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部分复习题(临二)

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部分复习题(临二)
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部分复习题(临二)

第六章辨证

考点

1、表证的特点、证候,里证的证候,表证和里证的区别。

2、形成寒证的原因,寒证和热症的区别。

3、虚证的含义。虚证的成因。阳虚证的主要证候。

4、阴阳两纲和其他三对纲领的关系。

5、实证与虚证的区别。

6、掌握寒热真假。

7、八纲的内容。

8、脏腑辨证的含义。

9、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临床表现。

10、肺气虚的临床表现。

11、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12、掌握脾气虚证在脾虚众证候中的基础地位。

13、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

14、肝病证候中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15、肝阳化风证候特点。

16、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7、心脾两虚证候特点。

18、肝胃不和证候特点。

19、脾气下陷证候特点。

20、掌握心与小肠在脏腑辨证中的表里关系。

21、阳虚证所涉及的有关脏腑。

试题

第一节八纲辨证

一、单选题

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必发展成里证D病较轻病程短E恶寒发热并见

2.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3.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阳气亏虚B阴液不足C阴寒内盛D阴邪致病E阴气偏盛

4.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5.虚证的主要含义是:

A营血亏虚B正气亏虚C阳气亏虚

D阴液亏虚E经络亏虚

6.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表实寒证B里虚寒证C肾阴虚证D表实热证E里实热证

7.下列哪项不是实证与虚证的区别点:

A病程新与久B体质的弱壮C脉象有力与无力

D食欲的好差E疼痛喜按与拒按

8.下述哪项不属真寒假热证:

A身热面红B口渴喜热饮C四肢厥冷D脉大有力E小便清长

9.证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

A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B临床上常见的证候

C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D本病或者久病之症

E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

10.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范畴:

A发热恶寒B脉沉C病程长D大便不通E尿黄

11.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A先天禀赋不足B病中耗损过多C房事劳倦太过

D情志失于调摄E后天生化不足

12.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

A面色淡白B口淡不渴C大便稀溏D无汗或少汗E常畏寒喜暖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不属八纲:

A阴阳B标本C邪正D寒热E表里

2.表证的典型证候有:

A恶寒发热B脉象多浮C鼻塞喷嚏D恶心呕吐E头身疼痛

三、判断题

1.证候真假的“假”是指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

2.证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脏腑辨证

一、单选题

1.下述对“脏腑辨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辨证的依据

B八纲病性等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依据

C脏腑辨证的实质,只是对病位作出判断

D以脏腑为纲,辨明病证所在的脏腑病位

E应当分辨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及病理性质

2.心阳虚证除心悸外,应有下列何症:

A头晕目眩B自汗神疲C体倦无力D形寒肢冷E脉细无力

3.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是:

A失眠B面白C健忘D多梦E心悸

4.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应诊为:

A肺气亏虚证B肾不纳气证C肺气阴两虚证D心肺气虚证E脾肺气虚证5.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者,最宜诊断为:

A脾肾阳虚证B风湿犯表证C肾虚水泛证D风水相搏证E湿溢肌表证6.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A脾不统血证B脾气虚证C脾胃气虚证D脾虚气陷证E脾阳虚证

7.下列哪项不是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

A胃脘胀满B嗳腐吞酸C呕吐酸腐D舌苔厚腻E脉细无力

8.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

A胁肋胀痛B口干口苦C苔白脉弦D头晕目眩E心烦易怒

9.对诊断肝阳化风证最有意义的是:

A高热烦渴B语言謇涩C喉中痰鸣D眩晕欲仆E神志昏迷

10.对诊断肾阳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A腰酸耳鸣,夜尿频多B阳事不举,腰酸畏寒

C梦遗早泄,烦热盗汗D形寒肢冷,舌淡脉弱

E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11.对心脾两虚证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心悸健忘,便溏舌淡B头晕目眩,月经停闭

C手足震颤,头晕目眩D视物模糊,爪甲不荣

E失眠多梦,肢麻脉细

12.对肝胃不和证,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依据是:

A呃逆,嗳气,吞酸B苔薄白,脉弦数

C胸痞闷,善太息D胃脘胁肋胀痛

E抑郁寡欢少言

13.下列哪项对诊断脾气下陷证最有意义:

A头晕目眩B大便稀溏C食少腹胀D脘腹坠胀E身倦乏力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症:

A心悸B心烦C多梦D失眠E盗汗2.阳虚证可出现于下列哪些脏腑:

