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

合集下载

肌张力的评定 ppt课件

肌张力的评定  ppt课件
40
伸展性检查
上肢: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
5
思考
如果是一块切下来的肉,是否会有牵张反射? 死人会不会有肌张力?有没有肌张力消失的说 法?
6
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久地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 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以阻止被拉 长。这可能是同一肌肉内的不同肌纤维交替收缩的结果, 因而不易疲劳。
意义:肌紧张是多突触反射,能对抗重力牵引,是维持人 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定义:是指肌张力低于正 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肌病、 上运动元损伤的休克期
22
肌张力障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 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肌张 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 高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 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主 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 进性障碍
第六章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1
一、概论
➢ 肌张力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 续的、微小的收缩;
➢ 正常人无论是在睡眠中还是进行各种活动时,肌肉都 会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按压有弹力或抵抗), 肌肉的这种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2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坐、 站);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 重要特征。
16
17
痉挛的临床意义
(1)益处: 借助伸肌痉挛可以帮助患者站立行走 可相对保持肌肉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18
痉挛的临床意义
(2)弊处: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持续性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增加骨折和异位骨化的危险

肌张力评定技术 评定 被动运动评定

肌张力评定技术 评定 被动运动评定

肌张力评定-被动运动评定
(一)评分标准 可按神经科分级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等级评分法。 1.神经科分级。 2.其他等级评分法 如反射检查评定。 3.Ashworth 评分法也属于被动运动评定范畴。
肌张力评定-被动运动评定
(二)注意事项 1.由于被动运动检查常处于缺乏自主控制的条件下,因 此应要求病人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可做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做 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 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将脑损害同侧肢体作为“正 常”肢体比较推测异常可能是不正确的。
肌张力评定-被动运动评定
3.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的 速度移动病人肢体。肌张力正常时,肢体极易被动移动,评定者可很好的 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而不感到异常阻力,肢体的反应和感觉较轻。肌张 力高时,评定者总的感觉为僵硬,运动时有抵抗。肌张力弛缓时,评定者 可感到肢体沉重感,且无反应。有时老年人可能难以放松,由此可被误诊 为痉挛,此时,可借助改变运动速度的方法加以判断,快速的运动往往可 加剧痉挛的反应并使阻力增加,快速的牵张刺激可用于评定痉挛。
肌张力评定-被动运动评定
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以发现是 否存在肌张力过强、肌张力过强是否为速度依赖、是否伴有 阵挛,并与挛缩进行比较和鉴别。肌痉挛的检查和评价,是 康复处理的前提和效果判断的依据。它是根据关节被动运动 时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的,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体会 关节被动运动时活动度和抵抗时肌张力的变化,可发现是否 存在肌张力过强或低下,是否有阵挛并与肌强直进行比较。

《人体发育学》第六章粗大运动评定内容及方法

《人体发育学》第六章粗大运动评定内容及方法

THANK
YOU
每一项评分有三个分度,即0分、1分 和2分。满分为40分。
3.姿势及运动发育评定
Milani正常儿童发育量表分为两大部分:自 发反应和诱发反应,共有六个方面的27项。在自 发反应中包括姿势调节、自动运动;在诱发反应 中包含原始反射、立直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 平衡反应。评价以运动发育率表示即:
运动发育率(MQ)= 运动年龄(MA)/生活年 龄(CA)×100%
5.功能独立性评定
WeeFIM的内容有3个区,六个板块。每个板 块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每个项目分1~7 级。3个区分别是,自理区:自理、括约肌控制; 移动区:移动、行动;认知区:交流、社会认 知。自理区和移动区是运动部分,共13项,认 知区5项。
功能独立性评定
7级:完全独立完成任务; 6级:有条件的独立完成任务; 5级:在监督或提示下完成; 4级:最小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75%~99%); 3级:中等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50%~74%); 2级:最大程度的依赖辅助完成(自己完成少于
25%~49%); 1级:完全依赖辅助完成(低于25%)。
6.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适用于6~72个月龄儿童,是一种定量和 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粗大运动评定量表共有151项,包括反射、平 衡、获得与释放、固定和移动5个技能区;精 细运动评定量表共有98项,包括抓握、手的使 用、手眼协调和操作的灵巧性4个运动技能区。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量表包括6个分测试: ①反射:8项; ②固定:30项; ③移动:89项; ④物体控制:24项; ⑤抓握:26项; ⑥视觉-运动统合:72项。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第三节
痉挛定量评定
痉挛定量评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改良 Ashworth分级法 、钟摆试验法、屈曲维 持试验、测力计、肌电图评定等。
痉挛评定量表应用注意事项

