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析日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及其教学对策
![浅析日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及其教学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7623201b52acfc789ebc9a2.png)
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
“迁移”原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母语迁移理论是在50年代提出的。
它指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一种现象。
当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起促进作用时,这种迁移便是正迁移;反之,当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起阻碍作用时,这种迁移便是负迁移。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语音、文字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学习日语。
但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语系,两者差异很大。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日语学习者往往将汉语的特性迁移到日语中,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负迁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并及时纠正出现的负迁移。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尽量减少这种影响,提高教学效果。
1.语音方面的负迁移母语语音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日语初学阶段。
日语元音虽然只有5个,即“あ、い、う、え、お”但能独自或与辅音结合构成所有音节。
正确发好元音是掌握正确语音的关键。
与汉语不同的是,日语自然发音时,唇形变化比汉语小,而且,发音适口形和声调的高低始终不变[1]。
初学者好用汉语母音发声方法来发日语元音因而不准确。
受其影响,将导致所有音节发音不准。
汉语将音的高低称为“声调”,依音节中的高低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妈和马)与此相对,日语在一个音节内没有高低变化,是通过音节间的高低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发音分为高低两种。
由此构成日语的声调。
受汉语四声影响,初学者读日语单词时,音节内出现高低音变化。
形成不正确的语调。
汉语词义不受元音发声长短影响,而日语词义受元音长音影响。
受汉语朗读形成的习惯,初学者在读日语单词时,常常长短音不分。
如:“空”「くうき」读成“茎”「くき」,两者词义截然不同。
一旦形成习惯,势必影响语言交际。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8fcba7aff7ec4afe04a1dff7.png)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xxxx的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负迁移对学习和交流都造成了障碍,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负迁移的原因,并制定有效地学习策略,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同时改进日语教学中的不足。
1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因素1.1 汉语习惯许多的日语词汇就是由中文的繁体字写成的,而汉语学习者在看见这些日汉字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猜测词语的意思,养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日后的日语学习。
如日语中的"烧饼"、"勉强"中国人在看到"烧饼"时。
一定以为这个烧饼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烧饼,可其实这个"烧饼"在日语中有着另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含义--吃醋。
而"勉强"也不是中国人所说的不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学习的意思。
这都与中国的固有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单从字面看,很容易出错。
由此可见,当从字面上看这些日语单词,很容易出错误。
这便是已有的汉语基础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在中文学习与写作会话中,我们大部分采取的结构为"主-谓-宾"结构,而在日语中,我们采取的结构为"主-宾-谓"结构,如中国人说"我刷牙了"在日语中便不是这个结构,日语句子为"私は歯を磨く"。
如果靠中文固有的逻辑和语法结构来翻译日语,就会闹出大笑话,错误百出。
作为日语专业的学习者,深深地体会到了日语学习中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应该抓住日语的语言特点,避免汉语的不利因素。
1.3 表达习惯在汉语中,我们说很多词语都有固定的搭配,如"穿衣"、"穿裤子"、"穿鞋"。
可是在日语当中表达便不一样。
在日语中,我们表达从下往上穿的时候,用的是"はく"。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1fb1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e.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语法结构的转移,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构造日语句子时,可能会受到汉语的语法习惯的影响,导致一些翻译不准确或不自然。
另一方面是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汉语和日语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者在翻译和表达时可能会出现使用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造成不准确或不通顺的情况。
为了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和日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语法思维习惯,适应日语的语法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句子的构造规则,避免将汉语的语法结构误用于日语的表达中。
针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转移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举例,让学习者熟悉日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逐渐摆脱汉语的词汇和表达习惯。
教师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要求学习者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以加强他们对于日语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教学对应策略还可以包括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除了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学习者自身也需要付出努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练习。
