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合集下载

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应用层
2.4.1 应用层的功能
2.4.2 物联网中间件
2.4.3 物联网应用场景
2.4.4 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环境 2.4.5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1 应用层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休息一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 联 网 体 系 架 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3 互联网
3.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互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 理。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传送计算机与 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目的就 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互联网数据通信能力强,网上的计算机是相 对独立的,它们各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强调物联网的关键特征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介绍物联网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列举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各领域的优势和挑战1.4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物联网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解释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强调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2 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强调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2.3 通信技术解释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讨论不同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2.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三章: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分析智能家居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3.2 智慧城市分析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3.3 工业物联网分析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3.4 医疗健康分析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安全问题概述介绍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强调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介绍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强调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在物联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4.3 物联网隐私保护讨论物联网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面临的隐私问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和措施4.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发展趋势探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潜在挑战和解决方案第五章:物联网的发展与挑战5.1 物联网的政策与标准讨论物联网政策和标准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方面的作用和责任5.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5.3 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物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强调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5.4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第六章:物联网协议与标准6.1 物联网协议概述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QTT、CoAP等强调协议在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中的作用6.2 物联网标准组织与规范介绍物联网领域的知名标准组织和相关规范强调标准化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6.3 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的潜在挑战和机遇6.4 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进展介绍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第七章: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农业物联网概述解释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2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温室、农田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农业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7.3 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等强调这些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7.4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第八章: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8.1 交通物联网概述解释交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8.2 交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交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无人驾驶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事故率方面的优势8.3 交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车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强调这些技术在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8.4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交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第九章: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物联网概述解释环境监测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环境监测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空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应对环境危机方面的优势9.3 环境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等强调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9.4 环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环境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环境物联网的发展第十章: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物联网技术创新概述介绍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强调技术创新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0.2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预测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10.3 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10.4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展望介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联网的定义和关键特征物联网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系统,连接了各种物品和设备,使其具有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章图文 (2)

物联网技术概论章图文 (2)

(b) 磁卡刷卡器 图2-2 常用磁卡及磁卡刷卡器
第2章 感知层技术
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卡方向; 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磁条是一层薄薄的由排列定向的铁性氧化粒子组成的磁性材料 (也称为涂料),用树脂黏合剂严密地黏合在一起,并黏合在诸 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基材上。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与计算机 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 信息。通过黏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磁卡。 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条形码大。磁条内可分为三个独立 的磁道,分别称为TK1、TK2、TK3。TK1最多可写79个字母或字 符;TK2最多可写40个字符;TK3最多可写107个字符。
第2章 感知层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 别特征载体(如标签等,仅光学字符识别例外);而特征提取技 术则根据被识别物体的本身的行为特征(包括静态的、动态的 和属性的特征)来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
1)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按照存储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光存储器类、 磁存储器类和电存储器类:光存储器类包括条码(一维、二维)、 矩阵码、光标阅读器、光学字符识别(OCR);磁存储器类包括 磁条、非接触磁卡、磁光存储、微波;电存储器类包括触摸式 存储、RFID射频识别(无芯片、有芯片)、存储卡(智能卡、非 接触式智能卡)、视觉识别、能量扰动识别。
虹膜识别技术的优点有:便于用户使用;是最可靠的生物 识别技术之一;无需物理的接触。
虹膜识别技术的缺点有:最主要的是它没有进行过任何的 测试,当前的虹膜识别系统只是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小规模的试 验,而没有进行过现实世界的唯一性认证的试验;很难将图像 获取设备的尺寸小型化;需要昂贵的摄像头进行聚焦,一个这 样的摄像头的最低价为7000美元;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 可靠性降低;黑眼睛极难读取;需要较好光源。

