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第一篇: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专业类)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100种(专业类)一、新闻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10.《论自由》,[英]约翰•米尔,商务印书馆,1959。

1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1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3.《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4.《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5.《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6.《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17.《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8.《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9.《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20.《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21.《当代新闻学》,[法]贝尔纳•瓦耶纳,新华出版社,1986。

22.《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历史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传播学相关书籍

传播学相关书籍

传播学相关书籍
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到传播、信息、媒介以及公共话语等方面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广告、公关、新闻、传媒、市场营销等领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传播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代一切都围绕着信息和沟通展开。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传播学相关书籍:
1. 《传播学导论》:作者为霍克海默,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概括性的介绍了传播学中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传播学理论十五讲》:作者为张颖。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籍,从基础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进行了十五讲的介绍。

3. 《公关:原理与实践》:作者为福尔曼。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的原理和实践,对于从事公关工作的人员非常有用。

4. 《媒介与社会》:作者为威廉·戴维森。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媒介、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对于媒介生态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5. 《媒介化时代的文化与社会》:作者为詹姆斯·卡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媒介化时代的文化与社会变革,对于深入理解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非常有指导意义。

6. 《广告营销:策略、创意与实践》:作者为斯坦利·豪夫曼。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广告营销的策略、创意和实践,对于从事广告行业的人员非常有用。

7. 《数字营销:战略、实践与测量》:作者为达夫·查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数字化时代的营销策略、实践和测量,对于理解数字化
时代营销的趋势和方法非常有用。

以上是一些传播学相关的书籍,它们涉及到传播学的各个方面,对于深入理解传播学和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现象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传播学书目: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2、《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7、《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年8、《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0、《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12、《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13、《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4、《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6、《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17、《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18《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9、《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20《电视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21、《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22、《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23、《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4、《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25、《电视与社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6、《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27、《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英]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28、《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29、《新闻:政治的幻象》,[美]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30、《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31、《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32、《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33、《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34、《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35、《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36、《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7、《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38、《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三联书店,2003年39、《畸变的媒体》,李希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0、《新闻媒介与社会》张国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41、《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2、《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43、《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约瑟夫塔洛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4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45、《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商务印书馆4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7、《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考研 传播学必备书目

考研 传播学必备书目
14、《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6、《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
17、《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9、《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10、《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12、《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
13、《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4、《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
35、《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
36、《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7、《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
43、《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约瑟夫塔洛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45、《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商务印书馆
4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7、《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传播学书目:
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
2、《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新闻学传播学必读书⽬(很有⽤!)(陈⼒丹给所带硕⼠⽣开的必读书⽬)1,《论出版⾃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2,《论⾃由》,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版。

(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3,《新闻学》,徐宝璜著,1919年初版,中国⼈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4,《中国报学史》,⼽公振著,1927年初版,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多条)。

(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5,《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卷第⼀章),⼈民出版社1988年单⾏本。

(历史唯物主义传播观的基本著作)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陈⼒丹著,复旦⼤学出版社2003年版。

(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代表作)7,《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汉奇主编,⼈民⼤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

(完整的中国新闻史著作)(浏览)8,《世界新闻传播史》,陈⼒丹著,上海交⼤出版社2002年版。

(⽬前国内最新的世界新闻史著作)9,《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版。

(传播学代表作)10,《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最有代表性的批判学派代表⼈物的观点汇编)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前较为完善的传播学教材代表作)12,《软边缘----信息⾰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森著,清华⼤学出版社2002年中⽂版。

(论述不同传媒形态影响社会结构的研究著作)13,《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对⽹络传播的理性思考)14,《报业经济和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前报业经济研究的代表作)16,《新闻写作教程》,密苏⾥新闻学院集体编写,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版。

(国外新闻写作代表作)17,《⼈与故事》,⾼⼩康著,东⽅出版社1993年版。

传播学经典书目

传播学经典书目

传播学经典书目1.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Third Edition),作者:斯坦利·巴兰(Stanley J. Baran)、丹尼斯·戴维斯(Dennis K. Davis):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系统地介绍了大众传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2.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Second Edition),作者: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林恩·H. 特纳(Lynn H. Turner):本书涵盖了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和概念,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传播理论。

3.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这本书是媒介研究的经典之作,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探讨了媒介对人类认知和社会的影响。