(一)评定的影响因素
1.痉挛的神经性因素;2.痉挛的速度依赖
3.患者的努力程度;4.精神因素的影响
5.环境变化的影响;6.评定时患者的体位
六、痉挛的临床意义
(一)痉挛的积极意义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或行走; 2在无承重或失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 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5可见保持肌容积; 6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 缩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
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二)评定指标
• 包括放松指数(relaxation index,RI)等。
特点
1.优点
(1)重测信度较高。 (2)与Ashworth分级法相关性好。 (3)可在普通的装臵上进行。 (4)可区分偏瘫痉挛和帕金森强直。 2.缺点 必须进行多次检查,并计算其平均值。
三、屈曲维持试验评定
第六章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松 弛状态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臵,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
臵,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二、肌张力分类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 肌张力增高(痉挛) 肌张力障碍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第一章:肌张力的概述1.1 肌张力的定义解释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强调肌张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重要性。

1.2 肌张力的类型介绍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两种类型。

解释主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自主运动时的紧张程度,而被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被动拉伸时的紧张程度。

1.3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介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包括目测评估、量角器评估和肌电图评估等。

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二章:目测评估法2.1 目测评估法的原理解释目测评估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肌肉的外观和行为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形状和运动范围的重要性。

2.2 目测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目测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观察肌肉的运动和记录观察结果等。

强调观察时的细节和准确性。

2.3 目测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目测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量角器评估法3.1 量角器评估法的原理解释量角器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肌肉的运动范围和角度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角度的重要性。

3.2 量角器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量角器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量角器、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记录测量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量角器和准确性。

3.3 量角器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量角器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量角器、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肌电图评估法4.1 肌电图评估法的原理解释肌电图评估法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肌电图对于了解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的重要性。

4.2 肌电图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肌电图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肌电图设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分析记录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肌电图设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肌电图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肌电图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肌电图设备、注意肌肉的刺激和避免干扰等。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对抗性伸张或屈曲的抵抗能力,是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异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疾病。

准确评定肌张力对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

1. 乔伊格测试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乔伊格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肌张力评定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痉挛或肌张力异常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对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进行测量,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具体操作时,医生用手或仪器对评定部位的肌肉进行伸直和屈曲,观察肌肉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方式,并根据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通常分为0-4级,0级表示没有肌肉紧张,4级表示严重肌肉紧张。

2. 修订托尼斯比例(Modified Tardieu Scale)修订托尼斯比例也是一种评定肌张力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观察肌肉在被动拉伸过程中的动作和反应,评估肌张力的轻重。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肌肉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被动拉伸,并观察肌肉的反应特点。

根据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伸展情况,将肌张力分为不同级别,从而评定肌肉痉挛的严重程度。

3. 伸展反射法(H-reflex)伸展反射法是一种通过肌肉的伸展反射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的拉伸反射机制,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观察并记录肌肉的反应。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电刺激来诱发肌肉的反射。

通过测量肌肉反射的延迟时间和幅度,可以评估肌肉的张力。

4. 全电压阻抗法(Vibromyography)全电压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压变化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在伸展和收缩时电压的变化特性,观察并记录电压变化的幅度和频率。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测量肌肉电压的变化,来评估肌肉的张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肌张力及其评定

肌张力及其评定

病理基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 兴奋性增强,结果导致骨骼肌张力升高,其特 点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检查者在对患者做关节被动运动时,起始感觉 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突然感到 抵抗减小的状态,称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 见的现象。
痉挛的分布---上肢累及屈肌群,下肢累及伸 肌群
肌张力及其评定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在静 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 而持续不断的不随意的收缩,临床表现为 肌肉被动拉长或牵伸时的阻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 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原因:
⑴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为暂时 性状态如脊髓损伤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早期。
⑵外周神经损伤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还可伴有 肌力弱,肌肉萎缩等。
⑶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三)肌张力紊乱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 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 肌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 6、疾病的影响 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 7、药物的影响 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
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 8、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 9、主观因素的影响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
痉挛的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2.可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骨质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性。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 腱反射异常
• 齿轮样僵硬是在僵硬的基础上存在震
特 • 具有选择性、并由此导致肌群间失
颤,从而导致整个活动范围中收缩、

