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新

合集下载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2日电(《观察与思考》杂志■记者刘晓林)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和流动”的推出,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因为它与每一个人都不无关系,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极高。

为探讨这一课题,观察记者日前特地赶到北京,与负责这一课题的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教授进行了对话……记者:目前,你们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按顺序排列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经理人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请具体说说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陆学艺:原来的欧美也好,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也好,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标准来划分的。

我们的划分,进行了3年的实际调查,根据工业化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以社会职业为标准和基础进行划分。

另外补充三点:即有权没有(拥有组织资源吗)?有钱没有(拥有经济资源吗)?有文化没有(拥有文化资源吗)?国外的划分标准一般根据职业的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职业高,相应的三种资源也多,两者基本上是成比例的。

但在中国,有时职业与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一致。

因此,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人们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来表现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组织资源也可以称为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是指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成员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由总部在美国纽约的经济实验室集团(EconomicLba)颁布的中国贫富标准线,看看你生活在哪个位置?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万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万之间富人:年收入在100--300万之间高产者:年收入在30--100万之间中产者:年收入在15--30万之间低产者:年收入在8--15万之间穷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死路一条的穷人:年收入在30元以下......这几年中间阶层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间阶层?哪些人属于中间阶层?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

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2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

10 大社会阶层分别是: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 2.1%。

2、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1%。

社会学课件中国社会分层

社会学课件中国社会分层
财富是由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三部分 构成。尽管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水涨船高
很自然,但就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言,两者有
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的提高是以一般
居民收入的增幅放缓为代价的。反映在贫富差距 上,也就越来越大。
▪ 3、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 先赋因素: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
经后天努力就具有的因素。
其次,从职业而言,包括国企在内的
企业高管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职工收入也是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从图表
来看,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 普遍在20倍以上。调查表明,国企领导人平均收 入高于职工的平均收入14.5倍。
在图表上还可以看到,政府财政收入2000年 是1.3万亿元,到2004年上升为2.6万亿元,2005 年更是超过3万亿元,四年时间,财政收入就翻番, 增速不可谓不快。而与此同时,工资占GDP的比 例,则从1989年16%下降到2003年的12%。一国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1%
2
经理人员阶层
1.5%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0.6%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1%
5
办事人员阶层
4.8%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4.2%
7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12%。
8产业工人阶层源自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
44%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1%
社会阶层总体变化图
上述民谣反映了何种问题?
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和变迁
▪ 1、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
▪ 社会差异巨大 ▪ 城乡分野 ▪ 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 身份社会 ▪ 官民社会 ▪ 家庭纽带弥补社会差异

中国人的阶层划分看看你属于哪个阶层

中国人的阶层划分看看你属于哪个阶层

中国人的阶层划分看看你属于哪个阶层中国人的阶层划分看看你属于哪个阶层中国的阶层划分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阶层本身的成型,没落以及阶层间的流动仍在频繁进行。

更重要的是,部分阶层对公众的透明度极低,隐性资源的存在对描述阶层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由于资源所限,本工作室仅以官方和知名国外机构统计数字为基准,试图尽可能清晰的构建定量的中国阶层模型。

基本阶层要素:政治资源(以官方职务级别为基准) 经济资源(以现有财富水平和年度收入水平评估,综合考虑现值和潜力)注1:鉴于学术文艺等其他资源对前两者的依附性较高,不单独考虑注2:农民计算纯收入,城镇居民计算可支配收入(对工薪阶层来说为税后到手工资公积金) 基本分析单位:家庭住:家庭指“父母及未婚子女”(参考资料:联合国委托国际人口学联盟编写的《人口学词典》) 城市家庭户均人口约3,农村家庭户均人口约4,中国总人口取15亿划分标准:与相邻阶层隔离的程度(定性差异) 某类资源的掌握程度(定量差异)注1:本报告主要关注纵向阶层划分,基本不考虑横向职业差别(除对纵向阶层有显著影响) 注2:阶层间流动仅存在于相邻阶层之间,不存在跨阶层流动本模型将中国社会分为7个阶层(每层又分2-3级),分别是:顶层及最上层(0.001%) 上层(0.05%)中上层(0.5%)(中上层A, 中上层B)中层(4.5%)(中层A,中层B)中下层(15%)(中下层A,中下层B)下层(35%)(下层A,下层B,下层C)底层(45%)(底层A, 底层B)注1:仅限中国大陆,暂不包括港澳及地区。

