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府
2004
总之 , 辽宁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 , 整体呈现 “优退 ”、“劣增 ”、“强少 ”的特点 。“优退 ”是
指原有优势存在着被其他省市赶超的危险 , 如装备制造业 , 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省市利用经济 、文化方面的优势 , 吸 引了大批优秀人才 , 表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 , 而辽宁省则 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据 2004年统计 , 长三角地区 6个 高新区的 5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 呈现出 强劲的增长势头 , 而东北地区的 7个高新区中只有 3项指 标高于全国水平 ; 此外 , 辽宁省在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 物技术等方面也面临上海 、珠三角的挑战 。“劣增 ”是指原 来基础较弱的领域 , 如中低压电器的生产等 , 与其他省市 的差距呈现出加大的态势 。“强少 ”是指除了数字医疗 、机 器人 、数控机床等辽宁省在其它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虽起步早 , 但更新慢 、 配套不够 。辽宁省 1999年就出台了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 若干决定 》, 但与其他相关省市相比 (见下表 ) , 辽宁省发
82
李 丹等 :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更新慢 , 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 。
集群目前还只是雏形 , 亟需发展壮大 。 214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足 、机制不灵活
一是风险投资机尚未形成 。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化的推进器 , 而辽宁省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尚未形成 , 致使风险投资机构不多 , 风险资金量不大 , 技术和风险资 金结合困难 。二是政府相对投入不足 , 2003年 , 辽宁 R&D 经费支出排名全国第 6 位 , 不及北京 、广东等地 。三是企 业研发投入不够 , 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差 。辽宁省上市高新 技术企业只有东软一家 , 而目前 , 西安高新区有上市公司 24家 , 占全国的 415% (全国高新区共拥有上市公司 534 家 ) ; 北京中关村高新区有上市公司 67 家 , 居全国高新区 首位 。这反映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融资能力差 , 创 新主体地位不明确 。 215 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省政府
源自文库
1999
浙江省关 于 加 快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8 园区发展的意见
省政府
2001
浙江省关 于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认 定 9 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办公厅
2001
浙江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 发 10 展高科技 , 实现产业化的若干 省委 、省政府 2000
意见
浙江省鼓 励 软 件 产 业 和 集 成 电 11 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国务院
2000
关于 “十五 ”其间大力推进科 4 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
科技部
2000
关于以高 新 技 术 成 果 出 资 入 股 5 若干问题的规定
科技部
1999
关于科技 型 中 小 企 业 创 新 基 金 6 的暂行规定
科技部
1997
浙江省关 于 大 力 推 进 高 新 技 术 7 产业化的决定
从外贸出口比重上看 , 2004 年 ,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比重为 1513% , 居全国第 8 位 , 比上年 减少了 3个百分点 , 比全国水平低 1216个百分点 , 和天津 ( 4811% ) 、 江 苏 ( 4111% ) 、 上 海 ( 3913% ) 、 广 东 (3417% ) 、北京 (2812% ) 等省市差距显著 。
从出口企业看 , 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 重分别为 5915%、3419% , 二者合计占全省的 9414% , 国 有企业仅占 411% ; 其它类型企业之和不足全省的 2%。可 见 , 辽宁省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方式以加工组装为 主要形式 , 总体上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末端 , 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 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有限 。 21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不完善
省政府
2001
12 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条例
省人大
1996
13 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
省人大
2002
上海市促 进 高 新 技 术 成 果 转 化 14 的若干意见
市人大
2002
上海市鼓 励 引 进 技 术 的 吸 收 与 15 创新规定
市人大
2000
16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
市政府
2001
广东省发 展 四 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17 实施方案
2004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 2645 亿元 , 比 2000年增长一倍多 , 四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 2715% , 居全 国第 6位 ;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280 户 , 超 10亿元的企业 50户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 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 2000年的 1819%提高到 2004 年的 2311%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9亿美元 , 占全部出口额 的 1418% , 居全国第 8位 。
省政府
2002
山东省关 于 加 快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18 化的若干意见
省委 、省政府
1999
北京市关 于 进 一 步 促 进 高 新 技 19 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市政府
2001
天津市重 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项 20 目企业股权激励试点实施办法
市政府
2004
天津市关 于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强 化 21 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意见
收稿日期 : 2005 - 12 - 15, 修回日期 : 2006 - 04 - 04 基金项目 : 东北大学 “985工程 ”科技与社会 ( STS)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李 丹等 :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81
