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完整版

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完整版
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完整版

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为什么亚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不是[Ar] 3d54s1或[Ar] 3d44s2

在学生的想法里: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还是应该先失去最外层4S的电子1S22S22P63S23P63d6?或者还是[Ar] 3d54s1?

理由:1、由于铁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4s为最外层,两个电子容易失去,故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该为[Ar]3d6;

2、由于铁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当失去第一个4s电子后,4s轨道还有一个电子(半充满稳定),再失去第二个电子则是3d上的,变为3d5(也是半充满),此时能量最低。因此,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该为[Ar] 3d54s1

3、根据构造原理,先排3 d后排4 s故应先失4 s后失3 d,即[Ar] 3d44s2

到底那个正确呢?

查阅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联合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化学(下册第四版)》,书中明确提出亚铁离子的价电子结构为3d6。该教材P736有如下一段描述:

由表23-2可看出:①第一过渡系元素除钪外都可失去4s2形成+Ⅱ氧化态离子。②由于3d和4s 轨道能级相近,因而可失去一个3d电子形成+Ⅲ氧化态阳离子……④同一元素氧化态的变化是连续的,例如Ti的氧化态为+Ⅱ、+Ⅲ、+Ⅳ;V的氧化态为+Ⅱ、+Ⅲ、+Ⅳ、+Ⅴ。

这是因为(n-1)d和ns轨道的能量相差不大,可以逐个失去s电子和d电子造成氧化态的连续变化

正确的是: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6或1S22S22P63S23P63d6

由此:基态铜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一价铜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应该是1s2 2s2 2p6 3s2 3p6 3d10或[Ar] 3d10

电子式及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化学金排机器码:H194-6181-8919注册码:9173-5111-9903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依次如下: H:1s1 He:1s2 Li:1s22s1 Be:1s22s2 B:1s22s22p1 C:1s22s22p2 N:1s22s22p3 O:1s22s22p4 F:1s22s22p5 Ne:1s22s22p6 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63s2 Al:1s22s22p63s23p1 Si:1s22s22p63s23p2 P:1s22s22p63s23p3 S:1s22s22p63s23p4 Cl:1s22s22p63s23p5 Ar:1s22s22p63s23p6 K:1s22s22p63s23p64s1 Ca:1s22s22p63s23p64s2

Sc:1s22s22p63s23p63d14s2 Ti:1s22s22p63s23p63d24s2 V:1s22s22p63s23p63d3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Mn:1s22s22p63s23p63d54s2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Co:1s22s22p63s23p63d74s2 Ni:1s22s22p63s23p63d8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表示方法及其强化练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表示方法 一、能层、能级与轨道 总规律: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在不同的能级中。 1、核外电子的能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和电子亚层。电子层又叫能层,它决定电子的能量高低和离核远近;同一电子层还可以分成一个或几个电子亚层,电子亚层决定同一电子层的电子的能量差异和电子云的形状。s 亚层呈球形,p 亚层呈哑铃形,d 亚层成四瓣花瓣形,f 亚层形状更复杂。能级就由能层和电子亚层共同构造。 2、能层用n 表示,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表示为1、2、 3、 4、 5、 6、7,依次对应K 、L 、M 、N 、O 、P 、Q 层。 电子亚层 s 、p 、d 、f 表示。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亚层是n 种。K 层只有s 一种亚层,L 层有s 、p 2种亚层,M 层有s 、p 、d 3种亚层,N 层有s 、p 、d 、f 4种亚层,O 层有 5种亚层,P 层有6种亚层,Q 层有7种亚层。 能层用电子层和电子亚层共同表示,在电子亚层符号的前面加上能层序号就是能级符号。 例如: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5d 、5f 、6s 、6p 、6d 、6f 、7s 、7p 、7d 、7f 、 3、同一电子亚层形状相同但伸展方向不同,可以构成不同轨道。s 有1个轨道,p 有3个轨道,d 有5个轨道,f 有7个轨道,可用方框来表示。 s 轨道 p 轨道 f 轨道 4、能量关系:①相同能层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ns < np < nd < nf ;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1s < 2s< 3s< 4s ; 同一电子亚层形状相同但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相同。2p x =2p y =2p z 5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也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中,然后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入。 构造原理:即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记忆方法:1,22,33,434,545,6456,7567。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 6、d 10、f 14)、半满(p 3、d 5、f 7)、全空(p 0、d 0、f 0)状态时,体系能量最低。这个可以看成洪特规则的特列。 这三个排布规律解释了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个,解释了最外层电子数不超