注2:两类标准必然出现部分重合,经济标准部的收入与资产也必然出现重合,双收入家庭计算也有重合。

以上均在统计数字中已作考虑,不另行说明。

注3:经济标准与生活水平存在区域落差。

对京沪穗深人士,在实际收入或资产上打85折计算。

(实际仅影响少数中层、中下层和下层) 1.顶层及最上层(0.001%)政治资源掌握者:副省部级(含)以上在职官员,副国级及正省部级(含)以上退职官员现职政治局委员:25位(http://news.xinhuanet./ziliao/2004-07/14/content_1600008. htm) 32个省市自治区四套班子现职主官约120位,副职约780位,总计1000位。

我国社会各阶层科学分析(ppt 78页)

我国社会各阶层科学分析(ppt 78页)

三.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等级结构
第一种结构: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型等级结构,特 点是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
上层
中间层
下层
第二种结构: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
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尚未发展成橄榄型结构, 还未能形成庞大的社会中间层。
有两个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着中国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因素是,在改革之前,中国是一个相当均等 化的社会;另一个因素是,党和政府一再向社会 大众承诺的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而不是等级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资源,因为执政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 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
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 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 经济资源。
3.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社会阶
马克思和毛泽东当年在对阶级问题进行分析时,主 要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制度,强调阶级关系之间的 对抗性。
而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执政党,应当 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 的发展目标。
因此,执政党目标的变化也需要相应调整阶级阶层 问题的分析思路。
二.依据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 分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依据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500万~3100万之间(而专 家们估计的数字则是5000万人左右),国际上公认 的贫困线一般是社会平均收入的一半,而我国城市 贫困家庭的平均收入,一般只是当地社会平均收入 的20%~30%。
这个群体在政治和文化上也是弱势的。在利益已经 高度分化的情况下,这些群体既没有相应的组织形 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在媒体上也很难发出他们 的声音。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图1)。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另外,由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各社会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经常转而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

贫富阶层划分标准

贫富阶层划分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家庭收入和社会地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划分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包含10个等级的划分标准。

这一分类系统旨在提供一个指导,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在的收入群体,并从中得出有关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信息。

以下是中国家庭收入等级的详细划分:1. 极富裕家庭:这一等级代表着最富有的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高地位。

他们通常有着巨大的财富和资产,并且生活非常奢华。

这些家庭往往拥有多个房产、豪车以及丰富的投资。

2. 富裕家庭:这一等级代表着相对富有的家庭,尽管没有极富裕家庭那么大的财富积累,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非常高。

他们通常拥有一至两套房产,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参与各类社交活动以及国际旅行。

3. 中产家庭:中产家庭是中国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他们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能够负担得起房屋贷款,拥有一辆以上的私家车,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能够承担一定的旅行和消费开支。

4. 超过中等家庭:这一等级代表着家庭收入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但还不能算作中产家庭。

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5. 中等家庭:中等家庭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代表,他们的收入水平与大众相当。

他们通常拥有一套住房,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在教育、医疗和旅行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6. 尚可家庭:这一等级的家庭收入虽然比中等家庭略低,但仍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他们可能租房居住或购买经济实惠的住房,生活比较节俭,但能够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需求。

7. 贫困边缘家庭:贫困边缘家庭的收入非常有限,可能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温饱。

他们的住房条件可能相对困难,教育和医疗资源也有限。

这些家庭可能需要依赖政府救助和慈善机构的援助。

8. 贫困家庭:贫困家庭代表着最贫困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极为有限,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社科院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_

