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问答题

中药学问答题
中药学问答题

中药学问答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降火功效。

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

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

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

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

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

7.简述辛、甘、酸?苦、咸、淡、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1)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血阻滞的病证。

(2)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和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3)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滑脱病证。

(4)苦: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火热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

(5)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癓瘕痞块及大便燥结等。

(6)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7)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遗尿、滑精等滑脱证。

8.何谓中药的升降沉浮?影响升降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升降沉浮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

影响。

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但病位与病势必须综合考虑。

9.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①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③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④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10.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①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亦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

11.掌握中药的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何意义?

①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同时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对中毒原因进行诊断,以及对中毒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

12.何谓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试举例说明。

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清金散。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

相使:两药配伍,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相畏:两药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两药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药配伍,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

13.何谓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那几方面?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忌讳的事情,称为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四个方面。

14.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5.何谓妊娠用药禁忌?哪些药应禁用或慎用?

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虻虫等;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化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附子、大黄、芒硝、枳实、桃仁、红花、干姜、肉桂等。

16.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

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还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解表药应注意:不宜久煎;不可使汗出过多,以免耗损阳气和津液;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以及久患疮疡、淋证和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应要慎重使用。

17.解表药常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应用是什么?

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痛、止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辛凉。能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咳嗽等证。

18.试比较麻黄桂枝在性味、功效、应用上的异同。

相同点:均味辛性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麻黄兼有微苦之味,发汗力强,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桂枝兼有甘味,发汗力较和缓,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可应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心悸、脉结代,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19.简述紫苏的功效与主治。

紫苏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之功。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脾胃气滞之恶心呕吐、胎动不安以及鱼蟹中毒之吐泻等。

20.试比较荆芥、防风功能应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长于祛风解表,治疗外感表证,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也可用于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又能透疹,消疮,止血(炒炭用)。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多种出血证。防风祛风之力较强,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用治风湿痹痛,破伤风。

21.羌活、白芷、藁本均善治表证头痛,其区别何在?

羌活能祛风散寒胜湿,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治太阳经头、项肩背痛。

白芷芳香走窜,止痛力强,入足阳明胃经,善治阳明经前额头痛、眉棱骨痛。

藁本能散风寒、除寒湿、上达巅顶,善治太阳经头顶疼痛。

22.简述细辛的功效应用。

细辛的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23.试述薄荷、牛蒡子的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期、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等。

不同点:薄荷发汗力强,外感风热、发热无汗首选;且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及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

牛蒡子兼能宣肺祛痰,尤宜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也可用于肺热咳嗽,咯痰不

畅者;又能清热解毒消肿,用治痈肿疮毒、痄腮等热毒证。

24.葛根、柴胡、升麻的功效与应用有何共性和个性?

相同点:

三者均能发散、升阳。用治外感表证及清阳不升的病证。

葛根与升麻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与升麻又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不同点:

葛根善于发表解肌,为治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之要药;兼生津止渴,用治热病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柴胡善于疏散少阳之邪、退热,为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之要药;兼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升麻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多种热毒证。

25.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如何区别应用?

白菊花:功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主治肝阳眩晕,肝火目赤。

黄菊花:功善疏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野菊花:功善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等。

26.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各类的功效与主要适应证。

清热药根据其主要性能,分为以下五类。

①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及某些脏腑热证。

②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③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

④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⑤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虚热证。

27.使用清热药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使用清热药时,须分辨邪热是在气、在血、属虚、属实,针对性选药,并根据兼证予以相应配伍.

②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味苦性燥的药物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

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28.简述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说法的理由。

黄芩善于清肺热治肺热咳嗽。黄连善于清胃热,治胃热呕吐。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治下焦湿热诸证及肾火亢盛之潮热盗汗、遗精等症。故有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说法.

29.试述石膏与知母二药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证。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煅用还能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治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苦、甘,寒。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上能清肺热润肺燥,中能清胃热而养胃阴,下能滋肾阴而泻肾火。凡肺热燥咳、消渴证、内热骨蒸、肠燥便秘均可用。

30.栀子性能、功效有何特点?临床常用于哪些病证?

