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重大环境污染与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重大环境污染与治理
今日的中东部地区多日的雾霾应个景。看来污染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根治污染也不是任何一个政府可以一蹴而就的行为。这也许是一个国家工
业化所必须经历的困难和一代人甚至两代人注定要付出的代价。也许今天我们
看到欧美日的富二代们享受着碧水蓝天煞是羡慕,那让我们也关注下当年他们
的父辈与祖辈所经过的日子,这也许是我们所要或者正在经历的。
环境污染由来已久。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
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著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①。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
成重大危害。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
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历史或“南一北”差距的分水岭②,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
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
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③,因此,历史地考察西方
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审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认识或态度,明确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
实参考意义。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①
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
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
初期的主要能源。新的煤矿到处开办,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00年时,世界先进国家英、美、德、法、日五国煤炭产量总和已达6.641亿吨。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
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
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许多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域。而
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另外,水泥
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结果,在这些国家,伴随煤炭、冶金、化学等重工业的建立、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烟雾腾腾的城镇,发生了烟雾中毒事件,河流等水体也严重
受害。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
分普遍。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
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至于后来
居上的德意志帝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
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
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
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如德累斯顿附近穆格利兹河,
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Harz)地区的另一条
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譬如,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而到该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
禁止了捕鲟鱼。鲑鱼的捕捞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955年完全终止了。”1892年,汉堡还因水污染而致霍乱流行,使七千五百余人丧生。在明治时期的
日本,因开采铜矿所排出的毒屑、毒水,危害了农田、森林,并酿成田园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足尾事件。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环境污染尚处于初发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污染
范围不广,污染事件只是局部性的,或某些国家的事情。
二、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据估算,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所释放
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其中2/3是由燃煤产生的,因而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较之前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酿成多起严重的燃
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和美国的多诺拉事件。
1930年12月4--5日,在比利时的重工业区马斯河(Meuse River)谷,由
于气候反常,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凝聚在靠近地表的浓雾中,经久
不散而酿成大祸,致使大批家禽死亡,几千人中毒,60人丧命。当时,西方世
界正陷于30年代经济大崩溃的恐慌之中,人们也就无暇顾及比利时的灾难。
1948年10月27日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工业小镇多诺拉的上空,烟雾凝聚,犹如一条肮脏的被单。其实,多诺拉的居民对大气污染并不陌生,因为这里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等大厂一个挨着一个,日夜不停地排
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但是,像这一次的情景他们却从未见过。因逆温层的
封锁,污染物久久无法扩散,整个城镇被烟雾所笼罩。直到第6天,一场降雨
才将烟雾驱散。这次事件造成20人死亡,6000人患病,患病者差不多占全镇
居民(14000人)的43%。该
到这时,内燃机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动力机械,在工业
生产中广泛替代了蒸汽机。因而,在30年代前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等在世界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1929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
为500万辆,英、法、德等国的年产量也都接近20万--30万辆。由于内燃机
的燃料已由煤气过渡到石油制成品一一汽油和柴油,石油便在人类所用能源构
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开采和加工石油不仅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
且导致石油化工的兴起。然而,石油的应用却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
这一阶段,“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
业强国,其原油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930年时就多达12311万吨;汽车拥
有量在1938年时达到2944.3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
并芘等有毒气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逆温等特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