电子式及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化学金排机器码:H 注册码:9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依次如下: H:1s1 He:1s2 Li:1s22s1 Be:1s22s2 B:1s22s22p1 C:1s22s22p2 N:1s22s22p3 O:1s22s22p4 F:1s22s22p5 Ne:1s22s22p6 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63s2 Al:1s22s22p63s23p1 Si:1s22s22p63s23p2 P:1s22s22p63s23p3 S:1s22s22p63s23p4 Cl:1s22s22p63s23p5 Ar:1s22s22p63s23p6 K:1s22s22p63s23p64s1

Ca:1s22s22p63s23p64s2 Sc:1s22s22p63s23p63d14s2 Ti:1s22s22p63s23p63d24s2 V:1s22s22p63s23p63d3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Mn:1s22s22p63s23p63d54s2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Co:1s22s22p63s23p63d74s2 Ni:1s22s22p63s23p63d8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2018年通用版中考化学专题测试专题0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含解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 一、单选题 1.【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小明想 知道通过改变X 的值,可表示多少种不同的粒子( ) A .7种 B .6种 C .5种 D .4种 【答案】A 【解析】当该意图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18,当该示意图为阳离子,则可能失去了1个、2个或3个电 子,当为离子结构示意图,则可能得到1个、2个或3个电子,故共有6种离子,故选A 。 2.【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如下图是X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 元素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 元索的符号为Mg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D .X 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 3+ 【答案】D 3.【 广西防城港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Fe +、3Fe + 是同一种离子,都属于铁元素 B .生石灰和氧化钙是同一种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和钙元素 C .2NO 和24N O 是同一种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

D.属于同一种元素,两种粒子的电子排布相同 【答案】B 【解析】A、Fe2+、Fe3+核内质子数相同,故都属于铁元素,但不是同一种离子,错误;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生石灰和氧化钙是同一种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和钙元素,分别是?3、+5,正确;C、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式不同,物质也不相同,错误;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质子数相同,元素的种类相同;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也不同,错误。故选B。 4.【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3个氧分子:3O B.3个钠离子: C.2个氢原子:2H D.氯化钾:KCl2 【答案】C 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7届九年级一模化学】下列冇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④可以形成化合物 B.②和③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不同粒子 C.②和④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②和③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A.①是钠原子,④是氯原子,它们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化合物,正确;B.②是氖原子, ③是氧离子,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不同粒子,正确;C.②是氖原子,④是氯原子,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的原子,正确;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②是氖原子,③是氧离子,错误。故选D。 6.【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出的结论不. 正确 ..的是

电子式及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电子式及元素的电子排 布图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化学金排机器码:H 注册码:9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依次如下: H:1s1 He:1s2 Li:1s22s1 Be:1s22s2 B:1s22s22p1 C:1s22s22p2 N:1s22s22p3 O:1s22s22p4 F:1s22s22p5 Ne:1s 22s22p6 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 63s2 Al:1s22s22p63s23p 1 Si:1s22s22p63s23p2 P:1s22s22p63s23p 3 S:1s22s22p63s23p 4 Cl:1s22s22p63s23p 5 Ar:1s22s22p63s23p6 K:1s22s22p63s23p64s1 Ca:1s22s22p63s23p64s2

Sc:1s22s22p63s23p63d14s2 Ti:1s22s22p63s23p63d24s2 V:1s22s22p63s23p63d3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Mn:1s22s22p63s23p63d54s 2 Fe:1s22s22p63s23p63d64s 2 Co:1s22s22p63s23p63d74s2 Ni:1s22s22p63s23p63d8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321 +11+22+422+5 2 3 +6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3.2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重难点) 3.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重点) 【课前预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如铁、水、食盐。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朗读《漫游原子世界》,猜想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我是一个小、小、小的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78~79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 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5.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数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资料】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阅读】 1.找出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并举两例。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8电子稳定结构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告诉我们,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外周运动,那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在原子核外的呢?下图是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图,仔细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注: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 (1)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排______个电子。规律: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最外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 (3)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比第一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__(填“大”或“小”,提示:从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思考)。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______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______向______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则: ①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 ②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个)。 4.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如: 5.阴阳离子的形成: (1)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阴离子,如N3-、O2-、F-。 (2)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阳离子,如Na+、Mg2+、Al3+。

规律: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b.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6.“8e”稳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8e”稳定结构可知,N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________,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规律: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 7.原子的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分别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Na_______、Na+__________、Cl_________、Cl-________、NH4+_________、OH-_________。 8.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______,如r(O)______ r(Na)。 (2)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_________,如r(Mg)______ r(Al)。 (3)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也相同,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约___________,如r(Cl)______ r(Cl—)。规律:不同的原子结构对应不同的性质(如化合价、半径大小等),这就是“结构决定性质”。9.核外有十电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核外有十八电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如M层只有排满18个电子后才能排N层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1.2.A元素原子L层比B元素L层少2电子,B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B 可形成(D) A.AB B.A2B C.A2B3 D.B2A3 例2.(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 2.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1)碳原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钾原子(K)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硫离子(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铝离子(A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练习题

