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共74页

合集下载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王安忆的《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 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 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 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 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 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 幼,其实贫穷、落后、愚 昧,甚至人性被扭曲。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 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 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 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 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 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 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 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 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 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 功、王安忆。
二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 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 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 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 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 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 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 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 庄》、阿城的《棋王》等。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作品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系,试图寻找中国社会的根源和文化认同。

这些作品通常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以及一些影视作品。

代表作品包括:
1.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庄家家族的兴衰史,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2. 《白鹿原》: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冲击。

3. 《青春之歌》:龙应台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几个台湾少年的故事,探讨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和变迁。

4.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5. 《菊花石头》:刘醒龙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成长历程,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和女性的自我解放。

这些作品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表达和反映。

- 1 -。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等为内容的文学流派,代表作有:
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古典小说,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2. 《水浒传》:中国古典小说,是宋代作家施耐庵的杰作,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3. 《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伴随唐僧去西天观音莲取真经的故事。

4.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湘西豪门家庭里的爱情、悲剧和苦难。

5.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小说,是元朝作家罗贯中的杰作,讲述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士兵、将领们的英勇事迹。

(整理)第四节寻根小说.ppt

(整理)第四节寻根小说.ppt

优选
51
阿城《棋王》
• 王一生对“吃”的认真、专注与 虔诚,既真实反映了特殊年代的 生存困境,也体现民间对生命最 原始的尊重和坚韧的守候。
优选
52
阿城《棋王》
• 王一生“棋呆子”爱棋如命 • “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
了。待在棋里舒服。” • “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
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优选
15
三寸金莲—妇女缠足
优选
16
优选
17
优选
18
三寸金莲—妇女缠足
• 女子缠足是中国封建男权社会的 独有的审美习俗。
• 兴起于北宋,源于男权社会“女 子以小脚为美”的观念。用人工 的方式营造一种“女性美”。
优选
19
三寸金莲
• 林语堂:“缠足自始至终都代表 性意识的自然存在。”
• 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 。
优选
37
回归模式之三:坚持与否定的矛 盾混战
•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 • 福奎愿意毫不抱屈地“死在江里”,
却不愿离开他所习惯的“棺材般的 小船”。
优选
38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
• 把握“最后一个”在时代变迁过 程中处于新旧矛盾中过渡性人物 的行为心态,从中透视传统生存 方式、伦理道德的艰难蜕变。
优选
27
邓友梅《那五》《烟壶》P157
• 那五信奉“玩”和“混”的寄生哲学,浪 迹半生、无德无才的无赖相。乌世保为 人安分守己,讲求道德, 自谋生计。
• 乌世保虽然没有和洋人“枪对枪刀对刀 的勇气”,但他有“耻辱之心”,拒画“ 八国联军占北京”的那种有污国格的内 画,标志着这个“随遇而安”的贵族后裔 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

寻根文学代表作寻根文学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探索历史、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以及当前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与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

它不仅旨在深入研究文学作品,而且力求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突出成就,许多作家和文学家不断地探索、开拓中国文化的根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创出许多新的文学风格。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文学代表,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风格,而且还凸显出其对中国文化根源的深厚理解。

鲁迅一生所写的小说、散文和随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生活。

他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观点,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既有让人哀伤的苦难生活,也有给人希望的激励理念。

在《故乡》中,鲁迅把“寻根”的概念深入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情感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故事叙述人物最终把自己的思想联系到中国文化的根源上,从而实现故乡的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看清历史背景,认清自己的身份,并回归故乡,回归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习惯和文化根源。

《朝花夕拾》也是鲁迅文学之一个典型代表作。

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是鲁迅的思想,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友谊、爱情和人生的感悟,把国学等文化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丰富多彩。

整部作品充满了对中国文化根源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统合”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力图建立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文化环境,提倡“回归自然”,敦促每一个人重新找到自己的源,回归到友谊、爱情和人生本质的世界中。

除此之外,聂耳的《青年热血记》也受到普遍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革命士兵的故事阐述了革命的理念,其中提出了“寻根”的思想,认为要服从国家的号召,把自己的梦想和热情奉献给国家的发展,从而带领中国走上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种思想启发了一代青年人,他们热情洋溢、奋斗不息,并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作为自己的根源,把“寻根”的理念贯穿自己的生活,以实现自身价值,勇敢继续前行。