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了 50 亿元大关 , 形成了拳头产 品 。全国软件企业 100强中 , 有 32家集聚于中国的 “软件 之都 ”———北京 。相比之下 , 辽宁的拳头产品不多 、品牌 效应不强 。 212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拉动力有限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 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 :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小 、对经济拉动力有限 、集群效应不强 , 特色不突出 、产业投入不 足 、机制不灵活 、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低 、宏观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 整体呈现 “优退 ”、 “劣 增 ”、“强少 ”的特点 。应当围绕一条主线 , 坚持两个并重 , 抓好三个环节 , 突出四点要求 , 统筹发展五大领 域 , 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 、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和吸收 机制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 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 流等措施促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关键词 : 辽宁 ; 高新技术产业 ;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 F276144 文献标识码 : A
2007年第
1期
Sc
ience
and
科技管理研究 Technology M anagemen
t
R e sea rch 2006
No11
文章编号 : 1000 - 7695 (2007) 01 - 0080 - 04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 丹 , 娄成武 , 孙 萍
高新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 GDP的比重上 。2004年辽宁省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24191% , 居全国第七 位 , 落后于广东 、北京 、上海 、陕西等省市 ; 从高新技术 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看 ,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为 38149% , 位居全国第 6位 , 落后于上海 、广 东 、北京 、江苏等省市 。
辽宁省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 造船产量居全国 第 2位 , 内燃机车 、变压器 、工业锅炉均居全国第 3 位 , 微型计算机居第 4 位 , 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 率分别为 30%和 10% , 工业机器人 、医疗用 CT机的国内 市场占有率也分别达到 1 /3和 1 /4。据测算 , 目前在辽宁省 投资装备制造业 , 新增 1亿元投资 , 可以产出 4116亿的工 业增加值 、15177亿元的销售收入和 1115亿元的利税总额 。 此外 , 辽宁省在纳米技术 、数字医疗 、高分子材料 、数控 机床 、信息软件等方面都极具竞争潜力 , 但都未形成产业 线和产业集群 , 仅有的大连软件园 、沈阳装备制造的产业
表 2 国家及部分省 、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颁布单位 时间
1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 发展高科 技 ,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 、国务院
1999
关于批准 国 家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2 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
1991
鼓励软件 产 业 和 集 成 电 路 产 业 3 发展的若干政策
1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规模企业数量和名牌企业的多少来体现 。目前辽宁省高新 技术产业规模 “两少一小 ”, 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少 、企业 规模小 , 名牌企业少 。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看 , 辽宁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 1024家 , 低于广东 (2004年底 3065家 ) 、上海 (2004年底 2161家 ) 、陕西 ( 2003 年底 1059 家 ) 和山东 ( 2003 年底 2258家 ) 、浙江 (2003年底 1346家 ) 等省份 。
2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 、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看 ,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 217 家 , 而广东省为 450 家 , 不及广 东的一半 ; 在各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 , 辽宁省沈阳 和大连 2004年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分别是 93 和 82 家 , 而深圳 2004年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达到了 280家 , 其 中超 10亿元的有 50家 , 超 50亿元的有 11家 , 超 100亿元 的有 6家 。
21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不强 , 特色不突出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主要体现在以开发重大项目
为龙头 , 培育产业增长点 , 以产业增长点带动产业生产线 , 以产业生产线打造产业链 , 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 , 广东的 信息产业 ; 上海的微电子 (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微电子 产业基地 ) 、生物工程 ; 北京的软件 ; 黑龙江的大型电力设 备 ; 吉林的汽车产业等都已形成产业集群并且发展势头强 劲 。整体 上 看 , 辽 宁 省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点 多 、线 短 、链 少 ”, 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 , 特色不明显 。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物质生产系统 , 或是高新技术企业与相关部门的联合 。 20 世纪 60 年代以 来 , 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在当前中国东北等 老工业基地改造顺利开展的形势下 ,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是辽宁省实现经济振兴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技术 跨越发展进而提高辽宁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分布上看 , 辽宁省的高新技术 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 。 2004 年 , 全省 高新技术产品 出 口 进 料 加 工 贸 易 方 式 占 据 绝 对 的 主 导 地 位 , 所占比重高达 7315% ,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所占的比重 为 712% , 二 者 合 计 占 全 省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出 口 额 的 8017 % 。
另外 , 除了东大阿尔派之外 ,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中 名牌企业少 , 名牌产品少 , 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集聚 力 。广东省的华为 、长城国际 、创维集团 、神州数码等 ; 北京的大唐微电子 、点击科技 、百度等 ; 西安的海天天线 、 皓天生物等 , 都是知名企业 。早在 2002 年 , 广东省就有 9
辽宁地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 39 个 ,重点实验 室 22个 ,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 17 个 ,国家级实验室 9 个 。 辽宁区域内的工程中心和实验室 ,作为行业或领域的工程技 术研发基地 ,在面向市场的竞争不断发展壮大 ,已成为行业 科技成果的集散地和工程化技术的扩散源 ,成效十分显著 。
辽宁省目前已形成以先进制造 、新材料 、电子信息三 大领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批重大项目的产业化步 伐加快 。数控机床 、机器人 、高档镁质材料 、水性氟涂料 、 数字化医疗设备 、促细胞代谢素等 50项重大科技产业项目 发展较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