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_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理念:
图 1 区位分析图
图 2 功能结构规划图
自然 生 态— ——以 “保 护 ” 为 核 心 的 “绿 氧城市”;
社会 生 态— ——以 “和 谐 ” 为 核 心 的 “宜 居之城”;
经济 生 态— ——以 “高 效 ” 为 核 心 的 “活 力新城”;
复合 生 态— ——以 “幸 福 ” 为 核 心 的 “乐 活天堂”。
图 3 土地利用规划图
基地固碳能力不降低为目标确定生态城人口 容量规模的方法, 由于人均碳减排目标与人 口容量存在正相关。 规划通过模拟测算不同 减排目标以获得相应规模, 在与世界城市对 比 后 确定 基 地 的 减 排 目标 为 75%, 相 应 人 口 容量 15 万人。
4.2 用地布局 (图 3) 4.2.1 自然环境约束下的组团发展结构 规划基于原始的山水生态网络和现状条 件形成自然组团化布局模式, 各组团通过生 态廊道串联, 主题特征鲜明, 功能错位协调 发展。 4.2.2 产业引领下的公共设施布局 规划对各功能组团深入开展产业及项目 策划, 并在空间上进行响应。 其中 “活力主 核” 着重培育以苏州市未来的智慧信息中心 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发展; “太湖广场” 利 用滨水空间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健康 绿核” 重点围绕独特的山体资源发展养生休 闲等健康产业; “创意小镇” 挖掘 “苏绣” 发源地的文示范建设为契机, 发
制平缓有序烘托局部标志性区域, 总体建设
空间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 组团特征明显,
城市掩映在湖、 山、 绿之中。
街区设计
从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出发, 强调尺度宜人,
彰显功能主题特色。
4.5 生态创新 4.5.1 社会参与引导精英决策, 实践社 会生态
规划采取多种公众参与方式, 其结论促 使规划决策者坚定了文化保护、 发展旅游的 信心以及保障民生设施的工作重心。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苏州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2014 年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一等奖
4.3 交通支撑 4.3.1 可实现的绿色交通引领生态城市 发展 规划结合生态城土地用地特征对苏州高 新区有轨电车线网及站点设置进一步优化调 整, 并增设旅游观光专线。 慢行交通结合水 绿生态网络布局与城市道路形成两套系统, 强调舒适、 可进入, 其中主干慢行线利用高 差真正与城市道路人车分离, 实现安全、 无 障碍。 水上交通按照主航道、 休闲航道通航 要求对涉及桥梁桥底标高进行控制, 保障通 行。 4.3.2 行为模拟校核优化道路网络 规划首先基于人的行为特征将生态城活 动人群分为九大类, 再全日制构建各类人群 的情景活动链, 确定早晚出行高峰时间点人 的活动空间、 目的地, 随后模拟他们在高峰 小时时段内的活动路径, 得出早高峰是生态 城的最不利交通出行时间, 最后将所有人群 早高峰的活动强度加载到规划路网, 测试道 路的通行能力, 优化道路工程设计。
项目主要编制技术人员: 姜劲松、游涛、宋敏、周立、焦姣、顾志远、 蒋瑞明、杜鹏达、刘慧、潘晖婧、纪魁、朱建 国、杨秀华、蒋维科、许炎
1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图 4 局部鸟瞰图 (活力主核+健康绿核)
1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图 5 局部鸟瞰图 (雅居小城+低碳邻里+健康绿核)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1 项目背景
依据苏州中心城市 “一核四城” 的战略 布局, 为深化苏州高新区 “真山真水, 新天 堂” 的发展目标, 在苏州滨湖建设的战略要 地— ——苏 州 西 部 生 态 城 的 建 设 中 , 需 采 取 生 态化建设思路, 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 态环境和谐共融, 实现生态文明。 规划通过 保护生态城自然山水格局和科学利用其地域 文化资源, 合理引导生态城的土地利用与开 发建设, 促进生态经济和创新产业健康发展, 细化空间景观和交通组织, 全面引导西部生 态城科学建设。
