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合格考复习计划新版

高一物理合格考复习计划新版
高一物理合格考复习计划新版

2018年高一物理合格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山东省高一物理合格考将于6月23日举行,考试内容为必修1全部内容和必修2中的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面对复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形势,我们要充分研究考纲和课标,明确考点,把握热点,摸准方向,周密计划,狠抓落实,使学生对水平测试涵盖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其应用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

二、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课堂教学,结合几次模块考试成绩,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面大,厌学物理情况较严重。有的班级有一半的学生基本不学物理,教材、资料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听讲。

2、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类型、物理公式都记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对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的确定,功能关系无法自主地理解和应用。

3、审题不严密,运算能力差,犯低级错误。如指数的运算、分式的通分,甚至连百以内的加减乘除都算不对。经常看错题目、误解题目。

4、理解能力差。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读不懂题意,无法正确捕捉有效的解题信息。

5、解题不规范,格式层次不分明。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记不住,方程原形不会用字母运算,往往一开始就代数据,一点错全盘错。

6、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习惯不好。就题做题,一错再错,从不进行总结和思考。老师要求学生错题登记,题后三思,学生总是应付了事,效果不好。

7、物理思维基本谈不上灵活变通,与数学图象、函数,极值相关联的题束手无策,新情景问题有畏难情绪。

三、考情分析

1、合格考针对学生必修学分模块命题,突出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物

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能力、初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2、考试题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在形式上降低了难度,但样卷中选择题在内容上、情景上有一定难度。

四、复习策略

1、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合格考的最低目标是60分。主要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所以对课本上一些较偏、较难的知识我们尽量不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本章节的知识点理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在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知识的纵横联系。每学完一章,就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本章的知识,作一个单元整合,同时,进行测试,及时反馈信息,作出试卷讲评。

2、精心组题,限时训练

课堂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备考工作的进行,而所精选的题目的优差,也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备课组从备考复习一开始便认真分析各种信息,精选复习资料,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每一位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合理选题,适当精讲。

3、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教学的进度与难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整体的推进,但更要着眼两部分临界生;一是后进生,估计不能及格的学生;二是经过努力能达优秀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下些功夫,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整个复习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把提优扶差落实到课堂上。

在摸清各班的两类临界生基础上,对于优生采取如下措施:

①每次测验时除完成全体学生必做题外,多做附加题。

②综合训练与测试时,为他们准备5—10套提高题。

③平时完成必做的作业外,可到老师处拿额外的练习卷做。

对于后进生采取如下措施:

①首先是对他们多些关心,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从而乐于投入到复习中去。

②加强个别辅导,督促他们背诵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公式、甚至典型例题,按

考点一一排查,找出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③同样,综合训练与测试时,为他们准备5—10套基础题。

五、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2018年4月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20200225110552)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这学期本人担任高一三个班的物理,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 果,我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 法方面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都有明显提高,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 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 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 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通过一周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上课属于0基础,所以面对的挑战比较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强个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二、教材教辅分析 高一上学期总共五章,包含了运动学,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今年是第四年新课改,其突出了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 代性、反应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教材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 进而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必修一 是一个重中之重。 三、教学进度安排: 1-5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6-9周第二章力 10-11周第四章物体的平衡+期中考试及复习 12-18周牛顿运动定律 19-20周期末考试复习 四、本学期应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为高二和高考做好铺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及把握好重点, 在这个基础上,有意思继续深化知识与问题的深度,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与解题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规范、答 题规范及学习习惯。为此通过平常习题,周测,月测,半期测, 期末测反应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稳步提高整体学生水平。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人教版考试年级:高一学科:物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的重力加速度g都取10m/s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B.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动的时间 C.研究地球的自转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对于力,只需说明其大小,而不需说明其方向 C.一个力,可能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D.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D. 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压力4.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这个单位是由质量1kg的物体重力为9.8N规定下来的 B.“牛顿”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k取l时定下来的 C.1N就是使质量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 D.质量1kg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 5.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质量大于对方 6.下列各图表示的是某一物体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 (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不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7.如图所示,弹簧秤右端用绳子系在墙上,左端一人用力拉,发现弹簧秤读数为100N,

