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杞柳产业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杞柳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临沂市杞柳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市内经济林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

深入研究总结近年来全市杞柳产业发展的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杞柳产业的更快发展,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绿色和经济支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 杞柳产业现状
1.1 杞柳栽培生产情况
杞柳产业是我市重要的高效创汇产业之一。

近年来,杞柳制品在我市三大林产品出口中已占据第二位。

我市进行杞柳人工栽培和加工历史悠久。

早在300多年前,郯城沙墩的华卜、株柏等沿沂河村,临沭的青云、白旄、郑山等镇,莒南的板泉、十字路、相沟镇,河东沂、沭河冲积平原上的村等,就开始在河滩地栽植杞柳,并用其编织生产、生活用具,但一直处于零星栽植,建国初才开始限于湿地或水域涝洼地小区域种植,主栽品种为野生簸箕柳,所产柳条品质差、产量低,主要是编制生活用的柳条筐、芫子、簸箕、篮等,品种花样单一,且一般是自产自销,销售市场也以农村集市为主,销售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群众。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杞柳制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升,杞柳条的用量逐年增加,从而带动了杞柳种植业的发展。

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手工柳制工艺品需求量不断上升,刺激了柳编业向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杞柳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特别是1999年我市的临沭县、郯城的沙墩镇、莒南的板泉镇被国家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杞柳之乡”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杞柳生产的决定》,提出了任务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杞柳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杞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植品种不
断优化,研究开发了微山柳、大红头、新二柳、一支笔、大青叶、大稀叶等优质高产品种,配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山东省杞柳的产量产值占全国的80%,而临沂市杞柳的产量产值又占山东省的80%。

至2006年底,我市杞柳种植总面积已达25.48万亩,年产杞柳干条1.65亿公斤,杞柳产业总产值达17亿元,其中柳条产值5.2亿元,年出口创汇1.96亿美元,形成了临沭、郯城、莒南、河东等4个杞柳种植重点县区;临沭县的青云、白旄、郑山、南谷、店头、大兴、朱苍、临沭、曹庄,郯城县的沙墩、黄山、高峰头、庙山、李庄、胜利、褚墩,莒南县的板泉、十字路、相沟镇,河东的汤河等20个杞柳种植重点乡镇。

1.2 杞柳加工销售情况
目前,我市杞柳制品的加工、销售形式,主要以订单加工为主,柳编企业按照外商订货单指定的花色、品种和数量,将任务分解各柳编加工户加工,然后由柳编企业负责将产品回收交货。

我市柳编工艺品以其质量高,款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市从事柳编业农户5万余户,人员近18.8万人;有柳制品100多个系列,1万余个品种花样;拥有柳制品经营企业584家,其中具有自营出口权的163余家,年加工销售产值18.7亿元,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192家,如:临沭县的祥兴工艺品有限公司、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宝仑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年创产值超过4000万元;莒南县的临沂美家工艺品有限公司、龙窝工艺品有限公司、华茂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产值均过2000万元;郯城县褚墩镇的新艺工艺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4000余万元,庙山镇的万全工艺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沙墩镇新记工艺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2200万元,乾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华宝工艺品有限公司及高峰头镇的荣盛工艺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均在1000万元以上。

在柳制品加工销售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形成了临沭、郯城、莒南、河东四个专业县,青云、白旄、沙墩、黄山、板泉、汤河等20个镇,200余个专业村、200余家龙头企业,近20万
人参与的种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格局,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杞柳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集散地之一。

2003年,我市郯城县的顺发、新记、华宝等8家柳制品经营骨干企业,吸收种植和加工大户参加,注册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国内最大的杞柳加工经营集团公司(山东新伊甸柳制品集团公司),改变了过去个体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轰动效应较强,引起了国外客商的广泛关注,效果明显。

2005年9月农业部公布新伊甸柳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大型乡镇企业”。

郯城县的杞柳加工业被命名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杞柳产业已成为我市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3 杞柳产业经营模式
种植户、编织户和经营企业是通过“公司(厂)+农户”的经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公司(厂)通过参加广州、青岛等交易会和招商引资活动,和外商或外商代理人签订购货合同,然后把外商需要的样品交给编织户加工,编织户根据加工量到种植户或通过集市购买柳条(全市自种自编户约占编织户总数60%),编制成品后,再卖给公司(厂)。

如果外商的订单多,加工量大,经营企业除给本地编织户“放活”外,还需到附近乡镇甚至跨县区“放活”。

跨区域放活或大宗产品回收,主要是依靠无证商贩来完成。

柳编业经营模式表明了种植户、编织户、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其中经营企业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是产业的关键所在。

