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艰苦奋斗攻难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同甘共苦攻难关
1、党员干部共同奋斗 2、红军官兵同甘共苦 3、军民团结共度难关
1、党员干部共同奋斗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井冈山时期的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同志和战士们过着同样的艰 苦生活,一起挨冻受饿。行军途中,党员干部也带头去做群众 工作,写宣传标语,搞调查研究,做思想工作。女党员在农业 生产、打仗中也积极发挥骨干模范作用。
2、红军官兵同甘共苦 红军官兵实行了官兵一致,“从毛泽东同志到炊事员 都是一样,在政治上、经济上没有上下级之分,只有分 工不同,大家非常团结,考虑的是如何去把敌人消灭, 根本没有考虑生活上的问题。”
(1)毛泽东、朱德以身作则 毛泽东:带头吃野菜;将棉衣让给贫农 朱德:不搞特殊,经常穿着草鞋和破旧衣服,和伙 夫头没有差别,所以有“伙夫头”的外号。
(2)挑粮上山运动 为解决井冈山上粮食短缺问题,前委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 同志决定动员部队到山下运粮上山。这一指示下达后,同志们 立即响应号召,军首长和各级干部亲自带头挑粮上山,掀起了 挑粮上山运动。 朱德:朱德的扁担
(3)互让救命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各种药品非常缺 乏,食盐就成为红军伤员擦洗伤口消毒的最好药品。由于食盐 缺乏,在小井红军医院里就发生了一包救命盐的感人事迹。
2、勤俭节约为革命 案例:(1)毛泽东:一根灯芯的故事
(2)伙食费 (3)衣服
3、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全体红军官兵愿意艰苦奋斗而毫无怨言,就在于在党的领 导下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就不可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 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帮助红军修筑防御工事 1928年春耕插秧后,仅宁冈县乔林乡的群众就分三批900 多人上井冈山参加修建哨口工事的劳动。 井冈山有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硃砂冲、桐木岭五大 哨口,群众和红军战士一起挖战壕、筑石墙,经过军民的共同 努力,五大哨口的防御工事得到加强,每个哨口上有瞭望哨, 中有战斗堡垒,下有几里路程的“竹钉阵”。
(4)军事困难: 敌强我弱:红四军只有一万多人,2000多支枪。湖南
敌军共20 个师,江西敌军共有11个师。 战争频繁:平均每九天就有一次战争,红军长期作战,
“有三日难得一食之苦”。 武器弹药缺乏:大多数没有枪的战士以大刀、梭镖为
武器,有枪的也只配有三发子弹,冲锋前打一二发,追击 时打第三发。
2、千方百计打破封锁
军械处的主要工具有风箱、火炉、铲子、铁锤等,设 备简陋,原料缺乏,技术落后,但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工作, 将修理或制造出的武器,拿到后山上进行验枪试放,经过 检验合格后,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应解决了红军各部队 的武器供应。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用的一门迫击炮, 就是军械处修好的。
3、排除万难克敌制胜
面对艰苦的条件和强大的敌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 共产党人充分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过 党员干部共同奋斗,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军民团结共 度难关,克服了重重难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 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和“合剿”,创造了中国革
命历史上的奇迹。
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使红军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 艰苦的时刻,仍然保持着英勇奋战的顽强斗志,并且成为 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成为一种光荣传统和高尚 精神被全国人民继承发扬。
井冈山地区距大中城市较远,经济落后,再加上国民党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货物金融彼此 不能流动,造成根据地日用必需品缺乏,这给红军的给养 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封锁造成的经济恐慌,是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边界割据的致命伤。
(1)恢复和开辟红色圩场 圩场,即集市,是当时井冈山地区民众进行商品交换的主要 场所。 遂川县:恢复和改造草林圩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 红色圩场。1928年1月 宁冈县:开辟了大陇圩场 , 1928年5月28日。 采取保护工商业、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 繁荣景象:红军战士赖春风的描述
(1)党支部建在连之上
党代表首先依靠支部发展党员,连长、副连长、排长,大多数是党 员,有的还是支部委员,靠这些领导骨干来开展工作。党代表抓住了支 部委员、党员群众、连队领导骨干之后,再通过士兵委员会的形式把连 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搞起来。政治思想工作搞好了,也就推动了连队的军 事训练。正因为这样,毛泽东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 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2)设立公卖处 为了抑制不法奸商的高价剥削,克服军民因经济封锁 带来的生活困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设立了五个公卖处, 分别在茨坪、小井、大井、下庄、白银湖。 公卖处的物资大多是从白区直接筹来,省去了中间商 人的剥削环节,价格比较公道,深受军民的欢迎,为山上 军民解决供应日用必需品,起了很大作用。
(3)开办工厂 被服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 山后,在茅坪桃寮的张氏宗祠办起了被服厂,这是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被服厂。“八月失败”后,被服厂于 1928年7月迁到茨坪的李家祠继续开办。
作用:打破了土豪劣绅对圩场的控制和垄断,正常贸 易受到保护, 活跃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贸易往来和物资 交流,发展了根据地的商品经济,促进了根据地的商品交 换,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 保障,帮助根据地军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除了包含物 质消费方面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生 活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
谢谢!