栀子苦寒,其质轻浮,性缓下行,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既清三焦之热而除烦,又能导湿热下行以利胆退黄,利湿通淋,且能凉血解毒以止血。

临床常用于:①热病心烦、躁扰不宁;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②肝胆湿热郁结所

致黄疸、发热。③血热吐衄、尿血、热淋、血淋等证。④肝火上攻,目赤肿痛。⑤火毒疮疡,红肿热痛。

31.比较芦根与天花粉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与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不同之处是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32.金银花、连翘常同用于温热病,二者功效与主治有何异同?

金银花、连翘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消散痈肿。常同治外感风热、温热病、火热疮毒等证。但金银花疏散表热力强,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而连翘清心解毒力强,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尚治瘰疬痰核;连翘心又善于清心火,善治热入心包,高热神昏;此外,连翘兼利小便,治热淋涩痛。33.试述蒲公英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使用方法。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之功。主要用于痈肿疔毒、肠痈腹痛、肺痈吐脓、毒蛇咬伤等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因其兼有通乳之功,故尤为治乳痈之要药。对湿热引起的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目赤肿痛。使用蒲公英,可单味药煎服,也可配伍用之,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致缓泻。外用可取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34.简述白头翁功用特点。

白头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热毒血痢要药。用于湿热泻痢、热毒泻痢之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常与黄连、黄柏、秦皮等配用,如白头翁汤。35.生地与玄参功效主治有哪些异同?

两者均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身热、口干、舌绛;及阴虚内热、低热不退及消渴证等。但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力强,血热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者多用。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兼能软坚散结,痈毒疮肿、火热炽盛之目赤咽肿痛及瘰疬、痰核、瘿瘤等多用。

36.青蒿、丹皮、地骨皮均为清虚热退骨蒸药,其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青蒿芳香苦寒,辛香透散而不伤阴,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也善治无汗骨蒸。

地骨皮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善治有汗骨蒸。

37.清热药中,哪些药物既能用于实热证,又能用于虚热证?

生地、知母、玄参、黄柏、丹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青蒿等药物既能用于实热证,又能用于虚热证。

38.何谓泻下药?泻下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有哪些适应症?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具有通利大便、排除胃肠积滞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可泻实热、攻逐水饮(胸水腹水等)、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等功能。用于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39.在临床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什么?

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正气;应用作用峻猛有毒性的泻下药,一定要严格炮制,控制用量,确保用药安全。

40.生大黄与制大黄有何不同的用途?

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当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41.试述大黄与芒硝的功效与主治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为作用强烈的攻下药,均具有泻下通便、清热之功。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及热毒证。

不同点: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力强,长于泻胃肠实热积滞,善治实热便秘;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目赤咽痛;此外又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利湿热,用治血热吐衄、瘀血诸证、湿热蕴结的痢疾、黄疸、淋证等。芒硝咸寒,长于润燥软坚泻下,善治大便燥结。外用清热消肿止痛,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等。

42.大黄与巴豆均属药性强的泻下药,两药的泻下之力有何区别?

大黄与巴豆虽均属泻下药,且泻下力较强,但大黄性味苦寒,既沉降又泄热,善治热结便秘;而巴豆性味辛热,能峻下冷积,善治寒积便秘。

43.巴豆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有哪些?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44.使用大戟、甘遂、芫花时应注意什么?

使用注意事项:①毒性较大,不可过量,久服,中病即止。②宜醋制,以减低毒性。③体虚及孕妇忌用。④反甘草,一般不宜同用。⑤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服。

45.简述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及应用。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本类药物能祛除留着于肌表、经络的风寒湿邪,部分药还具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症。

46.祛风湿药分为几类?各类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是什么?

根据祛风湿药各药的不同特点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3类。①祛风湿散寒药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等。

②祛风湿清热药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

③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

47.比较羌活与独活功能及主治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①祛风除湿,用治风寒湿痹;②发表散寒,用治风寒表证。

不同点:

羌活以发表散寒为主,善治上半身痹证。

独活以祛风除湿为主,善治下半身痹证。

48.试分析独活、威灵仙治疗风湿痹证的特点。

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49.试从药性理论分析秦艽的功效、应用及治疗风湿痹证的特点。

秦艽辛苦性平。功效是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用于风湿痹证,中风半身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等。因其辛散苦泄,性平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

用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因其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

50.比较防风与汉防已功能及主治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能祛风胜湿,用治风湿痹痛。

不同点:

防风性温,治痹证以风寒湿痹为优。长于祛风解表,用治外感表证;又能止痉,用治破伤风。汉防已性寒,长于祛风除湿,善治风湿热痹;又能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51.试述桑寄生的性昧、功效与应用。

性味:苦,平。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①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尤以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为宜;②肝肾虚损、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月经过多、崩漏等。

52.何谓化湿药?