社科院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_
4.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 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 的形式 , 即“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披露 。 对已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 应在 “资产负债表” 中以 相应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减值准备后的
净额列示 ;同时 ,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 “资产减 值准备明细表” 中单独披露 , 披露内容包括 :各 减值准备的年初金额 , 本期增减变动金额及年 末金额 。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 , 2001 责编 :李尔彬 ;收稿 :2002 -01 -21
社科院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 , 对当代中 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 , 划分出 “十大阶层” :国 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 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 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 、失业和半失业阶层 。
调查结果表明 , 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 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 层 , 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 和企业家阶层 。与发达国家相比 , 现代化社会阶 层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具备 。
今后 ,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在构成成分上不 会有大的变化 , 可能变化的主要是各个阶层的 规模 ,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 层 、经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会大大扩张 。
(3)已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的资产 , 在其后会 计期间进行转让 、重组时 , 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处理 , 冲回的减值 准备不得计入转让 、重组期间的损益 。
(4)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长期投 资等 , 应当查明原因 , 追究责任 。对有确凿证据 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长期投资等 , 如 债务单位或被投资单位已撤销 、 破产 、 资不抵 债 、 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 , 根据企业的管理权 限 , 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 (厂长)会议批 准 , 作为资产损失 , 冲销已计提的相关资产减值 准备 。

第6章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6章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行为

低层次中的普通劳动者
此阶层的人外出旅游有限。 一旦决定外出旅游,在对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消费思想上,常常表现出一种 立即获得和立即满足。 他们对安全和保险异常重视, 对去有折扣的商店和大众商店购物 有兴趣。
高阶层的人:

消费结构中享受服务占有很大的比例。 摆阔气性的挥霍是其明显的消费特点。 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追求高品位,维持 高标准 他们注重成熟感和成就感,强调生活潇洒、 文雅,言词考究,举止大方, 喜欢个别交谈或与同行交谈,对著名 的人物和知名的地方十分感兴趣。
中等阶层的人

二、中国社会十大阶层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 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 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 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 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 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 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 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 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第八章 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行为



社会阶层的含义 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决策
一、社会阶层的含义
社会阶层: 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具有突出地位的等级 层次,在同一阶层内部,成员的地位相对 来讲都是一样的,而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 则存在着或高或低的差异。




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的评价因素: 社会成员的相对等级如相对富有程度(经济 财产的数量) 权力(个人选择或影响他人的程度) 声望(被他人尊重的程度)
二、社会阶层的人在支配时间和金钱 方面往往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或者说 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会导致相似的情 趣、生活方式和爱好。 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由于具有某种相似 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消费倾向和消 费行为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具有某种不同的 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而在旅游消费倾 向和消费行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十大阶层分析(最新版)

中国十大阶层分析(最新版)

中国十大阶层分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全赖你所处的阶层。

——题记盛筵还远未结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不是分钱。

六年前,我在写《和平革命: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与非正义性考》时,预计中国的社会分层从明晰到稳定,大约需要花十年时间。

时隔六年,我发现,中国社会变迁的转型与分化,在改革单脚跳(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体制的贯性掠夺,比我预计的要疯狂得多。

而且,随着这种更加疯狂的单脚跳,中国社会分层已日趋稳定,即我在文章中所讲的刚性体制,已牢不可破。

除非蒋经国先生再世,否则我这个文章,要推迟十年再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全赖你所处的阶层。

下面,我们来重新审视自己,看看我们自己在这个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处于哪一个阶层,我们的幸福感指数、安全感指数和希望社会变革系数如何。

中国现在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并且开始向老龄化社会发展。

以全国人口16亿,221家庭结构,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以平均每个家庭4人计,中国大致有4个亿家庭单位。

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前提,4亿个家庭,以上、中、下三大阶层+赤贫阶层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基本上由6%的上层、16%的中层、76%的下层和2%的赤贫阶层构成,而且这种阶层结构随着当下的刚性体制已经基本稳固,社会变迁向上流通的阶层通道,随着体制的设计和排他性,借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时代,已基本堵塞。

只有少数天生异禀和天生丽质者,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交换向上流动。

我在《自由的代价:一个共公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30年的深夜感悟》中揭示,恐慌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

权力拥有者对害怕权力失去的恐慌,权力失去者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恐慌。

权力拥有者的恐慌总是先于权力的失去者。

由于国民经济的总体腾飞,在部分开明政治官员的努力下,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因为据我观察,2003——2008六年间,中国中产阶级由六年前的12%壮大为目前的16%。

我以为,在目前体制下,十年后中国中产阶级可能进一步壮大为20%。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作者:————————————————————————————————日期: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下图)。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中国9大社会阶层

