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笔下的许三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余华笔下的许三观
阅读过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对于余华笔下的这名看似普通却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许三观,真的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因此我就此写下这篇文章来简析这个人物。
《许三观卖血记》是着名作家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余华的作品中,《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想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被翻译成英文、韩文、德文和意大利文等在国外出版。
文章大致讲的,是解放初五六十年代,许三观家十分拮据。
后来又遇上了大饥荒,本就已经十分贫穷的许三观家更是无法吃饱饭。
尤其是因为有三个孩子,许三观家为了节约粮食,只能终日躺在床上,来节约体能。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许三观用嘴给全家人炒菜的时候。
大饥荒,一家人喝的粥越来越稀,为了减少体力消耗只能躺在床上。
许玉兰在他生日这天特地煮了放糖的粥,孩子们却忘记了甜的味道。
他心疼孩子,于是在带他们在想象中做饭。
说实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感觉又好笑又感动,他们都在不停吞口水抢菜吃,我也是。
但即使是这样的常人无法理解的生活,对于许三观家却并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一个孩子病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故事发生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
许三观即使早就已经瘦骨嶙峋,我想,他是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但他依旧坚持献血,这是一份亲情。
但是讽刺的却是,因为许三观的身体最终垮台,医生检测出他缺血,不仅将他献的血量全数输还给了他,还有多加了一些。
许三观醒后知道这件事,立刻大叫要医生将那多余的血全部拿回去。
医生们自然不理解许三观心中的痛苦,只觉得许三观这人好奇怪。
许三观的生命是卑微的,但他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想好好地活着,并且一心要家里人也好好地活着,从这点意义上说,他同样是顶天立地的,尽到了作为男人的责任。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但至少,许三观一个又一个的承担下来了。
我认为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十分乐观。
也平稳的生活了几十年。
他非常有阿Q 精神,凡事都忍,他也认为一乐不是他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老婆还有那么一段,可他也是人了。
然而,随着卖血的次数的增多。
卖血的理由也越来越多。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变化。
余华用温情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真实而又平淡的故事,把读者的心灵深深地震撼折服,甚至让读者热泪盈眶,比如我。
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高潮,有些情节可以说是很可笑的,但是又觉得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性和劣根性。
谈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想谈谈作者余华的一些事。
其实我读过余华的不少作品,但我却仍未有这样的勇气说我了解这个作者在写作时的所有表现。
余华正是这样一位有魅力、有新意,而又令人难以捉摸的人。
余华认为: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
在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创作时期,余华便紧紧抓住“欲望”这一人性本能,将小说中的人物幻化为欲望的符号,构成了对人性异化及人生存的荒谬状态的隐喻,在本能欲望中沉沦的无理性的疯子形象是这一时期的典型。
90年代,余华将笔触深入到民间广阔的空间,让人物回归坚实的大地,书写出的是“活着”这一原始质朴而又充满力量的生存欲望,民间大地上受难的父亲形象是这一时期人物的写照,在对民间温厚人性的探求中表达了人的生存救赎的可能性。
《许三观卖血记》传达出的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一方面得益于小说的幽默笔法,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许三观性格中那种具有民间平民特质的精神胜利法因素。
精神胜
利法出自人类精神的自慰本能,它有着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和深刻的心理根源。
人类总是不得不去面对诸多的天灾人祸,去接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在人无法克服自身弱点也无法改变苦难的生存困境时,精神胜利法在心理上藐视苦难、屈辱,成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反抗荒谬命运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精神胜利法的性格因素在民间平民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它与民间平民庸俗狭隘的价值取向、自然质朴的生命状态以及单纯的善混杂在一起时,生发出的是一种烛亮民间苦难生活的幽默的力量。
如果小说的重心落在许三观最后一次卖血而无血可卖的境况,就会传达出无能为力的绝望。
然而,正是爱战胜了绝望,许三观用自己的血拯救了儿子的生命,实现了余华小说对父亲形象的救赎,也实现了对人性的救赎,更加有力地表达出了生存的现实力量。
也正是这样积极向上的态度,才使得我们广大读者更加喜欢他的作品,为之动容。
整本书悲伤与欢笑并存,使人置身于其中,体会到许三观生活中的苦与甜。
由献血串起整篇文章,使读者心系于许三观的命运。
悲伤中有欢乐,庆幸与喜悦中又留有一丝苦意,这也正是余华本书的奇妙之处。
而最终的相对美好的结局,则才能更使得读者习得一种面对绝境时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政1班
黄诗佳
201411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