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对于日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的熟悉程度,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升日语表达能力。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学习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教学对应策略的采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困难,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日语的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将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日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a03a2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2.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存在,许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对应策略。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特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指的是由于母语对学习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
具体表现为:直译母语习语、句型和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导致理解错误;语法结构和句子顺序的混乱等。
二、教学对应策略1. 强化对比和差异化教学针对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重点介绍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习语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并避免直译的错误。
2. 强化语境教学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注重语境教学。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应用。
语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准确把握译文的含义,从而避免由于母语习惯引起的直译错误。
3. 多元化评估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
除了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掌握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口头翻译等方式,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多元化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
4. 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语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考翻译案例和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5. 引导学生多练习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交流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技巧。
针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可以从对比和差异化教学、语境教学、多元化评估、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多练习和交流等方面入手。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bd3ecb3f551810a6f4248603.png)
中文母语对日语学习者的正负迁移日语中有着大量的汉字,其在字形和字义方面,和中文汉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但中文和日语中的汉字并不是完全能一一对应的。
字形上的简繁差异显而易见,但有些一笔之差却是难以察觉的。
因此,字义上的差异更是需要认真比对,找出重合和相异的地方,同时尽可能增强其正迁移作用,降低其负迁移作用。
标签:正迁移;负迁移;字形;字义1字形差异的原因及类别1.1原因中日汉字在笔形方面产生差异主要是由于日本在汉字传入时就一直沿用当时的字形,并利用汉字的象形意义创造出新的属于日本自有的汉字。
而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字体不断发生演变,而每种字体的字形也产生差异。
在新中国时期,经过各方面专家的整合整理,于1964年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对6196个汉字的字形(笔画与结构)进行了规定,从而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
1.2中日常用汉字字形差异类别中日常用汉字在字形方面的差异主要分为结构方面与笔形方面的差异。
结构上的差异: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一眼就可看出,有些变化较小,有些则完全不同。
变化小的如“将一将、铁一鉄、稳一穏、庄一荘”,完全不同的如”辨一弁、斗一闘、惊一蔫、丰一豊”。
笔形上的差异:改曲笔为直笔:例如中国把带有曲笔“呉”这一部分的汉字都改为直笔“吴”。
包括“误”、“娱”等。
而日本还保有其繁体字形“誤”、“娛”。
丢弃不重要的笔画:例如中国把“呂”、“宮”中的撇去掉,改成了“吕”、“宫”。
而日本则保留原本的字形,再如日本写做“換”、“喚”,我国则简化成“换”、“唤”。
而中文汉字“每、海、黑、增”等字中的“两点”,日文汉字则改成了“一横”。
2中日常用汉字字义差异的原因及类别2.1原因日语汉字是通过当时的日本留学生及商贸人士等带回日本的,他们将自己对某些汉字的理解带入日本,所以其汉字的字义大多并不准确,或者只传入了该汉字的某一些字义,并不完整。
其中一部分汉字在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当地的风俗民情相融合,给予了它不同于中文中的新含义。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acd15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1.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时,由于母语语言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错误的应用到日语学习中。
这种负迁移现象通常会造成学习者在理解日语文本、表达意思等方面出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对应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日语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翻译时受到母语习惯和规则的影响,导致翻译错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通过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对策和方法。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了解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和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
2. 正文2.1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法、词汇等习惯性特征所导致的错误或不当的翻译现象。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翻译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会出现因为母语语法与日语语法不同而产生的语法错误。
将中文的主谓宾语的语序直译成日语,造成句子结构紊乱,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dc5f328184868762caaed535.png)
“