物联网概论课件

物联网概论课件

1.1.3 泛在网、传感网与物联网 网络层 网络层
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基础上,主要完 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功能 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 此外还包括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云计算平 台、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部分 网络层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 破的方向是向下与感知层的结合,向上与应用层的 结合
1.1.1 物联网 三、中国物联网的建设
1.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五千多亿的规 模,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 “十三五”后期。物联 网十大应用重点领域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 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 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
P1
赋予万物生命:
物联网向我们走来
前言
前言
在路上,也许你的需要买一些东西, 只要你的手机就可以支付账单 了。。。
前言
当你出门的时候,你不需要带车钥匙,用你的 身份证或者你的银行卡就可以开车门了,也许 简单一点,用你的指纹就开动了座驾。最关键 的是在路上的时候,已经有车载终端的为你提 醒今天走哪一条路不堵车。。。
移动网覆盖静止、低 速、高度移动环境
802.11系列 /802.16
计算机资 源共享
其它新型网络
固定电 话网
股市监控与 实时查询
1.1物联网与传感网简介
1.1.3 泛在网、传感网与物联网
传感器网:通过有线或近距离无线网络 通信技术相互连接、交换传送传感数据 的传感器节点所构成的局域网络。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 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 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 联互通从而提供智能服务的网络。 泛在网: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 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 息存储、信息处理,具有环境感知、 内容感知能力和智能性,为个人和社 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 和应用的网络。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1.1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4.1.2宽带移动通信
30’
30’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难点: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作业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参考资料

网址
[1]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信息学院教案
周次
第7周
课次
第7次课
备注
授课
内容
4.2短距离无线通信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
目的
及其
要求
重点掌握zigbee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了解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点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4.2.1zigbee
4.2.2bluetooth
4.2.3超宽带(uwb)
4.2.460ghz通信
了解嵌入式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1)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3)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15’
15’
25’
重点与难点
重点: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难点: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作业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参考资料

网址
[1]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网址
[1]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ch3-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ch3-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 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 按 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 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 ➢ 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 ➢ ③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 ➢ 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
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A= A 100 %
YFS
(6)最小检测量和分辨率。最小检测量是指传感器能 确切反映被测量的最低极限量。最小检测量愈小,表示 传感器检测能力愈高。
M=CN/K (7)零点漂移。传感器无输入(或某一输入值不变) 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读数,其输出偏离零值(或原指 示值),即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零漂= Y0 100 %
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定律构成的,如虎克定律、欧姆 定律等。物质定律是表示物质某种客观性质的法则。这种 法则,大多数是以物质本身的常数形式给出。
4、按能量转换方式分类
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在信息变换过程中,其能量需要外电 源供给。如电阻,电感、电容等电路参量传感器都属于这 一类传感器。
能量转换型传感器,主要由能量变换元件构成,它不需要 外电源。如基于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电动势效应等的 传感器都属于此类传感器。
目录
1传感器技术Fra bibliotek2自动识别技术
3
RFID技术
4
条形码技术
5
本章小结
传感器技术
在信息科学领域里,传感器被认为是生物体 “五官”的工程模拟物,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 换技术的总称。
传感器的定义
• 一般的,可以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 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 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 和控制等要求。

物联网概论(第2版)黄玉兰习题答案

物联网概论(第2版)黄玉兰习题答案

《物联网概论(第2版)》习题答案1.1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为IoT。

1.2 全面感知、互通互联和智慧运行。

1.8 互联网是由多个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1.9 人到人(H2H)的发展路线主要有宽带化、移动化。

物到物(T2T)的发展路线主要有IP化、智能化。

2.1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2.3 自动识别和传感器两种方式。

2.4信息短距离传输主要有ZigBee、蓝牙、RFID、IrDA、NFC和UWB等。

2.7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体系结构有OSI、TCP/IP参考模型。

3.3 射频识别系统基本都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网络这3部分组成。

3.6RFID主要工作频率为0~135kHz、13.56MHz、800/900MHz、2.45GHz及5.8GHz。

3.8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技术标准、数据内容标准、性能标准和应用标准4部分组成。

全球RFID标准体系组织有ISO/IEC、EPC global、UID、AIM global和IP-X。

3.10 EPC系统5个基本组成部分是EPC码、RFID、Middleware、ONS和EPCIS。

3.11 ① 2 097 151;②131 071;③16 777 215;④4 611 648 360 173 142 015。

3.13 EPC标签分Class 0、Class 1、Class 2、Class 3和Class 4共5类,有Gen1、Gen2代。

4.1传感器通常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

4.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是指传感器系统的输出-输入关系特性。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4.4 12.5mV/mm。