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在红军医院食盐供应不足的 情况下,为了让其他伤病员清洗伤口,让出一包救命盐, 而他自己却因伤口感染,献出了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
3、军民团结共度难关 (1)积极支持红军 参军热潮:“人人争当红军”,当红军成了根据地人民十 分光荣的事情。 积极拥护支持红军:打仗时,根据地人民自动站岗放哨,还 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帮助红军输送伤病员,送慰 劳品。
(1)灵活运用游击战术 在战术上,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战术。
3、排除万难克敌制胜
(2)两军相逢勇者胜 案例: 1928年4月的五斗江战斗 1928年6月的龙源口战斗
第二节 艰苦奋斗显本色
1、苦到极致志更坚 2、勤俭节约为革命 3、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1、苦到极致志更坚 吃穿用方面虽然极端困难,但大家“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因为红军战士们明白,他们不是为了资本家、土豪劣绅而打仗, 而是为了劳苦大众,为了自己的阶级解放而打仗的,“目标明 确了,干劲也就大了,吃什么苦都心甘情愿”。所以,红军生 活虽然很苦,“但却很少听到有人叫苦牢骚。这是因为革命的 信念,革命的热情,激励着每个人。大家心情舒畅,生气勃 勃。”
(1)粮食短缺:红军共有一万余人,每月要消耗粮食40多万 斤,而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
(2)缺衣少被:冬季,井冈山上山高风大,战士们还是穿两 件单衣和草鞋,没有被子,就盖稻草取暖。很多人的手、脚、 耳朵都生了冻疮,甚至溃烂。
(3) 医药匮乏:战争频繁,伤病员增多,但医药匮乏, 当时红四军只有医务主任四人,医生八人,有的医生还是 从敌人那边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医生。没有医疗器械,就因 陋就简、就地取材,用井冈山的竹子做成消毒盆、镊子、 探针等器具,没有西药只能以中草药代替。
被服厂工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利用祠堂作厂房, 利用旧门板作工作台,利用手纺线代替机制线,没有机器 就用手工缝制,没有染料,就用菜籽壳、黄枝子、牛眼籽 做原料,把白色染成灰色,或用墨烟染成黑色。被服厂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根据地红军官兵的穿衣盖被问题。
军械处:1927年10月,毛泽东进驻茅坪后,把袁文才 的修械所扩大,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修械所”, 1928年7月,修械所被正式改编为“军械处”。
艰苦奋斗是一种驱动人们自强不息、追求奋斗、昂扬 向上的精神,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一种百折不饶的精神。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是一种客观现实,而全体红军官兵 的艰苦奋斗就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外在反映,是中国共产党 人政治品格的凸显。
2、勤俭节约为革命 红军官兵从上到下省吃俭用、厉行节约,真正做到 了节约每一文钱、每一粒粮、每一寸布、每一滴油、每 一颗子弹,才能使有限的物资发挥的作用更大,发挥作 用的时间更长,以度过难关。
(3) 开展熬硝盐运动
为什么要熬硝盐? 怎样熬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熬硝盐运动的作用?
• 井冈山时期,食盐稀缺,红军主要吃硝盐。当时, 硝盐一块钱八两,咸盐一块钱只能买到一两,还很 难买到。没有盐吃怎么办?为了解决吃盐的问题, 红军就从老房子的墙根上,把老土墙的土挖出来, 换上新土,然后把这种老土墙的土放在水里泡,用 泡的水来熬硝盐。有时还把尿桶底上长期积累起来 的白硝刮下来,用水一泡熬硝盐。因为尿桶底上的 白硝含盐量较多。硝盐熬出以后,上面是硝,下面 是盐。就是这样的硝盐,在南瓜汤里放一点,味道 就算很好了。要是在南瓜汤里放一点食盐,就了不 起了。虽然生活这样清苦,但是战士们很乐观。
第五章 艰苦奋斗攻难关
第一节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1、困难有时到了极度 (生活方面) 2、千方百计打破封锁 (经济方面) 3、排除万难克敌制胜 (军事方面)
1、困难有时到了极度 (生活方面)
毛泽东指出,“边界苏维埃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 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 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2)士兵委员会 当时,连、团、师各级都有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士兵委员会 发扬民主,使士兵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党 的正确领导下,战士们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真正做到了“艰难 奋战而不溃散”。
案例:1929年1月,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一个特 务营与赣敌战于大庾,失利后引退折回粤边南雄界,由闽粤赣 边界转至吉安、兴国一带。在30多天的长途急行中,没有一个 士兵叛变逃跑,还在困苦不堪之际将敌军刘士毅部队击溃,成 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