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学习重点】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解读《猫》,去找出谜底。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
污涩.(sè)怂恿
(sǒng yǒng)婢.女(bì)
..
蜷.伏(quán)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多含贬义。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交流点拨】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四、精讲点拨
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遭主人用木棒击打,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
A.安详.(xiánɡ) 消耗.(hào) 懒惰.(dài) 妄.下断语(wànɡ)
B.怂.恿(sǒnɡ) 乞.丐(qǐ) 叮嘱.(zhǔ) 提.心吊胆(tí)
C.蜷.伏(quán) 污涩.(sè) 虐.待(nuè) 畏罪潜.逃(qián)
D.怅.然(chànɡ) 屋脊.(jí) 预警.(jǐnɡ) 怒.气冲天(nù)
(解析:A.“惰”应读作“duò”;C.“虐”应读作“nüè”;D.“脊”应读作“j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藤椅红棱惩戒若有若无
B.悲楚忧郁断语默默无言
C.暴怒逗乐倚靠毫无生义
D.抵抗逃辟凝望隐隐约约
(解析:A.“棱”应写作“绫”;C.“义”应写作“意”;D.“辟”应写作“避”。)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合作探究
1.“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
【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2.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交流点拨】那只猫当初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3.“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4.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5.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做一个宽容仁爱之人。
6.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是一个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四、交流展示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狠心毒打它,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