如 日语 中的 “ 烧饼 ” “ 强 ” 、勉 中国 人在 看 同 , 点 很 容 易被 汉 语 学 习者 忽 略 , 在 日 这 这 到 “ 饼 ” 。 定 以 为 这 个 烧 饼就 是 我 们 语 学 习 中很 不 利 , 该 多加 总 结 以 避 免 。 烧 时 一 应 平时所 吃的烧饼 , 其实这个 “ 饼” 日 可 烧 在 1 5文化 因素 . 语 中有 着 另 一 种 让 人 意 想 不 到 的 含 义—— 由 于 中 国 和 日本 的 文 化 背 景 大 不 相 吃 醋 。 “ 强 ” 不 是 中 国人 所 说 的 不 情 同 , 以 中 国人 和 日本 人 有 着 不 同 的 生 活 而 勉 也 所 愿 的 去 做 一 件 事 情 , 是 学 习 的意 思 。 都 习惯 , 不 同的 民 族 理 念 , 而 这 和 同时 中 国 人的 说 与 中 国 的 固有 词 语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果 单 话 方 式 同 日本 人 也 有 很 大 的 区 别 。 中 国 , 如 在 从 字 面 看 , 容 易 出错 。 很 由此 可 见 , 当从 字 对 长 者 的 尊 重 , 同长 辈 说 话 时 候 的 尊 重 和 面 上 看 这 些 日语 单 词 , 容 易 出错 误 。 便 很 这 是 已有 的 汉 语 基 础 影 响 了 我 们 的 学 习 。 1 2语法 结构 . 感 情 , 是 通 过 使 用 一 些 称 为 或 文 明 用 语 都 来 表 达 , 可 以 称 之 为 敬 语 。 在 日语 中 , 也 而
同 时 改 进 日语 教 学 中 的 不 足 。
1 4时 态 问题 . 方 言 问题 。 在 汉 语 的 日常 表 达 中 , 们 经 常 使 用 我 在 调 查 的 一 些 同 学 中 , 部 分 同 学 表 一 些 词 语 来 表 达 时 态 , 在 日语 当 中 则 是 示 自己 的 方 言 的确 影 响 到 了 日语 的 学 习 。 而 1母语为汉 语的 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 索 依 靠 动 词 或 者 形 容 词 的 变 化 , 表 达 时 态 在 一 些 方 言 中 , 来 因为 从 小 养 成 的 习惯 , 他 使 1 1汉 语 习惯 . 的变 化。 们并没 有很清楚的分 清楚卷舌和不卷舌 , 许 多 的 日语 词 汇 就 是 由中 文 的 繁 体 字 如 在 汉 语 中表 达 “ 天 很 冷 ” 在 日语 和 各个 音节 的 发音标 准 。 今 可 如分 不清 “ ” “ ” n 、l、
浅谈日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浅谈日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cdc68db195f312b3169a5cb.png)
日语 中的许多汉字 的字形及读音都与汉语 中的汉字 十 分相 近 , 这就使 得母 语为 汉语 的 中 国人学 习 时事 半功 倍 。 不过 , 部分 日语词汇 的词义与汉语词汇的词义相 同或 相近 , 但 是书写顺序却不 尽相 同, 学 习者 很容 易就会 记住 这些词 汇的含义 , 但是书写顺序却可能会写反 。例如 :
的元音 r 南 和汉语元 音“ 啊” , “ 啊” 是舌 央低元音 , “ 7 , ” 是
2 . 词 语 搭 配 ( 1 ) 语 义
舌后低元音 , 7 , ” 的舌 位 比起“ 啊” 来 要偏 高 , 偏前 ; r 0 的 发 音比汉语 的 “ 一” 的 口型展开得要 小 , 舌位也更 低 ; r j J 的发音 与汉 语的 的“ 乌 ”口型 也有所 不 同 , 双唇 呈扁 圆形 、 不向前突出 , 舌位也 低。中 国的 日语 学习者 在学 习 日语 元 音的发音 时 , 有 时虽然会意识到两者有所不 同, 但只是微 小 的差别 , 便无意 间将其 忽略 , 这便 是母语 负迁移 现象 , 会 对 我们对 日语 单词的识记 、 语 言的交 流产 生不 利影 响。
Vo 1 . 3 3, No . 7
J u 1 . 2 0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3 ) 0 7— 0 0 7 0— 0 2
浅谈 日语学 习中汉语 负迁移 的影响
耿 凯
(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0 )
汉字词也给学习者带来 了不小的麻烦 。很多汉字词在 汉语
和 日语当 中的含义是互 有交叉 的。如不 多加 注意 , 很 可能 会将含义混淆。 例如“ 学会 ” 一词 , 在汉语 中的含义为 :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f2e7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8.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表达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这种现象是由于母语和目标语差异所导致的,学习者在试图用目标语表达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错误。
对于学习者来说,正确识别和解决这些负迁移现象至关重要。
在日语学习中,母语与日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差异:日语音节的发音方式与母语可能存在差异,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发音习惯应用到日语中,导致发音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韵律训练或音标教学等方式帮助学习者纠正发音。
2. 词汇差异:母语和目标语词汇的差异也容易导致学习者在翻译时使用错误的词汇。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和翻译练习来帮助学习者正确运用词汇。
3. 语法差异:语法结构的差异也是母语负迁移的一大问题。
在日语中,动词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在其他语言中习惯将动词放在句子的开头或中间。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来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纠正这种负迁移现象。
除了针对具体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对应的教学策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综合方面的教学对策:1. 母语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比较分析,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帮助学习者了解可能会产生负迁移的点,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对比教学:通过与母语的对比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问题,并通过纠正和对比使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3. 多种练习形式:针对不同的负迁移现象,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练习形式,如语音练习、词汇运用、句子翻译等,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目标语的理解和运用。
4. 反馈和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并帮助其纠正错误。
可以采用对话模拟、语音纠正等方式,以及提供一些典型的负迁移案例,让学习者自行分析和改正。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学习者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很常见,但可以通过以上的教学对应策略来帮助学习者认识和纠正这些错误,提高翻译能力和准确性。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d1450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0.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利用他们的母语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来解释和使用其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第二语言的错误使用,因为母语规则在语法和语言结构方面可能与第二语言有所不同。
日本学生在学习中文时,经常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例如将日语照搬到中文语法中,导致出现语言错误或交际困难。
为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对应策略:1. 引导学生重视语法结构教师们应该说明不同语言的语法和结构是不同的,并且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重视并理解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区别。
这将有助于减少学生照抄母语语法规则的情况,并更好地理解目标语的语法规则。
2. 立足于语言基础的教学教师们应该在讲解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时,注重建立学生的语言基础,明确指出与母语不同的语言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基础的理解。
3. 强调语境的影响语言的使用往往受到环境和语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中的语言功能和交际应用。
