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风格论体系主张风格多样化
提出文学风格之二十四品
其中除流动、实境、委曲、精神、洗炼、形容几品是论其表现方法,
其余十八品皆是论艺术风格。
对于每种文学分风格的区别把握往往从诗歌描写的艺术形象的风貌神态上决定其分野。
(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二。诗论意义
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诗歌创造和诗歌理论批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从重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强调诗的作用,在于引发联想,而不在于描述和说明这一点来说,司空图的诗论,对后人有重要的启发,其中韵味说,四外说等是司空图对诗歌意境理论深入而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
四、评价:
xx的评价
诗歌创作中旧的影响和新的倾向并存,“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诗中还有宫廷诗风的痕迹,遣词造句用典等尚未摆脱六朝绮糜婉转之风。但四杰诗歌中毕竟融入了浓郁的情思与壮大的气势。因此这一评论可以反过来说,时带六朝锦色,然调入初唐。即虽然四杰诗歌中仍沾染着六朝风气,却已开启了唐音之风。陈子昂风骨与兴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诗歌体裁上的成就:
xx、xx长于五律,xx、xx长于歌行
律诗绝句方面,王勃杨炯于平仄、对偶、用韵等方面完善了律诗绝句的体式。
七言歌行方面,卢、骆运用“以赋为诗”的手法,使得诗歌气势壮阔
以赋为诗即铺张扬厉的描写融合以抒情、议论的手法
七言歌行的体式工整而有流荡的气势和力量,读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以赋为诗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纵横开阖、书卷自如之气。
xx诗论
一、诗论主张:
1、亲风雅不废xx
“别裁伪体亲风雅”“清词丽句必为邻”
“清词丽句”是杜甫对于建安以来诗歌语言的美学概括,可见其对于语言表现的重视。
2、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转益多师是xx”“不薄今人爱古人”
对待前代文学的态度即要继承前代文学的风雅传统,又要转益多师,择善而从。
3、诗歌审美理想:
肯定清新秀丽,更重视壮阔豪迈
其诗歌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四类
艺术特征:
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矛盾,表现民生疾苦
诗思脉络分明,曲折生动,形象突出,个性鲜明。手法上善用对比、白描,融叙事抒情于一炉,语言平易自然,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二)诗论主张
1、诗歌本质特点的认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感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xx,xx,实义”
xx《xx墓志铭》中提出xx集大成之意
真正提出杜诗集大成一说是在秦观《淮海集•韩愈论》中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杜氏韩氏乃及集诗文之大成者也”意义:
杜甫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作为诗国的集大成者,既对前代的诗歌遗产进行了总结和继承,又为后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后者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韵外之致:
要求诗歌所描写的形象蕴涵深厚,情趣深藏,内含的意趣要远远超过语言描写的表层意思。
味外之旨,指审美感受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情感韵味与语言表现形式高度统一的诗歌才具有味外之旨。
(二)思与境谐
思,诗人的主观情思。境,客观物象及其存在空间。
强调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过程中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和谐统一。必须有思有境,有意有象,做到意与境谐,情景两洽。
三、皎然《诗式》
晚唐:
司空图《诗品》
初xx
一、四杰其人:
xx、杨炯、xx、xx
二、诗歌理论主张
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三、创作表现:
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1、内容题材上的扩张:
“从宫廷引向市井,从xx移向xxxx”
送xx之xx
城阙辅三秦,风烟xx。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xx。
1、诗歌表层:
语言之凝练老成、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
2、艺术构思层面:
“为人性僻xx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构思深刻、惨淡经营使杜诗呈现深沉、凝重、含蓄、深沉之貌
3、感情和思想层面:
深沉真挚的情感伴随深刻厚重的思想,体现为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忧虑和思考。
五、xx诗歌理论与创作比较
初唐
一、四杰提倡刚健骨气
二、xx风骨与兴寄
盛唐:
一、xx
1、清水出芙蓉——清真自然的提倡
2、xx文章建安骨——风骨兴寄的重视
二、xx
1、xx诗论
2、集大成说
3、沉郁顿挫说
三、《xxxx集》
1、《xx》之品评标准
2、盛唐气象
3、xx璠“兴象论”
xxxx:
一、xx
1、讽喻诗论
2、闲适感伤杂律诗论
二、xx派
三、理论评价: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吸收前人成就,应以取其思想精华为主,而不是模拟他们的语言。
