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国家粮食安全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题测试(含答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题测试(含答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

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

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的头等大事。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要求,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幸福生活。

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

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战略底线,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基础支撑。

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底线,始终保持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

这就要求,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

要抓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本。

坚持不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与制度框架,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压实地方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

扩大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

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

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

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种源、装备、设施与加工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领域,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谁来养活中国人?》《安全与隐忧:中国粮食奇迹的背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谁来养活中国人?》《安全与隐忧:中国粮食奇迹的背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曾引起过上万网友讨论:“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Janus Dongye,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博士用几张卫星图,给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回答。

“打开卫星地图软件,从卫星视角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山东省寿光市,你能从卫星地图中看出什么?是错落的岩石?贫瘠的灰土地?平原密布的,其实是上百万个塑料农业大棚。

从卫星视角看,它也是看不到尽头的。

其实,农业大棚只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创证。

从贫困到富足,中国只用了半个多世纪,实现了用有限的资源养育14亿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背后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推进,是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探索,而最重要的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巨大付出。

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14.5亿的人口峰值,这意味着,中国还要为未来新增的人口准备粮食。

同时,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成为各个领域都在渴求的资源,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已成为中国人努力的新目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谁来养活中国人?》)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然而,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一项微小的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在收割环节,一些尚未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地方因为收割能力不足,逢雨天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导致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在储运环节,由于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每年抛撤遗留损失粮食达150亿斤;在加工环节,由于过度追求精、细、白的消费误区,导致企业过度加工,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实用类文本中国饭碗粮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饭碗粮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

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

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压实防汛责任,落实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力。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

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

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材料二: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

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地下水超采区。

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种粮大户王拥军今年种了200亩小麦,其中100亩是抗旱节水小麦品种。

“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饭菜在端上桌以前就没有浪费了吗?有统计显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一天的餐食供应量,许多餐厅在原材料上的浪费率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甚至优化订餐流程,从而在备货环节尽可能减少食材的浪费。

商场超市同样是节约粮食的重要一环。

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很多商家都会采取“买得越多越便宜”的激励手段,并且推出相应的大包装。

同样是加速商品流通,比起简单粗暴地推出同一种食品的大包装,将不同食品搭配成促销组合,是不是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呢?商家甚至还可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一人食、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祖孙三代等不同分量的组合套餐,通过制止餐饮浪费来倒逼很多环节上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

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

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

“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

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

我国作为拥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

为此,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

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

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 14262 万吨粮食、991 万吨肉类产品、983 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 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实用类文本《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咸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实用类文本《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咸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2021年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

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但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

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

要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迫切需要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察,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

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

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摘编自《“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人民日报》2022年2月19日)材料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恶化了粮食安全形势,稳产保供不仅事关我国自身粮食安全形势,更具有全球意义,实现稳产保供要从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动和保护好种粮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毛泽东的《粮食问题》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启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毛泽东的《粮食问题》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启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喜气洋洋。

....,脚踏实地……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这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首先,这是由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同时具有政治、经济、能源、人权等多重属性。

实用类文本中国的粮食安全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的粮食安全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日,在不少地方的倡议下,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摇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连日来,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会热烈响应,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

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严厉要求,到“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的令行禁止,再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热情动员,国家高度重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

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

《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廷寿之道。

”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

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

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套、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成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坚持人与自然和诺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

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

实用类文本我国粮食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我国粮食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800万亩,丰收在望。

”农业农村部相关官员介绍说,2020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十三五”期间,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粮食连年丰收,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70公斤,持续高亍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赞道。

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增添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均较2015年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地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强粮食储备应急管理,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

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9月30日)材料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这一波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2.4元,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

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5 精准判断选择题(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5 精准判断选择题(练习)

精准判断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如何保障储粮安全,始终是粮食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始终以绿色储粮、节能增效、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鲜为目标,加强粮食储藏“四合一技术”即智能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检测、低剂量环流熏蒸、高效谷物冷却四项技术及其集成创新。