4. 《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本书讨论了数字技术对社会、文化和商业的影响,预测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生活的未来趋势。

5. 《舆论》,作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这本书是传播学和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探讨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6. 《传播的偏向》,作者: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7. 《人类传播史》,作者: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这本书是人类传播历史的权威著作,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播发展历程。

这些书目提供了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对于深入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传播学的研究不断发展,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著作值得探索。

关于传播学的书籍

关于传播学的书籍

关于传播学的书籍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和领域,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公共关系、广告等。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书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本关于传播学的重要书籍,并分析其内容和贡献。

1.《传播学导论》: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之一,由美国学者Denis McQuail和Sven Windahl合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书中包括了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媒介与受众、传播技术等诸多内容,并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这本书在传播学教育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媒介与现代性》:由德国社会学家Jurgen Habermas著作,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媒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公共领域和民主的作用。

Habermas通过对公共领域的概念和媒介的分析,揭示了媒介对社会话语和权力的塑造作用。

这本书对于理解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启示。

3.《媒介批评方法》:由美国学者Robert McChesney和Edward Herman合著,是一本批判性的传播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研究了媒介产业的结构和运作,以及媒介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McChesney 和Herman通过对媒介经济学和媒介内容的分析,揭示了媒介在塑造公众舆论和影响政治决策中的重要角色。

这本书被视为理解媒介批评的基石之一。

4.《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由美国学者Clay Shirky撰写,是一本关于互联网传播的重要著作。

书中主要探讨了互联网对传播方式和传播结构的影响。

Shirky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分析,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和挑战。

这本书对于理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现象和趋势有着重要的启示。

5.《网络公共领域》:由美国学者Yochai Benkler著作,是一本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研究。

书中主要研究了网络对公共领域和民主的影响。

Benkler通过对网络协作和开放式创新的分析,阐述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特点和价值。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

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必读经典书目:1、《传播学简史》:这本书作为一部学术史,通过追溯多学科在传播领域的“张力和对抗”,把握学科发展的态势。

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全面介绍了传播学发端以来有影响力的理论、衍变,以及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3、《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在关于影响力的学术图谱中,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最著名、记录最完备的成员之一。

4、《沉默的螺旋》: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5、《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H.米德的主要著作,对传播学中的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理论有重要贡献。

6、《公众舆论》:李普曼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的作用。

7、《政治学》: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对传播学中的政治传播、宣传分析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8、《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又一力作,详细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和技巧。

9、《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对选民投票决策的影响。

10、《传播学概论》:施拉姆的代表作,扼要论述了各个传播要素及传播的社会效果,为大众传播学奠基之作。

11、《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和温德尔的经典教材,反映了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模式化阶段的研究探索。

12、《大众传播学诸论》: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学科水平。

13、《人类传播史》:施拉姆的另一部力作,从传播学的观念出发叙述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传播技术演进与文明社会构成的互动的简史。

这些书目涵盖了传播学的多个领域和理论,既有宏观的历史和理论梳理,也有微观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对于初学者和资深学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传播学原著

传播学原著

传播学原著一、《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是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海伯特于1948年出版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传播学的圣经。

该书从传播的定义、传播过程的要素、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其中,海伯特提出了“传播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符号系统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一著名的定义,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书还探讨了传播的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方面内容,对于深入理解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播学导论》《传播学导论》是美国传播学家戴维·科茨于2004年出版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传播学领域最权威的导论教材之一。

该书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涵盖了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等多个方面。

科茨在书中提出了“传播学的本质是研究消息传递的过程”这一观点,并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

本书对于传播学的初学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文化批评与传播理论》《文化批评与传播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者罗伯特·雷特克于1980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广泛应用于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

该书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传播与权力、意识形态、符号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独特的传播理论。

雷特克在书中强调了文化对于社会的塑造作用,指出传播是社会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

该书对于理解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传播中的权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媒介批判》《媒介批判》是法国哲学家让·布尔迪厄于197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媒介研究和传播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书通过对传播媒介的批判,揭示了媒介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布尔迪厄提出了“符号交换”的概念,强调了媒介对于社会秩序和认知结构的重构作用。

本书对于理解媒介与社会关系、媒介批判的理论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导论》、《文化批评与传播理论》和《媒介批判》是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播学原著。