(三)不平则鸣
突出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动地位与作用,也含有作家深入社会现实亲身体察实际生活。
(四)气盛言宜xx
气盛言宜,要求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抒情言志所形成的巨大艺术感染力。
闳中肆外,指广采博取容纳众多艺术成就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
尚质、著诚:
要求诗有质朴深厚的感情和充实丰富的内容
抑淫、去伪:
要求诗歌去掉淫词xx句和虚伪的雕琢
主张清除六朝靡丽的诗风影响,恢复美刺、补察时政的作用
(三)理论意义
韩愈诗论
一、创作倾向:
xx崇尚雄奇险怪、光怪震荡之美
诗歌创作注重表现色彩和韵律,以极度的夸张、变形,用强烈的色彩和节奏加以表现。
李杜二公,诚为劲敌,杜陵沉郁雄深,太白豪逸宕丽。
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
诗论比较:
《xxxx集》与xx璠兴象论
(一)诗论及意义
出自《唐人选唐诗》,《唐人选唐诗》包括《河岳英灵集》等九种唐诗选本。各选本的选录标准和体制有很大差异,从中可看出中晚唐主要诗歌流派的倾向与诗歌主张。
4、提倡文质并重,肯定魏晋以来诗歌艺术的美学成就
“文质xx,众星xx旻”
三、诗论评价:
李白基于儒家诗学传统,主张作诗以《风》《雅》为准则,力主恢复雅正之声。
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审美理想源自于钟嵘的审美理想,并以之为权衡尺度品评六朝诗家名流,犹能突破前人的某些偏见,在开拓审美艺术视野方面做出了贡献。
同时,李白的诗学理论不仅表现在对“雅正”传统和“清真”品格的探索上,而且能从艺术构思和审美特征上深入到浪漫主义表现领域。这是对儒家传统诗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二、诗论主张:
1、主张保持雅正思想,反对专事雕琢的形式主义文风。
“xx久不作,吾衰竞谁xx”
2、主张诗要“清真”,提倡“清新自然”之诗风,反对因循模拟
“圣代复xx,垂衣贵清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崇尚“逸兴”、“壮飞”的豪放飘逸诗风,追求艺术表现宏阔之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xxxx”
翡翠兰苕象征清丽之美即优美
鲸鱼xx象征xx之美即壮美
4、创作技法:
重法重神
1、重法:
“晚节渐于诗律细
“为人性僻xx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重神“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患
,波澜独老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成觉有成”
二、诗论评价:
三、集大成说:
杜甫对历代诗歌艺术怀着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是其成为集大成者的主要原因。
四、沉郁顿挫说:
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杨雄、枚膏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郁顿挫”本为杜甫言诗文创作深沉蕴藉,讽喻现实,章法上顿挫有致,后来被移用评价其诗歌风格
xx: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xx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xx朝庭终不改,xxxx盗莫相侵!
三。理论意义
皎然《诗式》
一、诗论主张:
(一)、关于诗歌风格:
提出“辩体有一十九字”,即十九种文章德体
这十九种体中,有的偏重于诗的品格状态,有的偏重于诗的情感状态,有的偏重于诗之意态,而如忠、节、诫、德,似乎只重在思想内容,虽标准不一,但在陆机、刘勰文体风格论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
(二)、关于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
1、“采奇于象外”,强调诗意境创造要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奇妙感受。
2、《明势》篇要求诗歌意境具有一种飞动之势
3、主张诗歌意境创造不能忽视人工作用,但同时崇尚自然之美,要求意境形成后,无人工斧凿之痕,有直率自然之妙。
二、诗论意义:
司空图诗论
一、诗论主张
(一)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韵,诗的语言。致,诗歌内含的意味情趣
二、诗论主张:
(一)风骨:
东汉时,用“风骨”来品评人物,形容人物体貌与风度,多赞人物富有神采,刚直劲健,清俊有力。
六朝时,用“风骨”移评绘画、书法之气韵和笔力
至《文心雕龙•风骨》将风骨一词移评于文学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俊爽,则文风成焉”
对于风骨的理解:
黄侃“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一指内容,一指形式
兴指表现在作品中由外界事物触发产生的感受兴致。
象指反映在作品中外界事物的具体兴象。
兴象指诗歌中展现的完整的审美意象。
兴象论的要求:
(1)风骨是兴象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之一
(2)兴象超远的作品应当具备“神来气来情来”之妙
(3)兴象的构思要新颖奇特巧妙,并且具有自然的声律之美
xx诗论
(一)创作表现:
白居易诗歌传世有2800多首,唐代诗人诗歌传世最多者。
2、诗歌分类
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wk.baidu.com诗
3、关于讽喻诗
(1)创作目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诗歌内容: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艺术特色: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而径质朴直截了当通俗xx