第二讲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练习题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常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把它们叫做K、L、M、N、O、P、Q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依次类推。 1-2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1 2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8 1 2 8 2 2 8 3 2 8 4 2 8 5 2 8 6 2 8 7 2 8 8 2 8 8 1 2 8 8 2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是: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新】中考化学 专题0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含解析)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0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11”指的是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填离子符号)。 (2)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如下表: 序号物质温度平均速率/(m?s﹣1) A H2 27℃ 1900 B O2 27℃ 480 C O2 127℃ 560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 (3)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_____。 【答案】质子数 Na+ BC 分子的种类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冷的地方干得快 13:4

2.【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1)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该原子有______个电子层,X的值是_______,M元素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 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 M元素和第②小题的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仿照示例填空: 物质名称示例:水铁_____ 氯化钠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____ 分子______ 【答案】 3 11 金属 A Na2S 原子二氧化碳离子 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下图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第2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原子的核外电于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结构紧密相连。 2.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过原子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但是,应当注意这部分教学对学生来说既难以理解又难以掌握。因此,本节内容在讲解时不宜加深也不宜拓展,只要学生达到了解的水平即可。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那么: 1.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3.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讲解]:虽然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却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述]: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来说,核外电子的运动比较简单。对于核外电子数多于一个的原子,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51页第一段内容。 [提问]:核外电子多于一个的原于其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总结板书]:(1)在多电子原子里,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高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高核远的区域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七层。 核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讲解]:根据以上三点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 [板书]: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高核距离:近——————————→远 能量:低——————————→高 [讲述]:为了能够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以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板书]: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原于核及核内质子数; 2.弧线表示电子层数;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注意:a.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b.电于先填充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填充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电子式及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电子式及元素的电子排 布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化学金排机器码:H 注册码:9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依次如下: H:1s1 He:1s2 Li:1s22s1 Be:1s22s2 B:1s22s22p1 C:1s22s22p2 N:1s22s22p3 O:1s22s22p4 F:1s22s22p5 Ne:1s 22s22p6 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 63s2 Al:1s22s22p63s23p 1 Si:1s22s22p63s23p2 P:1s22s22p63s23p 3 S:1s22s22p63s23p 4 Cl:1s22s22p63s23p 5 Ar:1s22s22p63s23p6 K:1s22s22p63s23p64s1 Ca:1s22s22p63s23p64s2

Sc:1s22s22p63s23p63d14s2 Ti:1s22s22p63s23p63d24s2 V:1s22s22p63s23p63d3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Mn:1s22s22p63s23p63d54s 2 Fe:1s22s22p63s23p63d64s 2 Co:1s22s22p63s23p63d74s2 Ni:1s22s22p63s23p63d8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321 +11+22+422+5 2 3 +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练习题

练习题第二讲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能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离核稍远的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常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O、M、NK叫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把它们叫做、L 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QP L层,依次类推。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1-2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各电子层的电子数素元元素素元电元素核核电荷数名称符号符号名称荷数K L M N L K M N 2 氢H 1 8 Na 1 钠11 1 2 Mg 8 2 氦He 12 镁 2 2 2 8 Al Li 3 锂13 铝3 1 2 2 8 4 Be 铍14 Si 硅 2 2 4 2 硼B 15 8 P 磷 3 2 5 5 2 碳C 16 S 8 4 2 硫6 6 2 17 5 2 8 氯Cl 7 氮N 7 2 氩Ar 8 8 18 氧O 8 6 2 2 钾K 9 19 氟7 F 2 8 8 1 2 2 20 8 钙8 Ca 8 10 氖Ne 2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表示方法 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是: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教学过程 【引言】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这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视频中还介绍了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着非常广阔的相对空间,电子就是在这非常“广阔”的空间里作高速的绕核运动。那么电子的绕核运动还有着哪些特征?这些运动的电子在核外又是怎样排布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同学们请看,屏幕上展示的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我们共同看一下。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过渡】根据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设想猜测】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活动】略。 【质疑一】电子的绕核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迹? 【质疑二】电子的绕核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是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就没有规律? 【讲述并投影】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同时测定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这就是我们将要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中加以学习的电子云。 【过渡】同学们太伟大了!我们研究分析原子结构中电子的运动情况,用了不到10 分钟的时间,而科学家们却用去了一个多世纪!让我们踏着科学的足迹,重温这段曲折、坎坷、震撼世人的科学探索过程! 【投影】历史回眸 1.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但是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伟大的学说没有为人们所重视,被忽视了20多个世纪——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憾事! 2.直到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对当时化学实验的现象分析,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第一次将原子学说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道尔顿说得那样,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