4.5 0.2级。

4.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是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

5.1 核心网(包括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

5.2 WPAN,一般在10m以内;WLAN,几十米~几百米;WMAN,几千米~几十千米;WWAN,一个国家或一个洲。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02章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02章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28
传感器的应用
SPI总线接口传感器温度传感器TC77:
TC77温度传感器外形封装 TC77内部结构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29
传感器的应用
SPI总线接口传感器温度传感器TC77:
TC77的典型应用有: ① 硬盘好其他PC设备的热保护; TC77与AVR单片机的接口原理 ② 笔记本计算机的PC卡; ③ 低成本的恒温控制; ④ 工业控制; ⑤ 办公设备; ⑥ 蜂窝电话; ⑦ 取代热敏电阻。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32
传感器的应用
RS系列接口传感器应用: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33
传感器的应用
RS系列接口传感器应用:
RS-423A标准是EIA公布的“非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
气特性”标准,这个标准是为改善RS-232C标准的电气特
性,又考虑与RS-232C兼容而制定的。
红外热释电效应:当带电体受到扰动就发射出电磁波,扰
动越强烈,发射出电磁波的能量就越大,波长就越短。热
释电晶体和压电陶瓷等在外界红外辐射下会出现结构上的 电荷中心相对位移,使它们的自发极化强度发生变化,从 而在它们的两端产生异号的束缚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 电效应。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21]、一线总线接口等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9
传感器分类
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分类:
3. 开关传感器: 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 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物联网技术导论(第二版)》
10
传感器的应用
本节从传感器与MPU(微处理器单元)接口角度来介绍各种 传感器应用: 1. 一线总线接口传感器应用 2. I2C接口[22,23]传感温湿度传感器SHT10

ch1-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ch1-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 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 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 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
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 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但物联 网绝不同于互联网
•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 物联网行动计划”
•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 继实施
•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 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 建设步伐。
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
物联网示意图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起步较早,在上世纪90年代 ➢科技部“863”计划第二批专项课题 ➢“感知中国”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物与物连接的问题。
• 物到物(Things to Things,T2T),顾名 思义就是物与物的连接。
1.5.4 网络的泛化
• 1.下一代互联网
➢更大的地址空间 ➢更快 ➢更安全 ➢更及时 ➢更方便 ➢更可管理 ➢更有效
1.5.4 网络的泛化
• 2.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 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 、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1.4.3 泛在网络
•泛在网络来源于拉丁语的Ubiquitous,
➢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又称U网络。
•含义:
➢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 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 组成的技术社会形态。
互联网示意图
1.5 互联网与物联网
• 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

chap2物联网技术导论 第 2 章

chap2物联网技术导论  第 2 章

EPC标签数据标准定义了一种通用的标识类型,即 GID-96。 此标识由4个字段组成: 通用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代码以及标头, 标头保证EPC命名空间的唯一性。
通用管理者代码标识一个组织实体(如厂商代码), 负责维持后继字段的编号、对象分类代码和序列代码。
对象分类代码用于识别一个物体的种类或类型,且在 每一个通用管理者代码之下是唯一的。 序列代码在每一个对象分类代码之下是唯一的。 即,管理实体负责为每一个对象分类代码分配唯一的、不 重复的序列代码。
提供与标 签读写器 和传感器 的连接 使中间件与 外部应用程 序连接

