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以我校骨干教师为主体,成立了靖江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
课程基地以校骨干教师为主体,吸收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和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建立了靖江市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共有骨干教师14人,其中有1人为靖江市名教师,2人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多人为泰州市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事业心强,接受挑战意愿强烈;在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期间,他们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在省、市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共同体的研修有严格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并形成了“勤于研修、精于专业、乐于奉献、敢于超越”的教研文化;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学历高、干劲足,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把握学科能力和科研能力发展快,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课程基地建设开放平台的支持下,各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可以吸引更多学校的加盟,从而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进度和成果的质量,也有利用于成果的推广和效能的提高。
(二)学校特色
1.学生自主化管理特色得到深化,促进了学生自主化发展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恪守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它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它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相应能力,具有健全人格与全面素质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理念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也形成了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的优良教育传统。围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级自我管理、宿舍自我管理、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等方面,借助“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探索研究,我们以校园环境、学生餐厅、宿舍文化和广播体操这四大“文明窗口”的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创新了班级民主化自我管理、宿舍民主化自我管理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自主管理的实践中,主体性、创造性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和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形成了学生民主化自我管理的德育特色。
不善于解决非常规的、开放性、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存在不足;
缺乏合作的精神与学习方式。
实施化学新课程以后,虽然在理念上已经对上述三个方面有所强调,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课程基地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高中化学“新型课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中化学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以基础拓展课堂,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师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表
项目名称:高中化学学科课程创新实验基地
学校公章: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校长签字:李 仁 伟
申报日期:2015年3月20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
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于二〇〇一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重点中学。二〇〇四年转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36个高中教学班,教职工23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38人,硕士研究生11人,研究生结业17人,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1人。
(二)建设目标
1.构建“新型课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常规化学问题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四个认知水平 “概念”、“领会”、“分析”、“感悟”中,学生在前三个水平上进步显著,但在第四个水平上却略有下降。一些国际比较研究也表明,中国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欠缺:
2、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
一五”规划期间先后承担了江苏省立项课题、重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获得了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我校教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论文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项目一: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物质呈现资源库
1.项目概述:
近年来,化学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哪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大家普遍认为,中学的化学课程与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上。
本项目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建设信息化资源、物化资源和实践性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积件、课件和流媒体资料等;物化资源包括实物模型、寓教于乐的实验器具和创新制作的教具等),将化学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增强学生理解、巩固、生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为基础,强化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实施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开发并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
2.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校与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及江苏省化学教育达成了共建意向,由两校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3.专家的指导基础
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吴星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是多次参加江苏省高考命题的专家,也是《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主要编写者之一,长期在一线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2.指导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
扬州师范大学团队组成:吴星(博士生导师)以及多位海归博士及在读博士生。其中吴星在教师专业发展、化学学习比较、资优生教育和国际比较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侧重于教师研修方面的指导;目前扬州师大化学教育团队正在承担一个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主要国家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本基地的建设。
学校还开发和出版过一套校本教材《我身边的化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程,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多门校本课程获得了校本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立项,其中一批成功实施的校本课程已进入了出版程序。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功孕育了“乐于奉献、精于专业、勤于研究”的教师科研文化,有一大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研究实力雄厚。我校骨干教师团队中有网络教学能手,还有著作等身的学者型教师,他们的敬业态度、丰富的研究经验、卓越的把握学科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都是完成课程基地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60多年来培养了以翟婉明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近年来,学校上下直面困难,敢于担当,调整思路,锐意进取。以规范教学秩序、狠抓教学常规为突破,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分层教学、分类达成策略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活力课堂”。以校园文艺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对外开放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三)建设优势
1.组建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校与扬州大学及江苏省化学教育学会达成了共建意向,由学会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其主要成员为:马宏佳、倪娟、吴星、高兴帮、夏淑萍、曹坤等