化保持水的流动性、 安全性, 此外规划注重
水岸空间景观控制以提升水体的功能性, 在
实现水体复合利用的同时也是对基地最大特
色的保护。 规划注重生态廊道的控制和建设
引 导 , 对 基 地 内 13 条 重 要 生 态 廊 道 明 确 主
题功能、 定制景观特色、 加强植被引导, 保
障生态廊道能够利用好、 控制住。 规划根据
13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4.5.4 定量分析替代定性判断, 检验环 境生态
从规模预测到控规指标分解, 生态环境 建设方面融入了多项量化分析技术, 进一步 增强了规划编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实施影响
规划立足以人为本的规划方法 (原住 民、 投资、 旅游人群调研, 情景构建、 噪音 分析、 尺度回归), 体现城市特色的规划思路 (文化保护利用、 产业项目策划、 水生态体 系), 拓展定量研究体系 (规模容量确定, 指 标控制体系, 行为模拟等), 提出了全方位融 入生态理念的规划编制方法, 在增量型空间 规划编制方面具有较大突破和创新。
4.5.2 评估选择适宜的生态技术, 追求 技术生态
从经济性、 成熟度、 推广效果出发, 规 划重点落实 3 项生态工程技术、 7 项生态交 通技术、 23 项生态市政技术。
4.5.3 简化生态控制指标, 增强适用性 与操作性, 保障建设生态
按照减排目标, 测算生态城碳排放总量 上限, 通过技术量化分解获得地块耗碳指标, 在用于校核地块开发量的同时, 将减排方案 分解为规划可控的 8 项技术性指标。
环境噪音模拟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各住类型
布局考虑噪音影响, 提出降噪显著区内生态
控制引导要求。
4.4.2 面向未来打造健康休闲的城市
规划关注到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提出社
区支持农业理念, 并通过运动、 文化、 养生、
休闲功能加强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4.3 尺度回归打造亲切美丽的城市
规划不追求宏大场景, 整体建筑高度控
3 规划思路
特色营造, 凸显 “山、 水、 文、 艺”; 生态引领, 深入探索规划控制思路、 方 法的 “生态化”; 产业激活, 加强产业发展策划, 避免 “空城” 危机; 创新设计, 构建适应未来人们生活工作 需求的空间。
4 规划特点与创新
4.1 基于碳平衡确定人口容量 利用碳通量可测算的特点, 规划采取以
苏州西部生态城位于苏州高新区西翼, 东 临 苏 州 科 技 城 、 西 沿 太 湖 , 总 面 积 44 平 方 公 里 , 本 次 规 划 范 围 面 积 25 平 方 公 里 , 研究范围面积 19 平方公里。 (图 1)
2 功能定位
集旅游休闲、 商务研发、 文化创意、 健 康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生态之城。 (图 2)
图 6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4.4 城市特色 (图 6)
4.4.1 用好本底打造生态中的城市
突出水生态, 对生态城所有水岸空间按
照植物群落完整程度、 景观风貌质量水平、
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分类, 在保留整体水
系网络和规划水系长度不减少的基础上确定
水系的保留、 修复、 调整方案, 保留了生态
城 70%以 上河 道 , 并 通 过 水流 模 型 测 算 , 优
展生态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产业; “雅居 小城” 结合交通枢纽发展综合服务业。 (图 4、 图 5)
4.2.3 紧凑集约的组团模块化布局模式 打造生态城绿色工作生活圈, 即 “绿生 活 模 式 ”, 打 造 绿 色 出 行 5 分 钟 、 10 分 钟 、 15 分钟生活圈。 4.2.4 市场差异化的居住空间布局 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保障公益性 设施的前提下, 根据区位环境特点, 布局政策 性住房、 普通住区、 高端住区, 以实现优地优 用。 同时沿太湖生态控制区梳理保留原有村 落, 农业、 旅游业联动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图 1 区位分析图
图 2 功能结构规划图
自然 生 态— ——以 “保 护 ” 为 核 心 的 “绿 氧城市”;
