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别称大全
中华文化常识:别称大全

中华文化常识:别称大全中华文化常识:"别称"大全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紫禁城角楼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老北京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国人别称荟萃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பைடு நூலகம்。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 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接信:烹鲤、青鸟飞来;
竹子:明。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有哪些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有哪些除夕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大年三十,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而和这个节日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其他的叫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古代对除夕的别称有哪些,欢迎阅读!古代对除夕的别称除夕在古代又有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年关的别称。
是时值每年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晚上。
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民间最为重视。
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
什么地方称除夕为做晦福建莆田的人们称大年三十除夕夜为晦。
大年三十贴春联的来历《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而两位神将的形象也被秦叔宝和尉迟恭取代变成了门神。
民间大年三十的其他习俗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
贴对联每逢春节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春节的别称都有哪些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各种别称。
下面将介绍一些春节的常见别称。
1. 农历年:春节在中国传统农历中的正月初一,因此也被称为农历年。
这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称谓。
2. 大年:春节在中国历法中属于新一年的开始,因此也被称为“大年”。
这一别称代表着新的岁首开始,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3. 正月节:正月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因此春节也被称为“正月节”。
此别称强调了正月初一是春节的起始日。
4. 团圆节: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圆时刻,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
5. 元宵节:农历年的第15天被称为元宵节,春节结束后的第一个节日。
因为元宵节时吃汤圆,所以春节也被一些地方称作“元宵节”。
6. 祭灶节: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小年夜,人们会祭拜灶神,以感谢其一年来对家庭的庇佑和保佑。
因此春节也有“祭灶节”之称。
7. 过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因此也常被称作“过年”。
这是人们庆祝新年、拜年和互赠礼物的重要节点。
8. 红节:春节期间,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氛围,街道、房屋、各种装饰都被红色装点。
因此春节也被形象地称为“红节”。
9. 福年:春节期间,人们常会在门上贴春联、剪红纸等装饰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福”字,寓意着祝福和吉祥。
因此春节也被称作“福年”。
10. 狗年:中国农历按照十二生肖纪年,每年有一个属相。
每逢狗年,春节也被称为“狗年”。
根据农历的顺序,狗年与2018年、2030年等对应。
以上是春节的一些常见别称。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丰富内涵的节日之一,它的别称形态多样,寓意深远。
无论以何种名称称呼,春节都代表着热闹、欢庆和希望,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传统文化传承的象征。
中国常用的别称大全

中国常用的别称大全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喜寿 77岁米寿 88岁白寿 99岁耄耋 80-90岁期颐 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七讲花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节日别称——精选推荐

节日别称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春、年节、新禧、岁首、新年、大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灯节。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七姐诞、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双七。
中元节(北方七月十五,华南地区七月十四):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吉祥月、施孤、斋孤。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月夕、秋节、祭月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登高节、晒秋节、敬老节、重九节、九九重阳。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又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完冬节。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腊日祭、腊八祭。
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大年夜、除夜、岁除。
【谜材网编辑】。
轻科普|看完才知道我原来这么肤浅,民俗别称竟然这么有趣!

轻科普|看完才知道我原来这么肤浅,民俗别称竟然这么有趣!这些民俗别称,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你知道多少,又能记住多少呢?告别肤浅,了解国学可潮啦!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这里都是指农历的月份哦!)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民俗别称大全

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民俗别称大全 中国文化五千年历史悠久,深受老外迷恋,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外籍人士学习汉语时,要懂得利用文化兴趣点来抓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汉语。 月令别称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传播中国文化,培育汉语教师,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让你成为一名传播中国文化的绿色小种子。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民俗别称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民俗别称大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
记载了甲骨文,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易经,论语,唐诗,宋词,珠算,书法等等民族传统文化。
最值得我们祖孙后代传承下去,也是我们最骄傲的民族传统文化。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臼之交”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中国别称大全