2020年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完成了月-地检验,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C.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现了海王星 D.开普勒潜民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对天体做的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产生了怀疑 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时,如图所示,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对物体m做功大于零 B.重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m做正功 D.弹力对物体m不做功 3.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间内力F的平均功率是 A.B.C.D. 4.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表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 5.6倍,线速度大小为v1,周期为T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线速度大小为v2,周期为T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3,周期为T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T1=T3<T2B.T1>T2>T3C.v2>v1>v3D.v1>v2>v3 5.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可视为质点)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运动的时间相同 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二、多选题 6.如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1. 加速度(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t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gt 2 1h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1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水平。定性问题较多,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以为物理就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衔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O点以初速度v开始作曲线运动,已知物体只受到沿x轴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则物体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 C.不断增大D.不断减小 3.甲、乙、丙三船在同一河流中渡河,船头和水流方向如图所示,已知三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均大于水流速度v0,则 A.甲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B.乙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 C.丙船可能垂直到达对岸D.都不可能垂直到达对岸 4.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速u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大于水速,则其中正确是() A. B.

C . D . 5.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 ,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 .在直升机A 和伤员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 、B 之间的距离以l =H -t 2(式中H 为直升机A 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A .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B .伤员处于失重状态 C .从地面看,伤员做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D .从地面看,伤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6.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oy 平面上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和y 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前2s 内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 .质点的初速度为8m/s C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8m/s D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16N 7.如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斜面底端A 点正上方高度为6 m 处的O 点,以1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撞在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 (210/g m s ) ( )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1. 加速度a (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 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 t +=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 gt 2 1h =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 1 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 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 )(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 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26. 电场力做功:W AB =U AB q ,(注意三个量的+/-);W 电=E p1-E p2(W 电做正功,E p 减少;W 电 做负功,E p 增加) 27. 一般规定无穷远处或接地电势为0,正电荷附近电势为+,负电荷附近电势为-。 28. 电势能:q E p ?=,(注意三个量的+/-)(电势越高,+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势越低,+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29.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定义式U Q C =,(Q :单板电荷量;U :两板间电势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 4S C πε=(S :极板正对面积,d :板间距,ε:板间电介质介电常数)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一、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是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兰怯

脖澄锢砀拍詈臀锢砉媛伞3浞值鞫难盎院椭鞫裕阎饕木Ψ旁谘芯刻岣哐幕舅刂屎湍芰Ψ矫妗R鸩降鼐勒诔踔形锢硌爸械牟涣佳跋肮吆退嘉椒ā?lt;SPANlang=EN-US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康髡莆蘸没≈丁⒒炯寄堋⒒痉椒ǎ康鞫晕锢砀拍詈凸媛傻睦斫夂陀τ茫馐悄芰ε嘌幕?/FONT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2.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质量均为1 kg的小球A、B,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以4 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弹簧的原长为2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sin 37°=0.6,cos 37°=0.8.此时弹簧的长度l和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25 m,25 N B.0.15 m,25 N C.0.25 m,12.5 N D.0.15 m,12.5 N 3.在中国海军护舰编队“巢湖”“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用GPS定位系统研究“千岛湖”舰位置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护舰编队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 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 D.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5.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2N C.2N D.10N 6.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分别以4v0和3v0的速度从倾角为37°和53°的斜坡上水平抛出,并分别落在各自的斜坡上,已知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落地点离抛出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9:16 B.x1:x2=1:1 C.y1:y2=3:4 D.l1:l2=9:16 2.如图所示,P是水平地面上的一点,A、B、C、D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AB=BC=CD.从A、B、C三点分别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这三个物体都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则三个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v C为() A.2:3:6 B.1:2:3 C.1∶2∶3 D.1∶1∶1 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铁球彼此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 ) A.B.C.D. 4.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速u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大于水速,则其中正确是() A.