图 2.6 中间件整体
2.4.2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ONS作用:通过电子产品码,获取EPC数据访问通道信息。 获取电子产 品码 电子标签 读写器 电子产品码 URI
本地 服务器
URI DNS 域名I 产品信息访 问通道 本地 ONS 解析器 DNS NAPTR
PML语言在物联网系统中主要充当不同部分的共同接口。
2.4.4 EPC信息服务(EPCIS)模块
图 2.8 EPCIS系统框架
图 2.9 EPCIS分层结构图
对象事件 EPCIS内部定义了一系列的事件 聚合事件 统计事件 交易事件 EPCIS的功能定义了物联网中一系列的服务,主要包括两种: 捕获服务 作用:捕获底层的ALE事件,从而达到 对标签的识读状况进行间接监听的目的。 核心查询服务
2.2.2 EPC编码策略 EPC编码包括使用协议的版本号、物品的生产厂 商代码、物品的分类代码及单个物品的序列编号4部分 数据字段。 AUTO-ID中心建议消除或最小化EPC编码中嵌 入的信息量,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 当前的信息资源来存储数据,使EPC成为一个信息引 用者,拥有最小的信息量。EPC编码的目标是用来标 识物理对象的。

物联网导论2_ppt课件

物联网导论2_ppt课件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2
物联网导论
第二章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与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物联网导论
2.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按 逻 辑 结 构 划 分 感 知 层 网 络 层
管 理 层
应 用 层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 分为感知层、网络层、管理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导论 1.3.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相关技术
应用层 管理层 网络层 感知层
发展历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无
线传感器网络(大量微型、低成本、低 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多跳无线网络)
物联网导论
无线传感网是一种可监测周围环境变化的技术,它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的结合,可自动感知、采集和处 理其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各种变化的数据,让远端 的观察者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对象的运行状况或相关环境 发生的变化等,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行动,或由系统按 相关模型的设定自动进行调整或响应等。 无线传感网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生产安 全监控、桥梁倾斜监控,家中或企业内进行安全性监控 及员工管理等。
物联网导论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标签和识读器两部分。射频标签 贴在产品或安装在产品或物体上由射频识读器读取存储 于标签中的数据。 RFID具有识读距离远、识读速度快、不受环境限制、可 读写性好、可同时识读多个物品等优点。 公交月票卡、电子交通无人收费(ETC)系统、各类银行 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农牧渔产品履历、工业生产控 制等。
相关技术
应用层 管理层 网络层 感知层
物联网导论
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 行的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 识别,并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识别技术。 RFID系统的数据存储在射频标签中,其能量供应及与 识读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不是通过电流而是通过磁场或 电磁场进行的。

ch2-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ch2-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2.4.2应用支撑层关键技术
• 2.云计算
➢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 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 交由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索、 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云计算支撑物联网的应用发展的方式
• (1)单中心、多终端应用模式。 • (2)多中心、多终端应用模式 • (3)信息与应用分层处理、海量终端的应用模式。
• 必须统一规划和设计系统的业务体系结构 ,才能满足物联网全面实时感知、多目标 业务、异构技术融合的需要。
2.5.1 应用接口层功能
• 应用接口层的功能是根据物联网的业务需 求,采用建模、企业体系结构、SOA等设计 方法,开展物联网业务体系结构、应用体 系结构、IT体系结构、数据体系结构、技 术参考模型、业务操作视图设计等。
纠正能力
以根据实际应用设置不同的安全
等级
不储存资料,垂直方向的高度是为 携带资料,因印刷缺陷或局部损坏
了识读方便,弥补印刷缺陷或局部 等可以错误纠正机制恢复资料
损坏
物品识别
物品描述
多数场合必须依赖资料库及通讯 可以不依赖于资料库及通讯网络
网络
而单独应用
线扫描器(光笔、线型 ccd、雷射 线扫描器多次扫描、图像扫描仪等
• 感知识别层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通信网络 传输到数据中心、控制系统等地方进行处 理或存储
• 网络传输层就是利用公网或者专网以无线 或者有线的通讯方式,提供信息传输的通 路。
2.3.1 网络传输层功能
• 物联网网络传输层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 网和互联网基础上。
• 物联网网络传输层与目前主流的移动通信 网、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 等网络一样,主要承担着数据传输的功能 。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 数据传输通路 3 一定的存储功能 4 处理运算单元 5 操作系统 6 专门的应用程序 7 数据发送器 8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15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EPC:产品电子代码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分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关键技术: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应用难点: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前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什么是EPC 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英文简写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每项要求具体如何?条形码分为几种?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点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物联网概论-PPT课件

