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文化传承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文化传承与创新
“超前点播”争议,看看法律怎么说 (1)
视频网站探索付费模式创新,先得学会尊重规则 (2)
博物馆,创新更有魅力(今日谈) (3)
发展文创产业步子再快一点 (4)
综艺节目:沉下心方有惊喜 (5)
疑似抄袭的“dalian”,不是大连是“打脸” (7)
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有益探索 (8)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电影力量(新论) (9)
“全民猜地名”为何这么来劲? (10)
“超前点播”争议,看看法律怎么说
2019年12月19日 07:45: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短评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因热播剧《庆余年》50元超前点播一事备受争议,而且还在继续发酵。

媒体报道,爱奇艺会员同时也是律师的吴声威,近日公开表示自己将对爱奇艺超前点播一事进行起诉,要求判令爱奇艺取消超前点播功能,同时还要求其取消或跳过VIP会员在观影时看到的包括贴片广告在内的所有广告内容。

而另一位腾讯视频会员则表示也将就超前点播起诉腾讯视频,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500元。

追剧而追上法庭,新的进展有点让人意外,但未必不是一个值得正面看待的事情。

因为围绕超前点播,人们目前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

“你愿意为多看几集花50元吗?”在某媒体推出的调查中,人们的意见就出现了较大分歧。

有网友认为视频平台此举侵犯了VIP的会员权益,“吃相难看”,但也有网友表示,“平台并不是强制性消费,用户如果想耐心追剧,完全不用多花这50元”。

更有专业人士分析称,面对热剧,花钱可以提前看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

超前点播是好是坏,先得看其对不对。

而验证这一点当然只有依赖法律。

从两个会员的民事起诉状中来看,他们的起诉重点均是针对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VIP会员服务协议》,而不单是“超前点播”这一模式。

其要点有二:一是认定平台的用户协议中存在着对消费者不利的相关条款;二是认为超前点播使原有的会员权益荡然无存,多项会员特权被变相阉割。

根据第一点,则平台涉嫌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根据第二点,超前点播则属于违约。

法律怎么看?既然已经起诉,不妨静候裁决。

如果经由此案,视频平台能够找到一条既符合法律又有利于自身繁荣的路径,谁说不是皆大欢喜?
消费者通过花钱享受差异化服务,当下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容忍度已经大大提高,这也是内容付费产业勃兴的基础。

但数据也显示,相比内容付费产业成熟的国家,中国娱乐内容付费价格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中国的视频平台生存颇为艰辛,另一方面也使得视频平台为了利润屡屡“剑走偏锋”。

而消费者那一边当然也不是这一现象的受益者,因为平台一旦无利可图,就很难有生产好内容的动力。

有了会员制度,又推“超前点播”,在这种模式下,视频平台等于把用户作了三个层次的区分:第一种是不愿意付费的用户,其不付费的代价是接受广告的轰炸,第二种是普通付费的会员,第三种则是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会员,这一层次的用户可以在会员基础上享受增值服务。

从视频平台推出的超前点播一边被吐槽一边收获巨大利益的结果来看,在庞大的市场中,愿意为增值服务支付更多费用的消费者其实大有人在,这肯定是中国内容付费产业发展的利好消息。

现在的问题只在于平台对会员的这种分层是否符合事先的约定,有没有违背相关的法律。

理不辩不明,经由司法裁判,相信内容付费产业可以消除发展障碍,找到一条兼顾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的路径。

视频网站探索付费模式创新,先得学会尊重规则
朱昌俊
2019年12月19日09:1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庆余年》超前点播事件引起业界和网友的热切关注,两家涉事视频平台均于日前做出回应,并修改了超前点播规则。

超前点播引发的舆论争议,似乎比《庆余年》这部电视剧本身更火爆,这可能让各方始料未及。

不过,此次事件从另一角度,也测试出了受众对于会员规则的接受边界,这无疑有助于相关平台提升改善自己的服务。

点播规则调整后,将此前在会员基础上再花“50元可再多看6集”,改变为会员基础上可单集3元进行二次付费点播,相较而言更为灵活,也降低了付费
门槛。

能够针对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付费方式,也确实是兑现了“探索付费模式创新”的承诺。

但是,所谓二次付费点播,依然是在原有会员基础上的“加更”,属于会员之外再加“会员”,到底受众的接受程度怎样,仍待观察。

而跳出具体事件看,此次舆论风波的爆发,恐怕很难说是意外。

毕竟,在“50元加更”风波之前,有关会员权益的模糊化也早就引发网友普遍的吐槽。

就以会员免广告为例,即便视频开头的广告可以免除,在视频中途也可能加入广告。

近日,浙江消保委针对视频网站付费制做的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网络视频用户购买会员,都是出于“免广告”目的,但有超70%的用户表示,购买会员后仍然会遇到广告。