这些著作在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传播学必读书

传播学必读书

传播学可能是仅次于出国申请MBA的又一热门。

但众多申请者中,又有几个完全知道这10本学界推崇的经典著作呢?1)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被誉为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学者之一的李普曼做了36年的专栏作家,一生写下了14000篇文章,而翻译到中国的只有一本薄薄的《公众舆论》,但正是这本薄薄的《公众舆论》被公认为了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在这本书中,李普曼第一次对公众舆论作了全景式的描述,也论证了公众舆论的脆弱,摇摆和不可信任。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

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

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

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

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

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

直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

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的经典论著《公众舆论》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

2)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芝加哥学派将传播看作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之为“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学者”的罗伯特•帕克。

与李普曼不同,帕克一生的著作不多,除了博士论文以外,《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著作。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目

传播学必读书目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信息、影响和改变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推荐一些必读的传播学书目,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一、《传播学原理》这本经典教材由美国传播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撰写,被誉为传播学的圣经。

书中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媒介和受众等方面内容。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传播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二、《传播学导论》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昌凤编写的这本教材是国内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传播伦理、传播技巧、传播政策等实践层面的内容,非常适合作为传播学入门读物。

三、《传播学理论与批评》由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卡特尔(James W. Carey)撰写的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中作者以历史和社会学的视角,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重构。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演进。

四、《媒介与现代性》由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撰写的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媒介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卢曼认为,媒介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塑造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

本书对于理解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五、《传播研究方法与设计》这本书由美国传播学者阿瑟·阿萨(Arthur Asa Berger)编写,是一本介绍传播研究方法的实用指南。

书中详细介绍了传播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常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传播学研究的能力。

六、《传播心理学》这本书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撰写,研究了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

新闻传播学专业100种必读书目(博通类)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100种(博通类)一、经典著作1.《共产党宣言》2.《国家与革命》3.《毛泽东著作选读》4.《邓小平文选》5.《鲁迅选集》二、哲学类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2.《西方哲学史》,罗素3.《理想的冲突》,宾克莱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5.《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三、名著1.《希罗多德历史》2.《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4.《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5.《一千零一夜》四、国史1.《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5.《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1.《科学史》,丹皮尔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3.《科学的历程》,吴国盛4.《数:科学的语言——为有文化而非专攻数字的人写的评论性概述》,丹齐克5.《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十、美学1.《美的历程》,李泽厚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3.《意境》,宗白华4.《美育书简》,席勒5.《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十一、政治1.《政治科学》,罗金斯等2.《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4.《领导人》,尼克松5.《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十二、心理1.《精神分析引论》,弗罗伊德2.《社会心理学》,时蓉华3.《动机与人格》,马斯洛4.《性心理学》,蔼理士5.《心理学与文学》,荣格十三、传记1.《傅译传记五种》2.《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库兹涅佐夫3.《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健东4.《呼兰河传》,萧红5.《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撰述十四、语言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2.《语言与社会生活》,陈原3.《语文常谈》,吕叔湘4.《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5.《语言论》,萨丕尔十五、艺术1.《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2.《艺术哲学》,丹纳3.《如是我闻》,辛丰年4.《西方美术史话》,迟轲5.《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十六、未来1.《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2.《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3.《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5.《大趋势》,奈斯比特十七、赏析1.《宋诗选注》,钱钟书2.《宋词赏析》,沈祖棼3.《艺海拾贝》,秦牧4.《经典常谈》,朱自清5.《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十八、散文1.《清洁的精神》,张承志2.《周涛散文》3.《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4.《文化苦旅》,余秋雨5.《燕山夜话》,马南村(邓拓)十九、小说1.《边城》,沈从文2.《白鹿原》,陈忠实3.《好兵帅克历险记》,哈谢克4.《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5.《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二十、文化1.《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2.《民俗学丛话》,乌丙安3.《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4.《中国方术考》(续考),李零5.《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