A心肾B脾胃C脾肾D肺肾E肝肾

三、判断题

1. 脏腑辨证中,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关系。

2. “脏腑辨证”的实质,只是对病位作出判断。

中药学问答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 1.试述《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写作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价值。 答: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为苏敬、李等集体编撰。收药844种。采用自然分类法。 本书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对我国后世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并很快流传国外;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作者唐慎微。载药1558种。属自然分类法。本书除了系统地集录《本草》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的药学史料;是我国现存明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 2.何谓中药? 答: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1.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答: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的副作用。如巴豆去油。 (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生地制熟、延胡索醋制。 (3)矫嗅、矫味,便于服用。如水漂海藻。

(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如磁石烧煅。 (5)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如枇杷叶去毛。 第四章药性理论 1.药物性能理论包括哪些方面?说明四性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答: 中药性能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分属于同一种药性,仅有程度不同,寒凉药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用治阳证、热证。温热药多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可用治阴证、寒证。掌握了四气理论,临床就可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四气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某种性质的药物,或将几种不同性质药物配合起来应用。 2.寒凉药、温热药各有何功效? 答: 寒凉药: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凉肝息风功效; 温热药: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回阳救逆等功效。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5.试述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的含义。 答: 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肝心肾 C、肺肝脾 D、心肺肝脾 2、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A、咳喘 B、少气 C、自汗 D、胸闷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何为中心( )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气机 B、气化 C、升降出入 D、气机调畅 20.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C、精神状态 D、以上均非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面色发黑所主的病证有( )。 A、肾虚 B、血瘀 C、寒证 D、失血 E、水饮 2、下列哪些是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 A、善太息 B、苔白腻 C、脉象细涩 D、胁肋胀闷疼痛 E、便溏 3、阴阳学说中阴阳相互关系有( ) A、消长平衡 B、相成 C、相互转化 D、绝对平衡 E、对立制约 4患者正气未虚,以单纯祛邪法治疗有( ) A、表邪亢盛 B、食物中毒 C、食积胀满 D、崩漏难止 E、痰涎壅塞 5、属于中药七情配伍有以下哪几种()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考点题库(临一

第六章辨证 考点 1、表证的特点、证候,里证的证候,表证和里证的区别。 2、形成寒证的原因,寒证和热症的区别。 3、虚证的含义。虚证的成因。阳虚证的主要证候。 4、xx两纲和其他三对纲领的关系。 5、实证与虚证的区别。 6、掌握寒热真假。 7、八纲的内容。 8、脏腑辨证的含义。 9、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临床表现。 10、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11肺气虚的临床表现。 12、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13、掌握脾气虚证在脾虚众证候中的基础地位。 14、食滞胃脘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5、肝病证候中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16、肝阳上亢的病性,肝阳化风证候特点。 17、肾xx的临床表现。 18、心脾两虚证候特点。 19、肝胃不和证候特点。

20、脾气下陷证候特点。 21、掌握心与小肠在脏腑辨证中的表里关系。 22、xx所涉及的有关脏腑。 试题 第一节八纲辨证 一、单选题 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C)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E恶寒发热并见 2.下列哪项不属表证的症状:(D) A恶寒发热B鼻塞喷嚏C脉浮苔薄 D咳嗽咳痰E头身疼痛 3.表证最常见于:(E) A内伤杂病B上焦病证C皮肤疮疡类病 Dxx病证E外感病初期 4.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D)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5.对里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多见于内伤杂病之中B外感病一定无里证C外邪可“直中”脏腑

D情志为病多属里证E饮食劳伤则多为里证 6.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B) A阳气亏虚B阴液不足C阴寒内盛D阴邪致病E阴气偏盛 7.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B)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xx 8.下述哪项是寒证与热证最主要的鉴别点:(C) A寒证肢冷,热证肢热B寒证口和,热证口渴 C寒证苔白,热证苔黄D寒证面白,热证面赤 E寒证脉迟,热证脉数 9.虚证的主要含义是:(B) A营血亏虚B正气亏虚C阳气亏虚 D阴液亏虚E经络亏虚 10.“虚”的含义最宜是:(C) A虚邪中人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 D阴液亏虚E气血亏虚 11.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B) A先天禀赋不足B情志失于调摄C房事劳倦太过 D病中耗损过多E后天生化不足 12.下述哪种情况少见虚证:(C)