说到底,会员制,首先得把规则讲清楚,用户对二次付费加更以及购买会员后仍无法免除广告等做法的反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对“付钱”的反感,更主要的是对“被套路”的反感。

毕竟,既然是会员制,不管是平台还是用户,都会默认这是一种通过付费而享有的“特殊权益”。

如果会员本身被分成很多“等级”,那应该在事前予以充分的告知。

在用户缴费后再“任性”变更规则,衍生出其他模式,其实就破坏了此前用户对自身权益的基本预期。

这次加更的做法,表面看并没有影响到一般会员的原有权益,但却破坏了用户最初的预期,这才是最触犯众怒的地方。

在此前的回应中,两家平台都表示,对会员的告知以及消费心理的把握上还是不够体贴。

严格说,这不仅仅是“不够体贴”的问题,而是规则本身欠缺对用户足够的尊重。

如果真正把VIP会员当作“非常重要的人”,就不应该冒然“横生枝节”,在VIP基础上又推出VVIP。

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视频网站的收费争议,也与部分用户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付费习惯有关。

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

一方面,引发争议的并不是视频网站收费,而是如何收;另一方面,越是在用户付费习惯仍需要培育的情况下,视频网站越是要把付费规则做得尽量透明化,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这次就有不少网友表示宁愿去寻找盗版资源。

由此可以说,用户的付费习惯不是自动生成的,它同样需要平台的呵护。

一句话,可以理解视频平台的盈利需要,付费模式创新也未尝不可,但真正尊重用户,首先先得学会敬畏规则、尊重规则。

博物馆,创新更有魅力(今日谈)
李清
2019年12月19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科技力量,让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文物“活”了起来,吸引着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既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宝库,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还是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传承文脉的文化殿堂。

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在于其馆藏有多少,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满足受众需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博物馆与科技的相遇,正是要以创新的手段,让文物不再“高冷”,让馆藏更加“亲民”,进而激发观众参观热情,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

如果说,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是让文化馨香远播的上半篇文章,那让观众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则是不可或缺的下半篇文章。

进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观众不止步于拍照打卡,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博物馆热就能持续热下去,“博物馆里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

发展文创产业步子再快一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19 06:29
作者:刘金祥(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绿色朝阳产业,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各界文化需要和广大民众精神需求的新兴业态,成为新时代突出的人文亮点和重要经济动能。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学习到探索创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使命,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产学研的融合,更加专注于探索优质文化产品的生成和推进新型文化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文创工作者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创造,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质、量并举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紧抓机遇,开拓进取,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将文化元素、创意要素和知识要素与当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速做强做大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升当地整体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表明,文化产业品牌是文创工作者精心研究和悉心创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现新时代变革中的旌鼓旗幡,但凡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创产品,都是在时代精神的统领下涵育和淬炼出来的。

广播影视、动漫、音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在我国文创产品集中的各个领域,受国际传播与社交媒体传播、文化传播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影
响,一批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情感元素、价值元素的文创概念迅速以“文创IP”的形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名称、形象、故事、衍生产品等,借助一系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文创IP”的传播能力大幅攀升,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更加紧迫,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审美导向自觉约束和规范生产行为,不断推出文化创意精品,警惕伪艺术和个别打着当代艺术旗号的所谓“艺术产品”。

中国当代文化创意工作者要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趋势和特点,积极投身风云激荡的改革实践,将研发文创产品寓于推动时代进步的使命之中,以冷静沉稳的态度和深邃卓异的思考,高扬时代旗帜、镂刻时代印记、力求生产更多更美的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的文创产品,切实发挥其在娱乐心灵、淳化心绪、纾解心理和启悟心智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宏阔舞台上,文创工作者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改革发展实践,努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多维多彩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要牢固确立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天职的创作生产导向,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时刻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不同的内心情感,表达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激发热情捕捉灵感,创作生产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优秀文创产品,不断提高文创产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把崇德尚义作为毕生功课,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入阐释和形象展现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和沧海巨变,以文创产品这一人文纽带和经济桥梁维系国人的心灵和情感,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综艺节目:沉下心方有惊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19 06:29
作者:甘露(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一直以来,综艺节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存在以视觉快感和简单娱乐为“武器”来提高收视率的乱象。

透支嘉宾精力、过度制造矛盾、商业化气息浓重等问题让综艺市场“欲速则不达”,许多节目用力过猛反而收视率不高。

因此,当综艺节目真正“沉下心”,内容呈现才能“有惊喜”,观众才能从中收获温暖关怀,看到明亮指引。

如今的综艺节目要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带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综艺镜头是观众日常生活的延展,可以带观众前往难得一见的远方,了解不曾见到的景象。

