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教科研训一体化一般是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中小学的师资培训部门借助本区域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实行“科研引领、教研同行、研训一体、技术支撑”的运行方法与策略。教科研训一体化在幼儿园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研、科研与培训质量的提升。笔者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后,总结了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具体方法:定主题,研案例,常反思,做科研,创文化,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科研训一体化

研究表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科研训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所指的“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指在幼儿园园长的引领下,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效能最大化为追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的教师研训模式。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教”“科”“研”“训”作用的对象都是教师,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效能最大化。教科研训一体化在幼儿园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谈了一些看法。

一、定主题,改进园本教研的方式

“问题”是幼儿园一切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研质量的高低。这里提到的质量不是指问题基于的理论有多高深,而是指问题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联系程度,联系程度越高,问题质量就越高。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教研,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做有深度、有效度的园本教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是教师,体验者是教师,研究者同样是教师。力图在制度的保证下,让教师成为园本研修的绝对主角。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做法是主题化、系列化与成果化。主题化,要求每学期的园本教研围绕“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教研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学期的园本教研活动。系列化,要求园本教研要在这一个主题脉络下连续开展,在若干个学期之后形成树状结构的教研系列。比如,现在正在进行以“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抓手,对环境、生活环节、观察、师幼互动开展系列研究。一个阶段的教研要逐步落实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支架的目标。成果化,要求在教研工作中既要重视教研的过程,也要重视教研的结果。记录研究过程,梳理研究成果,这是教研的总结,为今后的成果运用做好了准备。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就在“一日活动皆课程”和“课程

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情况,从主题目标设定、游戏区域创设、教学活动设计、日常生活管理、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一日活动研究,以及开发园本(班本)微课程、设计幼儿活动材料等,形成“设计——研讨——实施——再研讨——改进”的一日活动研究基本模式。

二、研案例,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主阵地不仅仅在课堂,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一日活动皆课程”,所以,幼儿园教师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这个案例可能源于日常活动中幼儿的一段对话,可能是来自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学习的一次观察,可能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一个话题的讨论,也可能是角色游戏中新游戏情节生成的过程。总之,这些案例就是发生在幼儿教师的身边,关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关于教师支持与指导的第一手资料。

本幼儿园的做法是:带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走近教师,开展专业指导。《指南》是教育部颁布的用于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的纲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份国家指导性文件。在园本教研中,做到了人手一本《指南》,并围绕《指南》中的目标开展研讨、进行研究,把《指南》中的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进教师是指教研活动要高度关注教研活动的直接对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游戏化”等理念冲击下,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做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从而有效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以案例作为园本教研的支撑有其理论的合理性,而只有基于教学实践案例之上的“教科研训”,其实效才可能为实践所证。运用教育科研方案的案例研究不能抛开理论与专家的引领,否则研究的过程就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而这样的过程何谈促进教师的发展呢?

三、常反思,提高园本教研质量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把“反思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提出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的要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经验的反思。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依照他的理论,只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把未经雕琢的经验借助反思这一手段进行加工,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是可期的。这里的反思不仅仅是指幼儿教师经常做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后的反思,而是在教研、科研、培训层面对实践进行全面回顾,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对经验进行条理总结,以形成进一步实践研究的支撑。反思层面不应局限在业务组织者,而是应该让所有参与者都能进行深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做科研,提升教师研究意识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强,但“研究”的能力应该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要“研究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要“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探索”和“研究”的起点应该是“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就像本篇文章反复强调的,教育教学中呈现的具体问题才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研究的过程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叙事性行动研究,使教学过程具有研究性。但在幼儿教师这里,研究理论难度较高,行动研究才是我们擅长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让每位幼儿园教师都立项、做课题研究并不切合实际,容易导致研训脱离教学,这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本幼儿园倡导的科研理念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绩即成果”及“小立项,大作为”。可以让多人合作研究一个课题,观察、师幼互动、游戏和日常活动等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主题,一个集体活动、一篇教学设计、一个游戏案例、一个学习故事都可以成为研究成果,这样能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玉国.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J].教育科学论坛,2015,(23):38-39.

[2]姚晓林,吴云勇.浅析学前教育发展问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31):23-24.

【摘要】幼儿的美术创作分为信息获取、视觉转化和表现输出三个阶段,如果没有信息获取和视觉转化这两个重要途径,幼儿很难达到良好的个性表达与艺术创造目标。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范画和现场示范引导教学,进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美术艺术素养。

【关键词】个性表达;信息获取;视觉转化;表现输出;现场示范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是否需要进行示范,是幼教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多年的幼儿美术教学经验让笔者得出肯定的答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大量、水平较高的范画并且现场示范。因为美术归根结底是一门视觉上的艺术,如果没有视觉上行之有效的引领与模仿,幼儿就不能收获、熟悉各种美术技能,也就无法达到表现美的目的。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美术示范的“度”呢?

一、时间上调节

以中班为例,上课时间一般为20~2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命题欣赏、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讲解示范、鼓励启发幼儿模仿创作、幼儿动手创作、幼儿作品讲评这几个步骤是不可能的,除非皆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要想让每次美术活动都成为一次技艺向上的阶梯,而且要让幼儿在每次学习中把握一项可以学以致用的美术技法,却不拘泥于单一的绘画模式,这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美术技法讲解,多方示范引领,多幅范画、多角度语言引领拓展思路,这绝对不是五分钟的引题活动可以解决的。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把美术活动变成半日活动,先讲解示范,让幼儿完全领会美术知识点、创作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