B . C . D . 5.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0.5m/s ,水的流速为0.3m/s ,河宽为120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小船垂直河岸划动时,路程最短 B .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400s C .当小船与河岸上游成37角划动时,路程最短,此时过河时间为300s D .当小船垂直河岸划动时,时间最短,此时靠岸点距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72m 6.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直角坐标系,质量m =4 kg 的质点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先用沿x 轴正方向的力F 1=8 N 作用了2 s ;然后撤去F 1,并立即用沿y 轴正方向的力F 2=24 N 作用1 s ,则质点在这3 s 内的轨迹为图中的( ). A . B . C . D . 7.如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斜面底端A 点正上方高度为6 m 处的O 点,以1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撞在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 (210/g m s ) ( ) A .0.1 s B .1 s

物理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2节 一、物体和质点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错)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地球的自转可看作质点,转动的车轮不可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三、坐标系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四、时间和时间间隔 时刻为一点,时间为一段 五、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问题:物体的位移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情况? 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象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象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问题: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物理量,说明它们是标量还是矢量。 答:温度、时间、质量、密度等是标量,速度是矢量。 问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口袋中原来有20kg大米,再放入10kg大米,口袋里共有30kg大米。那么如果一个物体第一次的位移大小为20m,第二次的位移大小为10m,则物体的总位移是不是30m呢? 矢量的运算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问题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小结:物理中矢量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当规定了正方向后,正值表示与正方向同向,负值表示与正方向反向。反之亦然。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1.定义: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x v t ? = ? .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v=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否)

高一新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新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一新学期物理教学计划,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一物理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扎实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每一个学的物理知识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接下来是整理的,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 本学期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x、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每课有教案、学案、课件,为组内的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进入到“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做好一切准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做实“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每一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案设计既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设自我拓展栏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x、探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所教班级较多、学生较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x、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向课堂管理要效率。加强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保证杜绝无案上课现象出现;课堂提问切中主题,讲求参与度,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课堂小结做到简洁精练,课堂教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规范教学行为,实行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x、加强集体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二次集体备课,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地完成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球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F1与F4是一对平衡力 B.F2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D.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3.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g-F sinθ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6.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 2 v 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 2 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 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7.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 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 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 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 8.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如图为影片中登山队员的登山的照片。已知其中一名队员重为G,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绳子拉力也为G,则此时山峰对该队员的作用力()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

高一月考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 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 律的结论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C.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位于竖直面内,一质点以v=10m/s的初速度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 方向水平抛出,1s物体到达P点,O、P连线与x轴间的夹角为α,取2 10/ g m s =,则 tanα为() A.1 B. 1 2 C.2 D. 2 3.星球上的物体脱离该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 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2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它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 1 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 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 gr 3 B. gr 6 C. gr 3 D.gr 4.已知引力常量G,在下列给出的情景中,能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 A.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和时间t B.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周期 T C.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D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和卫 星的周期T 5、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 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 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A. 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6.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 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 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2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

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组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高一1、5、11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 2.下面列出的单位,均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N、J B.m、kg、J C.m、kg、s D.kg、m/s、N 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 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4.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A.路程是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路程是0,位移0是0 5.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 学中的加速度不同 ..的是 A.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Array D.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 6.如图1所示,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 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抽去里面的空气后,再把玻璃筒倒立 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抽去玻璃筒里的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1月月考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1月月考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 .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 .在田径场1500m 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m D .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位移大小为100km 2.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 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 、B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 移至C 点后,A 、B 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B .绳子对B 的拉力增大 C .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大小不变 D .A 、B 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3.在某次检测国产某品牌汽车的刹车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踩下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2305x t t =-,则关于该次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4s 内的位移是40m B .汽车的加速度是﹣5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是20m/s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是10m/s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22m/s ,方向向东 B .大小为22m/s ,方向向西 C .大小为23m/s ,方向向东 D .大小为23m/s ,方向向西 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蚊龙号”在00()t t 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2 vt B .20 2t t v C .0012t vt t ??- ??? D .()2 02v t t t -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 、N 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 点是轻质细绳OA 、OB 和OC 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 点和C 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 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 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