在语言教学时,教师应该讲解和示范如何使用语言规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
4. 引导学生多语言思维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语言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结构,促进跨文化学习的互动。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并减少母语迁移的影响。
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图例教学、语音录制、交际对话和游戏等,以及提供不同等级和难度的练习材料。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降低母语迁移的影响。
总之,教师应该了解和理解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85c5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e.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是指由于母语对语言结构和语音习惯的影响,而对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学习日语这门外语时,汉语学习者经常会遭遇母语负迁移现象。
本文将介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中可能遭遇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日语语法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1. 动词形态的使用日语中的动词形态较复杂,需要学习多种时态和语气的形态变化,常常会受到汉语的影响而出现错误。
例如,汉语中没有实现和未实现的区别,习惯上用同一个词,而日语则要根据实现和未实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动词形态。
因此,汉语学习者容易将表现实现意义的动词形态用于非实现情况中,或者反之。
这时应该着重教授动词形态的功能及用法,在句子中反复使用,提高学生对动词形态的辨析能力。
2. 名词修饰的使用日语中,名词之间经常用助词连接,形成修饰性短语,但汉语中没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容易使用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组合的形式来进行修饰。
这时应该重点讲解日语中的助词用法,让学生明白它们与名词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尝试用助词来修饰名词,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句式的使用汉语学习者比较容易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将汉语句式直接用于日语中,忽略了句式的差异性。
在日语中,有许多片语结构,需要学习并掌握其特点。
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背一些例句,帮助他们掌握日语中的句式结构。
二、日语语音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1. 音节的读音中文和日语拼音并不相同,因此学习者常常会出现音节读音不正确的情况。
例如,“shi”“chi”“tsu”“fu”等音,都需要注意其读音和发音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授日语发音规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多次模仿和发音训练。
2. 音高的区分日语中的名词和动词经常是通过音高(浊音与清音)来区分的,学习者如果不注意这个音高的区分,就会造成言语的难听和交流的不畅。
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音高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清音和浊音的区别,同时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8c3cc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2.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在日语学习者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母语的不良习惯或者语言结构的差异导致的错误使用。
这种现象在日语翻译中尤为常见,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翻译出现错误或者不自然的表达。
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逐字翻译、错误的语法使用、错位翻译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对应策略,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日语翻译能力。
一、逐字翻译问题逐字翻译是母语负迁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许多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会出现逐字翻译的现象,即直接按照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导致翻译的不自然和错误。
将中文的习惯用语逐字翻译成日语,会导致翻译的不通顺和误解。
针对逐字翻译问题,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和口语训练等多种途径来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模式,避免逐字翻译的毛病。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习者深刻理解逐字翻译的弊端,从而纠正错误的翻译习惯。
二、错误的语法使用问题对于错误的语法使用问题,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法意识和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语法讲解、练习和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习者正确掌握日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对语法使用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翻译和引导学习者参考正确的表达方式,帮助他们逐步纠正错误的语法使用习惯。
错位翻译是指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由于母语和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不同导致的翻译错误。
中文中的修饰语位置与日语不同,学习者往往会将中文的修饰语位置套用到日语中,导致翻译的不自然和不准确。
母语的负迁移对日语翻译能力的影响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应该注重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提高日语翻译能力。
通过引导学习者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法意识和运用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日语的语言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母语负迁移对日语翻译的影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
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
![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0050d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3.png)
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日语。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分析其特点、原因和影响,以期为日语教学和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借鉴和依赖母语的知识和技能。