其言直而切语言口吻刚直激切
其事核而实真实反映客观现实
其体顺而肆体例顺畅不受约束
4、对待诗歌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xx论
一、诗歌创作的美学特征:
1、瑰奇宏廓之美:
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的诗歌形式融合以远大理想、宽阔胸怀和雄伟气魄的诗歌内蕴
2、奔腾浩荡之美:
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情感力量
3、纵横变幻之美:
想象奇特,纵横驰骋,跳跃变幻
4、明丽疏朗之美:
清丽明快的色彩格调及疏朗的意象组合
5、清水芙蓉之美:
清新自然、任情真率的语言风格
一、评价:
韩愈xx文章,xx始高蹈
xx倡xx清淡之音,扫六代之纤弱
xx飘零忧国xx,感遇伤时xx
xx论功若xx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泽厚“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风骨和兴寄的实践,六朝绮糜诗风的余韵一扫而光,雄浑苍茫、浓烈昂扬的情感气势开启了盛唐气象的序幕。
《xxxx集》的选本特点:
理论意义:
殷璠的这一选评标准,体现出盛唐诗歌一方面克服了南朝至唐初的形式主义风尚,讲求风骨、兴寄,力追建安;另一方面,又很多地吸取了自齐永明至唐初逐步发展起来的诗歌声律经验,创造出优美的诗歌格律。于是形成了盛唐诗歌风骨与声律兼备的特色。
(二)xx璠兴象论
标举兴象,反对轻艳是殷璠诗论的基本特征。
风指浓烈昂扬的感情力量骨指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
陈子昂对风骨的形容“骨气端翔,音情顿措,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xx:
兴指xx之手法,寄指内容上有寄托
兴寄合用,指“托物起兴”“因物喻志”之手法,即要求诗歌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内容充实,寄托深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借咏物叙事抒发激越情怀,寄托人生理想和政治见解,即其“兴寄”主张的实践体现。
语言上崇尚用辞的怪奇与构词的散文化倾向。将以和谐圆润为美,以创造韵味无穷的意境为主的唐代诗歌美学完全突破。
二、诗论主张:
(一)行峻言厉心醇气和
强调作家本身是创作的主动者,作品的优劣高下受其自身修养影响。
(二)陈言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
陈言务去是韩愈诗文革新中对于诗文语言风格的总体主张,表现他崇尚诗文语言力戒陈俗,避熟就险,难中见巧
提出文学风格之二十四品
其中除流动、实境、委曲、精神、洗炼、形容几品是论其表现方法,
其余十八品皆是论艺术风格。
对于每种文学分风格的区别把握往往从诗歌描写的艺术形象的风貌神态上决定其分野。
(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二。诗论意义
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诗歌创造和诗歌理论批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从重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强调诗的作用,在于引发联想,而不在于描述和说明这一点来说,司空图的诗论,对后人有重要的启发,其中韵味说,四外说等是司空图对诗歌意境理论深入而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
四、评价:
xx的评价
诗歌创作中旧的影响和新的倾向并存,“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诗中还有宫廷诗风的痕迹,遣词造句用典等尚未摆脱六朝绮糜婉转之风。但四杰诗歌中毕竟融入了浓郁的情思与壮大的气势。因此这一评论可以反过来说,时带六朝锦色,然调入初唐。即虽然四杰诗歌中仍沾染着六朝风气,却已开启了唐音之风。陈子昂风骨与兴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诗歌体裁上的成就:
xx、xx长于五律,xx、xx长于歌行
律诗绝句方面,王勃杨炯于平仄、对偶、用韵等方面完善了律诗绝句的体式。
七言歌行方面,卢、骆运用“以赋为诗”的手法,使得诗歌气势壮阔
以赋为诗即铺张扬厉的描写融合以抒情、议论的手法
七言歌行的体式工整而有流荡的气势和力量,读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以赋为诗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纵横开阖、书卷自如之气。
xx诗论
一、诗论主张:
1、亲风雅不废xx
“别裁伪体亲风雅”“清词丽句必为邻”
“清词丽句”是杜甫对于建安以来诗歌语言的美学概括,可见其对于语言表现的重视。
2、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转益多师是xx”“不薄今人爱古人”
对待前代文学的态度即要继承前代文学的风雅传统,又要转益多师,择善而从。
3、诗歌审美理想:
肯定清新秀丽,更重视壮阔豪迈
其诗歌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四类
艺术特征:
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矛盾,表现民生疾苦
诗思脉络分明,曲折生动,形象突出,个性鲜明。手法上善用对比、白描,融叙事抒情于一炉,语言平易自然,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二)诗论主张
1、诗歌本质特点的认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感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xx,xx,实义”
xx《xx墓志铭》中提出xx集大成之意
真正提出杜诗集大成一说是在秦观《淮海集•韩愈论》中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杜氏韩氏乃及集诗文之大成者也”意义:
杜甫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作为诗国的集大成者,既对前代的诗歌遗产进行了总结和继承,又为后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后者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韵外之致:
要求诗歌所描写的形象蕴涵深厚,情趣深藏,内含的意趣要远远超过语言描写的表层意思。
味外之旨,指审美感受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情感韵味与语言表现形式高度统一的诗歌才具有味外之旨。
(二)思与境谐
思,诗人的主观情思。境,客观物象及其存在空间。
强调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过程中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和谐统一。必须有思有境,有意有象,做到意与境谐,情景两洽。
三、皎然《诗式》
晚唐:
司空图《诗品》
初xx
一、四杰其人:
xx、杨炯、xx、xx
二、诗歌理论主张
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三、创作表现:
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1、内容题材上的扩张:
“从宫廷引向市井,从xx移向xxxx”
送xx之xx
城阙辅三秦,风烟xx。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xx。
1、诗歌表层:
语言之凝练老成、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
2、艺术构思层面:
“为人性僻xx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构思深刻、惨淡经营使杜诗呈现深沉、凝重、含蓄、深沉之貌
3、感情和思想层面:
深沉真挚的情感伴随深刻厚重的思想,体现为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忧虑和思考。
五、xx诗歌理论与创作比较
初唐
一、四杰提倡刚健骨气
二、xx风骨与兴寄
盛唐:
一、xx
1、清水出芙蓉——清真自然的提倡
2、xx文章建安骨——风骨兴寄的重视
二、xx
1、xx诗论
2、集大成说
3、沉郁顿挫说
三、《xxxx集》
1、《xx》之品评标准
2、盛唐气象
3、xx璠“兴象论”
xxxx:
一、xx
1、讽喻诗论
2、闲适感伤杂律诗论
二、xx派
三、理论评价: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吸收前人成就,应以取其思想精华为主,而不是模拟他们的语言。
(三)不平则鸣
突出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动地位与作用,也含有作家深入社会现实亲身体察实际生活。
(四)气盛言宜xx
气盛言宜,要求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抒情言志所形成的巨大艺术感染力。
闳中肆外,指广采博取容纳众多艺术成就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
尚质、著诚:
要求诗有质朴深厚的感情和充实丰富的内容
抑淫、去伪:
要求诗歌去掉淫词xx句和虚伪的雕琢
主张清除六朝靡丽的诗风影响,恢复美刺、补察时政的作用
(三)理论意义
韩愈诗论
一、创作倾向:
xx崇尚雄奇险怪、光怪震荡之美
诗歌创作注重表现色彩和韵律,以极度的夸张、变形,用强烈的色彩和节奏加以表现。
李杜二公,诚为劲敌,杜陵沉郁雄深,太白豪逸宕丽。
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
诗论比较:
《xxxx集》与xx璠兴象论
(一)诗论及意义
出自《唐人选唐诗》,《唐人选唐诗》包括《河岳英灵集》等九种唐诗选本。各选本的选录标准和体制有很大差异,从中可看出中晚唐主要诗歌流派的倾向与诗歌主张。
4、提倡文质并重,肯定魏晋以来诗歌艺术的美学成就
“文质xx,众星xx旻”
三、诗论评价:
李白基于儒家诗学传统,主张作诗以《风》《雅》为准则,力主恢复雅正之声。
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审美理想源自于钟嵘的审美理想,并以之为权衡尺度品评六朝诗家名流,犹能突破前人的某些偏见,在开拓审美艺术视野方面做出了贡献。
同时,李白的诗学理论不仅表现在对“雅正”传统和“清真”品格的探索上,而且能从艺术构思和审美特征上深入到浪漫主义表现领域。这是对儒家传统诗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二、诗论主张:
1、主张保持雅正思想,反对专事雕琢的形式主义文风。
“xx久不作,吾衰竞谁xx”
2、主张诗要“清真”,提倡“清新自然”之诗风,反对因循模拟
“圣代复xx,垂衣贵清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崇尚“逸兴”、“壮飞”的豪放飘逸诗风,追求艺术表现宏阔之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xxxx”
翡翠兰苕象征清丽之美即优美
鲸鱼xx象征xx之美即壮美
4、创作技法:
重法重神
1、重法:
“晚节渐于诗律细
“为人性僻xx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重神“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患
,波澜独老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成觉有成”
二、诗论评价:
三、集大成说:
杜甫对历代诗歌艺术怀着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是其成为集大成者的主要原因。
四、沉郁顿挫说:
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杨雄、枚膏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郁顿挫”本为杜甫言诗文创作深沉蕴藉,讽喻现实,章法上顿挫有致,后来被移用评价其诗歌风格
xx: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xx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xx朝庭终不改,xxxx盗莫相侵!