杞柳业“龙”型经济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如郯城县黄山镇的蔡村、蒋史汪、李官庄,沙墩镇的华埠、沙墩、株柏等编织专业村的农民已把柳编业作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占收入的90%),而这些村的柳条种植面积和编织量,取决于经营企业的发展程度。

所以,经营企业在柳编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和保护经营企业包括大部分无证商贩,是发展柳编业的核心问题。

1.4 市场前景
杞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可以定位为“富民、富企、富财政、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杞柳制品绿色无公害、物美、价廉、实用、易回收,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用自然素材手工制作的柳制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逐年呈上升趋势。

从工艺品、装饰品到筐、篓、柜、椅等各种家居用品及宠物用具,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据统计,我市年产杞柳1.65亿公斤,仍满足不了加工量的需要,还需再从河南、东北等地购进杞柳2.5亿公斤左右。

杞柳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出口量占总产出的90%以上;但随着国内环保和节能型社会创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产品和可回收产品将作为其它产品的替代品,杞柳制品会逐步被认识,国内市场空间将不可限量。

2 杞柳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杞柳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自为战,相互压价,外商渔利,使我市杞柳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受到了严重制约。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六个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

对杞柳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缺乏全方位、大范围、高规格的宣传活动。

二是品牌意识不强,整体大局观念差,缺乏联合,形不成规模效应。

如在广交会上其它省、市有自己的展区,而我市是各企业自己组织,参展摊位小,分散不集中,或与外地企业联合,打着别人的招牌搞展销,没有一个共同的“临沂市杞柳制品”品牌,对招商、吸引外商等都是限制。

三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是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服务机构,领导力量不强,宏观调控能力差,技术指导薄弱,服务手段落后,阻碍了杞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银行授信额度小,税收重。

六是科技投入较少,杞柳单产水平低,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够广泛,采后处理技术粗放落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健全。

3 加快杞柳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杞柳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柳编制品的标准化
生产进程。

一是要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照国内外市场对柳编制品的质量要求,筛选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柳编制品生产、贮藏、加工新技术、新成果,制定符合临沂实际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杞柳产品生产地方标准,要把标准细化到生产、采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到有标准可依。

二是要多管齐下,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把杞柳产业标准化推向快车道。

3.2 建立“杞柳产业协会”,由“散兵作战”转为“联合出击”。

着手建立一个起沟通桥梁的作用,一头连接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并在当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柳编产业链条的“杞柳产业协会”。

这个协会可以由从事柳编行业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及相关部门共同组成,会员主要以企业为主,并突出“为会员服务”的特色,增强柳编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将原来没有组织性、松散自由的企业紧紧“抱”在一起,成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实现一个声音说话、一个拳头出击,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并可为柳编企业提供产、供、销等优质中介服务。

3.3 扩大品牌效应,促进企业发展。

以“中国杞柳之乡”的名义在广交会、青交会等展销会上统一布展,加大宣传、扩大临沂杞柳品牌知名度、吸引客户,增加产品市场份额。

另外通过试验研究,提高杞柳品质和单产量,提高产品加工和编制的质量,以更多的精品进入市场,促进我市柳编业的优势更优,迅速膨胀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临沂杞柳制品”品牌。

可以由协会牵头,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设立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杞柳的信心和决心,将杞柳发展的前景和意义向群众宣传到位,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杞柳的积极性;并抽调专门人员,积极争取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宣传临沂杞柳,拍摄临沂杞柳宣传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宣传临沂杞柳方面的文章,以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临沂杞柳。

为强化地方品牌效应,提升产业内涵和知名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中国杞柳之乡”基础上,申报杞柳制品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制品认证,申报临沂杞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4 继续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培植力度。

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客商来临沂从事杞柳产业的经营、加工。

一是财政、金融等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给予方便优惠的信贷支持;二是对杞柳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三是对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所需用的各项费用,在交纳所得税前予以扣除,并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五是优化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应本着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原则,积极改进对杞柳经营加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3.5 强化科技兴柳,提高产业水平。

发展杞柳产业,要切实搞好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广泛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建议科技、民营、林业主管部门把杞柳产业科研开发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抓好杞柳品种选优,探讨杞柳丰产措施,提高杞柳的品质和产量;瞄准市场,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对柳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新品种、新花样的研发,形成满足市场不同人群需要的拳头产品;搞好新从事杞柳生产加工人员的技术推广工作,普及杞柳产业生产、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