新闻传播学推荐阅读书目一、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类:1.《传媒的四种理论》,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新闻自由委员会3.《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等4.《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5.《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6.《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7.《传播学史》,E·M·罗杰斯8.《大众传播模式论》,丹尼斯·麦奎尔9.《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塞弗林10.《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希伦·A·洛厄里等11.《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尔·麦奎尔提高类:1.《新闻专业主义》,吴飞2.《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3.《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4.《受众研究读本》,罗杰·迪金森等5.《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6.《作为话语的新闻》,托伊恩·A.梵·迪克7.《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约翰·费斯克8.《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9.《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10.《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安德斯·汉森等11.《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12.《大众媒介与社会》,詹姆斯·库兰等13.《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等14.《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1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D·拉斯韦尔16.《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约书亚·梅罗维茨17.《公众舆论》,沃尔特·李普曼18.《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凯瑞19.《交流的无奈》彼得斯20.《电话的社会影响》,伊锡尔·德·索拉·普尔批判理论与文化理论1.《传播批判理论》,张锦华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本书是较好的传播批判理论入门读本,系资料室有复印本)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于尔根·哈贝马斯3.《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马克斯·霍克海默等4.《单向度的人》,赫伯特·马尔库塞5.《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6.《富媒体,穷民主》,罗伯特·麦克切斯尼7.《解放·传媒·现代性》,尼古拉斯·加汉姆8.《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约翰·费斯克等9.《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雷蒙·威廉斯10.《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同时参阅同一作者的另一本书《大众文化与传媒》)11.《文化研究读本》罗岗等12.《解读大众文化》,约翰·费斯克13.《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戴安娜·克兰14.《认同的空间》,戴维·莫利15.《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道格拉斯·凯尔纳16.《文化帝国主义》,汤林森17.《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泰玛·利贝斯等18.《商业文化礼赞》,泰勒·考恩个人精品文档1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20.《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21.《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二、其它政治学《政治科学》,迈克尔·罗斯金等,华夏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约翰·麦克里兰,海南出版社《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贡斯当,上海人民出版社《论自由》,密尔,商务印书馆《自由与传统:柏克政论选》,柏克,商务印书馆《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商务印书馆《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商务印书馆《学术与政治》,韦伯,三联书店《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三联书店《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极权主义的起源》,汉娜·阿伦特,三联书店《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汉娜·阿伦特,江苏人民出版社《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桑德尔,译林出版社《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三联书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亨廷顿,上海三联书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戴维·伊斯顿,华夏出版社《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由、市场与国家》,布坎南,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新星出版社个人精品文档《自由主义》,格雷,吉林人民出版社《论民主》,罗伯特·达尔,商务印书馆《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丹尼尔·贝尔,三联书店《共和、社群与公民》,许纪霖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民主的模式》,赫尔德,中央编译出版社《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邓正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政府过程》,胡伟,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主的细节》,刘瑜,上海三联书店《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历史深处的忧虑》等(林达系列)社会学《社会学》,戴维·波普诺,华夏出版社《社会理论指南》,布莱恩·特纳,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史蒂文·塞德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艾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经济与社会》,韦伯,商务印书馆《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分工论》,涂尔干,三联书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

传播学推荐书目(20本)

传播学推荐书目(20本)

传播学推荐书目1.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丹尼尔•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4th ed.)》,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5.胡河宁:《组织传播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展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王江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1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12.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和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3.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郭镇之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刘海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书单

传播学书单

传播学书单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社会学、心理学等。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的经典书籍和参考资料,供您参考:
经典书籍:
- 《传播学原理》作者:哈罗德·拉斯韦尔
- 《舆论学》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 《媒介即信息》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 《传播学史》作者:大卫·埃默里
- 《传播学概论》作者:郭庆光
参考资料:
- 《媒介即权力》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数字化传播》作者:唐·德里罗
-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作者:米尔格兰姆
- 《网络传播学》作者:庄一强
- 《社交媒体》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传播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学习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的规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传播策略和解决方案。

传播学的书籍

传播学的书籍

传播学的书籍传播学的书籍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许多书籍都是必读的经典之作,将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领域。

以下是我认为值得一读的传播学书籍:1.《传播学概论》(作者:徐珂):这是一本关于传播学概念和理论的入门读物。

它详细介绍了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传播过程、媒介和受众。

书中的案例研究和应用实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媒介批评》(作者:媒介学派):这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学经典之作,它涵盖了新闻报道、广告、电影、电视等各种媒介形式。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批评和分析,该书揭示了媒介对公共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以及媒介可能带来的社会变化。