中国9大社会阶层

中国9大社会阶层关键词中国新世纪社会阶层一、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情况第一,社会阶层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被简单化了。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简单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投入到了对中国社会阶层问题的研究上来。

最新的中国社会阶层分类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第二,社会阶层结构形状由传统金字塔型向现代的橄榄型转变。

按照社会各阶层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构图,依据图形的形状可将其分为金字塔型、哑铃型和橄榄型。

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少人居于社会的上层,稍多的人位于中间层,绝大多数的人处于社会下层。

哑铃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指的是两极分化严重,极少中间阶层的社会,但从现实社会来看,这种类型比较少。

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指拥有庞大的中间层,极富有和极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小,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从事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如白领),并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收入。

收入水平较高且差距不是十分明显。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比例结构。

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属于这种类型。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居规模大,经济社会分配差距相对较小,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从事体面的职业,获得比较丰足的收入,生活比较安定,这样的社会中间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利益一致,他们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消费群体。

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相对稳定。

我国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形状是金字塔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的人最初就业就开办私营企业,35.7%的人从事过一项其他工作然后开办 私营企业,47.4%的人从事过多种职业然后再开办私营企业;
流入情况
9.7%是个体工商户 11.3%是商业服务业员工 11.3%是产业工人 29%是农业劳动者 10%是白领职业
2020/6/15
12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定义
流出情况
53.9%不流动 25%向上流动 很少比例流向三大优势阶层
20%流向产业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2020/6/15
20
§8产业工人阶层
➢ 定义: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 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即体制内或体制外第二产业的受雇者或 自雇者;
➢ 优势:占有少量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
学习内容
十大阶层的划分与流动
2020/6/15
1
学习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 以及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中国的社会阶层 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 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正确认识阶层结 构的变化,对于我们研究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 消费者有着重要和深刻的意义。
(1)党政机关办事人员,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的普通办事人员;(2)企业办事人员,指各类企业中的行政辅助人员 和普通白领业务人员;
2020/6/15
15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是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大优势阶层的后备军, 既为较低社会阶层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又有可能向下流动。
➢ 代际流动性:办事人员、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家 庭出身的人成为办事人员的可能性比较大,22.8%的办事人员来自工人 家庭;
——
——
同上
少量经济资源或 文化资源
基本没有三种资 源
6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
定义 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县、乡镇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
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以及部分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的处科级 以下干部和不拥有实行行政管理权的处科级及以上干部;
2020/6/15
13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处于上下流动链中间并具有稳定性的中间阶层; ➢ 代际传递性:具有较强的代际传递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成为专业
技术人员的几率很高,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父亲职业为专业技术 人员的人所占比例为19.8%; ➢ 流入情况:稳定性最高,在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约3/4的最初 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1/4主要来自办事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 层、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 ➢ 流出情况: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出主要是向“从政” 和“下海”
优势
这一阶层占有生产资料,即拥有经济资源,在阶层排列中位于 第三位;
➢ (1)大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100人及以

上和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50人或以上的私营企业主;