物联网概论-PPT课件
4
1.1 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1995 2005 2008 Bill Gates 《未来之路》 物物互联 国际电信联盟 《ITU互联网报告物联网》 IBM “智慧地球”
2009 “感知中国”
(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首页 本章大纲 上一节 下一节 返回
物联网概论
本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物联网架构及发展动力 第三章 感知层 第四章 网络层 第五章 应用层 第六章 物联网的前景和挑战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大纲
1.1 物联网的由来 1.2 物联网的定义 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4 物联网的架构
1.5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6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7 本章小结
下一节
返回
1.1 物联网的由来
1.1.2 物联网的产生
《未来之路》未实现篇(一)
《未来之路》中写道:用户遗失或遭窃的照相机将自动发回信息, 告诉用户它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当它已经身处不同的城市。
评注:十分不幸,盖茨的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但现在的手机大多有拍照 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用来发信息的手机同时也是照相机,因此并不能 说盖茨完全错误。
返回
1.1 物联网的由来
1.1.2 物联网的产生
《未来之路》未实现篇(二)
《未来之路》中写道:未来人们在观看电影《飘》时,可以 用自己的面孔替换片中的嘉宝等知名演员,实实在在体会一 下当明星的感觉。
评注:这种电影卡拉ok技术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不过您可以在观 看电影的时候关掉声音,用自己制作的字幕来自娱自乐一下。
评注:盖茨的这一预言很早就得以实现,Tivo技术出现在199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1 网络层的功能
物联网的网络层是在现有的网络和互联网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网络层主要承担着数据传输的功能。网络 层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1 网络层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2 接入网
接入网:终端到骨干网络之间。其长度一般为几 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4 信息短距离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
网络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网络层
2.3.1 网络层的功能 2.3.2 接入网 2.3.3 互联网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网络层
物联网是网络的一种形式,物联网的主要价值在于“网”。 物联网要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通信,就必须在终端 和网络之间开展协同,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全局网络。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2.2
感知层
2.3
网络层
2.4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划分为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 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
首先,数据采集需要标识符。给物联网中每一个 “物”都分配唯一的标识符,解决信息归属于哪一个 “物”的问题。
其次,介绍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有:自 动识别、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1.感知层 物联网要实现物与物的通信,其中“物”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感知层是物 联网的感觉器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2.网络层 物联网当然离不开网络。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 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 3.应用层 物联网建设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和服务体验。应用层把感知和传输 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解决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问题。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1 感知层的功能
感知层要解决的问题:数据获取和数据收集。 感知层2个主要部分:其一是数据采集的终端装置;其二 是信息的短距离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1 感知层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2.3 自组织网络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3 自组织网络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3 自组织网络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4 信息短距离传输
感知层获取信息后,还需要进行短距离传输,以使 多个采集点协同工作,或使已采集信息传递到网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信息短距离传输既可能发生在 数据采集之后,也可能发生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
感知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感知层
2.2.1 感知层的功能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2.3 自组织网络 2.2.4 信息短距离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感知层
物联网与传统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将网络的触角 伸到了物体之上。也就是说,物联网中的“物”是通过 感知层来实现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2.3 自组织网络
自组织网络也是一种数据采集的终端置,自组织 网络是许多节点联合进行数据采集。
自组织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具有传感器的功能, 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① 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的基础上逻辑地链 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 基础之上的。
② 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 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有线接入技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2 接入网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2 接入网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2 接入网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3 互联网
1.互联网的定义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The Federal Networking Council,FNC)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联合网络委 员会认为,下述语言反映了对“互联网”这个词的定义。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 联 网 体 系 架 构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电子教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物联网大致有三层,分别 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涉及的关键 技术非常多,是典型的跨学科技术。物联网不是对现有技术 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全新 的通信模式。同时,在对现有技术的融合中,物联网提出了 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提升要求,并催生出新的技术体系。
2.3.3 互联网
③ 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 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 施之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