中医养生问答题

1、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 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学问答题 1、上古的三大奇书是什么?如何认识周易? 答:(1)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 (2)《周易》着眼宇宙天地,立足人类自身,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2、道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儒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儒家强调精神调摄(“心以体全,亦以体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行则从礼、君子三戒)、注意身体护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倡导饮食卫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贪。”) 4、佛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人体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人之体温、热量,风为呼吸。“四大调和”佛学讲求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 5、天年和寿命有什么区别? 答:(1)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6、养生的基本观念有什么? 答: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 7、养生的基本原则有什么? 答:畅通经络、协调脏腑、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综合调养、持之以恒。 8、环境如何进行分类? 答:(1)按环境的形成划分: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胸痹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病位以_______为主,然发病多与____、____、____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心脉痹阻;心,肝,脾,肾) .中风在临床上分为______与______;两者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中经络,中脏腑;神志清与不清)。 3.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4.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与__________.(移情易性)。 5.消渴的病机总属________,其中以______为本,_______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燥热;阴虚,燥热)。 6.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问答题:(每题6分) 1.如何护理胃痛伴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答:胃痛见消化道大出血时,多起病急,变化快,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让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安静,少动病人,吐血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排出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排出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吐后予淡盐水漱口。临时可服三七粉1.5克,白芨粉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二次,亦可配合针刺止血,取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2.虚劳的调摄护理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1.慎起居,避外邪,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嗜欲,根据体质和脾胃状况,酌配食疗;阴虚、血虚者宜清补,阳虚、气虚者宜温补;少食或忌食辛辣厚味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并应戒除烟酒。 3.适劳逸,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御邪能力。 4.畅情志,少忧烦,保持情绪乐观,稳定。节制房事,以免耗伤真精。 5.彻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防止脏腑气血损伤而病发虚劳。) 3.如何鉴别阳黄与阴黄。 (答:黄疸在临床上有阴黄与阳黄的不同,阳黄由湿热蕴结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C A、化生精气 B、储藏精气 C、实而不满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实 2、小肠的功能是:A、 A、受盛化物 B、排泄糟粕 C、受纳腐熟 D、运行水液 E、通调水道 3、胃的生理功能是:D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4、“主液”的腑是: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E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7、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8、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9、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1、血瘀致痛的特点是:B A、胀痛 B、刺痛 C、重痛 D、空痛 E、走窜痛 12、久病畏寒的主要病因是:D A、风邪袭表 B、寒邪内侵 C、湿邪外袭 D、阳气虚衰 E、阴液亏损 13、酸痛的常见病因是:C A、火邪窜至经络 B、寒邪阻滞经络 C、湿侵肌肉关节 D、气血亏虚 E、风邪窜至经络 14、脾胃气虚的面色是:A A、面黄虚浮 B、面色萎黄 C、面目一身俱黄 D、面色青黄 E、面色青灰 15、满面通红的病机是:C A、阴虚火旺 B、虚阳上越 C、邪热亢盛 D、真寒假热 E、阳气暴脱 16、面色发黑的主病是:B A惊风B、寒症C、气虚D、血虚E、热证 17、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C A、瘫痪 B、痹病 C、痿病 D、痫病 E、中风后遗症 18、囟填的原因是:B A津液亏损B、肾精亏损C、邪热亢盛D、外感风邪E、先天不足 19、按“五轮学说”心属:A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20、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著是:( C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2、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 B ) A. 火、木、土、金、水 B.木、火、土、金、水 C. 金、火、木、土、水 D. 火、木、金、水、土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D )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 )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C )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C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D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D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 ( A ) 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D )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 )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A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C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 )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C )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C )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 )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D )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

中医学基础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一)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护理一年级《中医学基础》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5=10) 1.阴阳 2.藏象 3.胃气 4.主诉 5.大汗 二、填空题(1×20=20) 1.土之母为,之子为。 2.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奇恒之府。 3.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经络系统是由、、连属部分组成。 5.面部赤色主和戴阳证。 6.脉诊时常采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尺三部,两手共六部脉,分候各脏腑,左寸候,左尺候,右关候,左关候。 7.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明润含蓄。 8.正常舌象常概括为“淡红舌、”。 9.以寒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湿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风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三、单项选择题(30×1=30分,注意选准后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脉经》 E.《本草纲目》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 曲直 4.阴阳的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以说法上都对 5.五行相侮正确的是() A.木侮土 B.水侮火 C.金侮火 D.水侮木 E.土侮金 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神志 B.主血脉 C.主藏血 D.其华在面 E.开窍于舌 7.与水液代谢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 肝脾肾 E.脾胃肾 8. 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肾 9.具有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第 1 页共6 页