中国别称大全人物:女儿儿子女子诗人医生学生老人女婿商人太子农民美女百姓物件:书的别称书信的别称酒的别称日常器用钱的别称茶的别称笔墨纸砚豆腐动植物:龙的别称竹子的别称花的别称猪的别称梅花蝙蝠时间:年龄的别称年岁的别称夏天的别称月份的别称时辰三月二月十一月十月九月自然类:雪花星星风月亮太阳梦节日类:端午节元宵节春节七夕中秋节地方:中国的别称国名地名家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阳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阳历十二个月的别称阳历十二个月的别称阳历的十二个月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拥有丰富而富有诗意的别称。
这些别称不仅体现了月份的自然特征,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阳历十二个月的别称及其详细解释。
一月:正月、元月、新正、孟春一月,作为新年的开始,被赋予了诸多吉祥的别称。
正月,意为“正之月”,即一年之始的月份,是农历新年的所在月,充满了喜庆与希望。
元月,则直接表达了“一月”的意思,简洁明了。
新正,意为“新年正月”,强调了新年的开始与正月的重要性。
孟春,则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标志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开始。
这个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庆祝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等,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二月,春意渐浓,万物复苏。
如月,寓意着月份如同春天般美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杏月,则因二月正是杏花盛开的季节而得名,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仲春,则是春季的第二个月,此时春意正浓,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立春、雨水等节气相关,象征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和自然界的复苏。
三月:桃月、季春、寎月(病月,非主流别称)三月,桃花盛开,春意盎然。
桃月,因此而得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浪漫。
季春,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标志着春季的结束与夏季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寎月(病月)并非三月的常见别称,且带有不吉之意,可能源于古代对春季疾病易发的认识,但在现代并不常用。
三月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清明节相关,象征着对先人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思考。
四月:清和月、槐月、梅月四月,天气渐暖,万物生长。
清和月,寓意着天气清明和暖,是适合户外活动的月份。
槐月,则因四月正是槐树开花的季节而得名,充满了花香与绿意。
梅月,虽然并非四月的主流别称,但在某些地区或文化中,也用来形容四月的美丽与诗意。
四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谷雨节气相关,象征着春耕的开始和农业活动的繁忙。
五月:榴月、蒲月、仲夏五月,夏季来临,天气炎热。
榴月,因五月正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而得名,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01.植物罂粟花:花君子、锦被花、米壳花、罂子粟、御米、象谷、米囊、囊子、阿芙蓉牡丹: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牵牛花雅称:朝颜芍药:将离向日葵:雪末籽竹子:竹醉日02.自然事物霜:青女雪:琼芳、琼花、玉蝶、玉鸾、寒酥、凝雨、玉沙、玉鸾、六出、寒酥、玉妃、瑞白、素尘、积素、碎琼、仙藻、乾雨、雨冻、冰霰、璇花、青盐、凝雨、银粟、素液、铅粉太阳:丹灵、皦日、乾曜、宝镜、曜灵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夕阳:落晖、西景、夕晖、夕暾云的雅称:玉叶、纤凝。
银河:天河、天汉、星汉、星河、银浦、银弯、云汉03.关于时间节点十二月份的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阳、丽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
夾钟。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麦月、麦秋、清月、初夏,首夏,维夏,槐夏,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中吕,麦候,麦秋,仲吕。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阳,蕤宾。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
林钟七月:孟秋、申月、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壮月,获月,仲商,南吕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咏月、菊秋、晚秋,凉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无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开冬、吉月、阳月、上冬,坤月,阳月,小阳春,应钟。
中国民俗一年四季节气别称大全

中国民俗一年四季节气别称大全
一年四季别称
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气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中国文化中的别称大全