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把握课程基地的建设方向,并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撑、教师培训,努力创建充分展现创新理念、实践主题、时代特征、文化品位的教学环境;负责面向教学资优生的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和创新实验,建设面向师生共同发展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负责专家评估、中学教研机构评估和学校评估的三方联合评价和诊断,强化教学环节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还明确了具体的分工和指导,并形成了定期来校指导的机制。
2.打造“优势学科”
在所有国家,化学都被看作是中学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尖端人才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大型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都把学生的化学成就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启动建设化学发展创新课程基地,以梳理高中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为重点,围绕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为载体,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化学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具有引领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物质呈现平台,并在物质呈现平台的提档建设和使用体验中,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辅助设施及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方法,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
物质呈现平台包括: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和校本课程;
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
化学兴趣与创新设计资源库;
上述资源的建设都有相关的研究项目作为支撑。
3.促进“专业发展”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是关键;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校为本的、围绕课堂的教学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程基地将通过建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将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组织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一批在中学化学领域有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知名教师,打造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学校坐落在靖江市文化古镇——生祠镇,紧邻著名文化景观岳王庙和刘国钧故居。校园内建筑、绿化和景观交相辉映,自然美、人文美融为一体,各种教学、生活、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每间教室均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16000平方米左右的学生公寓、食堂可容纳数千名学子住宿和就餐,运动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和完备的运动器械。
2.率先走进研究性学习,首创了课程实施模式
2000年,我校就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在扬州师范大学吴星教授的指导下,全校教师经过两年的艰辛探索,在国内首创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教育厅领导高度赞扬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相当多一批农村的学校具有普遍的意义”。《成才导报》、《靖江日报》等报刊专题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我校的经验受到省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关注。更为可喜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有效渗透,我校教师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
3.学校研究性学习优势
我校首创的“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过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学校倡导并探索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渗透,教师围绕学科问题和学生问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我校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指导学生在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和研究论文就多达20多篇,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
课程基地以校骨干教师为主体,吸收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和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建立了靖江市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共有骨干教师14人,其中有1人为靖江市名教师,2人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多人为泰州市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事业心强,接受挑战意愿强烈;在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期间,他们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在省、市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共同体的研修有严格的制度和经费保障,并形成了“勤于研修、精于专业、乐于奉献、敢于超越”的教研文化;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学历高、干劲足,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把握学科能力和科研能力发展快,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课程基地建设开放平台的支持下,各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可以吸引更多学校的加盟,从而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进度和成果的质量,也有利用于成果的推广和效能的提高。
(二)学校特色
1.学生自主化管理特色得到深化,促进了学生自主化发展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恪守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它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它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相应能力,具有健全人格与全面素质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理念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也形成了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的优良教育传统。围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级自我管理、宿舍自我管理、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等方面,借助“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探索研究,我们以校园环境、学生餐厅、宿舍文化和广播体操这四大“文明窗口”的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创新了班级民主化自我管理、宿舍民主化自我管理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自主管理的实践中,主体性、创造性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和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形成了学生民主化自我管理的德育特色。
不善于解决非常规的、开放性、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
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存在不足;
缺乏合作的精神与学习方式。
实施化学新课程以后,虽然在理念上已经对上述三个方面有所强调,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课程基地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高中化学“新型课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中化学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以基础拓展课堂,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使师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表
项目名称:高中化学学科课程创新实验基地
学校公章: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校长签字:李 仁 伟
申报日期:2015年3月20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
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于二〇〇一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重点中学。二〇〇四年转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36个高中教学班,教职工23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38人,硕士研究生11人,研究生结业17人,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1人。
(二)建设目标
1.构建“新型课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常规化学问题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四个认知水平 “概念”、“领会”、“分析”、“感悟”中,学生在前三个水平上进步显著,但在第四个水平上却略有下降。一些国际比较研究也表明,中国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欠缺:
2、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