衡,进一步引发协同运动功能障碍
放松交替
•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 • 铅管样僵硬的特征是存在持续的僵硬
亢进
• 僵硬和痉挛可在某一肌群同时存在
• 可因姿势反射机制及挛缩、焦虑、
• 肌张力增高评定方法(问 看 查)
腱反射检查
轻叩肌腱导致肌肉收缩
评分:0级无反应;1+级反射减退;2+为 正常反射;3+为痉挛型张力过强、反射逾 常;4+级为阵挛
典型的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腱、肱饶肌 腱、肱三头肌肌腱、髌腱、腘绳肌腱和跟 腱
被动运动评定
(一)评分标准1、神经科分级方法
分级 0 1 2 3 4
肌张力的分类--正常
处于正常肌张力状态时,被动运动可感受 到轻微抵抗;当肢体运动时,无过多的沉重 感;肢体下落时,可因此而使肢体保持原有 的姿势。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分类--异常
■肌张力过低
➢ 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 ➢ 被动运动时的阻力降低或消失 ➢ 肢体运动时可感到柔软、沉重感 ➢ 肢体下落时,无法保持原有姿势
神经科分级标准 表现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正常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受限 肌张力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 不能
(二)注意事项
•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 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 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 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肌张力的评定技术

肌张力的评定技术
2.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和 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于某一姿势
3.肌张力具有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运动状态随意进行变换的能力 4.肌张力能使肢体在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抵抗感
三、肌张力的分类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肢体静息状态下表现表现出来的肌张力特征,临床通过触摸肌肉 的硬度,观察肌肉外观,感觉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 断。
典型的深腱反射: 注意: 反射评定时应采用标准姿势,
若深腱反射难以引出,用特殊的增强方式。
腕关节掌屈、背屈
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的屈伸
肩关节外展
髋、膝关节屈伸
髋关节内收外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 一手踝,一手脚掌
颈屈伸
颈侧屈
颈旋转
仰卧位,颈部探出 双手把持头部。
摆动检查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 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 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体位和肢体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不良心理因素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合并问题的存在 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药物、环境温度等
功能评定量表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级别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评定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 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 位置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
分级 表现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肌张力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肌张力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 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质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 展姿势,上肢处于屈曲姿势。两者均由于牵张反射弧的改变所致。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
肌张力过高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 被动 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 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特征:①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减弱或消失; ②肢体抗重力能力减弱或消失 ③肌力降低或消失。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增高-痉挛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 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増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所谓的速 度依赖是指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増加.痉挛肌的阻力力(痉挛的程度)也増加。
肌张力评定-常用的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一)钟摆试验 钟摆试验(pendulum test)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 力方向下落运动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过分析 痉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来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摆动 受限越明显。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 和腘绳肌。
肌张力评定-常用的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病人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在床 外下垂(尽可能使检查床仅支持大腿的远端):然后将病人膝 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 下时,通过电子量角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 况。 正常人的摆动角度运动呈典型的正弦曲线模式,而在痉 挛的肢体则摆动运动受限,并很快地回到起始位。
痉挛的特殊表现
(1)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巴宾斯基 反射阳性时足明趾背屈;
(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较高阻力随之被 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 的现象;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⒉周围神经损伤:除了低肌张力表现外,还可伴有 肌力弱、低反射性和肌肉萎缩等表现
⒊原发性肌病。
轻度肌张力降低的特征
①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 ②若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肢体仅有短暂抗重 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③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度到重度肌张力降低的特征
①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②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 ②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僵硬(rigidity)
痉挛(spasticity)
痉挛(spasticity)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检查者在对患者的诸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时感觉 有较大抵抗,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到抵 抗减小的状态称为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见的现象。
梭内肌
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传出纤维
梭外肌
α运动神经元发出α传出纤维
腱梭
在肌腱中是张力感受器,当肌肉受到牵拉
时,首先是肌梭感受器发动牵张反射,引起肌肉 收缩,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加大时,肌腱兴 奋,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以避免肌肉过度收缩 受到损伤。
牵张反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
基本 过程
⑵具有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症。如震颤麻 痹(帕金森病),病变主要位于黑质。舞蹈病患才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 作,并伴有肌张力降低等。
三、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四、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障碍
(一)、肌张力增高(hypertonia)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五、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① 体位和肢体位置与牵张反射的相互作用,不良 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试题《康复评定》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