3.《文化批评:传媒、文化与社会》(作者:詹姆斯·卡普里奥拉):这是一本具有跨学科视野的传播学书籍,作者从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媒介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其中的分析通过文化批评的角度进行,关注各种媒介的语境、意义和权力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不同文化的形成和变化。

4.《媒介与民主》(作者:尼古拉斯·加纳特):这是一本关于媒介与政治的研究书籍,作者对媒介运作对于现代民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媒介政治化的分析,该书展现了媒介在民主过程中的作用和挑战。

5.《网络新闻时代》(作者:吴岳良):这是一本关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学书籍,涉及到传统新闻体系和社会媒体平台、网络流行文化等等。

该书着重揭示了网络媒介的特点以及其对新闻传播和公共话语的影响。

总之,传播学是一个复杂、多元和不断发展的领域。

以上这些书籍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知识,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这些书籍不断深入地了解和探索传播学这个领域。

传播学 传媒 经典书籍

传播学 传媒 经典书籍

传播学传媒经典书籍传播学和传媒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意识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

因此,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经典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是一些传播学和传媒领域的经典书籍。

1.《传播学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for a Lifetime):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传播学教材,由美国传播学家斯蒂文·A·麦克卢汉(Steven A. McQuail)和朱利安·D·尼卡尔(Julian D. Niccolai)合著,内容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实践。

2.《传播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这是一本由南非传播学家约翰·弗莱明(John Fiske)所著的传播学入门教材,内容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3.《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这是一本由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W·纽曼(James W. Newman)和威廉·R·罗森贝格(William R. Rosenberger)合著的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材,内容涵盖了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4.《媒介与现代性》(Media and Modernity):这是一本由英国社会学家约翰·B·汤普森(John B. Thompson)所著的媒介与现代性研究著作,内容涵盖了媒介与现代性的关系、媒介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等方面。

5.《媒介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cism and Society):这是一本由美国文化批评家道格拉斯·库尔特(Douglas Kellner)所著的媒介文化批评著作,内容涵盖了媒介文化的批评和分析。

6.《媒介与社会》(Media and Society):这是一本由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W·纽曼(James W. Newman)所著的媒介与社会研究著作,内容涵盖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媒介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等方面。

传播学原著

传播学原著

传播学原著传播学原著是指传播学领域中的经典著作,它们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传播学原著展开讨论,介绍其中的一些经典著作以及它们对传播学的影响。

一、《传播学导论》《传播学导论》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由美国传播学泰斗哈维·杰克逊(Harold D. Lasswell)于1948年出版。

这本书首次将传播学定义为“谁、在什么渠道上、说什么、通过什么媒介、对谁说以及说达到什么目的”的研究。

它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础。

二、《大众传播的娱乐理论》《大众传播的娱乐理论》是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舍姆斯(Wilbur Schramm)于196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他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认为娱乐是传媒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传媒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大众对媒体的使用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播与社会控制》《传播与社会控制》是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卡里克(James R. Carey)于198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他提出了“传播是社会控制的过程”这一观点,强调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权力和控制的体现。

这一观点对于传播学研究的社会批判和政治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媒介效应》《媒介效应》是美国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和罗伯特·金伯格(Robert K. Merton)于1948年合著的经典著作。

他们通过对选民行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媒介效应理论,认为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间接的、有限的。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媒体对公众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五、《媒介理论》《媒介理论》是美国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于196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他提出了“媒介就是信息”的观点,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并对人类的思维、感知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书报告0000

读书报告0000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1、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2、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3、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
4、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5、霍金斯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6、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7、威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8、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
9、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读书报告会要求
1、同学自由分组,每组人数8—10人为宜,选出组长及读书报告会汇报人。

2、全组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三次以上的分组讨论,每人准备其中一个章节,汇报
给全组同学。

3、小组讨论汇报完毕后,各位组员将汇报资料整理好后统一交给本组汇报人,由
汇报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读书汇报,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4、本次读书报告活动在第八周布置,准备时间为两个星期,在第十一周进行,每
组汇报时间为20分钟。

5、在第十二周,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必须包括各小组成员读书
笔记(字数1500字以上,手写),小组汇报内容文字材料(可打印),以及分组讨论记录,如有小组汇报多媒体课件一并上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