社会 生 态— ——以 “和 谐 ” 为 核 心 的 “宜 居之城”;
经济 生 态— ——以 “高 效 ” 为 核 心 的 “活 力新城”;
复合 生 态— ——以 “幸 福 ” 为 核 心 的 “乐 活天堂”。
图 3 土地利用规划图
基地固碳能力不降低为目标确定生态城人口 容量规模的方法, 由于人均碳减排目标与人 口容量存在正相关。 规划通过模拟测算不同 减排目标以获得相应规模, 在与世界城市对 比 后 确定 基 地 的 减 排 目标 为 75%, 相 应 人 口 容量 15 万人。
4.2 用地布局 (图 3) 4.2.1 自然环境约束下的组团发展结构 规划基于原始的山水生态网络和现状条 件形成自然组团化布局模式, 各组团通过生 态廊道串联, 主题特征鲜明, 功能错位协调 发展。 4.2.2 产业引领下的公共设施布局 规划对各功能组团深入开展产业及项目 策划, 并在空间上进行响应。 其中 “活力主 核” 着重培育以苏州市未来的智慧信息中心 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发展; “太湖广场” 利 用滨水空间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健康 绿核” 重点围绕独特的山体资源发展养生休 闲等健康产业; “创意小镇” 挖掘 “苏绣” 发源地的文示范建设为契机, 发
制平缓有序烘托局部标志性区域, 总体建设
空间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 组团特征明显,
城市掩映在湖、 山、 绿之中。
街区设计
从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出发, 强调尺度宜人,
彰显功能主题特色。
4.5 生态创新 4.5.1 社会参与引导精英决策, 实践社 会生态
规划采取多种公众参与方式, 其结论促 使规划决策者坚定了文化保护、 发展旅游的 信心以及保障民生设施的工作重心。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苏州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2014 年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一等奖
4.3 交通支撑 4.3.1 可实现的绿色交通引领生态城市 发展 规划结合生态城土地用地特征对苏州高 新区有轨电车线网及站点设置进一步优化调 整, 并增设旅游观光专线。 慢行交通结合水 绿生态网络布局与城市道路形成两套系统, 强调舒适、 可进入, 其中主干慢行线利用高 差真正与城市道路人车分离, 实现安全、 无 障碍。 水上交通按照主航道、 休闲航道通航 要求对涉及桥梁桥底标高进行控制, 保障通 行。 4.3.2 行为模拟校核优化道路网络 规划首先基于人的行为特征将生态城活 动人群分为九大类, 再全日制构建各类人群 的情景活动链, 确定早晚出行高峰时间点人 的活动空间、 目的地, 随后模拟他们在高峰 小时时段内的活动路径, 得出早高峰是生态 城的最不利交通出行时间, 最后将所有人群 早高峰的活动强度加载到规划路网, 测试道 路的通行能力, 优化道路工程设计。
项目主要编制技术人员: 姜劲松、游涛、宋敏、周立、焦姣、顾志远、 蒋瑞明、杜鹏达、刘慧、潘晖婧、纪魁、朱建 国、杨秀华、蒋维科、许炎
1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图 4 局部鸟瞰图 (活力主核+健康绿核)
1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图 5 局部鸟瞰图 (雅居小城+低碳邻里+健康绿核)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1 项目背景
依据苏州中心城市 “一核四城” 的战略 布局, 为深化苏州高新区 “真山真水, 新天 堂” 的发展目标, 在苏州滨湖建设的战略要 地— ——苏 州 西 部 生 态 城 的 建 设 中 , 需 采 取 生 态化建设思路, 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 态环境和谐共融, 实现生态文明。 规划通过 保护生态城自然山水格局和科学利用其地域 文化资源, 合理引导生态城的土地利用与开 发建设, 促进生态经济和创新产业健康发展, 细化空间景观和交通组织, 全面引导西部生 态城科学建设。
化保持水的流动性、 安全性, 此外规划注重
水岸空间景观控制以提升水体的功能性, 在
实现水体复合利用的同时也是对基地最大特
色的保护。 规划注重生态廊道的控制和建设
引 导 , 对 基 地 内 13 条 重 要 生 态 廊 道 明 确 主
