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工业革命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电脑、互联网、克隆技术、航天等
特点
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发展。
2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了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大都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1政治背景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经济原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坚强后盾: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国家
英国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标志性成就
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代表性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1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4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①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②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和日俄改革比较
维护了沙皇统治
摆脱了民族危机,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相
同
点
时间
19世纪60年代
原因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注:中国同时期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同性质的是19世纪90年代戊戌变法。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家用电器以及新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视、实行远程教育等。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共同影响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改变了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启示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不断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俄日资产阶级改革的比较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
同
点
原因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轮船(美,富尔顿)、火车(施蒂芬孙)
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
(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工业革命比较
1、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主要成就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的)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特点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2、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完全以科技为基础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德居多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等以重工业、电力、通讯等领域为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不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英国的殖民统治封建专制统治革命特点曲折性、反复性和不彻底性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的双重性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政体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国家共和国政体意义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圈地运动
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废除黑奴制
科教的迅猛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技术基础
市场
殖民扩张(国外)
圈地运动(国内)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
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②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③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④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导致“左”倾错误在六七十年代进一步发展。
一工二工比较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初步形成
推动,电气时代 垄断公司(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农业↓重工业、三产↑(二战后超一二) 垄断资产阶级开始控制国家政权 城市化进程更快(社会福利体系开始出
现) 资产阶级:凯恩斯主义产生(国家干预)
现代主义文学、印象派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成熟
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德意统一,稳定 一工后商品输出 一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家)(科学技术紧
密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
系
充足 英国 开始标志:1765珍妮机 ↓ 棉纺织领域大量使用机器 ↓ 机器集中,工厂制(蒸汽时代到来)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交通:火车 英 史蒂芬孙 汽船 美 富尔顿 ↓ 1840 机器制造业(一工完成) ↓拓展(19C40--60) 美国 机床工业 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推动机器普及)
国内充足,国外掠夺 多国同时
①理论:1835 法拉第 电磁感应理论 发明:1866 西门子 发电机 利用:爱迪生 ②电信业:有线电报 美 莫尔斯 电话:美 贝尔 无线电报:意大利 马可尼 ③理论: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发明:内燃机 德 卡尔本茨(汽油机)
戴姆勒(柴油机) 利用:交通工具 汽车
远洋轮船 飞机 1903 ④化工:瑞典 诺贝尔 炸药 ↓体现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两前 技术
劳动力
原料 国家
成就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一工(1765-1840)英国 1688"光荣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统一,稳定 早期殖民掠夺 国外殖民地(一工直接原因)国内圈地运动 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工人)(科学技术分离)
圈地运动,奴隶(运往美洲)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法国工业革命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
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
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
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
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
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
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1、电气时代,以重工业为主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3、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4、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④消极影响,带来环境问题
道理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
1、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2、个人:要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
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如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错过的原因
中国受到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排斥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
重要发明
1、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2、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3、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4、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2、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3、1913年美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4、191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特点
1、蒸汽时代,以轻工业为主2、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扩展到欧美3、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前提制度三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民主制形成潮流立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背景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资源环境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密结合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成就新兴产业主要特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世界市场影世界经济格局响世界政治形势消极影响对中国科技未在中国附发展的原因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前有真正结合;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程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缓慢;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代”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高速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等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工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区 厂”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形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效应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黑奴贸易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大量积累的资本
一定的物质基础
劳动力
圈地运动
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废除黑奴制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技术基础
市场
殖民扩张(国外)
圈地运动(国内)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
电车、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
特点
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能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主要标志
开始: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重要标志: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动力机
改良的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工业革命 比较表
新行业
①棉纺业②机器制造业
①石油化工②汽车飞机制造业
③电讯行业
影响
①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②深远: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③生产关系:是社会分裂成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④世界: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①直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②深远: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且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③生产关系:出现垄断。④世界: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的市场形成
工业革命比较表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1765年)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
导
国
英国: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②条件:a: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b: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c:殖民掠夺积累的财富
d:自然科学和工厂技术提供了技术
美德:①前提:提供了技术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
启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
②直接:科技飞速发展
主要
标志
蒸汽机→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重要
发明
①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
③交通:汽船→富尔顿(美)
火车→史蒂芬孙(英)
①打开电气时代大门的人→法拉第
②打开电气时代大门的领袖→爱迪生
③电话→贝尔无线电报→马可尼
④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美)
(2020年7月整理)各国工业革命比较.doc
比较英法美德俄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组员:吕心怡、刘殊利、朱恒宇、欧阳乐心、张瑞晗、叶禹岑、张新月、殷乐、马婧、罗睿骁、孙健伟)一、英国工业革命特点(1)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并且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
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
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4)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5)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二、法国工业革命特点(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剥削农民。