该技术有效消除了陈化粮问题,并将储粮损耗率从4%降到1%以内,储粮化学药剂施用量减少80%。

针对粮食库存检查耗时耗力耗资和日常保管效率低的问题,粮情动态云图分析软件系统通过导入粮情数据信息,快速生成直观的粮情动态云图,可实现对空仓、半仓、新入粮、发热、结露、霉变、突变等储粮模态进行实时快速扫描和自动辨识,为发现库存粮食异动、局部发热、霉变等现象提供预警报告信息,预报预警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还可预测未来21天储粮状态及变化趋势,实现对储粮全过程动态数量监管和粮食日常质量安全管理。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等于建设无形良田,相当于“绿色增产”,对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意义重大。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新技术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领域的落地应用,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科技储粮、科技管粮水平,为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17日) 材料二: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邱燕燕介绍,根据区域特点,因仓制宜,采取国际先进的无线电子测温系统,极大提高了储粮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恒温恒湿、绿色储粮,粮食损耗率降至考核标准内,工作量只有传统储粮管理的10%。

整个粮食库区全面实现WiFi 覆盖,方便了公司各类信息化业务使用。

每栋仓库拥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随时了解掌握该栋仓内的实时粮情。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衡阳市共有14家企业争取了中央财政对建仓项目的扶持,新增仓容约80万吨。

粮食 阅读 参考答案

粮食 阅读 参考答案

粮食阅读参考答案粮食,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文明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粮食的意义似乎被忽视了。

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粮食的重要性,而更多地关注于其他事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粮食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重新关注粮食问题。

首先,粮食是人类生命的基础。

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

粮食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我们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缺乏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甚至会引发饥荒和死亡。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资源,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粮食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粮食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地理和生活方式。

例如,中国的米饭文化、意大利的面食文化、墨西哥的玉米文化等,都是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通过了解和传承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粮食文化也是人们交流和交往的重要媒介。

在节日和庆典中,人们常常通过分享美食来增进感情和友谊。

此外,粮食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农业生产是粮食的重要来源,但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会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农业方法,如有机农业和节水灌溉,来保护环境和粮食资源。

此外,减少粮食浪费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浪费掉。

减少粮食浪费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

最后,粮食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粮食是我们获取能量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于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而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粮食的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了解到粮食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同时,阅读也可以启发我们对粮食问题的思考,激发我们对粮食的兴趣和热爱。

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阅读理解

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阅读理解

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阅读理解材料一: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要牢记嘱托,牢固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大力践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坚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发展共识。

我们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好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重视发挥种业集团的行业引领龙头作用,要重视推进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致力于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早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们还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通过引导餐饮行业提供小份菜、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光盘”理念存之于心、践之于行,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2年3月8日《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材料二:近日,国务院宣布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就是要回答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问题。

我国分别在新中国成立初和改革开放后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

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粮食安全。

非连续性文本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1. 根据材料一,对“粮食安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粮食基本自给,是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必要条件。

B.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保证。

C. 无论面对何种形势,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都是永恒的课题。

D.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科技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是底线。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强调了粮食对于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成为了全球共同的关注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种植业是中国农业的基础,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力的提升力度,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粮食生产高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粮食安全基础”的目标。

除了科技创新,粮食安全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粮食生产和管理体系。

政府需要制定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增强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经营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好转。

但是,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力和保障粮食安全,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问题:
1.为什么粮食安全成为了全球共同的关注点?
2.种植业为什么是中国农业的基础?
3.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
4.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取得了哪些明显的好转?
- 1 -。

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实用类文本《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安庆2022年4月高三)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年4月高三联考试题语文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政府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

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摘编自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材料二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是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关键时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应采取哪些策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应采取哪些策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均超过200公斤。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在粮食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饭碗”。

