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生态系育苗技术手册及病害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鲳鱼生态系育苗技术手册及病害防治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Linnaeus)俗称金鲳、黄腊鲳、黄腊鲹、短鳍鲳鲹、红三、红沙等,属鲈形目Perciforms、鲹科Carangidae、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鲳鲹属Trachinotus,暖水性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日本、美洲的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海岸及中的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均有一定的资源量。

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人工养殖5个月可达500g左右,大的个体有5-10kg,肉细嫩,味鲜美,为理想的名贵海水养殖品种。

2013年至2015年培育出3cm以上卵形鲳鲹苗1024.2万苗,达到规格化水平。

现将生态系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一、育苗材料
1、育苗设施
3m×3m×1.3m或3m ×4m×1.3m的布篓(彩条布)。

育苗土池应该选择周边无污染源、水质稳定,面积为2000-4000m2,水位能保持1.5m以上,底质为半泥沙或砂质。

育苗土池总面积40亩。

饵料池:面积为育苗面积的30%的土池,专门培育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作为育苗土池的补充饵料。

2、受精卵来源
受精卵购于海南,分8批空运至湛江。

二、育苗方法
1、清池肥水:用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等药物彻底清塘,施肥培养肥水,一般清池10-15天后放卵,在仔鱼下塘前2—3天培育水中浮游生物。

2、基础饵料的培养:在放苗前5d左右,进水20—30cm,用漂白粉5×10-6全池泼洒消毒2d后进水,进水时用100目筛绢网袋过滤,以滤去过大的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

进水水位达到150cm时为止,然后接种轮虫,使水体中轮虫密度达到1个/cm 左右,并用鳗鱼粉或豆浆培育轮虫和其他浮游生物饵料。

有条件的地方可接种海水小球藻或其他录藻类,当池水呈绿色时,接入轮虫种,待水中轮虫密度达到1个/mL以上。

3、仔鱼的放养:将受精卵置于准备好的鱼苗培育池塘中的彩条布水槽中直接孵化,鱼卵孵化期间保持微充气,在仔鱼开口后5个小时(下午5点到早上9点比较好),把仔鱼由孵化
水槽中直接放入培育池,放养密度为15-20万/亩。

4、日常管理:仔鱼入池后需经常观察检查池塘中的饲料生物,饵料不足时应及时从饵料培养池捞取轮虫、桡足类和蒙古裸腹溞等饵料,主要以桡足类和轮虫为主。

随着仔鱼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桡足类和枝角类的投喂量,而轮虫的投喂则随着仔鱼的日龄的增加而减少。

枝角类、桡足类不足时应及时孵化丰年虫幼体投喂。

12日龄后,除投喂桡足类外,还投喂微细颗粒饲料(香鱼配合饲料开口料)。

投喂方法:前3d沿池边全池泼洒,以后在固定饵料台投喂,投饵时宜少量多次,慢投,让其在水面上漂浮片刻后继续缓慢下沉,方便鱼苗适时摄食。

育苗前20d为静水培充,只添水不换水,20d开始换水,并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换水量,换水量从早期的5%逐渐提高到10%。

同时仔鱼下池前期还应通过施肥等方法来控制水体的透明度。

育苗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40-80cm,水温25-30℃,盐度28-33‰,pH8.0-8.4,溶解氧5mg/L以上、氨态氮含量控制在0.12mg/L以下,中、后期在夜间至早上开启1-2台1500W水车式增氧机。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水色,定期检测。

观察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的变化,鱼苗的生长、活动、摄食等情况,以便安排次日的投饵、换水和防病工作。

一般经25-30天的精心培育,大部分鱼苗体长达到2.5厘米左右即可出池,同时随着鱼苗的生长随时进行调整分疏鱼苗。

三、生态系人工育苗饵料系列
卵形鲳鲹土池生态人工育苗过程中只要生物饵料充足,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及时,日常工作管理好,育苗成活率会很高。

