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蓝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考虑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庞大的围湖造堰工程,巨大 的生态旅游的宾馆、景点等的基础建设,按照惯例,旅游景点至 少要在五年以后才能开始赢利,即使从96年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的2 万亩水面算起,至今,旅游业务刚过盈亏平衡点,是没有任何利 润率可言的。那么,另外2.5亿元从何而来﹖
3.扔到水里去的固定资产
———————————————————
除了极少数人,大概没有人能搞清蓝田的真正收入和利润率。 同样,没有蓝田核心以外的人能搞清他的真实投资。2000年年报显示, 至2000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21.69亿,占总资产的76.4%,即 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化为固定资产。
肖博士认为,主要在于蓝田选择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这个行业的 特殊性。资产折旧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而且根本无法盘点。例如“在 湖里打了几根桩,鱼池里还有多少只甲鱼,审计师是无法审计的”。
在蓝田股份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一项记者发现了上市公司 固定资产投入太大。瞿兆玉先把控股公司95%的资产逐步注入到 上市公司(蓝田股份)中,然后又将上市公司资产总量的70%转化 为其二级公司洪湖水产开发公司的固定资产。所有的疑问只有集 中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清。正如肖博士所言,蓝田股份公司实际 上已经成为一个空壳。
4.关于蓝田股份业绩的五大疑问
————————————————
一、应收帐款怎么会如此之少?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 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 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其水产品销售,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 理商进行代理,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难 以成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不可 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的吧?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生态旅游公司2000年的收入占水产公司 当年总收入的1/6强。今年,客流量在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日 客流量达到1000人,现金收入18万左右。也就是说,旅游公司在 不考虑淡旺季的情况下,去年的收入应是3500万元。承包给农户 的1万亩水面,去年农户每亩每年交给蓝田320元,除去固定资产 以外的成本,蓝田每亩收益为200元左右,总收入为200万。这样 计算,水产公司的总收入应是2.5亿,而不是报表所称的5个亿。
是一个低估的绩优蓝筹股。但在翻开其历史走势后,得到的答案却 恰恰相反,在1999年报之前的每一年,蓝田股份都采用送股加转赠 累计高达10送10的分配方案大幅扩张股本,在送配股之前股价总能 很合时宜地由10元左右一路上扬到24元左右,利用送配方案,再将 股价降到10余元。如果没有两次送配股,即使按其历史最低水平12 元计算,他的真实价位应高达70余元,人为制造股价的痕迹明显。
有专家认为,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形成是经营收入的转化或
而通过折旧的形式分摊到以后各期,如果计入在建工程,甚至连
或低估当期费用,从两方面都能起到增加当期利润的作用。而蓝 田股份固定资产扩张过快,其可靠与否无疑决定了前几个年度利 润的质量。
还不仅如此,如果固定资产的投入虚假--最容易造假最无法 审计和评估--正好实现资金的转移。根据肖博士的分析,至少有5 个亿的应收帐款投向不明。这些钱都扔到水里去了吗?可见,蓝 田股份高收益中含有水份。
案例分析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
1.蓝田在创造奇迹?
————————————————
蓝田股份于1996年发行上市,从公布的财务报告来看,该公司上 市后一直保持着优异的经营业绩: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 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上市后净资产收益率始终 维持在极高的水平,最近三年更是高达28.9%、29.3%、19.8%,每股 收益分别为0.82元、1.15元和0.97元,位于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前列, 这对于一家经营传统农业的公司无疑是超乎寻常的。但是在其股价连 续翻番的96-99三年里,蓝田却没有一个人们熟知的拳头产品,除了 颇有特色的蓝田鸭蛋外,野藕汁、野莲汁只不过是最近的事。
2.五亿利润从何而来? ———————————————————
年报显示,2000年利润总额5亿元。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肖 星博士的分析,蓝田股份的利润事实上主要来源于洪湖水产公司。
在蓝田20万亩的可开发水面中,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利润构成, 洪湖水产的利润来源有两块:一是承包给当地农户自由养殖的约1万 亩水面,另一个是由公司职工经营的19万亩水面(不包括正在开发的3 期工程的10万亩水面)。在自己职工经营的19万亩中又有约2万亩是用 来搞生态旅游的,由一个生态旅游公司管理(包括对承包的一部分进 行管理)。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 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显然,其超额利润 来自于生态旅游和承包这两部分以外的特种养殖和饮料业务。
虽然公司资产规模这几年快速扩张,但其业绩增长与业务扩张 不成比例,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近三年内下降较快,分别为0.96、0.79 和0.65。
自1999年6月至今的两年里,蓝田股份的业绩一直异常优良, 但股价却一直徘徊在15——20元之间,并且始终保持着15 20倍的 市盈率水平,与目前同期市场平均市盈率近50倍的情况相比,显然
业绩如此优良的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大的机构和券商全力介入或者 大规模的持有,这不能不令人奇怪。在其公布的2000年年报中,其股 东人数竟然由1999年底的11万人扩大到16万人之多。典型的一个散 户占大多数的个股,这又为何?
如此超乎寻常的高利润是怎么产生的?所有疑问要解决的根本问 题是,瞿超乎寻常的利润是否在造假?如果是真的投入到了固定资产 中,那么投在哪儿?如果是中饱私囊,资金进出的通道又是怎么构建 的?
二、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流 动资 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 流表现不太相符。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 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