中国⽂化中的别称⼤全中国⽂化中的别称⼤全⼀讲⽉令:⼀⽉:正⽉,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征⽉,初⽉,泰⽉,杨⽉,寅⽉,孟阳,春阳,初阳,⾸阳,新正,⽉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杏⽉,丽⽉,令⽉,卯⽉,花朝,⽵秋。
三⽉: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蚕⽉,花⽉,桃⽉,桃浪。
四⽉:初夏,⾸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梅⽉,阴⽉,乏⽉,麦⽉,余⽉,巳⽉,槐⽉,清和⽉,中吕,麦候,麦秋。
五⽉:仲夏,中夏,榴⽉,蒲⽉,午⽉,皋⽉,天中,端阳。
六⽉:季夏,晚夏,暮夏,暑⽉,季⽉,荷⽉,伏⽉。
七⽉:⾸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兰⽉,巧⽉,相⽉,霜⽉。
⼋⽉:仲秋,正秋,桂⽉,壮⽉,⾣⽉,获⽉,仲商,南吕。
九⽉: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戌⽉,⽞⽉,秋⽩,霜序,暮商,季商。
⼗⽉: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良⽉,坤⽉,阳⽉,⼩阳春,亥⽉,应钟。
⼗⼀⽉:仲冬,中冬,⼦⽉,辜⽉,龙潜⽉,葭⽉,畅⽉,黄钟。
⼗⼆⽉: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腊⽉,冰⽉,⼤吕。
⼆讲季令:⼀年四季,⼀季三个⽉,常⽤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商,⾦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初⼀: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朔,元正,元春。
初七:⼈⽈。
正⽉⼗五:元宵,元⼣,元夜,上元,灯节。
⼆⽉初⼀:中和⽇。
三⽉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初⼋:浴佛⽇。
⼗九⽇:浣花⽇。
五⽉初五:端午节,蒲节,午⽇。
六⽉初六:天贶节。
七⽉初七:七⼣,星节,乞巧节。
⼗五:中元。
⼋⽉⼗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五:下元。
⼗⼆⽉三⼗:除⼣,守岁。
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婚第⼋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年锡婚第⼗⼀年钢婚第⼗⼆年丝婚第⼗三年花边婚第⼗四年象⽛婚第⼗五年⽔晶婚第⼆⼗年磁婚第⼆⼗五年银婚第三⼗年珍珠婚第三⼗五年珊瑚婚第四⼗年红宝⽯婚第四⼗五年青⽟婚第五⼗年⾦婚第五⼗五年绿宝⽯婚第六⼗年⽩⾦婚五讲年龄:孩提幼⼉时期总⾓童年时期及笄⼥⼦15岁弱冠男⼦20岁花信⼥⼦24岁⽽⽴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耄耄80-90岁期颐100岁六讲时⾠:⼀昼夜分⼗⼆个时⾠,⽤⼗⼆地⽀表⽰,其“别称”分别为:⼦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初”、⾠时——“⾷时”、巳时——“隅中”、午时——“⽇中”、未时——“⽇映”、申时——“哺时”、⾣时——“⽇⼊”、戌时——“黄昏”、亥时——“⼈定”。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民俗别称常识大全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民俗别称常识大全【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四礼】冠、婚、丧、祭【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大宗教名山】1、湖北武当山2、四川峨眉山3、山西五台山4、浙江普陀山5、浙江天台山6、江西龙虎山7、安微九华山8、甘肃崆峒山9、江西三清山10、山西绵山【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十大青楼女子】1、苏小小:钱塘玲珑秀2、张丽华:玉树后庭花3、红拂:慧眼识英雄4、鱼玄机:妒命女诗人5、薛涛:千古女校书6、李师师:三笑倾人国7、王朝云:东坡好知己8、梁红玉:巾帼女英豪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0、柳如是:秦淮八艳风骨嶒峻【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
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瓷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喜寿77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耄耄8090岁期颐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七讲花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
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
“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
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
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
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
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
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八讲老人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
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
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
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如文坛老宿。
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
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
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
人自谦之称。
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九讲器物(部分)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十讲中国的别称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
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
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最后一讲,别称、借代杂集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接信烹鲤、青鸟飞来;竹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