一五”规划期间先后承担了江苏省立项课题、重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获得了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我校教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论文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项目一: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物质呈现资源库
1.项目概述:
近年来,化学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哪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大家普遍认为,中学的化学课程与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上。
本项目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梳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建设信息化资源、物化资源和实践性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积件、课件和流媒体资料等;物化资源包括实物模型、寓教于乐的实验器具和创新制作的教具等),将化学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增强学生理解、巩固、生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以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为基础,强化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实施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开发并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
2.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校与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及江苏省化学教育达成了共建意向,由两校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3.专家的指导基础
扬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吴星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是多次参加江苏省高考命题的专家,也是《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主要编写者之一,长期在一线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2.指导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
扬州师范大学团队组成:吴星(博士生导师)以及多位海归博士及在读博士生。其中吴星在教师专业发展、化学学习比较、资优生教育和国际比较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侧重于教师研修方面的指导;目前扬州师大化学教育团队正在承担一个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主要国家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本基地的建设。
学校还开发和出版过一套校本教材《我身边的化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程,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多门校本课程获得了校本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立项,其中一批成功实施的校本课程已进入了出版程序。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功孕育了“乐于奉献、精于专业、勤于研究”的教师科研文化,有一大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研究实力雄厚。我校骨干教师团队中有网络教学能手,还有著作等身的学者型教师,他们的敬业态度、丰富的研究经验、卓越的把握学科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都是完成课程基地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60多年来培养了以翟婉明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近年来,学校上下直面困难,敢于担当,调整思路,锐意进取。以规范教学秩序、狠抓教学常规为突破,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分层教学、分类达成策略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活力课堂”。以校园文艺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对外开放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三)建设优势
1.组建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校与扬州大学及江苏省化学教育学会达成了共建意向,由学会的部分教授和中学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组建了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其主要成员为:马宏佳、倪娟、吴星、高兴帮、夏淑萍、曹坤等
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把握课程基地的建设方向,并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撑、教师培训,努力创建充分展现创新理念、实践主题、时代特征、文化品位的教学环境;负责面向教学资优生的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和创新实验,建设面向师生共同发展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负责专家评估、中学教研机构评估和学校评估的三方联合评价和诊断,强化教学环节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还明确了具体的分工和指导,并形成了定期来校指导的机制。
2.打造“优势学科”
在所有国家,化学都被看作是中学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尖端人才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大型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都把学生的化学成就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启动建设化学发展创新课程基地,以梳理高中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为重点,围绕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的“顺序和层次”、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和“教学策略”,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景创设、内容拓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为载体,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化学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在全省具有引领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物质呈现平台,并在物质呈现平台的提档建设和使用体验中,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建设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辅助设施及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方法,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核心竞争力。
物质呈现平台包括: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案和校本课程;
化学创新模拟实验室;
化学兴趣与创新设计资源库;
上述资源的建设都有相关的研究项目作为支撑。
3.促进“专业发展”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是关键;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校为本的、围绕课堂的教学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本课程基地将通过建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将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组织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一批在中学化学领域有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知名教师,打造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学校坐落在靖江市文化古镇——生祠镇,紧邻著名文化景观岳王庙和刘国钧故居。校园内建筑、绿化和景观交相辉映,自然美、人文美融为一体,各种教学、生活、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每间教室均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16000平方米左右的学生公寓、食堂可容纳数千名学子住宿和就餐,运动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和完备的运动器械。
2.率先走进研究性学习,首创了课程实施模式
2000年,我校就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在扬州师范大学吴星教授的指导下,全校教师经过两年的艰辛探索,在国内首创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教育厅领导高度赞扬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相当多一批农村的学校具有普遍的意义”。《成才导报》、《靖江日报》等报刊专题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我校的经验受到省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关注。更为可喜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有效渗透,我校教师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
3.学校研究性学习优势
我校首创的“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得到过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学校倡导并探索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渗透,教师围绕学科问题和学生问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中,我校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指导学生在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和研究论文就多达20多篇,教师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都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