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作者:王书玲

班级: 2007级 1 班

学号:2007241018 完成时间: 2010-12-28

培养单位:商学院

指导老师:王晓清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论文题目类型:

应用研究型论文

二、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基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双方始终都将农产品贸易作为开展合作的重点。并且,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呈现出贸易额增长、出口产品多样化和贸易逆差不断拉大等特征。

从东盟内部来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国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不同。东盟10国中,除文莱和新加坡外,农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农业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技术落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是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国,这六个国家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的98%。同时,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在市场结构上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且市场反应水平低于东盟三国。

从中国方面来看,大宗农产品、加工后的中间产品、园艺产品、可用于直接消费的农产品这四大类对东盟的贸易比例关系变化不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果类、水产类)出口的比重上升,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谷物等)出口的比重下降。

本文的选题是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同时联系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刨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和秩序。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种农产品生产数量已居世界前列。特别是2001年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加快,2001~2009年,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速平均值为20.47%,其中,出口增速平均为16.57%,进口增速平均为24.89%。从2003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常态,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4.0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中国第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被确定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大重点领域之一。而贸易关系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究竟如何,怎样的贸易才能健康的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本论文选题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自己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目前国内专家学者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

1、胡铁华,肖海峰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东盟10个成员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各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也有很大差别。文莱虽然属于富裕国家, 但人口少经济总量小, 农产品贸易量非常小, 只从中国进口少量农产品, 没有出口; 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属于最不发达国家, 目前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还很小,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2、李红梅,吕向东在《世界农业》2010年06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一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农产品降税安排的基础上,利用海关统计数据资料,针对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详尽论述。[2]

3、唐盛尧在《世界农业》2008年11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一文中利用1990--2005年《FAO贸易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已不具有国际优势,而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3]。

4、邓光娅,陶雪梅在《农业经济》2009年2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一文中认为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尤其是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农产品出口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中国应当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重点培育那些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产品,规避那些没有竞争性或竟争性较弱的产品,不断优化自身竟争结构。东盟国家在许多出口产品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特别是某些资源型产品或原料型中间产品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在这些产品上中国往往处于劣势。中国应该避免这些产品而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消费导向产品和园艺产品等[4]。

5、李培祥在《财贸研究》2007年04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一文中认为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分工合作是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往来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中国和东盟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有必要调整自己不够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界定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分析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建议。[5]

6、杨亮,吕耀在《资源科学》2009年10期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