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社会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走出了低迷徘徊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加和发展,得益于农产品的价格回升,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扩大,还得益于我们这些务工的农民工资的上调,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因此,要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社会学分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强调通过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等措施。

保障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尽管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受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尚有待开拓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还在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
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走出了低迷徘徊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36.4元、3254.9元、3587元、414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8%、10.8%和10.2%、15.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10%。

从收入构成看,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4—2007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
纯收入由1746元增加到2194元。

虽然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60%下降到53%,但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04—200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999元增加到1596元,年均增长16.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4%上升到3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由25.5%上升到40%,是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三是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

2004—2007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由116元增加到222元,年均增长2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9%上升到5.3%。

四是财产性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

受农村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

2004—2007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由77元增加到128元,年均增长18.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6%上升到3.1%。

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社会学分析
农民收入为何能走出一度低迷徘徊的困境,连续4年快速增长呢?这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加和发展,也得益于农产品的价格回升,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扩大,还得益于我们这些务工的农民工资的上调,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1、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在农村得到大力推行,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

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活跃,农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人均收入458元,同比增长11.7%。

2008年上半年全国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人均336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工业收入人均66元,增长2.3%;建筑业收科人均41元,
增长15.1%:第三产业收入人均229元,增长12.4%。

2、中央惠农政策的支撑。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达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

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

中央财政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4项补贴达到1028亿元。

比2007年翻一番。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对粮食、生猪和油料生产大县进行奖励,对农业保险保费进行补贴,并对鲜活农产品运输予以费用减免。

全国人大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新时期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法律体系,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这些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农民收入增长。

3、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随着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归,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明显增加。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人均1080元,同比增长22.1%。

据测算,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64.9元,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9.4%,拉动收入增长加快7.2个百分点。

4、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服务。

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清理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劳动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重大战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

2004—2007年,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就培训农村劳动力1230万人。

据统计。

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农民工达到2.26亿人。

统计显示。

200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0.2%。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河北省200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93.4元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754.33元,占总收入的40.9%。

2008年上半年,全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880元,同比增长17.9%。

其中,农民务工收入人均785元,增长19.3%。

在务工收入中,本地务工收入人均430元,增长19.0%;外出务工收入人均355元,增长19.6%。

三、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对策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阻滞增收的自然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因此,要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具体来说,首先要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以确保粮食安全。

其次是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如蔬菜、花卉苗木、茶艺、优质水果,把高效经济作物和现代园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新的空间。

再次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更好地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增值。

最后,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旅游观光产业。

与此同时,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农业的保险,农业的信息。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

三是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

继续完善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

四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构建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幅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农村,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进程,确保灾区农民收入不减少。

五是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增收的外部条件。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
的要求,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农村环保等的投入力度。

八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注释:
[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比上年增长率=(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00%.
[2]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喜人态势[EB/OL]http:///jrzg/2008—08/28/content_1082068.htm.
[3]张魁兴.遏制通胀岂能靠压制务工收入增长[N].燕赵都市报,2008-0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