试题《康复评定》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

第六章肌张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1.肌张力:是指在肌肉的紧张度,是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正常的肌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2.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常由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导致。

二、填空:1.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张力可分为、和三种。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中:1+是,3级是,4级是。

肌张力轻度增加,肌张力严重增高,僵直。

三、问答题1.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答: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级别评分标准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2. 简述异常肌张力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答: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的比较将肌张力异常分为:肌张力增高、低下和障碍三种情况。

(1)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张力高于正常状态的情况。

根据状态不同又分为肌肉痉挛和肌肉强直两种。

①肌肉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导致的、在牵伸肌肉的速度增加时痉挛的程度也增加且伴肌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常由锥体系的障碍所致。

②肌肉强直:也即僵硬。

它是一种主动肌和拮抗肌肌张力同时增加的状态,无论对关节做哪个方向的被动活动,运动起始时和终末时阻抗感是相同的。

肌肉强直常由锥体外系的障碍所致。

(2)肌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 是单突触反射。
(二)分类静止状态下表现出来的
肌张力特征
❖ 1、静止性肌张力
❖ 2、姿势性肌张力 ❖ 3、运动性肌张力
变换姿势时表现出来的 肌张力特征
完成某一动作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肌张力特征
(三)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 1、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 2、将肢体被动地置于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
(五)异常肌张力的类型
❖ 肌张力增高 ❖ 1、痉挛
表现:巴彬斯基(+)、 折刀反射(+)、阵挛、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定义:是由牵张反射高兴 奋性所致,以速度依赖的 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并伴 有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 动障碍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的病 变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踝阵挛和髌阵挛检查法
思考:提示了什么?
❖ 动作要求应轻柔,如反复动作,可能会导致 肌张力明显增加。
❖ 注意保护患者。
肩关节外展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
❖ 髋关节屈伸、展收
踝关节屈伸
手的摆动、前臂、上臂
摆动运动 摆动
❖ (1)上肢摆动
小腿的摆动
(2)下肢摆动
肌肉僵硬的检查
❖ 头下落试验 ❖ 正常:下落速度快,检查者手有冲击感 ❖ 僵硬:下落速度慢,检查者手的冲击感轻,
表现:铅管样僵硬或齿轮 样僵硬
原因:椎体外系受损 如帕金森病
肌张力低下(迟缓)
定义:是指肌张力低于正 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 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 失。
表现:肌肉松弛软弱,牵张 反射减弱,触诊可见肌腹柔 软,弹性减小,关节活动范 围增大
原因:周围神经损伤、肌病、 上运动元损伤的休克期
肌张力障碍
轻度增加 关节动活动范围前50%内突然卡住,后1/2呈现最小
的阻力
明显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大部分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仍
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僵直
不能活动
❖ 或采用肌张力神经科分级法
0
肌张力降低
1
肌张力正常
2
肌张力稍高但活动未受限
3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
肌肉僵硬,机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第六章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一、概论
➢ 肌张力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 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 正常人无论是在睡眠中还是进行各种活 动时,肌肉都会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 态(按压有弹力或抵抗),肌肉的这种 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 的基础 (坐、站);
❖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 系统损伤的重要特征。
❖ 阵挛:当反射高度亢进,如突然强力牵引肌腱可引 起肌肉的节律性收缩。
❖ 同:都是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代表上运 动神经元的损伤
❖ 异:只有肌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阵挛,且 阵挛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引出来。
思考:肌力与肌张力的区别?
❖ 肌力:肌肉收缩时的最大力量。 ❖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肌力是大脑主动意识下
