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文章:又见春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运文章:又见春运

春运文章:又见春运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又到了过年的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前夕,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也就粉墨登场了。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为了赶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团聚,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跨越千山万水,各种辛劳都冲淡不了那份喜悦和和对家的渴望。虽然家的路途是那么遥远,但它却阻隔不了亲人之间心的距离,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心灵需求。

家是每个人避风的港湾,无论你走多远,它总会为你敞开温暖的臂膀,同时它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在今日的中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合家团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美好的情感,这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又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如此说来,春节是温馨祥和的,春运也应该是饱含希望,洋溢着幸福的,而不是一出悲情大戏。

如果将十年春运作为中国人回家过年的一个缩影,那么有两个关键词始终没变,那就是人多、买票难。春节日益临近,回家的心情依旧澎湃,这十年来,我国的春运人次持续递增。买票难、乘车挤……虽然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内心最急切的期盼,但回家的路上,要经受多少焦急,多少辛苦,多少无奈?

当平常人家已经在家为新年来临置办年货,做过年准备的时候,却有一群人还在为回家苦恼,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在外求学的学生群体,尤

其是那些在外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面对一票难求的境地,回家的路途将更加艰辛,尽管如此还是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一张小小的车票,对买票的人来说,意味着家和温暖;对卖票的人来说,则意味着工作和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动车、高铁逐渐取代了又慢又闷的绿皮车厢,网络订票、电话订票渠道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按说现在的出行条件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解决春运期间车票的供需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各方理解和宽容。与家人团聚是每个人对春节的最简单、最现实的期盼。在这一时刻,团圆、行孝的文化传统将中华大地变成巨大的情感磁场。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呵护这种情感,让它永远深植每个人心中,美丽中国梦才会愈发灿烂夺目。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就像去年大热的电影《人在囧途》夸张却有现实地反映了当下春运的种种难题,当然还有诸多关于人生关于社会之类的很有意思的呈现,再次重温这部片子却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不过基本上的围绕春运来的感慨,因为——又是一年春运到。影片里农民工王宝强和徐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可谓费尽心机、穷尽手段,他们的迢迢归家路包括了常见的飞机、火车、大巴,已经很少见的轮船,甚至还有毛驴车、拖拉机,还有逐渐受到追捧的春运自驾。方式不一相同的却是“囧事”不断,但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回家过年吗?

站在这里,铁路延伸的另一端是家的牵挂,漂泊在外的人终于要回家了。沉甸甸的除了行李,还有心情;长长的除了回家路,

还有思念。最怀念的家乡,多少纯真的时光在这里度过。虽然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世界千姿百态,经历不少人情世故,但是家依然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们回去,,永远无法体会游子的心声,尤其是每临年关,对亲人的思念,故土的深情,恨不能双臂化翼,飞回故里,回到生我养我思我念我宠我爱我的港湾,用亲情的温暖来融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然而想到春运的可怕,那即将沸腾的心再次沉寂下来。

那年,我十八岁,第一次离家在外求学,虽然半年已经使我适应了校园的生活,逐渐了解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但对第一次寒假过年内心的期盼、兴奋,如此强烈。辗转未眠数夜,终于盼到了归期。当与同乡手持着站票来到车站时,我惊呆了,一条条人龙排到了广场之外,来来往往的人堵塞了几乎所有的通道。凌晨三点,在拥挤的候车区徘徊了六七个小时后,盼来了那个车。潮水般的人流向着列车涌去,夹杂在人群中,完全不能自已,而等待我们却是车门紧闭。此刻,站台上的人群开始寻找打开的窗口,通过窗口爬进去,而车内的人则争相恐后的关窗,争吵声,叫骂声,哭泣声,声声入耳。日思夜想的家,第一次觉得竟然如此遥远。

看着列车渐行渐远,带走了归家的期待和希望。凌晨三点钟的站台,随着滞留人群的卓渐离开,慢慢恢复清冷,寒风吹拂着残云,圆月在残云中穿梭,若隐若现,也失去了昔日的皎洁,惨淡的月光照在站台厚厚的积雪上,隐射出淡淡的哀愁。“我们别出去了,在这随便坐个车,回去吧”一位资深同乡这样建议。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三日的苦等,耗尽了我全部的心力,

泯灭了我最后一丝的希望,也深深镌刻了春节回家的恐惧。家如此温馨的字眼,可此刻的心……。

曾记得有次节后回归,侥幸通过窗口爬了进去,虽然脚无立足之地,在噪杂和烟雾缭绕的车厢内“悬浮”了七个小时,正为自己渡过地狱般煎熬庆幸时,却得知不开车门,乘警的问答:“你们怎么上来的,怎么下去”,一颗欲近天堂的心深深坠入地狱,时至今日,这句话犹能在耳畔回响。

韶光如梭,光阴似箭。弹指间,七年悄然而过,然时光带走的仅仅是流年,而春运的悲歌依旧荡气回肠。曾几何时,月明星稀,排队购票于十日之前,得票而沾沾自喜,窃以为可以安然而无忧。十日后,持票进站而被告知列车取消,此情何以堪?

看春节一天天临近,心也渐渐的迷茫,我欲急回故里,奈何一票难求,春运回家的人儿啊,伤不起!

愿,今生此后春运不再,愿,流年岁月欢乐开怀。

春运文章:又到一年铁路春运时刚工作时,我从没有为出差买不到火车票发过愁。这,并不是我有什么高明之处,或是有什么铁路背景,而是我所供职的工厂是个国企军工单位,有专门的购票部门和购票人员。

为了能尽快将自己外出的工作办完,出差的同志,都采取“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办法。

当然,“有什么车”的定义不是“向下靠”,站票是绝对不可以的,大家都是“向上看”,有什么高档一些的车,票价高一些的,照上不误,美其名曰:工作第一,不能耽误时间。

我第一次出差,是一个人去上海,那是89年,那时的我,是

个标准的毛头小伙子。

我坐的是91次快车,火车票有人去办,我只要听通知,票到了,去厂部办公室拿一下,签个字。

91次快车好像还有电视,内容是一些故事片之类的,看了,能解闷,等电视节目放完,目的地也快到了。

到了上海,在换乘公交后,竟也闹出笑话:上车前,我看清了站牌,记住了要上的多少车路。

上车后,我主动买票。可是,收票员不但不肯收我的钱,嘴里还用本地话“嘀里嘟噜”讲了什么。我头直点,做出理解的样子,接着又将钱递给她,这位,还是和刚才一样,不但不接钱,又是一通“嘀里嘟噜”。

我蒙了,怎么回事,难道上车不要钱?可别人上车,她可是在卖票的呀。就在我发愣的当口,一个一直在我旁边的老太太,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小伙子,你的方向坐反了!”

“啊?”我的脸腾地红了起来,无地自容,在车停下之后,我逃也似地奔下了车……

时隔几年,市面上有了专门的火车票代购点,代购代送。原价的火车票钱加上10~15元送票费,说真的,不贵。而且方便的很,只要一个电话,一般二个小时之内,最长不超过半天就可以拿到票。

即使是春节来临的那段时间,也只听得代购点人员说“最近票有点紧张”,送票费要适当地增加,加多少?另加10元。加个10元,这算不上什么,只要有发票,照订不误,反正可以报销的,最多在报销时,同领导说一下情况。不过,说也是白说,因为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