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时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计时器
1圭表
2刻漏
3篆香计时器
4沙漏
5浑天仪
圭表
提高了计时精度。

漏刻
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

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

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

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

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

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

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佑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篆香计时器
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据宣州石刻记载:“(宋代)熙宁癸丑岁,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

”故又称百刻香。

它将一昼
史料记载沙漏
浑天仪水运仪象台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

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

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新仪象法要》所载"天衡"图未绘出枢轮和装在枢轮上的受水壶,而书中的文字描述又仅寥寥数语:"枢轮直径一丈一尺,以七十二辐双植于一毂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

每洪夹持受水壶一,总三十六壶,每壶长一尺,阔五寸,深四寸。

于壶侧置铁拨牙以拨天衡关舌。

"因此对受水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推测,其中有一种方案采用了可倾式受水壶。

当枢轮圆周上接受注水的受水壶积水不到一定的重量时,左天锁挡住枢轮的一个轮辐,使枢轮不能转动。

当积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枢权(重锤)不足以平衡受水壶重力时,受水壶围绕转轴向下倾转。

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压迫格叉和关舌下降,关舌通过天条带动杠杆,使天关和左天锁上提,枢轮得以转动。

转过一个受水壶后,格叉和关舌又上升,天关连同左天锁下落,枢轮的下一对轮辐又被挡住。

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转动时回弹。

天权和枢权是两个平衡重锤。

天权用于平衡左天锁和天关的一部分重力,可调整天衡机构的工作灵敏度。

枢权用于调整枢轮转动一对轮辐时受水壶所需的受水量,即间歇运动的周期,从而校正计时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