➢ (2)中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30-99人和
第三产业雇用人数在10-49人的私营企业主;
➢ (3)小企业主,指第一、二产业雇用人数在8-29人和第
事业单位管理者(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7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代际继承性、多进少出的优势阶层
➢ 代际继承性:身于不同阶层家庭的人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几率有明显不同,
例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家庭出身的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
例较多,而农民家庭出身的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就较少,具有一
2020/6/15
2
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
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
也可称权力资源,主要 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 执政党组织系统拥有的 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 和物)的能力;
指生产资料所 有权、使用权 和经营权;
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 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 技能的拥有,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生活中,人们凭借其社会经验和主观感觉对人群进行的分类,主要依据三个
分类
第二产业基层监管人员 第二产业技术工人 第二产业非技术工人
2020/6/15
21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构成在发生转变并规模略有缩小的较低阶层; ➢ 代际流动性:这一阶层与商业服务人员存在类似,唯有工人家庭出身的人成为
体制内核心部门
是指国家机关和 部分事业单位及 社会团体,这些 单位的资源配置 主要受国家计划 控制并且主要来 自于政府财政;
体制内边缘部门
指公有制企业及 部分企业化的事 业单位和社会团 体,这类单位的 资源配置受政府 计划控制程度较 弱;
2020/6/15
5
十大阶层划分列表
分类指标 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 人员
2020/6/15
14
§5办事人员阶层
➢ 定义:协助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 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 人员和非专业性文职人员等组成;他们是体制内或体制外不占有生产 资料的较低层非体力劳动者;
➢ 优势:占有一定量的文化资源和少量组织资源; ➢ 分类:
2020/6/15
9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经理人员阶层是正在形成中的较为开放的优势阶层 ➢ 代际继承性:与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阶层的家庭出身有某种程度的类似性,如
父亲职业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有较多机会成为经理人员,而农民 家庭出身的人成为经理人员的几率相对较低,不同之处是工人家庭出身的人成 为经理人员的可能性要比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多; ➢ 代际流动年代比较: 农民子弟兵: 经济改革前>经济改革后
生产关系 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雇主、自雇)与受雇用者(雇员、
雇工)之间的分化;
指科层组织中的管理等级的分化,如管理与被管理、高层
权威等级
管理与中低层管理等;
指体制内人员与体制外人员、体制内核心部门人员与体制
制度分割
内边缘部门人员之间的分化;
2020/6/15
4
制度分割
体制内与体制外 的界定
是以所从事单位的 性质是公有制还是 非公有制,单位类 型是党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个体及家庭经 营来区分;
方面的标准:即是否有钱(收入高低或拥有财产的多少)、是否有权(在政
府或企事业组织中担任的职位高低)、是否有文化(学历文凭高低)
2020/6/15
3
十大阶层的划分标准
劳动分工
即职业的技术等级分化,如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 分化,体力劳动者有技术型、半技术型与非技术型之分,非体 力劳动者的技术层次也有高级、中级与低级之别等等;
19
流动特征
➢ 主要特征:有较多上升流动机会且人数不断膨胀的较低阶层; ➢ 代际流动性:这一阶层没有受到家庭背景的明显影响,唯有工人家庭
出身的人成为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几率较高; ➢ 来源:商业服务业员工约有30%一开始就业就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
约50%来自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不到20%的人来自中间阶层;
2020/6/15
18
§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 定义: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 作人员,即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事第三产业的受雇者或自雇者;
➢ 优势:占有少量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
➢ 分类:(1)商业服务业基层监管人员 (2)商业服务业准白领员工 (3)商业服务业蓝领员工
2020/6/15
➢ 流入情况:50%不流动;40%来自商业服务业员工 6.9%来自专业技术人员;三大优势阶层、个体工商户很少流入
1/10
三大优势阶层
流出情况
1/10 专业技术人员和个体工商户
3/10
商业服务业、产业工人、农民和城乡无 业失业半失业
2020/6/15
16
§6个体工商户阶层
➢ 定义:指拥有一定量的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 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
来源于农民,而90年代由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流向个体工商户阶层的比 例提高,15%来自下岗工人; ➢ 目前个体工商户的年限:绝大多数的个体工商户是在最近10年进入这一阶层
年代 比例
80年代以前 6.8%
80年代 19.9%
90年代 73.3%
➢ 流出情况:向下流动,很少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流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机会也 并不太多;
8
§2经理人员阶层
➢ 定义:指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作为部门负责人 的基层管理人员;
➢ 优势: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可以控制和支 配生产资料,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同时享有文化资源,在等级排列 中仅次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 来源:(1)国有和集体企业领导干部; ➢ (2)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管理人员; ➢ (3)“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 分类:(1)高层经理人员;(2)中层经理人员;(3)基层经理人员。
定程度的代际继承性。
➢ 代际流动年代比较:农民子弟兵:
经济改革前>经济改革后
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经济改革前<经济改革后
➢ 代内流动:多进少出,流动的最终目的地;
最初职业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人
流出情况
59.1%
国家与 社会管 理者
9.1%
经理 人员 阶层
27.3%
办事 人员 阶层
2020/6/15
优势
他们是体制内核心部门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者,掌握着当前 中国社会最关键的资源——组织资源,也分享部分经济资源,同时还拥有 较多的文化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