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2)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市
场
发
展
原
因
政治
殖民扩张加快
资本主义国家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瓜分世界。
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
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
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经济联系的加强。
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交通条件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条件。
汽车、火车、轮船、电报、电话,各地之间的商业信息,交流与传播加强。
5、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3、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交方式。
4、给青少年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化
1、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
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战;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1)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2)科技竞争越来越重要,(3)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今天,赢得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具
1883汽油内燃机戴姆勒(德国)
1892柴油内燃机狄塞尔(德国)
为新交通工具的
诞生提供了条件
1969
首次登月
美国
1981
第一架航天飞机
美国
揭开了人类自由往返地球与太空的序幕
交
通
1814
第一辆
火车
“旅行者”号
史蒂芬孙
(英国)
1、标志着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2、促进了陆上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1885第一辆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第一座核反应堆
美国
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45
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
动
力
1769
改良
蒸汽机
瓦特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电灯、电车、
电钻等等,
电力的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52
第一颗氢弹
美国
1954
第一座核电站
苏联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
发展最快的是美国和德国
开始于美国,后扩展到整个世界
主
要
成
果
或
发
明
行业
时间
名称
发明人
作用
行业
时间
名称
发明人
作用
行业
时间
名称
发明人
作用
纺
织
1765
珍妮
纺纱机
哈格里
夫斯
(英国)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电
力
1831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
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4.遗传工程:1997克隆羊
影
响
经
济
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
组织形式
工厂。促进近代城市兴起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必
要
条
件
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工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科学的推动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市场
殖民扩张,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内市场的统一扩大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劳动力
圈地运动
美、日、俄的改革
原料
殖民掠夺
成就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开始)
电视机的发呢:1926年贝尔德(英)
2.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
文
化
思想
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主义;列宁主义
凯恩斯主义;
科技
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
20世纪爱因斯坦——相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观);
普朗克——量子论(微观)
文学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荒诞派)
绘画
印象派
现代主义
音乐
电影和电视
默片时代——卓别林
电影诞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法);“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
美德迅速发展,冲击英法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工业或科技革命时间进入时代发明及人物或领域(成果)领先国家影响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3、美国人发明轮船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英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气1、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2、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国德国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电力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息化1、原子能2、计算机3、航天技术4、生物工程美国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启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影响-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一次科技革命-中国所处历史时期:清朝中后期。-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 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 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轻-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项目-1、极大地提高了生-1、生产 迅猛发-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展;-生产力的发展一提高劳-到巩固与广泛建立;-2、社 关系:垄-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社会结构发生重-断与垄断组织形成,-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大变革,社会 益分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为两大对立阶级;-帝国主义阶段;-化一一第三产业比重上-3 经济结构发生重-3、帝国主义列强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加紧瓜分世界,殖民日常生活发生 革;-进程;-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4、世界格局发生变-为主的时期-局的调整一一扩大了 -化,东方从属于西方-4、政治经济发展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5、自由资本主义发-的不平衡加刷,世界家的经济 距。对发展-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变。-又是 战。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一次的是(BD,第二次的是-ACE-第三次的是FG
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are always in my-筝-第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 -项目-时-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1、前提一资产阶级-1、政 保障一资本主-统治的确立;-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2、资本一海外贸易、立;-垄断资本 义发展;-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2、生产技术一自然科-2、先决条件一科学理-3、劳动力一圈地运-学的突破性 展;-论的重大突破,;-动:-3、资金一资本的积累-3、必要手段一科学技-4、技术一工场手工-和对殖民地的 夺;-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4、市场一德、意、日物质和技术基础;-知识;-等国的统一开 了国内-4、推动力一社会需要-5、市场一先后打败-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二战中的军事需求、-西、荷、法,国 市-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场不断扩大。-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济的要求-商品的需求。 c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英法美德俄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组员:吕心怡、刘殊利、朱恒宇、欧阳乐心、张瑞晗、叶禹岑、张新月、殷乐、马婧、
罗睿骁、孙健伟)
一、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1)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并且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
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
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4)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5)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二、法国工业革命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剥削农民。
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
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
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
业。
三、美国工业革命特点
(1)工业革命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盛行种植园奴隶制,工业十分落后;
(2)外国移民是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
大量涌入的移民,不但给美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而且还带来欧洲先进的技术。
美国人民创造性地加以改进,从而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
(3)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60年代后,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西部发展,工业中心逐渐西移。
西部一方面为美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畜牧业产品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广阔市场。
正是由于西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使得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强国。
四、德国工业革命特点
(1)从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的方式看,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其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解放农奴时的赎金。
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向农奴收取高额的土地赎金,地主贵族攫取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同时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除少数成为富农外,、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也成立了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2)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超过了英、法,并且大力修筑公路一、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促使德国经济的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
(3)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
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德国的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
同时,普鲁士为了武力统一全国,实行“铁血政策”,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
由于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重心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4)国家政权积极干预。
为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在国家干预方面,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
五、俄国工业革命特点
(1)俄国技术落后,资本积累不足,所以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俄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一开始便为外国银行家所操纵,重工业基本为外国资本所控制,不少企业是外国资本家直接投资开办的。
外资的大量引进虽然加快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也造成工业利润大批流向国外,这对本国的资本积累是不利的;
(2)发展极不平衡。
在地理上,工业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欧俄地区,在东部和东南边远地区,特别是在“边区殖民地”仍保持着原来的农业社会形态;在时间上,起伏波动较大,高涨与低落交替出现,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不够协调,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在工业内部,一方面兴起了一批采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另一方面靠手工劳动的旧企业和农村手工业仍大量存在;
(3)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和技术落。
由于俄国没有建立发达的机器制造业,因而企业设备供应不足,更新缓慢;特别是政府长期实行保护关税,使本国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垄断地位,削弱了革新生产技术的内在动力,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俄国居多数,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加之俄国文化教育落后,国民文化水平和工人的劳动素质比较差,所以俄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