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解读诗歌的方法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如何正确解读诗歌
如何正确解读诗歌
诗歌是一种富有美感和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正确解读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步骤和策略,帮助你正确解读诗歌。
1. 阅读和理解诗歌:
- 开始时,先通读整首诗歌,了解整体情感和主题。
再逐行阅读,并花时间理解每一行和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包括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隐喻或象征。
- 注意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这些元素常常与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图有关。
2. 关注诗歌的语言与意义:
- 注意特殊的词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常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
3.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基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某些诗歌可能有特定的意义和
象征。
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图。
4.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目的:
- 尝试解读诗歌中传递的主题或情感。
通过识别重复的概念、
象征或情感,我们可以捕捉到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目的。
- 考虑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感官描写,以及它们对主题的支持和
强调。
5. 个人解读和意义:
- 诗歌的解读是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对相同的诗歌可能会有不
同的理解和感受。
不要害怕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感触,这是对诗歌的
另一种解读方式。
通过正确解读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表达。
希望以上步骤和策略能帮助你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诗歌的世界。
【诗歌】解读诗歌的方法
解读诗歌的方法1️⃣ 理解诗歌背景与作者意图解读诗歌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每一首诗都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结晶,它们往往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紧密相连。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其背景是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身处战乱之地,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2️⃣ 分析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诗歌之美,在于其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
意象是诗歌中用以表达情感或思想的具象化元素,如“明月”常象征思乡之情,“梅花”则多寓意坚韧不拔。
解读时,需细致分析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同时,诗歌中广泛运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也是解读的关键。
它们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使得诗歌语言更加凝练、富有韵味。
例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通过借代和对比,生动描绘了春日花事的凋零,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体会诗歌情感与意境最终,解读诗歌的核心在于体会其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每一行诗句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理解背景和意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用心感受诗歌中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以及由此营造出的独特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它超越了文字本身,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审美空间。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雨后空山、明月清泉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综上所述,解读诗歌是一个综合运用背景知识、文学理论和个人感悟的过程。
通过理解背景、分析意象与修辞手法、体会情感与意境,我们能够逐步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了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诗歌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一些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首先,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诗歌通常由韵脚、节奏、节奏和形象等元素构成。
韵脚是指诗歌中的押韵,可以是完全押韵或近似押韵。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音乐感和韵律感,它可以通过重复、变奏和对比等手法来表达。
形象是指诗歌中的生动和具体的描写,通过形象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了解这些基本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感受。
其次,注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诗歌通常使用较为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凝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象征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歌还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等艺术手法,通过意象的交织和隐喻的延伸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应该留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
诗歌往往是特定时期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李白的诗歌常常反映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而王维的诗歌则常常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文化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要善于品味和感受诗歌的美。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应该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品味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诗歌创作和朗诵等方式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美。
综上所述,看懂诗歌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术语汇总
高中2012级诗歌鉴赏术语积累(第四期用)一、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最重要,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
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近年来,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
包括评析“题眼”。
思考鉴赏诗歌的语言应注意哪些词?诗歌语言的风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诗歌语言的风格1、朴素(平淡、冲淡、直率):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2、华丽(工丽、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3、清新(自然):主要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作用是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5、含蓄(委婉):主要指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相关术语:慷慨悲壮7、豪迈(奔放、雄奇):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方法一:古诗阅读鉴赏“三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的基础,是领悟欣赏的前提。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应把“读”作为突破口。
不过,读的时候要带着任务去读,要边读边思考,反复推敲,融会贯通。
其方法步骤归纳起来有:(一)读懂。
就是读懂诗意。
其过程是:1.读标题。
从体裁或题材、题眼或关键词等方面推知全诗内容。
如《秋思》《越中览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读注释。
或题意解说,或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或诗文生词、典故解释,等等,都可成为我们对诗歌全面、深入解读的“钥匙”。
如2006年辽宁卷考苏轼《东坡》就有两条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①荦确:山多大石。
