡”木刻
画,下方印有“东北书店印行”字样。

此书为《刘志丹的故事》最早的古元插图本。

8.《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古元图,北平天下图书公司1949年8月出版(图7),32开,43页。

封面最上端印有蓝色小字“大众文艺丛书”,小字下方印有红色“刘志丹
的故事”书名,封面正中为古元创作的“刘志丹和老乡”木刻画。

从封面图案和内容及插图分折,似以东北书店哈尔滨本重新排版印制的。

另外,天下图书公司同一时间还印行了封面印有浅灰色陕西窑洞和陕北群众图案的版本(图8),32开,43页。

至1952年3月印了五版,总印数达21500册。

三、书前无柯仲平写的序言,却有出版者前记的印本
9.《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华东书店1947年1月
出版,32开,24页。

封面正中间竖印“刘志丹的故事”红
色书名,书名左侧竖印著者和出版者。

书名周围有飘扬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有手握钢枪冲向敌人的红军战士,有抬着单架护送伤员的支前群众等七幅图案。

书中“前记”的内容如下:
刘志丹同志,是陕甘宁边区的创造者,是中共西北党的领导人和边区群众最爱戴的领袖。

他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奉命从边区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中途被国民党军队阻挡,不幸他就在战斗中为国牺牲了。

这里关于他的几个片段的故事,是作者在边区民众中搜
集来的,全编有十二个故事,曾连载于延安解放日报副刊。

华东书店于1948年3月印了第三版(图9、图10),32开,29页。

该书的版权页注明了初版和三版时间,却未注明第二版的时间,而且至今未发现第二版的实物。

从版权页所注第三版的印数“1001~11000”判断,前两版不可能只印了1000册,很可能华东书店总共只印了两版,只是在印第二版时,由于疏忽而将“二”印成“三”了。

10.《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山东新华书店1947年2月印行(图11),32开,39页。

封面上部在红旗、枪弹和铁锹、镐头缠绕组成的方框正中,从右至左印有“刘志丹的故事”书名,书名上方印有小字“大众文库故事”,书名下方印著作者和出版者。

封面的下部是一幅《军民如一家》的木刻画。

1947年7月,山东新华书店又印了第二版(图12、13),仍是39页,但封面与华东书店第三版却一样。

11.《刘志丹的故事》,董均伦著,东北书店(佳木斯)1947年11月印行(图14),32开,42页。

封面红色菱形边框内,右上部有一幅在篝火旁开会的图案,下方是红色大字“刘志丹的故事”书名,书名左上方各印有黑色小字“通俗文艺丛书”,书名下方印有著者和出版者。

四、无序言,无前记,无插图。

但却有附录的印本
12.《刘志丹故事》,董均伦普,大众读物(故事类),苏北新华书店1949年6月出版(图15),草纸,小32开,21
页。

除董均伦的12篇故事外,“附:刘志丹和乔四”。

此文为林平撰写,曾刊发在1945年11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13.《刘志丹故事》,董均伦著,大众文库编委会编,华中新华书店1946年9月出版(图16),64开,27页。

书尾“附:刘志丹和乔四”。

以上四种版本13种印本(不含再版本、三版本)的《刘志丹故事》,是研究刘志丹生平、研究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以及研究解放区出版史的珍贵实物文献,深具收藏价值。

特在此刊发,以纪念英雄刘志丹牺牲80周年!
责编有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