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习作教学谨从矛盾中寻求突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教学谨从矛盾中

寻求突破

【摘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习作有了明显的改变。但长期的自由的习作又带来不少的习作新困惑,尤以命题习作问题最多!笔者以市质量监测习作阅卷的情况,真实全面地反馈习作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及对策:以“加强学生修改的引导”来突破行款中“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以“推行‘随笔式日记’”来突破选材中“可以”与“更好”之间的矛盾;以“关注学生个体的习作经历”来突破立意中“真情”与“价值”之间的矛盾;以“大力推行随文练笔”来突破行文中“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矛盾。并籍此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习作教学指导方案,引导乐于习作,勤于习作,精于习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矛盾突破

习作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在感叹习作教学高耗低效,学生习作假、大、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觅习作中真情的表达与自由的绽放。自从新课标2001年颁发以来,在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八个年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习作教学的种种改变,如习作的束缚少了,自由度增加了;积累的量增加了,语句更优美了;无病呻吟的少了,真情流露的多了……可与此同时,一次次的命题习作,一次次的考场习作,反馈出的种种不如意之处不禁迫使我们去追寻其原因究竟在何处。在刚过去的二○一二学年,温岭市教育局组织了

二○一二学年第一学期义务教育五年级质量监测,其语文卷的习作题如下:

从题目来看,本次习作半开放的命题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生活共鸣,也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从习作分值看,本次习作包含了5分的书写,对于以往的习作检测以及卷面的书写检测来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对应着课标中提出的: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书写要切切实实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工整、规范的书写应该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习作的电脑阅卷,从整体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上能表达真情实感,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言较生动形象,文字通顺;标点使用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便于归因,特从行款、选材、立意和行文四方面来讲述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教学中应对的策略。

一、从“追求数量”到“保证质量”的突破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高年级每学年课内习作每学年十六次左右,即每学期八次左右。但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加上课外习作的进行,再加上日常小练笔的开展,每学期的习作保底都有每周一次的数量。当然,习作水平的提高必然离不开多练,但单单一个练字中却也有“傻练”的事倍功半与“巧练”的事半功倍之别。

(一)卷面习作中“行款”的问题——质量不佳

从阅卷情况反应,相当一部分同学卷面不够整洁,字迹普遍较潦草。错别字的现象还是一如既往地严重。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的同学句末的句号成了小圆点;有的同学除了段尾一个句号,全段全是逗号;个别同学在行末还存在着标点换行的现象;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全文的标点全不占格,有的甚至全文没有一个标点。而在习作格式上,有的同学全文不分段,有的同学段首没空两格。对于题目的写法也存在一些差别,有一部分同学习作标题均空了两格、三格或四格,而不是居中撰写。

所有的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的作业、习作中一直都有着较高的出镜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认为习作水平的提高只能是多练,却忽视了每一次的习作如何保证质量的提升,而诸如“标点符号”,“错别字”,“书写格式”这些小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加以纠正。

旧版新课标规定了习作的字数,在2011版课标中已将表述的文字改为“习作应有一定的速度”。一定的速度隐隐传递出的一个信息便是应该将重点放在习作质量

的提升之上。尤其是以上所反应的诸如标点、错别字、格式等习惯性的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应该从习惯上下功夫。出于习作习惯的养成与纠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须加强学生习作修改的引导。

(二)“保证质量”须“加强学生习作修改的引导”

基于学生总是“欣赏自己的优点,却盯着别人的缺点”这一心理,有机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互改,可谓事半功倍。其一,读改法!就是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对方听,无论是读者还是听者,都可以凭着语感听出或感觉出一些显而易见的加字、漏字、错字之处,读改法可以有效地促使习作文从字顺的达成,当然前提还得是读者认真读,听者用心听。其二,为评改法!就是与同学交换自己的习作,看错别字,看标点,看病句,甚至看选材,看内容!评改法实际便是对读改法的一次更为细致与全面的查漏补缺。为了使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改有成效,改有所得,我们还可以尝试对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一次摸底,根据学生不同的习作水平分成不同的评改小组,如A组同学主要负责习作格式、标点、错别字甚至病句的修改,B 组同学主要负责检验A组同学的修改是否正确得当,以及字词句的推敲甚至布局谋篇的指导等等。经过“读改”与“听改”之后的习作交还习作主人进行二次创作,再送老师批阅,如此一来,大量的习惯性问题便可入到有效的扼制。

习作修改的引导,不仅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习作的评改当中来,更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做自己习作主人的意识,持之以恒,更为主动的自我修改的习惯也便可以随之形成,而格式、标点、错别字等等容易发现而又容易改正的习惯性小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二、从“可以选用”到“这个更好”的突破

十几年的从教经历,也曾带过几届学生到毕业。当我们有心对每届学生的习作内容作一次梳理时,便会惊讶地发现:怎么上一届学生的习作和这一届学生的习作差不了多少呢?就是同一届学生的习作也能发现:往往同样爬山的题材可以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且大同小异;每次同主题的习作中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选材是雷同的。我们不禁反思,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吗?

(一)卷面习作中“选材”的问题——雷同虚构

半命题的习作虽然写作范围宽泛,但同时也是对学生选材能力的一次考验。我们先来看看部分学生的典型拟题:

人气型

《我迷上了书本》、《我迷上了阅读》,此类习作语句或结构受本册课文影响,基本能得高分。《我迷上了电脑(电视)》、《我迷上了游戏》,此类习作作者多为中下档学生,能表达入迷,但语句往往较平实。

大众型

《我迷上了轿车》、《我迷上了手机》、《我迷上了玩具芭比》……《我迷上了摘橘子》、《我迷上了抽奖》、《我迷上了捉迷藏》……此类习作小作者能根据生活中一次经历来讲述自己的入迷,可一次的经历就能表达入迷吗?

迷糊型

《我迷上了失败》、《我迷上了幸福》、《我迷上了关心》、《我迷上了坚持不懈》、《我迷上了帮助》……此类习作看题就让人有种玄之又玄的感觉,因为选材的对象过于抽象或宽泛,习作往往主题不明,表述不真。

虚幻型

《我迷上了做梦》、《我迷上了学校的未来》、《我迷上了梦中的小岛》……此类习作基本以虚构的经历构成习作的框架,尽管不真实,但也不乏部分想象奇特,文笔优美的佳作。

表面上看,其实学生的生活经历并不狭隘,反而是丰富多彩的,可为什么习作选材个性而独特的佳作却少之又少?其主要的问题是在选材上“可以”和“更好”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