题功能、 定制景观特色、 加强植被引导, 保
障生态廊道能够利用好、 控制住。 规划根据
13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 252 期
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城乡规划作品选登
Ex cell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o rks o f Pro vincial Urban-rural Co nst ruct io n Syst em
4.5.4 定量分析替代定性判断, 检验环 境生态
从规模预测到控规指标分解, 生态环境 建设方面融入了多项量化分析技术, 进一步 增强了规划编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实施影响
规划立足以人为本的规划方法 (原住 民、 投资、 旅游人群调研, 情景构建、 噪音 分析、 尺度回归), 体现城市特色的规划思路 (文化保护利用、 产业项目策划、 水生态体 系), 拓展定量研究体系 (规模容量确定, 指 标控制体系, 行为模拟等), 提出了全方位融 入生态理念的规划编制方法, 在增量型空间 规划编制方面具有较大突破和创新。
4.5.2 评估选择适宜的生态技术, 追求 技术生态
从经济性、 成熟度、 推广效果出发, 规 划重点落实 3 项生态工程技术、 7 项生态交 通技术、 23 项生态市政技术。
4.5.3 简化生态控制指标, 增强适用性 与操作性, 保障建设生态
按照减排目标, 测算生态城碳排放总量 上限, 通过技术量化分解获得地块耗碳指标, 在用于校核地块开发量的同时, 将减排方案 分解为规划可控的 8 项技术性指标。
环境噪音模拟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各住类型
布局考虑噪音影响, 提出降噪显著区内生态
控制引导要求。
4.4.2 面向未来打造健康休闲的城市
规划关注到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提出社
区支持农业理念, 并通过运动、 文化、 养生、
休闲功能加强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4.3 尺度回归打造亲切美丽的城市
规划不追求宏大场景, 整体建筑高度控
3 规划思路
特色营造, 凸显 “山、 水、 文、 艺”; 生态引领, 深入探索规划控制思路、 方 法的 “生态化”; 产业激活, 加强产业发展策划, 避免 “空城” 危机; 创新设计, 构建适应未来人们生活工作 需求的空间。
4 规划特点与创新
4.1 基于碳平衡确定人口容量 利用碳通量可测算的特点, 规划采取以
苏州西部生态城位于苏州高新区西翼, 东 临 苏 州 科 技 城 、 西 沿 太 湖 , 总 面 积 44 平 方 公 里 , 本 次 规 划 范 围 面 积 25 平 方 公 里 , 研究范围面积 19 平方公里。 (图 1)
2 功能定位
集旅游休闲、 商务研发、 文化创意、 健 康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生态之城。 (图 2)
图 6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4.4 城市特色 (图 6)
4.4.1 用好本底打造生态中的城市
突出水生态, 对生态城所有水岸空间按
照植物群落完整程度、 景观风貌质量水平、
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分类, 在保留整体水
系网络和规划水系长度不减少的基础上确定
水系的保留、 修复、 调整方案, 保留了生态
城 70%以 上河 道 , 并 通 过 水流 模 型 测 算 , 优
展生态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研发产业; “雅居 小城” 结合交通枢纽发展综合服务业。 (图 4、 图 5)
4.2.3 紧凑集约的组团模块化布局模式 打造生态城绿色工作生活圈, 即 “绿生 活 模 式 ”, 打 造 绿 色 出 行 5 分 钟 、 10 分 钟 、 15 分钟生活圈。 4.2.4 市场差异化的居住空间布局 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保障公益性 设施的前提下, 根据区位环境特点, 布局政策 性住房、 普通住区、 高端住区, 以实现优地优 用。 同时沿太湖生态控制区梳理保留原有村 落, 农业、 旅游业联动发展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