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而负迁移则起干扰作用。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母语迁移在日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且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我们编制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了500名中国日语学习者。
随后,我们随机选择了其中的100名学习者进行深入的访谈。
问卷和访谈主要围绕母语迁移现象展开,目的是了解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存在母语迁移现象。
其中,80%的学习者在初级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母语迁移,但随着水平的提高,母语迁移逐渐减弱。
从问卷和访谈结果来看,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程度较高。
60%的学习者在单词、语法和发音方面受到母语的较大影响。
20%的学习者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母语迁移。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我们将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
正迁移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母语的知识和技能,如借助汉语拼音掌握日语发音,利用汉字记忆日语单词等。
负迁移则表现为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如将日语的词序和语法规则混淆,发音出现偏差等。
母语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中日文字和文化的相似性;(2)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局限性;(3)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母语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可以利用母语知识促进日语的理解和记忆;(2)有助于学习者跨越文化障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
消极的一面表现在:(1)可能导致发音和语法错误;(2)影响学习者地道地表达日语;(3)对教师和学习者造成困惑和误解。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d4539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c.png)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翻译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面临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这会对他们准确理解和表达所学外语产生一定的障碍。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教学中如何规避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了解母语与目标语言的差异在进行翻译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
母语与目标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语言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产生负迁移。
通过对差异的认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规避负迁移。
二、培养学生的目标语言思维习惯为了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培养目标语言思维习惯。
这包括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而不是过度依赖母语。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拓展目标语言的思维方式,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三、加强语言实践和积累语言实践是学生掌握目标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可能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自己在翻译中可能存在的母语负迁移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逐渐提高翻译质量。
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例如,提供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教材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翻译练习等。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翻译任务,并提高翻译准确性。
六、鼓励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和沟通交流最后,为了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和沟通交流。
学生可以参加翻译比赛、翻译社团等活动,与其他翻译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5fea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b.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日语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也是高考外语考试科目之一。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影响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教学对应策略。
什么是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现象指因为母语和目标语有一些相似的点,而产生了一些对学习目标语不利的干扰。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母语会对其学习目标语造成一些阻碍。
1. 认知翻译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时,会把日语语言转化成汉语语言来理解。
这种翻译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理解的效果,但是并不利于构建日语思维方式,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显得生硬,不够自然。
2. 固定句式和词汇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容易把汉语的翻译句式套用在日语语言中,形成固定句式。
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语言表达变得生硬,不够自然。
同时,在学习词汇时,学生会把汉语拼音和日语发音混淆,导致读音和写作都存在困难。
3. 出现语法错误学生在学习日语时,会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尤其是汉语和日语语法存在差异的地方。
学生往往会按照母语语法的逻辑来理解日语,因此,在句子的构成上容易出现错误。
教学对应策略1. 培养日语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日语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日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日语课堂上可以提倡用日语讲解,并鼓励学生用日语进行语言交流和讨论。
2. 采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汉语和日语的差异为出发点,来进行比较式教学。
通过分析两种语言在语法、句式和词汇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3. 采用低门槛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低门槛教学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可以从日语最基本的语言单元开始逐步教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困难。
