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73-01
摘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可能导致企业费用和损失的发生,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越来越来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企业风险管理这一系统中,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组织运营中的地位日趋突出。

本文在分析了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风险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以对组织风险的评估与改善作为目标,旨在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的规避、转移和控制,以提高组织整体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2.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享有独特的位置,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使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内部审计师更了解组织的高风险领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确
保这一前提条件实现的关键。

3.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

在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时,企业决策层应对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其工作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审计目标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使用适应风险管理原则的审核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包括测试控制,还包括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在经理层的领导下,对接受分权的其他职能部门、下属企业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直到现在我国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仍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集中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而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新情况,迫切需要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高,对具体实施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于常规的审计程序,还要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就我国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
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3.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完善及独立性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还不够成熟,各公司特点也不尽相同,存在各种内部审计类型并存的局面。

内部审计虽大多隶属于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但其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同时接受政府审计的监督和指导,甚至接受政府审计的指令实施有关审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

三、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1.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应用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运作方式已有很大变化,内部审计应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便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

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行审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集成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以实现对企业财务及其其他经营决策的实时监控,避免监控不力而发生的损失。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有效作用的客观要求。

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熟悉财会、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第三,要拓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范围,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纳入考试及其培训范围,使内部审计师能够全面的掌握觉察和分析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向事前的、提供决策咨询、实现企业增值的管理地位转变。

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较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但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公司的性质、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且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孙清娟.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浅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
[2]刘德运.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6(6):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