汪曾祺――“寻根”的先行者-文档

汪曾祺――“寻根”的先行者-文档

汪曾祺――“寻根”的先⾏者-⽂档汪曾祺――“寻根”的先⾏者⼀、寻根⽂学新时期以来,外来⽂化与现代⽂化如潮⽔般涌进了刚刚开放的中国。

在此境遇下,中国⽂化改变了对于世界⽂化的拒斥态度,⽽⾛向了对话。

就⽂学的发展历程⽽⾔,从“伤痕⽂学”到“反思⽂学”,再到“改⾰⽂学”,除批判“⽂⾰”与⼗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外,部分作家⼰开始尝试以西⽅现代性科学、民主政治等作为中国社会重建发展的范式或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些作家对⽂化中“传统性”失落表现出真诚关切,其意识到,不能因对“现代性”与“世界性”盲⽬攀附⽽丧失民族性,成为外来⽂化的同化产物。

因此,⼀些作品开始有意开掘与表达地域⽂化,由现实⽣活追溯或反思中国传统⽂化的作品。

如汪曾祺的乡⼟⽂化⼩说就被视为“寻根⽂学”之先声,譬如、《岁寒三友》、《故乡⼈》、《受戒》、《⼤淖记事》和《故⾥三陈》等,⽆疑,汪曾祺的回忆性作品和中国传统⽂化之“根”紧密相连。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进⼊全⽅位化、深⼊化与快速化。

全⽅位改⾰是这时期⽂学发⽣新变之背景,也给新时期⽂学发展提供机遇与动⼒。

当改⾰进⾏到⼀定程度时,进⼊相持阶段⽆法深⼊,⼈们发现导致改⾰⽆法深⼊的根本性原因是⽂化障碍。

于是,⼈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化,在当时知识界,⽂化视野逐渐取代传统政治视野,成为⼈们思考问题的中⼼观点。

同时,⽂化研究热潮于国内兴起。

⽂化研究热潮兴起起因是联合国教科⽂组织编写《⼈类科学⽂化史?中国卷》,需要中国⼈组织撰写,当时国内没⼈敢接这项撰写任务。

当然,这引起部分知识分⼦思考,这也是寻根⽂学在兴起的重要原因。

⼀些作家认为,⾃“五四”新⽂化⾰命以来,中国出现长时间“传统⽂化断裂”,于是,希望以⽂学来弥补“⽂化断裂带”。

阿城认为:“五四运动在社会变⾰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较全⾯地否定民族⽂化的虚⽆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直动荡不安,使民族⽂化的断裂延续⾄今,‘⽂化⼤⾰命’更其彻底,把民族⽂化判给阶级⽂化横扫⼀遍,我们甚⾄差点连遮羞布也没有了。

寻根文学课件

寻根文学课件
3)、文学对时代、人认识深化及作家创作自觉意识加强的结果。
“文革”之后,尖锐地意识到当代文学的“贫困”,而积极推动文学进入 “新时期”的不少作家,认为可以通过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来解决中国当代 文学发展的难题。关注西方文学的热潮,开拓了作家的视域,引起文学观念、 方法上的革新,也产生了依据“观念”、文本写作的现象。在对于西方现代 文学历史和作家的状况有了较多了解之后,迫切要求文学“走向世界”(“与世 界对话”)的作家意识到,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得再好, 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在他们看来,以“世界文学”的视境,从中 国文化中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应是中国文学“重建”的更为可行之路。
“文化寻根派”作家群中,北京的阿城和湖南的韩少功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位。他们的 小说《棋王》2 和《爸爸爸》3 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寻根意识:前者以对传统 文化精神的自觉认同而呈现出一种文化的人格魅力,后者则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 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
在80年代,加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表现这一生活方式在现代的变迁, 为不少小说家所重视。有的甚至细致考察某一地域的住居、饮食、衣着、言 语、交际方式、婚丧节庆礼仪、宗教信仰等等,成为拓展创作视境的凭藉。 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汪曾祺,对民俗在小说情 调、氛围、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性的理解,和三四十年代沈从文等的艺术追 求有内在关连。倡导、或同情文学“寻根”的作家,如韩少功、贾平凹、郑 义、郑万隆、李杭育等,也都表现了强烈地关心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因素的倾 向。贾平凹的一系列散文、小说,有对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陕南山区自然 和人文景观的描述。李杭育的一组小说,着重对浙江“葛川江”流域风情的 考察。其他如郑万隆写黑龙江边陲的山村,乌热尔图写鄂温克族的生活,都 汇入“寻根”所旅发的重视民俗表现的潮流中。当然,“地域小说”的追求, 在邓友梅、冯骥才、刘心武那里有更自觉、持久的表现。

寻根文学主要派别

寻根文学主要派别

寻根文学主要派别《课堂笔记》
民族文化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汪曾祺、李杭育、邓友梅、冯骥才、
其作品主要共同特点:描写的对象都已老百姓为主,不管是现代还是过去,个个形象鲜明,擅长于写民族风情,以及婚嫁‘丧礼等民族风俗。