仔细阅读,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题意和诗意,进而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读诗文。
一是抓关键词(情词/诗眼),二是抓关键句(情句/诗骨)。
据此认真推敲,“以意逆志”,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读透。
就是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挖掘隐藏在诗句字里行间深沉的意蕴,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作者。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以及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等方面,“知人论世”,推知本诗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特点等。
2.知晓典故。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此为直接寄托。
如果作者正面直接引用故事。
李商隐“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就是借庄周、望帝来写自己。
杜甫“出师未捷身长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里写的不仅是孔明的丰功伟绩,更是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感慨。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典故的内涵以及诗人运用的意图。
3.体味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在指导古诗阅读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
(完整word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导入: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 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结合诗的内容, 分析它的表达技巧。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 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 虚实相应, 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 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解读现代诗歌的六步方法
解读现代诗歌的六步方法朋友!想解读现代诗歌啊,那咱就一起来看看这六步方法哈。
第一步呢,就是先通读全诗。
你得把这首诗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就像你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先整体了解一下人家是个啥样儿。
读的时候呢,别着急,慢慢感受它的节奏、韵律和大致的氛围。
比如说,有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那可能就是比较轻松愉快的风格;要是读起来磕磕绊绊,节奏很怪,说不定它就是想营造一种特别的、让人琢磨的氛围呢。
第二步呀,抓关键词。
这就好比你在一堆东西里找宝贝,得把那些最关键、最能体现意思的词挑出来。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帮你理解诗的核心主题和情感。
比如说,诗里老是出现“孤独”“黑夜”这样的词,那很可能这首诗和孤独、迷茫的情绪有关。
有时候,一个特别独特的词,可能就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你得格外留意。
第三步呢,是分析意象。
意象这玩意儿啊,就像是诗里的小密码。
诗人会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情感或者想法。
比如说,月亮常常代表思念、团圆;柳树可能象征着离别。
你得像个侦探一样,把这些意象背后的含义给挖出来。
有时候,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里可能有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你结合整首诗的语境去分析啦。
第四步,理解结构。
诗的结构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它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出诗人的思路和布局。
有的诗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像讲故事一样;有的诗可能是对比结构,把两个相反的东西放在一起,让你更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你得看看这首诗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整体意思。
第五步啦,体会情感。
诗歌嘛,总归是要表达点情感的。
你得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
可以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在那种情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时候,诗人可能不会直接把情感说出来,而是通过一些描写或者暗示来表达。
这就需要你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啦,就像品茶一样,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
最后一步,就是联系背景。
这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故事,得知道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个人经历等,能让你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何读懂诗歌(多应用版)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word完整版)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完整word版古诗感情基调
古诗感情基调停一、审察诗题诗题对诗的内容有很显然的提示、总领功能,因此很多诗的感情基调经过诗题即可略见一斑。
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吟、怀”等字眼,就有显然的点睛作用。
例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诗题上便可品味出作者抒发的是感触与忧愤之情。
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题运用了起兴手法,示意恩爱夫妇分别悲痛之情。
二、熟悉诗人诗言情,又言志。
诗人常常把自己的出身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委婉、深沉的蕴藉,掌握其感情基调供给了依照。
如杜甫诗《蜀相》,诗人生活在动乱不安的安史之乱年月,为国卖力的远大政治志向得不到如愿,创作此诗正处于别人生最困苦的暮年,借游武侯祠,颂扬诸葛亮的才华和功业,感慨、叹忱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
三、捕获形象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包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品化的情绪,常常就是诗人感情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
而古诗境界委婉,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的生活图景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怀、情形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领悟,获取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剖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看法态度。
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塑造了诗人屹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情形图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能够品尝出诗人对孟浩然恋恋不舍的惜别情怀。
四、抓重点词(1)找准诗眼诗眼就是集中表现该诗感情和特点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诗的形象会更鲜亮,神韵更浓烈。
所以,找准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该诗的一把钥匙,即翻开该诗思想感情和境界的一把钥匙。
如孟郊诗《考中后》(往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纵思无涯。
春风愉悦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愉悦”二字即为该诗的诗眼,其感情基调为诗人科举考取以后的非常愉悦。
(2)找感情词感情词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诗的中心字词。
依据古诗构造的起、承、转、合模式,阅读古诗时,只需抓住了诗句中感情色彩很浓的字词,读者就能掌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思想内容。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三、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
读懂诗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诗歌的主题:诗歌有情感、思想或表达的中心思想,要
理解诗歌的主题,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究。
2.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法和段落等,结构与诗歌的意境密切相关,对于诗歌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解读诗歌的意象和隐喻:诗歌通常运用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来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需要通过对这些意象和隐喻的理解,探究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4.注重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词汇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