4. 培养日语学习兴趣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词汇和句子列表、日语电影、音乐和剧本,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材料。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日语语言,并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27c2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9.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相应的教学对应策略。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首先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了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并提出了教学对应策略建议。
接着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供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提高日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日语翻译、母语负迁移、教学对应策略、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日语学习、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策略、总结、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日本教学中,许多学习者都面临着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挑战。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因为母语习得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并且将其不适当地运用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导致语言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
在日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尤其突出,因为中文和日语在语言结构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研究表明,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法、发音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会不自觉地将中文的语法结构套用到日语中,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或者语法错误;由于中文和日语的发音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容易在发音上受到干扰,造成口语表达不清晰。
母语负迁移还会影响学习者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选择,使得他们难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针对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有必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应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障碍,提高日语学习的效果。
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应策略,旨在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翻译中出现的困难和错误,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日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提高。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70cef921f61fb7360b4c65db.png)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
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
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标签:母语;日语学习;负迁移;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而且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实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原因所在。
当然汉语汉字对于初学者在日语汉字词汇词形的记忆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多数日语汉字虽然与汉语汉字外形相同,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日语词汇“ ”这一词虽然与汉语词汇“检讨”一词外形相同,可是二者所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不同。
日语“ ”表示“商量、研究”之意。
而汉语的“检讨”表达的是“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之意。
但是在使用日语时,尤其是很多初学者都很容易会按照汉语词汇的意思来理解同形的日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母语知识的干扰势必影响日语学习者正确地掌握目的语的学习。
姑且不说日语的语法、语序、助词等与汉语完全不同,仅仅要排除汉语知识及固有思维模式对日语学习者带来的干扰就非简单之事。
一、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将语言认定为一种习惯。
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
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习惯、固有思维模式,即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习惯——目的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3cfb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影响导致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产生错误或不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的出现可能会影响翻译质量,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语学习者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且较为普遍。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干扰,导致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错误。
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纠正和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分析、影响、教学策略建议以及学生语言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高翻译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对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揭示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机制,为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在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可能导致翻译失误、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影响翻译质量和效果,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