主要代表作:汪曾祺《受戒》、邓友梅《烟壶》、等等
其中李杭育主要写吴越的文化和风俗人情,邓友梅以北京城为背景,写皇城帝都的人世沧桑及风土人情。

原始生命派
主要代表人物:张承志、冯岭植、张贤亮、邓刚、
相同特点:A、要到原始蛮荒时代去寻根B、主人公都活在半原始生活状态中,充满了强悍,放荡不羁,热爱生活自由,勇于追求爱情。

主要作品: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邓刚《迷人的海》、等
其中原始生命派大多写作的是以边疆、草原为背景。

忧患派
主要代表人物:王安忆、贾平凹、郑义风、张炜、古华等
共同特点:A、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人民有深挚的同情,挚爱民族,是为了民族兴旺而寻根,B、大多是回程知青,对生活很熟悉,对既宁静又呆滞的生活是熟悉的,对人民的那种既淳朴又锁闭的民俗是熟悉的,C、作品往往充满现实感、常常用现代人的意识剖析古老文化。

D、运用了意识流手法,运用了很多现代人的手法来表
现人的心理。

E、从多方位角度探讨国民心理。

主要代人物:郑义风《远村》、张炜《古船》、等远观照派:韩少功、莫言、阿城
共同特点:模糊、清醒
主要代表作: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等。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现当代文学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
❖ 主要代表作有: ❖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鸡窝洼人家》《腊
月·正月》等; ❖ 李杭育的“葛川江文化系列”:《最后一个渔老儿》
《沙灶遗风》等; ❖ 韩少功的“湘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
等; ❖ 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寻根小说也有其自 身的局限性,它对 于“根”的理解是 静止的、非历史的, 最终一些作家一味 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难以寻找 到真正有生命力的 文化之根。
五、寻根文学的旗手
❖ 1983年以前为第一 阶段:《西望茅草 地》。
❖ 1985年后为第二阶 段:《爸爸爸》
《爸爸爸》-对国民性的批判
❖ (1)内在原因:它是反思文学的进一步 深化,是一种对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 反思,同时也是对改革文学的反拨和超越。
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
❖ (2)外在原因:80年代西方文化艺术思 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 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 论的热潮。
(3)直接原因:拉美文学的崛起提供了一个 辉煌的例子。
艺术特色
❖ A、叙述方式的特别:日常化的平和叙说 ❖ B、语言文字的特别:简洁练达、生动传神
的语言文字。 ❖ 王蒙 “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
民族化而不过‘土’,嘎嘣利落但仍然细密 有致,刻画入微却又惜墨如金。”
王安忆《小鲍庄》-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 《小鲍庄》通过对一个 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 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 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 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 袭的以“仁义”为核心 的文化心理结构,揭示 了“仁义”文化走向衰 落的历史命运。