气味芳香、性偏燥,具有化湿运脾之功,主要用于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等证的药物,称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53.试述苍术与黄柏的功效,并阐明两者配伍的意义及适应证。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苍术苦燥性温,善祛湿邪;而黄柏苦燥性寒,善祛湿热。两药相配,一寒一温,相制相成,共奏祛除下肢湿热之证,适宜湿热痿证。

54.厚朴在临床上用治哪些病证?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厚朴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①用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因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能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②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因本品辛散苦泄,功能下气宽中,消积导滞;③用治痰饮咳喘。因本品能燥湿化痰、下气平喘。

55.藿香、生姜、黄连皆能止呕,临证如何区别应用?

藿香气味芳香,善能化湿和中止呕,且微温而不燥烈,辛散而不耗气,最宜于湿浊中阻所致恶心呕吐之证;

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配伍不同,可用于多种呕吐。因其辛散性温,尤长于温胃降逆止呕。故凡见寒邪犯胃之呕吐清水痰涎者,用之最宜;

黄连味苦性寒,功长清热、降逆、止呕,对热积胃中而致呕吐酸苦者,每有良效。

56.何谓利水渗湿药?其功能主治及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证、痰饮、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阴亏津少、肾虚滑精遗精者宜慎用或忌用。一些有较强通利作用的药物孕妇应慎用。

57.茯苓、猪苓、泽泻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茯苓、猪苓、泽泻均为甘淡之品,均能利水渗湿,用治水湿停滞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相须为用。

区别:

茯苓性质平和,利水不伤正气,并有健脾、宁心之功,临床对脾虚湿盛诸证,如水肿、泄泻、痰饮等,尤为适宜。亦为心悸,失眠所常用;

猪苓功专渗泄,其利水作用较茯苓为强,故水肿、小便不利常用;

泽泻性偏寒凉,利水之中又有泄热之功,尤善泻肾与膀胱之热,常用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而致遗精、眩晕等证。

58.试比较茯苓与薏苡仁之性味、功效及主治之异同。

二药均为甘淡之品。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之功,用治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以及脾虚湿盛之腹满泄泻等。

区别:茯苓性平,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健脾力强,而能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薏苡仁性微寒,能清热利湿,治湿温初起或暑湿;能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祛湿力强,能舒筋脉、缓和拘挛,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

59.试述车前子的功效、主要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淋证,水肿;小便不利之水泻,脾虚湿胜泄泻,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肾虚遗精者慎用。

60.茵陈最擅长治什么病?临床应用时常和哪些药物配伍应用?

茵陈最擅长治疗黄疸。如湿热阳黄者,配伍栀子、黄柏、大黄等;如属寒湿阴黄,配附予、干姜、白术等;若黄疸湿重于热者,与茯苓、猪苓同用。

61.海金沙、石韦、金钱草、萆薢均用治淋证,临床用治淋证各有何不同?

海金沙清小肠、膀胱湿热,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石韦药性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兼可止血,尤善治血淋。

金钱草利尿通淋,善消结石,尤宜治疗石淋。

萆薢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

62.治疗湿邪为病的药有哪几类?各类药的主要功效应用是什么?

治疗湿邪为病的药有清热燥湿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清热泻火。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祛风湿药有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及关节不利、筋脉拘挛及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证。

化湿药有化湿醒脾、行气等作用,主要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及湿温、暑湿等证。

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63.何谓温里药?其功能主治有哪些?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什么?

