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刻年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坞木刻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

发表于 2014-10-02 19:19

浏览(686)

评论(6)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省桃花坞一带流行的民间木版画。

1 简介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省桃花坞一带流行的民间木版画。其题材有:武松打虎、白蛇传、西厢记、三美图、百子图、姑万年桥、阊门图、花卉图、耕织图、丰收年、拜月图、戏雪图、寿字图等;印制用彩色套版兼用手工着色;色彩多在墨线上套印红、黄、蓝、绿、紫五色;主要制作和出售店铺有星聚、文聚、鸿泰、陆福顺、友王、季永吉、墨香斋、鸣云阁、王荣兴、吴锦增等。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城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朱仙镇年画、柳青年画、潍坊年画、绵竹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容分布神像、戏文、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2 历史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乾嘉盛世"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加剧,桃花坞木刻年画逐渐衰落。销镶对象转向广大农村,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保持木版套印特色的同时,画幅以实用为主,印刷材料从简,成本低,价格便宜,利于普及。从而形成构图丰满、色彩鲜艳、印刷粗犷、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雍正、乾隆年间,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一带,年产达百万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于是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当时年画铺的名称,现在还留存在画面上的,前期有:“星聚”、“文聚”、“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同盛”、“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3 特点

桃花坞年画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片,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含有致富获利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万年桥》、《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城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胶版、铜版和石印等印刷技术有了发展,所谓“月份牌”派的年画倾销城乡,桃花坞年画大受威胁,盛况开始衰落。加上太平天国革命军兵临城下,清朝地方政府仓皇逃走,在战事中,遭受到烧杀抢劫,枫桥、山塘一带毁于一炬,年画铺俱遭焚毁。虽有几家迁入阊门和桃花坞一带继续营业,但已无法振兴。光绪初年,一些画师转到旧校场工作,年画铺仅靠上代传下来的老版片或翻刻旧校场画来应市,甚至代销石印洋画,而门神、灶君之类年画却成了主要商品。桃花坞年画当时已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迅速恢复,迎来了新的春天。

4 木版年画

一、简介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位于阊门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逐渐知名,后唐伯虎墓又建于此地。至清代时,地方上又数次复修,并在唐子畏祠墓前后种桃树千株,春日桃花盛开,文人雅士云集,饮酒作诗,使桃花坞成为当时的名胜。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的柳青木版年画、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

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

称为“姑版”。当时与柳青,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南北中心。

二、溯源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日本的“浮世绘”也深受挑花坞木刻年画的影响。

明末清初,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