的产物,即需要意识主动参与,而肌张力是 即使人本身没有主动意识也会存在? ❖ 一般肌张力降低的同时肌力也会下降。(下 运动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muscle tone)的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
❖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 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 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 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 这称为牵张反射。它分 为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 类型。
❖ 1、肌张力检查时,有速度要求的。 ❖ 2、做被动运动时,速度宜慢。
痉挛的病理生理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牵张反射高兴奋性 ❖ (1)反射获得增加
α运动神经元的失 神经过敏 传入神经末端发生 芽生,使突触终端 的数目增多 突触抑制降低
❖ (2)反射阈值降低
痉挛的临床意义
❖ (1)益处: ❖ 借助伸肌痉挛可以帮助患者站立行走 ❖ 可相对保持肌肉容积 ❖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预防骨质疏松 ❖ 降低麻痹肢体的水肿 ❖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 2、取得医患合作,避免紧张
❖ 3、实施正确的检查方法,避免引起损伤
❖ 4、进行全面的结果分析
❖ 5、注意体位的摆放
❖ 6、被动活动肢体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 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手法检查
❖ 1、视诊
观察肢体或躯体的 异常姿态
❖ 2、触诊
❖ 3、反射
腱反射、屈 肌回撤反射
肌张力高:触之硬 肌张力低:触之软
思考
❖ 如果是一块切下来的肉,是否会有牵张反射? 死人会不会有肌张力?有没有肌张力消失的说 法?
❖ 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久地牵拉肌肉时发生的 牵张反射,其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微弱 而持久的收缩,以阻止被拉长。这可能是同 一肌肉内的不同肌纤维交替收缩的结果,因 而不易疲劳。
❖ 意义:肌紧张是多突触反射,能对抗重力牵 引,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 动的基础。
0-4级评分:0:无反射, 1:反射减退,2:正常, 3:活跃,4:阵挛
观 察 痉 挛 的 情 况 , 有 无 异 常 模 式
❖ 1、肌张力降低的评定 一般分轻度和中到重度2级 1)轻度 2)中到重度 ❖ 上肢下落实验 “卡住”现象 ❖ 肌力降低一般需要进一步评定肌力
❖ 2、反射检查 ❖ 0 无反射 ❖ 1+ 减退 ❖ 2+ 正常 ❖ 3+ 反射超常 ❖ 4+ 阵挛
势不变的能力; ❖ 3、能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 4、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中变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 5、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四)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 1.体位的影响 ❖ 2.精神因素的影响 如紧张焦虑 ❖ 3.并发症的影响 如感染 ❖ 4.神经状态的影响 ❖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 6.疾病的影响 如外科急腹症 ❖ 7.药物的影响 ❖ 8.外界环境的影响 ❖ 9.主观因素的影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 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肌张 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 高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 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主 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 进性障碍
原因:椎体外系受损(舞蹈 病)、其他神经退行性疾患 (肝豆状核变性)等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1、选择恰当的评定环境
室温22~24 度
动情况。 ❖ 优点是重测可信度高
❖ 2)屈曲维持实验评定
❖ 舒适坐位,支拖肘关节,被动活动肘关节在 水平面上,使用电位计和转速计记录角度和 速度。
❖ 3)便携式测力计评定
❖ (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设备,均为进口)
❖ 4)表面肌电图评定
思考题:阵挛与痉挛的区别
❖ 痉挛:一种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 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 碍。
痉挛的临床意义
❖ (2)弊处: ❖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 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 持续性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 增加骨折和异位骨化的危险
肌张力增高
❖ 2、僵硬(肌肉强直)
定义:是一种原动肌和拮 抗肌的阻力一致性增加, 使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变 和固定不动的现象
常采取的反射检查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 桡骨膜反射 4.膝反射 5.踝反射(跟腱反射)
4、被动运动评定 ❖ 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痉挛级别 肌张力程度
评定标准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无痉挛 无肌张力增高
轻度增加 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
然卡住或释放
重度时,不能下落
伸展性检查
❖ 上肢:腕关节屈伸、肘关节屈伸
手腕靠近肩、双肘靠近脊柱
上肢绕颈 下肢:踝关节屈伸
膝关节屈曲、髋膝关节同时屈曲
❖ 对于痉挛患者,还可让其做姿势变化,如在 床上的翻身动作。
❖ 正常人姿势变化快而准确;患者往往体位变 化速度慢且出现异常姿态。
二)肌张力器械评定
❖ 1)钟摆实验评定 ❖ 下肢小腿,需要使用电子量角器记录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