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温里药性味辛热,能温暖中焦,健运脾胃,散寒止痛;有的药物并有助阳、回阳的作用。适用于里寒证。凡寒邪内侵,脾胃阳气被困;阳气衰弱,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者,均可选用本类药物。

温里药辛热而燥,应用不当容易助火、伤津耗液。故使用时应注意:①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②阴亏血虚者应慎用;③凡属热证或真热假寒证应忌用;④孕妇应忌用或慎用;⑤使用时还应根据气候、地域以及体质等的不同选用药量。一般来说,炎夏用量宜轻,寒冬用量宜重;南方用量宜小,北方用量则可增加;素体阳旺者,用量宜轻,而阳虚之体者,用量则可适当加大。

64.如何理解“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

附子大辛大热,能峻补元阳,药力迅猛。为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要药。干姜辛热,功能温中回阳。干姜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回阳救逆,又能减轻附子的毒副作用。二药同用,既可以协同增强疗效,又可降低毒性,故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法。

65.附子、肉桂有何共性与个性?

共性:附子、肉桂皆为大辛大热之品,均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对于肾阳不足,命

门火衰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尿频等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以增强温肾补火祛寒之效。个性:附子辛热燥烈有毒,峻补元阳,有回阳于顷刻之功,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临证主治亡阳证。且能温一身之阳,逐表里寒湿以止痛,凡肾、脾、心诸脏阳虚,以及寒湿痹痛等证均可应用。

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作用温和持久,可引火归元。临证主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且善行血分之滞以温通血脉,散寒止痛,故凡寒凝血脉或寒凝气滞之痛经、经闭,胸腹冷痛,阴疽等证均可常用。

66.比较肉桂与桂枝入药部位分别是什么?功能主治有何异同?

肉桂为肉桂树的干皮,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

相同点:均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用治胸痹、痛经;寒证疼痛。

不同点: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兼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善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发散表寒,用治表寒证;兼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67.何谓理气药?其功能主治是什么?临床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大多气香性温,善于行散或泄降,具有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等功效,适用于气机不畅所致的气滞、气逆等证。

本类药物辛燥者居多,易于耗气伤阴,故气阴亏虚者慎用。

68.与橘皮同出一源的药物有哪些?试述其各自的入药部位、功效和主治。

与橘皮同出一源的药物有青皮、橘核、橘络、橘叶。

橘皮:为橘成熟果实的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

青皮:为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滞之功,主治肝气郁滞,食积腹痛以及癓瘕积聚。

橘核:为橘的种子。有行气散结止痛之功,主治疝气、睾丸肿痛,乳房结块等。

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具有宣通经络、行气化痰之功,主治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

橘叶:为橘树的叶。具有疏肝行气,消肿散结之功,主治胸胁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69.枳实与枳壳同出一物,其功能主治有何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破气消积,用治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化痰除痞,用治胸痹、结胸;并用治脏器下垂证。

不同点:枳实药力峻猛,消积除痞导滞多用。枳壳药力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70.木香、香附均可理气止痛,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木香辛散香燥,尤善行肠胃之气滞,且能消食,多用于肠胃气滞食积之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

香附芳香性平,主入肝经,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多用于肝气郁滞之胁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71.何谓消食药?试述其作用与适应证。

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消食药主要具有消化饮食积滞的作用,有的药物兼能健脾益胃和中。故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食积不化所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虚弱,纳谷不佳,消化不良等证。

72.山楂、麦芽、神曲皆能消食,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相同点:三者具有消食化积之功,对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症,常常相互配用。

不同点:山楂味酸而甘,善消油腻肉食积滞,对于因油腻肉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痛、腹痛泄泻等证多选用。

麦芽味甘性平,善消米、面、薯、芋等食积,对于因米、面、薯、芋等食滞所致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闷腹胀等证尤佳。

神曲甘辛而温,善消面食积滞;因兼能解表退热,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73.临床使用驱虫药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使用驱虫药的原则是:①根据寄生虫种类,适当选药。②根据不同兼证恰当配伍。③体质虚弱者,当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④常与泻下药同用,以利虫体排出。

在使用时应注意:①控制用量,防止量过大中毒或损伤正气。②对素体虚弱、年老体弱及孕妇,更当慎用。③应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④对发热或腹痛剧烈者,不宜急于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使用驱虫药物。

74.简述川楝子、苦楝皮的来源,其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川楝子,也叫金铃子,为川楝树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来源于川楝或楝树的根皮或树皮。二药均能杀虫、疗癣,用于虫积腹痛、头癣等证。

不同点:川楝子以行气止痛为主,除用于虫积腹痛、头癣外,临床主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等。

苦楝皮功专杀虫,杀虫作用力强,常用于蛔虫病、钩虫痛、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但有一定毒性,不宣持续或过量服用。

75.使君子有何特长?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使君子甘温,气香不苦,既能杀虫,又益脾胃,为小儿诸病要药。其中尤宜于小儿疳积,腹痛有虫,形瘦腹大,面色萎黄者。

使用时注意:炒香嚼服,每岁每日1粒~l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若大量服用可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76.止血药可分为几类?有何功用?使用止血药应注意些什么?