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而“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

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像,这些想像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

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

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

40年后,科恩继续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样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

当然,直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

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的经典论著《公众舆论》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

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是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芝加哥学派则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

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之为“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学者”的罗伯特•帕克。

帕克一生著作不多,别人说他是那种宁愿指导别人写10本书,也不愿意抽时间自己写一本书的人。

除了博士论文,出版于1922年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的著作。

他做过一系列的颇有影响力的报道,还出版过对自己学生书籍的介绍。

但是,他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美国传播学最重要的教科书和读物。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十八章。

第一部分“移民报刊的生存土壤”,分四章介绍了外语报刊存在的原因,移民报刊的欧洲背景,移民报刊与相互融合,移民报刊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报刊的状况”分五章分析了广告,地方报刊的发展,都市报刊,都市报刊与战争,阶级斗争;第三部分“移民报刊的历史”,分五章介绍了早期移民创办的报刊,后期的移民报刊,报刊对其移民状况的反映,报刊的生存斗争,以及适者生存的结果;第四部分“报业控制”,分四章讨论了控制杠杆,海默林的操纵控制,对手宣传与政府干预,联盟控制。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是作为一种民族担忧的结果而问世的,即担忧美国的移民可能出现的不忠诚。

成千上万的德国裔美国人会忠诚于美国还是会忠诚于K.威廉?他们会扩散宣传,还是会从事破坏?帕克指导了对移民外语报刊的研究。

他发现,意第绪语、波兰语、德语等报刊主要帮助近来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来。

很少有报刊鼓励对于原先祖国的忠诚。

美国的外语报刊通过帮助它们的移民读者同化于美国文化,而逐渐地构成了它们自己的角色。

在美国,帕克是最早对少数民族(族裔)和传媒的关系展开研究的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新移民来到美国。

如何使这些新移民同化,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同时,美国社会也存在着排斥新移民的现象。

帕克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在对数十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后,于1922年出版了关于移民报刊的专著《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反对压抑或控制这些报刊。

他强调它们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并使读者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使移民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

帕克注重实证分析,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调查了芝加哥的贫民窟与当时颇为严重的犯罪问题。

帕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日后欧美和日本等国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媒体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帕克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中提到了传播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研究的论题:媒体内容怎样影响公众意见?大众媒体是怎么被公众意见所影响的?大众媒体是否能够带来社会改变?人际传播是怎样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的?其对于传播的定义与香农后来提出的信息理论有相似之处。

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从1930年在维也纳首次从事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1937年在美国进行的“广播研究项目”和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研究,他通过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推论。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

促使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大众在总统选举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机器直接推动了包括传播学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社会学家奉命研究士兵的士气,以使整个军队的精神面貌更利于作战;社会心理学家奉命研究政治宣传的有效性问题,以使政府的指令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深谙世界各国文化的人类学家则负责向政府提供建议,以减少美国政府在与日韩等国打交道时产生的摩擦。

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的成功为人文社科带来很高的声誉和愈来愈广泛的研究领域。

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新兴研究领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摆脱单纯的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实证式的研究方式,因为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被期待着对紧迫的社会问题做出解释或者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人民的选择》和实证派传播学都诞生于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

《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

早期的宣传理论家支持强有力的大众媒体,但是,后来的传播学学者在研究媒体对于选举行为、消费决策和其他类型的行为变化时,没有找到这类强效果的证据。

开始怀疑强有力的大众媒体效果论的主要学者就是拉扎斯菲尔德,而正是他的伊利县研究引发了他的怀疑。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希望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们关于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

他假定,在总统选举的投票决定会在竞选过程中做出,并会受到大众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选举问题和候选人的新闻和专题报道的影响。

但研究结果却揭示了相反的事实:许多伊利县的选民在选举竞选开始之前就拿定了主意。

600名调查对象中仅54名曾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而这些转变者当中只有一些人是直接因为大众媒体的影响才这么做的。

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些关键个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舆论领袖”的那些个人,它们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际传播联系,即以一种两级传播流通的模式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

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方法论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

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

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我们许多人知道哈罗德•拉斯韦尔,大多是从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始的。

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

论文一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

至今,学界仍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甚至认为,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仿佛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许多基本内容。

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

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

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