今天,“舌尖上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据统计,约有35%的食物损耗发生在消费端。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那么,有效遏制餐饮浪费将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餐饮浪费的综合影响已经超越粮食安全本身,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粮食浪费造成14亿公顷耕地和2500亿立方米地表水的损耗,还导致了34.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大量人力、物流成本等无谓消耗。

食物浪费引发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

杜绝浪费,亟需有效引导。

餐饮是资源型消费,必须重视利用经济手段调节供需杠杆,必须创新路径形成高效治理机制。

具体来说,要提升餐饮品质,让“不好吃”不再成为餐饮浪费的理由。

要改进餐饮服务模式,推出小份菜、半份莱,点莱人员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鼓励餐饮门店实行分餐制;免费提供打包餐盒,餐饮门店给予顾客“打包折扣”,要适当限制特色餐饮企业的市场准入,加强监管。

要适度减少对供应自助餐企业的经营许可,减少餐饮企业使用“无限量供应"模式,加强对自助餐门店食物浪费的监管。

从餐饮消费的角度看,一是塑造健康、理性的餐饮消费理念,从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入手,在全社会长期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舆论宣传,加强对青少年粮食安全、节约美德的主题教育。

最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45)(粮食安全)

最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45)(粮食安全)

最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拟题(45)(粮食安全)【附教师版答案与解析】编辑:崔学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一5题。

(14分)材料一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

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法。

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

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

我国水稻种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30%以上。

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20%。

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

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

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100~150m3。

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

机械设备如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

如卫星导航技术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农业机械按照预设路线自动精准行驶;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借助激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水稻作热处理,既可干燥新收割的潮湿的水稻,又能有效消灭水稻表层害虫。

“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饭菜在端上桌以前就没有浪费了吗?有统计显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一天的餐食供应量,许多餐厅在原材料上的浪费率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经营者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甚至优化订餐流程,从而在备货环节尽可能减少食材的浪费。

商场超市同样是节约粮食的重要一环。

为了加速商品流通,很多商家都会采取“买得越多越便宜”的激励手段,并且推出相应的大包装。

同样是加速商品流通,比起简单粗暴地推出同一种食品的大包装,将不同食品搭配成促销组合,是不是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呢?商家甚至还可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一人食、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祖孙三代等不同分量的组合套餐,通过制止餐饮浪费来倒逼很多环节上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

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

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卢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

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 年的3. 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 61亿吨.增长87%。

今年以来,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但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 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在田作物长势良好,秋根丰收可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摘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二:
程国强指出,我们需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不断增强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

按照“主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探索实践“国内供给+进口补充”资源配置模式。

在立足国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走出去”“引进来”。

(摘自《专家谈中国粮食安全:“走出去”和“引进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政)
材料三:
虽然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夏粮实现了增产,秋粮丰收可期,这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粮金安全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变化。

面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实施品种创新工程。

培育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实施科技丰产战略.持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永平、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保护和提高现有耕地粮食生产潜能、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加大对土壤改良技术、培肥地力技术研发投入,综合采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综合配癸技术等多种手段.促进土壤结构改良和营养成分增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将粮食生产潜力保存在土地中。

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子技”转变。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科技支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摘自《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日报》2020年10月16日,有删改) 材料四: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

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表示。

今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以具体行动诠释团结合作的意义;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创新举措,为小农户开发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同时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摘自《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贞献》,《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改)
4.下列对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障粮食安全是适应经济下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为社会大局稳定莫定基础。

B.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走出去”。

也要“引进米”,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雨要战略。

C.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意昧着要利用好科技,运用科技来解决农作物品种适应能力不够强、产量不够高、土壤结构不合埋等方面的问题。

D.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抓粮食生产,全力推进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既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能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B.抓住“三农"这块压舱石,凭借科技及政策支持,我国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增产,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

C.在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粮食安全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D.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看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目的是保障粮食价格平稳,确保粮食安全。

6.后疫情时代,如何做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