中医内科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 2004 级中医学本科 《中医内科学》试卷( A 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2007-1-22 学时数:3 答卷时间:120 分钟负责人:马剑颖 单选配伍多选填空名词解问答病例分合题型题题题题释题析计满分100 得分 评卷 人 一、单选题 1、阴寒凝滞型心痛的主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 .乌头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甘草汤 E.以上都不是 2、眩晕的主症是: A.头晕 B .眼花 C .头晕、耳鸣D.头晕、眼花 E .以上都不是 3、水肿的发病机制为: A.肺失通调 B .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以上都是 4、哮病发作时症见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中哮鸣,咯痰粘腻难出,舌 苔厚浊,脉滑实。治宜选用: 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射干麻黄汤D.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 E .以上都不是 5、心胆气虚所致不寐的主方是: 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 D.酸枣仁汤 E .养心汤 6、热淋的主方应该是: A.石韦散 B. 八正散 C.沉香散 D. 小蓟饮子 E. 程氏萆解分清饮 7、张某,女,54 岁。近 1 月来常有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 5 公斤,伴烦热口渴,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疗主方应该是:

A.白虎加人参汤 B. 小承气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沙参麦冬汤 E.玉女煎 8、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是: A.中风B .视瞻昏渺C.胸痹心悸D.痈疽E.以上都是 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 A.上实下虚证 B. 痰浊阻肺证 C.肝气乘肺证 D. 表寒里热证 E. 痰热遏肺证 10、阳明头痛常选用的引经药为: A.葛根、白芷 B. 柴胡、川芎 C. 藁本、吴茱萸 D. 羌活、蔓荆子 E.苍术、细辛 11、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而稀,恶寒发热,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 燥热伤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蕴肺 12、便血鲜红, 大便不畅, 或有腹痛, 口苦,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 A.下焦湿热 B. 脾不统血 C. 脾胃虚寒 D. 肠道湿热 E. 胃热壅盛 13、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证属: A.气虚 B. 血虚 C. 气秘 D. 热秘 E. 冷秘 14、中风病中的中脏腑与中经络鉴别要点是: A.有无神志障碍 B. 有无口眼歪斜 C. 有无语言不利 D. 有无肢体瘫痪 E.有无口角流涎 15、对黄疸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是:: A.身黄 B. 苔黄 C. 小便黄 D. 目睛黄 E. 爪甲黄 16、鼓胀的病机重点是: A心脾肾功能失调 B. 脾肺肾功能失调 C. 肝脾肾功能失调 D. 心肝肾功能失调 E. 心肺肾功能失调 17、主张眩晕“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的学者是() A. 张景岳 B. 朱丹溪 C.张仲景 D. 孙思邈 E. 陈无择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医宗必读》 D. 《丹溪心法》 E.《景岳全书》 19、某男,24 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尤甚,伴有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疗方剂首选() A.芍药甘草汤 B. 化肝煎 C. 丹栀逍遥散 D. 一贯煎 E. 柴胡疏肝散 20、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首先选用() A.香连丸 B. 桃红饮 C. 白头翁汤 D. 芍药汤 E. 活人败毒散 2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临床特征() A.身体消瘦 B. 咳嗽咯血 C.喉间痰鸣 D.潮热盗汗 E. 有传染性 22、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直 B .四肢抽搐C.意识丧失 D.角弓反张 E .以上都不是 23、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痿病治法的是: A.《内经》 B. 《中藏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景岳全书》 24、痰饮内停型呕吐的最佳治疗方剂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 .理中汤加吴茱萸C.旋复代赭汤