第2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练习题

第二讲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练习题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常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把它们叫做K 、L 、M 、N 、O 、P 、Q 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L 层,依次类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是: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 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结构示意图(原子、离子) 2.电子式(原子、离子)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结构示意图:Na+;Cl-;Ar ;K+;N ;O 电子式:S2-;K+;S;P ;He 。 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所有粒子都带中子 C.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不含电荷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电子在核外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B.电子云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C.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越不容易失去 D.在原子中,除最外层电子层,每层上的电子数必符合2n2个 3.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中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中子数 B.中性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在R2-中: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 D.在R2+中: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 4.在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中,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电子式及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化学金排机器码:H194-6181-8919 注册码:9173-5111-9903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依次如下: H:1s1 He:1s2 Li:1s22s1 Be:1s22s2 B:1s22s22p1 C:1s22s22p2 N:1s22s22p3 O:1s22s22p4 F:1s22s22p5 Ne:1s22s22p6 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63s2 Al:1s22s22p63s23p1 Si:1s22s22p63s23p2 P:1s22s22p63s23p3 S:1s22s22p63s23p4 Cl:1s22s22p63s23p5 Ar:1s22s22p63s23p6 K:1s22s22p63s23p64s1 Ca:1s22s22p63s23p64s2

Sc:1s22s22p63s23p63d14s2 Ti:1s22s22p63s23p63d24s2 V:1s22s22p63s23p63d3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Mn:1s22s22p63s23p63d54s2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Co:1s22s22p63s23p63d74s2 Ni:1s22s22p63s23p63d8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S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 1.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图; 2. 学会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表示原子结构; 3. 运用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学习重、难点】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法、探究总结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鲍林近似能级图 多电子原子中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如下规律: 1.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b、角量子数l(角量子数l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并和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级) 角量子数l 0、 1、 2、 3 、4… 相应原子轨道 s、 p、 d、 f 、g… c、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 磁量子数m = 0,±1,±2…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总结归纳出能级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为: 规律:(n+0.7l)愈大则能级愈高 (n+0.7l)第一位数字相同的,能量相近,合并为同一能级组 能级组的划分是导致周期表中化学元素划分为周期的原因 [过渡]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涉及电子层、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见上) 2.泡利不相容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精英大视野丛书)中考化学 第10讲 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

第10讲 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 智能概述 一、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且依能量的不同分层运动,又称分层排布,其能量由第一层向外一次增高,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如下: 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③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④在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个(n 为电子层数)。 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如+-4NH Cl 、等。 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由营养粒子相互作用可构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 相互联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该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①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 O Mg Na ,,, ②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2,Mg Na ③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2,O Cl 三、离子符号 +22Mg 前一个2表示2个镁离子;后一个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问题解决 例1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7 例2 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3有A、B、C三种元素,已知A+ 的原子核外没有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C原子与B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常见的C单质是黑色固体.化合物甲中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1,则化合物甲的名称是() A. 酒精 B. 碳酸 C. 天然气 D. 醋酸 例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 ) 例5有一含有Na+、Mg2+、Cl?、SO42?的溶液,已知Na+、Mg2+、Cl?的个数之比为3:7:9,若Na+的离子个数为3n,则溶液中SO42-离子个数为() A. 3n B. 4n C. n D. 6n 例6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 A. 2,8,18,32,32,18,8 B. 2,8,18,32,50,8 C. 2,8,18,32,18,8 D. 2,8,18,32,50,18,8 刻意练习 1.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二期工程也已正在实施。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可以制造出一种含四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利用质谱仪探测可以证实它的存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是一种新的氧化物分子 B. 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与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C. 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D. 该分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 B. 带电荷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练习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练习 同步自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物质中,接触时不反应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B.将木炭浸入红水中 C.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镁带放入到稀盐酸中 2.将少量的木炭烧红后,伸入到装有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反应后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C.燃烧中要吸收大量的热 D.反应后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木炭 D.高锰酸钾 4.下列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 A.加热碱式碳酸铜B.加热高锰酸钾 C.木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5.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金刚石 B.碱式碳酸铜 CH) C.一氧化碳D.甲烷( 4 A.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B.这里的碳具有还原性 C.有些燃烧不需要氧气D.镁具有还原性 7.下列反应中,能吸收大量热的是()。 A.碳还原二氧化碳B.氢气还原氧化铜 C.锌粒和盐酸反应D.白磷自燃 8.将3g碳放在6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的物质()。 A.只有二氧化碳B.只有一氧化碳 C.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碳单质和氢气都有的化学性质是( )。 A.氧化性B.可燃性、还原性 C.常温下稳定性D.都难溶于水中 10.下列对于木炭和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都能放出热量 C.都属于化合反应D.都发出白光 二、填空题 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