卵形鲳鲹土池生态人工育苗的饵料系列见表1。

表1 各日龄的卵形鲳鲹投喂的饵料
四、结果
2013年至2015年,共购受精卵30kg,平均受精率98%,平均孵化率90%,平均成活率38.7%,总出苗1024.2万(鱼苗规格3cm以上)。

五、病害防治
卵形鲳鲹在育苗期间,其发生病害有胃肠性疾病、细菌性的烂皮病和寄生虫性病害,其中寄生虫性病害比较流行,目前闽、粤养殖区普遍发生隐鞭虫(Cryptobia spp.)病(俗称白斑病)、淀粉卵鞭虫(Amyloodinium ocellatum)病(俗称白点病)、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病等寄生虫疾病,感染的病鱼不摄食,上浮水面,4-5d后病鱼全部死亡。

土池高密度生态育苗会经常发生病害,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在加强水质和饵料饲养管理的同时,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

1、预防
防止病害发生的根本方法是提倡生态养殖法,保持水质不受污染,饵料新鲜,杜绝病源侵入。

①胃肠性疾病:饵料要新鲜,投饵适量,为防止胃肠性疾病发生,每星期在lOkg饵料中可以加入1g的大蒜素,投喂1-2次。

②每个月两次用1×10-6漂白粉或0.8×10-6硫酸铜消毒2-3h(要降低池水水位),并及时换新鲜海水,可杀灭寄生虫。

2、治疗
(1)胃肠性疾病:因摄食不新鲜饵料或水质恶化,受污染等引起,在疾病发生时勤换水改善水质,且在饵料中每l0kg加入大蒜素1g投喂。

(2)细菌性烂皮病:因受伤及水质恶化中寄生虫病严重发生引起,可用0.2-0.5×10-6的聚维酮碘药液浸泡12h,连续2-3次,直到病愈为止。

(3)寄生虫性病害:①可用0.8×10-6的硫酸铜+0.2×10-6的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消毒4-5h 后换水,连续消毒2-3次,小苗用药量为0.5×10-6硫酸铜+0.2×10-6硫酸亚铁,消毒1-2h 后换水,连续消毒2-3次.②成鱼用50—100×10-6醛消毒4-5h,鱼苗用50×10-6甲醛消毒1-2h,连续2次。

如在网箱养殖可用淡水加上述药物消毒30min,连续2-3次.室内蓄养的亲鱼在连续消毒2-3次后,最好移到水流畅通的海上网箱,病症容易消失。

六、讨论
1、采用大土池育苗
土池面积一般为3亩-5亩,水体大,经肥水后的池塘水体环境稳定,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且培育出的鱼苗生长快,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鱼苗质量接近自然海区捕获的鱼苗。

土池中的淤泥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既是水体中基础饵料生物的食物,又是幼小的鱼苗的补充饵料,减少了饲料的投喂量,节约了饲料成本和大量换水的成本,且微生物的生长又有利于各种残留物、排泄物的分解,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环境。

另外,土池育苗具有设施简单,育苗成本低,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2、生态系育苗技术重点应掌握以下5个技术点
A 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轮虫的密度始终保持在4个/cm3以上,在充足饵料生物的基础上,仔鱼才能生长迅速,个体均匀,体质强壮。

B 水质控制:不要施肥过度,以免败坏水质,施肥时尽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水清时多施肥,水的透明度不高时少施肥或不施肥。

如果仔鱼密度高,池中可增设气管,加大供氧量.仔鱼全长0.5cm以上时可启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

C 适时驯饵:仔鱼全长长到0.8cm时可开始驯饵,增加投喂粉状人工配合饲料,并随着生长逐渐加大比例,到全长1—1.2cm时完全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良好。

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鱼苗摄食至腹部鼓胀为度。

投饵时少量多次。

D 安排专人专管:每口池塘派专人负责,及时处理生产中问题。

每天巡池4次(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主要观察池塘中的饵料、溶解氧、病害等。

特别是做好夜间巡塘工作,注意观察仔鱼饱食情况,更要注意增氧设备的运转情况,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

E 鱼苗长至3厘米应及时出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