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
最近,迫于家庭、学业等各方面压力,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
为了解现今青少年对待生活的态度、生命观、生命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生命教育的开展情况,笔者对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属5所学校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为深圳市福田区2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中共614名学生。
调查方式为在校访谈和网络问卷。
所用问卷改编自钱东晓(2013)《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对策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个人信息、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体验、生命观、生命教育知识、学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家庭和社会生命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个人信息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614人,其中小学174人,初中190人,高中250人。
独生子女占受试总人数的54.4%。
2.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体验
该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体验;了解学生压力的来源以及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解决困难的渠道。
第一,从小学到高中,“有明确人生目标”的学生分别占63.22%、51.05%、42.8%,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高学段的孩子对人生开始迷茫。
第二,自我认同方面,41.04%的孩子认为自己“一般”,只有不到5%的孩子认为“我总是比别人差”。
第三,同学关系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如果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会及时与同学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显示出孩子们在人际交往策略上的逐渐成熟。
第四,情绪管理方面,有60.4%的高中生感到“郁闷”。
56.03%的学生感到学习、生活中有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家庭”成为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第五,“遇到困难或者挫折”,20%的初中生选择“闷在心里不说”,27.85%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
3.生命观
这一部分是了解学生的生命观以及影响生命观的主要因素。
43.6%的高中生“在有极大压力的情况下偶尔有轻生的念头”。
关于影响生命观最大的因素是哪一种时,调查结果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受访者中超过半数认为“自我知识的增长和经历的变化”是影响他们生命观的最大因素,而他们对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认可度较低。
4.生命教育知识
该部分是调查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
86.97%的受访者知道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并表示学过相应的知识。
在“见义勇为”问题上,82.74%的受?L者选择“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去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受害者帮助”。
6.84%的受访者选择“不顾自己的生命去见义勇为”。
这与我国近来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指导思想转变有关:《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版)删除了“见义勇为”内容,增加了“珍爱生命保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等生命教育内容。
5.学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表2显示大多数学校都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但37.6%的高中生认为学校没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在“死亡教育”方面,97.8%的学生认为“死亡教育很有必要,面对死亡也是一种学问”。
在学校开展死亡教育,教师必须审慎,因为对于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悲痛的孩子来说,死亡教育可能会强化他们的痛苦。
笔者对几所区属学校的访谈中了解到:我区生命教育的开展途径非常丰富,有“心理健康教育”“政治课”“专题讲座”“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各学科间进行渗透教学”“主题活动”以及“生涯教育课”等。
但是,迫于中、高考带来的升学压力,有些学校虽然将心理健康课安排在课表上,实际却是上自习课、周考或者
安排科任老师上;还有些学校将心理课定为校本课,供学生选修,而校本课的课程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
6.家庭和社会生命教育情况
第一,家庭生命教育情况。
从小学到高中,认为跟父母关系很好的受访者比例为66.67%、48.95%、43.2%。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与父母就学习、生活、心理状态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社会生命教育情况。
在问及“您成长过程中,生命教育主要来自于哪里”时,小学生中排名前三的是课堂、家庭、社会媒体;初中生选择社会媒体、课堂、自我经历;高中生的选择是:社会媒体、自我经历、课堂。
三、加强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1.家庭层面
老舍说,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父母的生命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样,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首先,独生子女家庭的生命教育。
在本次调查的614位受访者当中,独生子女占45.6%。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父母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倾注于孩子身上,很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抗压能力差”等情况。
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应尽量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多体验集体生活,以自身积极、阳光的形象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生命教育。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未来会有更多的家庭成为二孩家庭。
在多子女家庭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平等、公平问题。
家长要有原则,要更加投入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创造和谐、团结、友爱的家庭环境。
2.学校层面
第一,认真落实、加强监督,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课程要切实履行在教学中,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校园生命教育。
福田区在生命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线积极大胆的尝试:福田中学首次将“生涯教育”引入高中,在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全面开展“生涯规划课程”。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2016年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3.社会层面
第一,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社会媒体应多宣传报道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正面新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控和管理。
第二,提供社会实践资源,与学校对接,让青少年能够从社会实践中体会生命的可贵。
4.加强对教师的生命教育
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先锋,其生命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其次,应重视对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
生命教育涉及的学科分支较多,内容较复杂,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师资培训内容的广度和难度。
第三,通过讲座、同课异构等形式,畅谈生命教育,加强教师与专家之间、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福田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
今年5月,区教科院牵头,组织区内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说课展示,与专家一起探讨生命教育的理论、方法,专家和教师们共同交流、讨论在学校生命教育中的一些好方法、好经验、困惑等,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综上,生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优势,让中小学生能够在阳光、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是生命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