5.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图,诗歌是文化的产物,背后通常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读懂诗歌的方法包括理解主题、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和隐喻、注重语言和修辞以及了解背景和历史等方面。
解读诗歌的方法
解读诗歌的方法解读诗歌是一门充满魅力与深度的艺术,它要求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航行,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以下是我总结的解读诗歌的方法,希望能为你的诗歌之旅提供一些指引。
一、品味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的韵律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如同音乐中的旋律,让人陶醉其中。
在解读诗歌时,首先要关注诗歌的韵律,感受诗人情感的起伏。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通过押韵和节奏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探究诗歌的意象内涵意象是诗歌创作的基石,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捕捉诗中的意象,挖掘其背后的内涵。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人以明月为意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解读诗歌时,要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四、挖掘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解读诗歌时,要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自身命运的感慨。
五、感悟诗歌的情感共鸣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解读诗歌时,我们要学会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诗歌的魅力。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诗人通过对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诗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诗歌时要关注其文化内涵。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总之,解读诗歌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感悟的艺术。
在解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品味韵律、探究意象、分析修辞、挖掘背景、感悟情感、拓展文化内涵,从而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解读诗歌的方法
解读诗歌的方法解读诗歌,如同品味一杯陈年老酒,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解读诗歌的方法,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首先,了解诗歌的背景。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都是解读诗歌的重要依据。
正如杜甫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关注诗歌的结构。
诗歌的结构犹如骨架,支撑起整首诗的意境。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诗歌的内涵。
诗的结构有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多种形式,其中起承转合最为常见。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便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
接着,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富有音乐美、意境美和修辞美。
音乐美体现在韵律、节奏上;意境美体现在意象、象征上;修辞美体现在比喻、拟人等手法上。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象。
再者,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解读诗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元夕盛况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关注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的关键元素,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捕捉意象,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如苏轼的《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这句诗中,“大江东去”寓意着岁月的流逝,而“千古风流人物”则象征了英雄的永恒。
最后,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
解读诗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雄伟的自然之中。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解读诗歌的方法
1、借助作品标题。
2.借助作品作者——知人论世。
3.借助作品注释。
4.借助题目,揣摩命题意图,明确思考方向。
5.分析作品形象。
6.揣摩关键词句。
教后记:
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训练与点拨,学生明白了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设计亮点:
以训练为主线,把知识的讲解溶化到典型题目中。
【参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6.揣摩关键词句。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读诗首先要标记出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句,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
题目6(200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诗歌语意的含蓄性增加了诗歌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学习一些方法来解读古代诗歌。解读作品,不仅要明白表层意思,更重要的是领会深层意思。
二、如何读懂诗歌
1、借助作品标题。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别董大》;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题目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题目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3.借助作品注释。
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例如: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问题: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分析题目设置,我们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题目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解读诗歌的方法》教学设计
课 题
解读诗歌的方法
课 型
专题复习课
课 时
2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古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史背景知识;
能力点
培养分析诗歌形象内涵的能力;
教育点
学习欣赏古代诗歌,培养热爱古典文化的意识。
重难点
掌握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学习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例如《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完成相关练习。
作业: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津桥春望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题目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借咏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
嫩竹新出,生机勃勃,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本诗借咏竹表达了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的思想。(或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4.借助题目,揣摩命题意图,明确思考方向。
命题人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5.分析作品形象。
①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②环境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环境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融入“意”(主观情感)的自然环境,即“意境”。
③事物形象。也就是常说的“意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人文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多见于咏物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是托物言志。
(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2.借助作品作者——知人论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我们就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