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故事化叙述带来的影响 [刍议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故事化叙述带来的影响[刍议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近几年,随着受众需求的变化和电视新闻的发展和创新,故事化作为一种报道的形式和风格,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多了起来,并且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故事化手法,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电视纪录片创作特点的借鉴。

但电视新闻独有的个性特征,对故事化在其中的运用具有特殊的要求。

电视新闻故事化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不仅希望更快地获得更多、更广的真实信息,还希望通过一种平等、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获得信息。

这也正是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栏目定位的《东方时空》一经推出就赢得观众喜爱的原因所在。

虽然栏目几次改版,但《东方时空》那种平民化、纪实性、用事实讲述百姓故事的表现形式始终没有变。

它的良好表现无疑是探索电视节目边缘形式的成功尝试。

尽管《东方时空》等类似风格的电视节目在电视新闻故事化方面有所创新,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与文学、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前者的“故事”必须是完全真实、自然的,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首先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后者的“故事”是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生活,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细节可以虚构。

当然,新闻的采访制作过程中还要掌握故事介入报道的写作技巧:要么通过记者客观的叙述与真实画面结合来反映“故事”,要么让报道中的人物自己来述说“故事”。

切忌强加记者过多的主观色彩,以免画蛇添足,使真实的报道给观众造成失真的感觉。

包装为电视新闻故事化提供了个性化空间。

电视新闻包装的实质是力求节目中出现的视听元素个性化,也就是各种新闻报道中强调突出个性特色。

随着电视新闻包装这一概念的逐步升温和完善,为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运用提供了一些突破常规、力求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所说的故事化表达的方式常见于新闻专题、社会新闻、珍闻、趣闻中,拍摄的新闻专题《幸福家园》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整篇报道是以一个小孩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和小孩的主观镜头来结构的。

在语言上,采用了童话故事会中旁白的解说形式,从孩子那天真、幼稚和好奇的语言里,巧妙真实地颂扬了城市建设的成就,把各级政府、市民支持关心城建的实举表现得恰到好处。

音乐在“故事”中的应用。

对新闻报道中加音乐这一问题,电视同仁意见不一。

赞成者认为,音乐本身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对新闻事件描绘和表现,强调气氛,而且还富有民族特色、地方性和概括性;反对者认为,音乐破坏了新闻的严肃性,把新闻客观真实变成了“作秀”。

我赞同反对者的观点。

但具体到一条新闻、一期专题节目和一些以情制胜的系列报道或连续报道,音乐的运用应该是可以尝试的,并且确有煽情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比如,去年我市遭遇了罕见的水灾,在抗洪抢险的宣传报道中,南阳电视台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水灾刚过,围绕抗洪救灾全过程,我台进行了系列报道,最后一集题为《抗洪精神永存》,报道除了对抗洪抢险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叙述外,在结束时没有任何语言,只有一段一分钟左右激昂向上的音乐,把抗洪中领导一线活动、干群筑堤、奔腾的洪水、抢险的车队和水中救人等一系列感人镜头进行盘点式组接。

画面组接后的视觉冲击力和音乐的听觉冲击力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巧妙地完成了弘扬和继承抗洪精神的宣传主题。

当然,在新闻报道中运用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用得合适、用得巧妙,最好是能在画面中看到音乐源。

比如,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消息,在表现家用电器时,把卡拉OK画面给予适当的突出,这时加入适合表现主题欢快的音乐,再插入一组农村新貌的镜头,画面和音乐对主
题的表达会显得自然流畅。

新闻从“播”到“说”的转变。

“说”新闻是在保证新闻的政治性、导向性的前提下,以更具轻松感、更富人情味、口语化特点,以“说”代替略显严肃呆板的播新闻,它是一种以恰当的形体语言讲述新闻的,是媒体拉近距离争取观众的一个积极的方法。

实践证明,“说”新闻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几乎每家电视台都有“说”新闻这样的栏目。

这种播报风格之所以受到观众赞赏,除了节目本身的高质量外,“说”的形式的确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新闻向“三贴近”目标的努力,还是传播者由“我说你听,我播你看”向着为满足观众为中心的观念转变,无疑“说”新闻为此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现方式。

文无定式,水无常形。

电视新闻表现的形式也是如此。

大胆而巧妙地运用故事化手段,使其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是电视新闻节目包装追求的较高境界。

而适度、精细地包装新闻,在拍摄、制作中突出个性,也有助于栏目风格的展示和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提高。

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处理好正确引导和附会迎合的关系。

近几年,伴随着新闻改革的步伐,大多数电视新闻工作者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电视观众对新的表现手法容易接受,并予以认可。

但是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把握在理论上缺少探讨,实践中经验不足,甚至有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产生了一些糊涂认识:不论正确与否,有没有思想性,只要是观众需要,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放到节目中来;无论真实性如何,只要新鲜、刺激就可以强拉硬凑到片子中,成为迎合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理由和手段。

这显然有悖于新闻的基本原则。

比如,现在有很多名人新闻,记者为了制造情节,甚至不怕将来去打官司,“炒”得很卖劲。

新闻有时的确“炒”起来了,但却破坏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完全违背了新闻故事化表达的真实性原则和记者的职业道德。

可以说,这种放弃正确引导追求附会迎合的危害显而易见,一味地追求故事化和所谓的艺术性,必将造成媒体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定。

所以政治性原则是电视新闻故事性的前提和条件。

总之,面对电视新闻改革的大环境,正确把握和运用故事化原则,对于改变新闻报道大而空、虚而散的缺陷,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视性,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
编校:施宇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