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研究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我国的语言水平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日语翻译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犯错或产生不恰当的翻译。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能会直译母语词汇导致语义不准确或表达不自然。
比如将英语中的"hand"直译为"手",而正确的日语翻译应该是"手"。
简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
![简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9dc1c500a300a6c30c229fc3.png)
2016年4月刊【摘要】在第二种语言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母语的迁移现象。
在日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有时候可以更好的帮我们去对日语记忆和理解,但是也会因为语言迁移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只有对日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进行全名的剖析,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对日语的学习效率。
本文在介绍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方法。
【关键词】日语学习;母语;正负迁移对于在日语学习中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我们主要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种,它们分别是: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
当语言迁移在对我们的学习日语过程中提供到帮助的,我们将这种有帮助的迁移称之为正面迁移;相反的,在我们学习日语过程中造成阻碍和误导的语言迁移,我们将它称之为负面迁移。
下面笔者将为学者们简单的列举出,在日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语言迁移。
一、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正面迁移众所周知,日语和汉语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文字的语音上,在语言文化上和在语言的词汇上都有共同的地方。
如果可以把这些共同的地方分析出来并加以利用,必定会为学者们在日语的学习中提供不少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一)语音上的正面迁移在学习日语发音时,我们会发现日语当中的假名发音和我们汉语中的拼音的发音很类似。
在学习日语的教材或者是其它一些日语学习的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十音图也就是日语假名都会用汉语拼音加以标注的情况。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说明在日语在假名发音上的和汉语拼音的相似。
例如:在日语发音中假名ぁ对应的汉语拼音是a,假名か对应的汉语拼音是ka,假名さ对于的汉语拼音是sa。
在这一个相似点上,可以使初学日语的人更快的记性和掌握日语五十音图的发音,也减少了日语发音的难度,为日后的日语学习之路打下基础。
(二)文化上的正面迁移俗话说得好,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情况。
而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也是有相同的地方,这些相同主要是因为至古以来,日本文化形成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
母语为汉语
联盟
的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负迁移对学习和交流都造成了障碍,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负迁移的原因,并制定有效地学习策略,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同时改进日语教学中的不足。
1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因素
1.1 汉语习惯
许多的日语词汇就是由中文的繁体字写成的,而汉语学习者在看见这些日汉字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猜测词语的意思,养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日后的日语学习。
如日语中的“烧饼”、“勉强”中国人在看到“烧饼”时。
一定以为这个烧饼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烧饼,可其实这个“烧饼”在日语中有着另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含义——吃醋。
而“勉强”也不是中国人所说的不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学习的意思。
这都与中国的固有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单从字面看,很容易出错。
由此可见,当从字面上看这些日语单词,很容易出错误。
这便是已有的汉语基础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1.2 语法结构
在中
习与
会话中,我们大部分采取的结构为“主—谓—宾”结构,而在日语中,我们采取的结构为“主—宾—谓”结构,如中国人说“我刷牙了”在日语中便不是这个结构,日语句子为“私は歯を磨く”。
如果靠中文固有的逻辑和语法结构来翻译日语,就会闹出大笑话,错误百出。
作为日语专业的学习者,深深地
到了日语学习中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应该抓住日语的
特点,避免汉语的不利因素。
1.3 表达习惯
在汉语中,我们说很多词语都有固定的搭配,如“穿衣”、“穿裤子”、“穿鞋”。
可是在日语当中表达便不一样。
在日语中,我们表达从下往上穿的时候,用的是“はく”。
但从上往下穿的时候用的是“着る”,如穿上衣为“上着を着る”。
这与汉语中固定用一个词语表达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都是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因为一些固定的语言习惯,导致在日语学习中生搬硬套汉语中的结构,因此,在日语学习中应该具体示例具体分析,在比较中学习并取得进步,尽量避免汉语的影响。
1.4 时态问题
在汉语的日常表达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词语来表达时态,而在日语当中则是依靠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变化,来表达时态的变化。
如在汉语中表达“今天很冷”可在日语中却是用动词的变化来表达,“今日は寒いです”。
表达“昨天很冷”是“昨日は寒かった”。
这便是用形容词做位于表达时态的不同,这点很容易被汉语学习者忽略,这在日语学习中很不利,应该多加
以避免。
1.5
因素
由于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大不相同,所以中国人和日本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
的民族理念,同时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同日本人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对长者的尊重,和同长辈说话时候的尊重感情,都是通过使用一些称为或文明用语来表达,也可以称之为敬语。
而在日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敬语,这些敬语与汉语截然不同,是一个独特的复杂体系。
汉语学习者容易把日语中的敬语和汉语中的搞混,以为日语也是简单用一些称为或词语就可以表达。
其实日语中有专门的敬语系统,无论是对人的称谓,还是不同级别人说话,都会通过动词的变化或者名词,或者专有的敬语表达方式来表达。
在初接触时,会觉得很复杂,很难懂,也总现在汉语的怪圈里,只有克服了不同的文化大背景,仔细对比研究,才可以熟练地掌握敬语系统。
要避免文化大背景差异带来的干扰。
2 产生负迁移的原因
2.1 已有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忽略了必要的知识和中日文化的差异,同时因为对汉语的学习占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