一段时期以来,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不断涌现。

近期,正在芒果TV播出的《小小的追球》创新立意表达,以嘉宾身体力行地投入环保事业、传递公益力量为主线,以“小视角”映射“大时代”入题,节目通过保护环境来回归自然,以探索自然来审视自我,影像中传递着“治愈”的温暖。

第一期节目走进遥远寒冷的北极圈,向观众们科普环保新理念:对于那片冰天雪地里北极熊的世界,人类仅仅是一个拜访者,要带着尊重和自我约束来回馈环境,做地球的守护者。

再如,央视每年推出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将公益性贯穿始终。

2019年的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连,节目激发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国热血,赋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此指引下,综艺节目走进神秘的北极圈、遥远的大山或是孩子们好奇的大千世界,距离越长、关怀越深切。

当影像摆脱了单纯商业化、低俗化的桎梏,关注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以及青少年的教育现状等社会关切,国产综艺可以走深、走实,激荡起观众心里的温暖涟漪。

在“爆款”频出的综艺市场,一档热门综艺可以成为一股潮流、一种风向,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价值观的引领。

因此,综艺节目需要打磨顶层设计、思考主旨理念,既要给人温度又要示人方向,以深挖立意带领观众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小小的追球》在线上与线下的设计中,将引领全民投入环保事业作为重要任务,从嘉宾到观众不断进行环保接力,让环保成为潮流,以公益基金的模式将环保落到实处;从认知到行为层层递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深化到观众的脑海中,不论是嘉宾,还是观众,不同国家与种族的人们,都应该共同守护地球的未来。

近年来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则是以简单的流程设计传递着专业、专注的力量,参赛选手几乎完美的表现与表达展现出扎实的功底。

这档被观众戏称为“神仙打架”的节目向年轻群体传达了一个信号:深耕专业、追求极致依旧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品质和不败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我们对综艺的评价可以被置于更广阔的维度、更长远的时间线当中,节目的好坏不取决于当下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少笑点,而在于影像过后能留下多少深入思考与正能量的传递。

综艺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盏明灯,在此基础上,观众可以预见的不仅是更加健康的综艺市场前景,还有更加光明的社会发展方向。

关怀的温度、光明的前景可以为综艺节目的加速成长赋能,公益、青春等元素的融入,让社会正能量能够在观众中传递开来。

时至今日,国产综艺在经历过量化的发展之后,需要给深耕细作留下充裕的空间与时间。

综艺节目终究不是工业流水线上以流量与吸睛点糅合出的商业化、批量化的产品,而是需要匠心打造
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触碰温暖、指引未来的积极探索已经起步,应该成为综艺节目的底气与底色。

疑似抄袭的“dalian”,不是大连是“打脸”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2-18 15:08
作者:与归
据澎湃新闻报道,12月12日,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公号“大连发布”,推送了一篇题为《看!大连“城市LOGO”选出来了》的文章。

怀揣着好奇与期待,当地民众纷纷“一睹为快”。

然而很快,有人指出,被选出来的作品疑似抄袭迪士尼经典LOGO标志。

对比可见,大连城市LOGO涉及到的“DAiAN”字母,与迪士尼LOGO中的英文字母,几乎一模一样。

至于唯一剩下的“L”,也是迪士尼LOGO中“T”的倒立版。

12月17日,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注意到网上的指控,正在查证。

如果说,雷同于迪士尼LOGO字体可能涉及的是“未经允许的商用行为”,那么LOGO中的“连”字,跟江苏涟水县此前发布的官方形象LOGO中“涟”字也几乎一样,就实在难以解释了。

而且,书法家叶根友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也表示,引发质疑的LOGO中汉字“大连”用的是他创作的字体,但没经其授权。

在肉眼可见的相似甚至雷同中,也难怪网友会一拥而上,纷纷玩起“找相同”的小游戏。

若最后被认定为抄袭,恐怕还真得感谢热心市民的举报和网友的质疑。

须知,该LOGO一旦被确定为大连城市徽标并宣传利用,那丢脸的就不仅仅是抄袭者,连城市形象也会受到牵连。

目前,“大连发布”的工作人员已经表示,“一经查实,将取消涉事作品的参赛资格并追回奖励。

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等相关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话虽如此,但后续的处罚和责任追究,也不能落下。

