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

作者:阮朝辉

来源:《继续教育》2013年第05期

摘要: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既有“文凭的含金量”不足,也有毕业生“走工人路径”等问题。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对策应是加大投入,建立“一个龙头三个放开”的省域职业教育体系和实行东西合作办学,为中职生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关键词:中职教育;吸引力;本科职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于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建议和措施有:应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中职生实行全免费和提高生活费补贴的措施;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职教毕业生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快改革招生制度,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优先对口招收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适度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衔接,探索中、高职学制与课程的贯通模式,搭建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等等。要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尤其是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就应在借鉴国外先進职业教育模式、加大投入、改革招生制度、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比例等的基础上,建构完善“一个龙头三个放开”的省域职教体系。

一、成立本科级的“龙头”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或学院)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全国各地对职教的政策扶植与投入来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这仅仅对“断头教育”、“终极教育”的职教的投入,是治标不治本的投入。因此,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应加大投入,成立一所本科级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或学院)。这所本科级的“龙头”职业大学的建立既是解决学生发展的希望——中职生、高职生(包括想学技术的普通高中学生、普通大学生、成人学生)的大学梦想与机会;又是解决职教教师发展的希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对口师资培养、進修、深造等问题;还是解决中职与高职学校办学的希望——理论指导、技术创新与引领等;更是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代企业虽然有培养高端型技能人才的义务,但企业更希望获得招来就能产生效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职业教育的学校、师生和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希望、梦想、机会与普通教育实现了基本的权利均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另外,只有建立了本科级的“龙头”职业大学,通过同层次的对比、竞争等,才能对普通本科教育進行根本性的改革。目前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尽人意,高技能型人才又严重匮乏;而不少学生及其家长甚至秉持即使是大学毕业即待业也要选择上普通高中、上普通本科大学。这不能仅仅归责于“学而优则仕”、不想“走工人路径”的文化生成;还应该归责于普通本科教育改革缺乏同层级的其他大学(职业教育大学)的外部竞争动力:一旦有本科级的职业大学参与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竞争,普通本科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问

题(進口与出口质量)才有可能被触动,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地变革。目前,国内仅有一所公立本科级职业教育大学,其它的都仅是高职高专,个别民办本科大学其性质近似于职业教育本科学校,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本科学校。这是与我国社会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是严重不相符的,也是职业教育成了“断头教育”的根源所在。

二、“三个放开”搭建现代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虽然目前学界提出搭建“立交桥”的职教体系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但不仅仅是搭建、打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普本的“立交桥”,还应该放开普通高中生与中职生、普通专科生与高职生、普通本科生与职业本科生(本科职业大学建立起来之后)等的相互转学和学分互认等机制;放开本科级职业大学,使之和普通本科一样既可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招收中职、高职毕业生、成人学生——不能限制职业本科大学只能招收职教生、成人学生;同时放开专业硕士、博士招收的门槛和中职教师参考普通中学教师评定职称的门槛等。

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关键是要放开中职升高职、升普本的限制。目前,国内仅有浙江、上海等几个省市的中职升高职实行了保送制,而且保送的比例都还较低。另外,全国其它大部分省市中职升高职还控制在5%这个范围。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中职生直接升普本的先例,中职生要升普本,只有通过自学高中课程,以社会考生的名义报考普本,这不得不说是严重伤害中职生公平教育需求的表现。对此,要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不仅要放开中职升高职的比例,而且应放开中职升普本、职本的门槛限制。

三、加强中职与高职,高职与职本教育的课程衔接建设

组建了“职业教育大学”、也就搭建起了中职升高职、高职升职业教育本科或普通本科(中期选拔考试)。这只是教育制度及体系建设问题,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中职升到了高职、从高职升到了本科(含普本、职本)之后,这些从中职或高职升到高职或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能否跟得上直接从高中升到大学(或大专)、已经学了2年职业教育基础课的学生的学习進度,1年(大专)、2年(本科)之后能否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值。如果中期选拔考试后升上去的学生,不仅职业教育基础不牢,而且职业技能也只是略知皮毛,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对此,根据国内外目前高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也必须建构起完整体系的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当然,完整的课程衔接体系不是削弱高职、职教本科的基础技能及文化基础教育质量来迁就中职教育,必须奠基于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统一的前提;必须考虑不少中职和高职学生毕业后有可能直接就业而不一定都要升高职或本科的特殊现象。当然,东部教育发达的个别省份在中职升高职的考试办法中设置了“职业技能科目”,这是值得可取的尝试,但是更应该构建合理的中职与高职、职本的课程体系。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尽力缩小收入差距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進入中职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收入较低的阶层。中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显现出是“万不得已才读中职”的现象。究其根源,既有教育质量、学习效率的原因,也有教育公平、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原因。

上述前三点是从教育本身出发,创造、形成教育均衡的对策。教育最终是为了社会发展:改革人事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是从体制上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证。同样是接受中等教育,为什么高中生可以升大学、大专,而中职生只有极少部分能升高职?同样是接受高等教育,为什么普通本科生可以考公务员,高职生几乎没有考公务员的可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产业发展还将需要大批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员;广大农村、乡镇还严重紧缺技术、专业人才,即使在同一地区,普通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实际收入、社会待遇根本不能和公务员相提并论。对此,应加大力度改革人事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才能提高中职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五、加大东西部合作办学,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东西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现象: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设施先進,教育资源富裕,但是生源严重不足;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师资严重不足,生源却相当富足。对此,应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协作办学。这样既可以提高职业、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还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职教育毕业生,东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吸引力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本质不是“文凭的含金量”的问题,也不是“走工人路径”的出口问题,而是受教育者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梦想和希望等被人为地限制的问题。职教生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与梦想都被限制了,何谈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布鲁贝克早说过:

“人不仅要为工作做好准备而接受教育,而且要为工作的变换与发展做好准备而接受教育”。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就必须基于人的公平发展理论,借鉴国外先進职教模式,为了满足后工业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一个龙头三个放开”的职教体系和实施合作办学。不仅要加大中职保送上高职的比例,更要创造合理的中职报考普本、职本的选拔考试体系。

[责任编辑:郭延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