第二十一章 寻根小说

第二十一章   寻根小说

六、王安忆 王安忆: 小鲍庄》《大刘庄》 》《大刘庄 王安忆:《小鲍庄》《大刘庄》
第二节 寻根文学总论
一、寻根文学的兴起于讨论 (一)标志主要理论 标志: 标志: 1985年韩少功 文学的根》 1985年 作家》 1985年韩少功《文学的根》(1985年《作家》第4 年韩少功《 期) 理论: 理论: 李杭育: 理一理我们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阿城: 文化制约人类》 阿城:《文化制约人类》 郑义: 跨越文化断裂带》 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郑万隆: 我的根》 郑万隆:《我的根》
※简析王一生形象 (1)出自阿城的寻根小说《棋王》。 (1)出自阿城的寻根小说 棋王》 出自阿城的寻根小说《 (2)王一生的经历、行为描述(痴迷棋道, (2)王一生的经历 行为描述(痴迷棋道, 王一生的经历、 外表孱弱而内心自足,生性淡泊, 外表孱弱而内心自足,生性淡泊,在无所 作为中静静积蓄了力量, 作为中静静积蓄了力量,需要作为时能迸 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3)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人格映像,完成了 (3)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人格映像 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人格映像, 传统文化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再造和复活。 传统文化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再造和复活。
其三, 其三,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尴尬 处境的展示。 处境的展示。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福魁 其四,对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 其四,对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 韩少功《爸爸爸》 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
(二)寻根文学的艺术创新。 寻根文学的艺术创新。
1、题材世俗化。 题材世俗化。 “出现偏离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性,偏离现 出现偏离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性, 实批判、政治历史反思的现象。 实批判、政治历史反思的现象。这种情况 的表现之一,是对于世俗日常生活, 的表现之一,是对于世俗日常生活,对于 日常生活相关的风俗、 日常生活相关的风俗、地域文化的浓厚兴 洪子诚) 把对于生活情景、 趣。”(洪子诚)“把对于生活情景、细 节的真实描述, 洪子诚) 节的真实描述,”(洪子诚)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 造成鸡头寨现实生存状态的最根本的原 因还是鸡头寨人和他们的文化。
❖ 鸡头寨人自称是刑天的后代。为了生存, 他 们的祖先从东方的海边迁徙而来。他们的 历史悠久。他们以宗亲为纽带, 以祠堂为社 会组织形式。沿着他们祖先的耕作习惯, “一年一道犁, 不开水圳也不铲倒不堪力 ” 地靠农业为生。他们的生命是顺其自然的。 他们没有宗教信仰, 最敬仰他们的祖宗神灵, 迷信自然界中的鬼神。小说以峻冷的笔调 通过对鸡头寨人的风俗、习惯、乡规、土 语、迷信、传说、历史、信仰、祭祀、服 饰、食品以及其他生存状态的描述, 描绘出 鸡头寨人的文化概貌。
❖ 文学寻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刻地揭示我们 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状态, “从而使人们看 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优根和劣根, 看到我 们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品性和背上的因 袭的精神重担” 。这大概就是韩少功等寻 根作家努力探寻的民族文化的一种劣根。
❖ 深山老林使鸡头寨与世隔绝。在这里一个 玻璃瓶子, 一盏破马灯, 一条能长能短的松 紧带, 一张旧报纸或一张小照片, 一双皮鞋 都是那么新鲜的玩意儿。这些“玩意儿” 还能使仁宝这个后生“更有新派人物的气 象”, 使他的身份和身价与众不同。但大自 然给人生存条件是造成鸡头寨人贫困、愚 昧、落后的外在原因。
❖ 素的思考。”——樊篱
❖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遥远不知所在的山寨" 鸡头寨"及其自称刑天后裔的居民们蒙昧而
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存状态。小说以一个痴 呆儿"丙崽"为中心人物, 描述鸡头寨奇异的 风俗、来历, 鸡头寨百姓与正常世界的隔绝, 他们与鸡尾寨的"打冤"及战败后遗弃老人和 孩子举族迁徙的经过。
❖ 生存环境:
❖ 祠堂是这群人的文化核心。祠堂不仅凝聚着他们祖先的神 灵, 而且还象征着他们祖先的信念, 象征着类似今天法律的 他们族规的威严。这里深藏着他们族人文化的根。所以, 祭祀、占卜吉凶、打冤盟誓、重大的部落集会等都在祠堂 举行。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寻根文学及代表作家


郑义也认为,只有“跨越文化断裂带”,我 们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跨越文化 断裂带》)
其他文章还有:郑万隆《我的根》,李杭 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文化制 约着人类》等等。


在他们的讲述中,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那就是: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厚 的“文化开掘”之中,才能与“世界文学” 对话。


小说描写鸡头打冤处在失败的困境时,被 他们拜为“丙仙”的丙崽手指祠堂的屋檐, 鸡头寨人就开始在“檐”字上找吉凶暗示。 有人认为“檐”和“言”同音,怕是要言 和?”有“话份”的人却认为“檐和炎同 音,双火为炎,是要用火攻”。这不仅是 人的愚昧,而且是深层次种族文化心理的 一种缺陷,也是人的逻辑思维的一种严重 的缺陷。并且,不仅鸡头寨人有这种缺陷, 就是在已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 中国人中也常常能找到这种缺陷。

冰雹、倒春寒,田里的秧苗冻成黑水,几天后又 暴热,田里又多虫。大自然的灾害造成了鸡头寨 人的饥荒。面对神秘的自然力,鸡头寨人的祖先 早就做出自己的想象和解释:这是谷神的意志。 所以,按祖宗的规矩,寨里人要从他们自己中挑 选一个头发最密的人,把他杀了,用他的脑袋来 祭谷神,把肉分给狗吃。本来要拿丙崽的头祭谷 神的,不料正要开刀时,天上响了一声雷。对这 种自然现象,鸡头寨的人按老祖宗的逻辑,自己 又解释道:“莫非神圣对这个瘦瘪瘪的祭品还不 满意?”当他们无法确信自己的解释时,就会把 解释权交给巫师。巫师指点:“年成不好,主要 是叫鸡精在作怪”。为了生存,按巫师的旨意, 鸡头寨人决定要炸鸡头岭,这才酿成与鸡尾寨人 “打冤”的惨局。
倾向于表现乡野粗朴甚至鄙陋状态的作品更多表现的领域也更加广泛汪曾祺表现桃花源式的传统生活的大淖记事张承志表现蒙古草原人民生活的黑骏马路遥关于城乡交叉地带的描写莫言关于高密东北乡自己祖辈的生活秘史的讲述其它如贾平凹表现秦汉文化的商州系列小说李杭育表现吴越文化葛川江系列小说郑万隆表现大兴安岭少数民族生活的异乡异闻系列扎西达娃表现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高原藏民文化心态小说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