此处所指的责任,并不仅仅单指抄袭者。

要知道,按照举办方的表述,这次活动中的近千件作品经过了“激烈且严格的评审”。

而被质疑抄袭的这份作品是唯一获奖作品。

如果抄袭最终成立,这个“激烈且严格”无异于打脸,直让人怀疑评审委员会的专业能力甚至是选取动机。

再退一步讲,当一件作品中处处是别人的影子,哪怕不涉及知识产权上的侵权,又有几分原创的智慧和汗水在里面?配不配得上大连的城市形象?值不值得千挑万选、重金奖赏?这些问号背后,也得有符合大众期待的回答与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涉事作品的推荐单位是“大连印记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者苏占英与公开的工商资料中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以及大连市广告协会理事
会的一名常务理事同名同姓。

如果这几个身份汇聚到同一人身上,那么质疑就应该更加深入。

而且必须是一场入木三分的详查、严查、深查。

否则,公众的疑虑就无法完全消退。

在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时代,对于抄袭现象,一定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杜绝类似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彻查严处。

只有让抄袭者付出代价,让不作为、乱作为者吸取教训,才能形成对知识产权的敬畏氛围,才能将抄袭现象堵在意识动念的上游。

(与归)
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有益探索
李蕾
2019年12月19日08:06 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可谓题材多样,爱情、科幻、动作、战争等不同类型的精品力作纷纷涌现,不断向着艺术和思想的纵深处拓展。

在这种背景下,《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流浪地球》《天·火》等国产大片不断涌现,弥补了灾难片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缺憾,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近日上映的《天·火》,首次试水火山爆发题材,以震撼的视效和真挚的情感,激发了观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救人与自救”“中国式父女关系”等话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现状的关注。

灾难类型片以人们应对地震、洪水、火灾等极端情况时的表现为主要内容。

优秀的灾难片,既能营造出富有冲击力的视听效果,也能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导社会各界的积极思考。

要完成这样一部影像作品,往往需要科学的制作流程、成熟的拍摄技术、巨大的投资体量、专业的摄制团队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灾难片就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试金石。

《2012》《后天》《星际穿越》……一提起灾难片,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基本上都来自国外。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灾难题材电影创作的主角位置,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制作水平,都远超其他国家。

不过,《天·火》的出现,为中国电影产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向,让人们看到了国产灾难大片崛起的希望。

在《天·火》主创团队的努力之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火山喷发时的山崩地裂,岩浆流淌时的沸腾翻滚,火山灰袭来时的遮天蔽日,飞石如流星一般砸向人们时的猝不及防,熔岩暮霭静电的凄美梦幻,人们驾着车逃生时的“速度与激情”……《天·火》视听上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是直接的,一波又一波的奇观之下,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绝境逃生的惊心动魄。

从大全景到近景,展现火山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量级的爆发,对这个“反派角色”进行了立体、极致的刻画。

为达到这一视听效果,团队拜访众多地质学家,为场景找到合理根据。

《天·火》拍摄及后期制作耗时两年,有近2000位电影人参与,在2000多个镜
头中,视效镜头占比达到80%……为了呈现真实的灾难场景,剧组在拍摄过程中消耗了500公斤炸药,采购了20吨火山灰。

《天·火》对灾难片的探索并没有停留在单纯专注于视听效果的浅表层面,而是将强烈的“重工业”气息与中国式情感表达进行对接融合。

尽管该片有多位外国电影人参与,但创作的主操盘手还是中方。

比如在情感戏的拍摄中,导演非常尊重中方的意见,人物设定、人物情感关系的构建,包括台词,主要由中方把控。

剧本由美国编剧和中国编剧共同创作,美国编剧给出剧本框架,中国编剧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加入更多中国元素。

所以我们看到片中李文涛和李晓梦这对父女之间“你想要我安全,我想要的是安全感”的含蓄隔阂以及关键时刻为了彼此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的真挚热烈。

这是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凸显出巨大影响力的中国电影业与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电影人之间的一次深度合作。

在这次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故事如何进行国际化表达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

中国电影产业要想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必须生产更多具有竞争力和传播力的高概念电影。

可以说,《天·火》作为一部具有全球商业制作背景的国产灾难大片,为提高中国电影工业水准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电影力量(新论)
鲍盛华
2019年12月19日05: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电影要有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伟大的情怀,讲述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600亿元。

其中,《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国产电影,表现尤其抢眼。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日益发挥着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从小人物、小视角切入宏大历史,展现普通人与祖国命运相连;《中国机长》讲述机组人员沉着应对事故,在万米高空创造奇迹;《攀登者》回溯当年中国登山队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凡人壮举、家国情怀,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

中国电影人正在尝试用电影,回答新时代文化命题。

优秀的电影作品,归根结底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

可以说,能够在银幕上成功表达出这些动人心魄的“中国力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脚踩在坚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