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灾、减灾、救灾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防灾、减灾、救灾措施
一,隧道防灾、减灾、救灾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项目经理部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定期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将相关物资、设备、设施列入工程成本。
二,隧道防灾、减灾、救灾方案及措施:
1,灾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
经调查和分析,灾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见表3-5-18,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表3-5-18 灾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
三,应急方案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要求,按过程分为:接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见图3-5-30。
1,险情报告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险情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调度及时准确的向监理、建指、上级相关部门汇报。
1.1汇报程序:
责任区负责人→项目经理部调度→项目经理→建设单位、监理、地方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险情的动态变化,以给予帮助指导。在特殊情况下联系不上时方可越级汇报。
1.2灾情报告内容:
灾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灾情单位的行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灾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灾情的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灾情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协助灾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灾情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时间。
图3-5-30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图
1.3现场保护:
重大灾情发生后,灾情发生单位必须保护灾情现场,凡与灾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随意挪动和破坏,因抢救人员为防止灾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体的,应当通过拍照、绘制灾情现场图等方式对灾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N 事故发生
事故报告
事故判断 响应级别 应急启动 救援行动 事态控制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 总结评审
现场清理
解除警戒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指挥人员到位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资源调配 现场指挥到位 应急增援 人员救助
工程抢险
警戒标志
医疗救护
人群疏散
环境保护 现场监测 专家支持 信息反馈
关闭
Y Y Y N
响应升级 Y
保存现场重要痕迹、书证、物证等证据。
2,事故情况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程序,对施工情况分析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3,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指挥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设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4,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展开事故现场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在本级无法有效控制,向相邻标段、监理、建指甚至地方政府应急中心请求更高级的应急响应。
5,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6,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灾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四,紧急情况响应措施;
1,隧道工程事故:
1.1突水事故应急措施:
突水段施工时,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救生服,遇突水时,所有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服。
当洞内出现突水时,突水量大于正常抽排水能力时,首先现场负责人组织指挥作业面施工人员撤离,并随时切断掌子面的电源,以保证撤离人员和抢险人员的安全,启动洞内涌水处的备用抽水设施,启动泵站备用水泵,以增大排水能力。
当此时仍不能满足排水时,由施工队长组织尽快启用洞外移动泵站进洞,再次增大排水能力。当洞内积水继续增长时,由项目经理组织增设排水管路和移动泵站数量,关闭小型水泵,采用泵站大扬程,大流量水泵直接抽排水。当出现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程序。没有人员伤亡,积水下降时,由地质工程师对积水浸泡段、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检查,组织队伍对有裂纹、松动处壁墙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初期支护因长时间浸泡软化产生脱落伤及作业人员。
1.2突泥事故应急措施:
作业时,必须进行超前钻探,做好预防突泥事件发生;一旦发生突泥时,由现场负责人指挥,先撤离掌子面施工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程序;没有人员伤亡时,待洞内无险情时,再组织撤离机械设备。
突泥能量释放后,再组织抢险人员进洞,用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用草袋、坑木进行封堵缺口,用喷射砼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
清除现场淤泥,采用直径Φ50或80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
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能力。
由测量工程师在断面附近设置监控测量点,收集围岩的收敛变化情况,待稳定后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1.3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由安全监察部长组织指挥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对发生坍塌事件后,由隧道及地质工程师对塌方处进行观察、记录,以提供对该事件分析的原始资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后方起拱线、边墙设置横向支撑,必要时在拱部设伞形支撑以防坍塌向后方蔓延。经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对安全、保守的处理方案和加固措施。在加固处理完成后经综合检测处理措施达到预期的作用和目的,确认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
1.4机械事故:
发现险情的人员立即向机械队队长报告;并在需要时,切断电源;机械队队长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由施工队队员上报项目部调度,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对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
2,火灾:
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项目部消防小组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后,分析火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