三。理论意义
皎然《诗式》
一、诗论主张:
(一)、关于诗歌风格:
提出“辩体有一十九字”,即十九种文章德体
这十九种体中,有的偏重于诗的品格状态,有的偏重于诗的情感状态,有的偏重于诗之意态,而如忠、节、诫、德,似乎只重在思想内容,虽标准不一,但在陆机、刘勰文体风格论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
(二)、关于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
1、“采奇于象外”,强调诗意境创造要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奇妙感受。
2、《明势》篇要求诗歌意境具有一种飞动之势
3、主张诗歌意境创造不能忽视人工作用,但同时崇尚自然之美,要求意境形成后,无人工斧凿之痕,有直率自然之妙。
二、诗论意义:
司空图诗论
一、诗论主张
(一)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韵,诗的语言。致,诗歌内含的意味情趣
二、诗论主张:
(一)风骨:
东汉时,用“风骨”来品评人物,形容人物体貌与风度,多赞人物富有神采,刚直劲健,清俊有力。
六朝时,用“风骨”移评绘画、书法之气韵和笔力
至《文心雕龙•风骨》将风骨一词移评于文学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俊爽,则文风成焉”
对于风骨的理解:
黄侃“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一指内容,一指形式
兴指表现在作品中由外界事物触发产生的感受兴致。
象指反映在作品中外界事物的具体兴象。
兴象指诗歌中展现的完整的审美意象。
兴象论的要求:
(1)风骨是兴象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之一
(2)兴象超远的作品应当具备“神来气来情来”之妙
(3)兴象的构思要新颖奇特巧妙,并且具有自然的声律之美
xx诗论
(一)创作表现:
白居易诗歌传世有2800多首,唐代诗人诗歌传世最多者。
2、诗歌分类
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wk.baidu.com诗
3、关于讽喻诗
(1)创作目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诗歌内容: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艺术特色: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而径质朴直截了当通俗xx
其言直而切语言口吻刚直激切
其事核而实真实反映客观现实
其体顺而肆体例顺畅不受约束
4、对待诗歌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xx论
一、诗歌创作的美学特征:
1、瑰奇宏廓之美:
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的诗歌形式融合以远大理想、宽阔胸怀和雄伟气魄的诗歌内蕴
2、奔腾浩荡之美:
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情感力量
3、纵横变幻之美:
想象奇特,纵横驰骋,跳跃变幻
4、明丽疏朗之美:
清丽明快的色彩格调及疏朗的意象组合
5、清水芙蓉之美:
清新自然、任情真率的语言风格
一、评价:
韩愈xx文章,xx始高蹈
xx倡xx清淡之音,扫六代之纤弱
xx飘零忧国xx,感遇伤时xx
xx论功若xx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泽厚“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风骨和兴寄的实践,六朝绮糜诗风的余韵一扫而光,雄浑苍茫、浓烈昂扬的情感气势开启了盛唐气象的序幕。
《xxxx集》的选本特点:
理论意义:
殷璠的这一选评标准,体现出盛唐诗歌一方面克服了南朝至唐初的形式主义风尚,讲求风骨、兴寄,力追建安;另一方面,又很多地吸取了自齐永明至唐初逐步发展起来的诗歌声律经验,创造出优美的诗歌格律。于是形成了盛唐诗歌风骨与声律兼备的特色。
(二)xx璠兴象论
标举兴象,反对轻艳是殷璠诗论的基本特征。
风指浓烈昂扬的感情力量骨指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
陈子昂对风骨的形容“骨气端翔,音情顿措,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xx:
兴指xx之手法,寄指内容上有寄托
兴寄合用,指“托物起兴”“因物喻志”之手法,即要求诗歌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内容充实,寄托深意。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借咏物叙事抒发激越情怀,寄托人生理想和政治见解,即其“兴寄”主张的实践体现。
语言上崇尚用辞的怪奇与构词的散文化倾向。将以和谐圆润为美,以创造韵味无穷的意境为主的唐代诗歌美学完全突破。
二、诗论主张:
(一)行峻言厉心醇气和
强调作家本身是创作的主动者,作品的优劣高下受其自身修养影响。
(二)陈言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
陈言务去是韩愈诗文革新中对于诗文语言风格的总体主张,表现他崇尚诗文语言力戒陈俗,避熟就险,难中见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