解剖问答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答题:1、掌浅、深弓各自的位置及构成如何?答:掌浅动脉弓位于掌腱膜与屈指肌腱之间,一般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掌深动脉弓位于骨间掌侧筋膜与骨间肌之间,一般由桡动脉的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2、上腔静脉入口处阻塞时,上腔静脉系的血液如何取側支径路流回心脏?上腔静脉入口处阻塞时,上腔静脉系血液取下列侧支经路流回右心房: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左、右胸廓内静脉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腋静脉→左、右胸外侧静脉→左、右胸腹壁静脉左、右腹壁上静脉脐周静脉丛、网左、右腹壁浅静脉→左、右大隐静脉→左、右股静脉附脐静脉左、右腹壁下静脉→左、右髂外静脉肝门静脉左、右髂总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上腔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左腰升静脉→左腰静脉左髂外静脉→左髂总静脉右腰升静脉右腰静脉右髂外静脉→右髂总静脉食管静脉丛→胃左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脾静脉上腔静脉系椎静脉丛下腔静脉3、有一患者因外伤,造成第四胸椎骨折及脊髓右半横断损伤。请你推测病人脊髓受损的节段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并解释其原因。答:①推测病人脊髓受损部位在第六节段胸髓。②脊髓半横断,可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即病人在右侧下半身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消失,出现闭目难立征,(因损伤右侧薄束)。左侧约在肋弓平面以下的皮肤痛、温觉消失(因损伤右侧脊髓丘脑束)。右下肢硬瘫,右侧膝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右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右侧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因损伤右侧皮质脊髓束)。4、试述参与手指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手的皮肤感觉神经的分布。(1) 肌肉及运动神经肌肉名称运动神经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桡神经拇长屈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正中神经拇对掌肌、指浅屈肌、第1、2蚓状肌指深屈肌尺神经、正中神经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拇收肌、第3、4蚓状肌、骨间肌尺神经(2)皮肤感觉神经①手掌及手指掌面: 手掌内侧1/3及小指与环指尺侧掌面尺神经浅支手掌外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骨背面正中神经掌支鱼际外侧部桡神经浅支②手背及指背: 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背(示、中、环指桡侧半中、远节指骨背面皮肤除外)桡神经浅支手背尺侧半、尺侧两个半指背尺神经手背支5、从胃癌病人的右侧足背静脉输入抗癌药,请问此药物经何具体的循环途径到达胃?答:右侧足背静脉→右小隐静脉/右大隐静脉→右腘静脉→右股静脉→右髂外静脉→右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毛细血管→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动脉(1)经胃左动脉→胃(2)经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3)经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4)经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胃6、口服过量Glucose,需经什么器官和具体血液循环途径从尿排出体外? 答: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毛细血管吸收→小肠静脉→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毛细血管→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肾动脉→左右肾→左右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7、患者因两天前不慎挤压鼻根处的疖肿,出现高热,头痛症状。经检查:左侧眼球运动障碍,左眼直接和间接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而右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临床诊断为“海绵窦炎”。试用所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何鼻部疖肿会引起“海绵窦炎”?(2)为何“海绵窦炎”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3)为何出现左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答:(1)鼻部的静脉血由面静脉收集,面静脉在口角以上部分无瓣膜,可通过内眦静脉借眼上静脉与海绵窦交通。挤压疖肿,可导致细菌栓子沿上述交通途径达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3分)(2)眼外肌收缩使眼球产生运动。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它们经过海绵窦外侧壁或海绵窦內,再通过眶上裂达眶内。海绵窦炎可损伤上述神经,然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1)

A型题(共60题,1分/题):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 《千金要方》 D. 《中藏经》 E. 《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黄帝内经》 E.以上都不是 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4.金元四大家中,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的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震亨 E.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6.同病异治之“异”,是指() A.证候之异 B.病因之异 C.病因和证候之异 D.病因和病位之异 E.病性和病位之异 7.“阴盛者胜之以阳”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8.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9.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 10.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对立 B.阴阳消长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根 E.阴阳互用 11.五行特性中,火曰()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12.木之“所不胜”是() A.火 B.土 C.金 D.水 E.以上都不是 13.下列“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4.属于“相侮”的是() A.肾病及肝 B.肝病及肾 C.肝火犯肺 D.肝病及脾 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A.胆 B.胃 C.女子胞 D.骨 E.髓 16.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A.生成宗气 B.肺气通于天 C.朝百脉 D.宣发卫气 E.肺的呼吸功能 17.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问答题题库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问答题题库 1、问a: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1) 问b: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答:一、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 二、现行医师管理、诊所管理和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比较单一,中医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四、野生中药材破坏严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不规范,导致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 五、中医药科学研究能力不足。 2、问a:关于中医药定义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2) 问b:中医药技术方法有哪些? 答:一、针法类(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等); 二、灸法类; 三、手法类(踩跷、推拿、捏脊、点穴等); 四、外治法(刮痧、灌肠、火罐、熏洗、外敷、蜂针、膏药等); 五、内服法(药膳、中药茶饮、膏方、中药雾化等); 六、中药炮制技术。 问c:本法名称为“中医药法”,有意见建议修改为“传统中医药法”或“中医药法与民族医药法”,但最终并没有采纳,为何? 答:主要考虑到:一、本条已明确规定了“中医药”的概念+ 法条2,是广义的概念,所以法律上不再

把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统称; 二、中医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如果法律名称叫“传统医药法”,则难以体现中 医药运用科学技术不断进行发展创新的要求。 3、问a:关于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3) 问b:谈到的“继承”和“创新”分别是什么? 答:所谓“继承”就是要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同时,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 所谓“创新”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是发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等等。 4、问a:关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责任的规定是什么?答:(NO.4) 问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督检查以哪些内容作为重点? 答:(NO.20) 5、问a:关于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答:(NO.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