止血药共分四类:

凉血止血药: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收敛止血药:能收敛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而无外邪及血瘀表现者。

化瘀止血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用于血瘀出血。

温经止血药:能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使用止血药,应根据出血的原因和具体证候,从整体出发,选用相应的止血药,并配伍适当的药物,以增强疗效。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须酌加活血祛瘀药。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先益气固脱,而后止血。

77.地榆、槐花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凉血止血,用于各种血热出血,常相须为用。尤善治疗下部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等。

不同点:

地榆性寒苦降,味酸收敛,还能收敛止血,又具解毒敛疮之功,用治水火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槐花还能清肝泻火,用治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78.止血药是否都要炒炭?

前人虽有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后可加强止血效果,但不应一概而论。因生药炒炭后会改变药性,也能影响止血效果,如侧柏叶、小蓟、地榆等制为炭剂,止血效果反较生品为差。故止血药是否炒炭,应根据药性,病证性质而定,不可拘于一说。

79.比较大蓟与小蓟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点。

大蓟与小蓟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能解毒消肿,用治痈疮肿毒。大蓟止血力强,用治各种血热出血,解毒效佳。小蓟兼能利尿,善治尿血、血淋。

80.何谓化瘀止血药?为何说三七是化瘀止血代表药和伤科要药?

化瘀止血药是指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用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的药物。

三七善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具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其止血及活血止痛,常用于外伤及内脏出血和瘀血疼痛。故称三七为化瘀止血之代表药与伤科要药。

81.试述白芨、艾叶的功能主治。

白芨为苦涩寒凉之品,能收敛止血,适宜于体内外多种出血。因主归肺、胃二经,故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其消肿生肌,用于外敷疮疡,对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溃者可使之生肌;用油调外涂,可治疗手足皲裂、水火烫伤,能促进裂口或创面愈合。

艾叶性温,能温经止血,治疗虚寒性出血;又能散寒调经,安胎,用治下焦虚寒所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

82.生姜、干姜、炮姜同出一物,其功效、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生姜、干姜、炮姜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里寒证。

生姜长于散表寒,最适宜于风寒感冒之轻证;善能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治多种呕吐,尤宜于胃寒呕吐;并能温肺止咳,凡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

干姜长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主药,凡中焦里寒证,无论实寒或虚寒皆宜;又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并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喘咳。

炮姜长于温经止血,主治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证,也治虚寒性崩漏下血。并能温中止痛、止泻,适宜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83.何谓活血化瘀药?其功能主治是什么?临床应用有哪些禁忌?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

活血祛瘀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癓等,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本类药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有的能堕胎催产,故凡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出血证而无瘀滞者不宜使用,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84.结合川芎的药性,阐述川芎的功效与主治。

川芎的药性为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川芎味辛能行散又可祛风,性温散寒,主入心肝经血分,又入肝经气分。故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具通达气血功效,为“血中之气药”。用治血瘀气滞的胸胁、心腹部诸痛。川芎既升且降,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疗头痛的要药。由于川芎主入肝经血分,又行胆气,而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又能活血调经,为妇科调经要药,其“中开郁结”又可用治胸胁痛。此外川芎的辛散温通,祛风止痛通络之功,亦治风湿痹痛。

85.郁金与丹参功效的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均具活血祛瘀止痛,凉血之功。

不同点:郁金长于活血行气,又可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凉血止血、利胆退黄;丹参长于活血调经,又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86.比较桃仁与红花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瘀血疼痛。不同点:红花活血力强,用治心腹瘀痛,癓瘕积聚。桃仁兼能消痈排脓,用治肺痈、肠痈;

还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87.牛膝最大的特性是什么?试从牛膝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论述。

牛膝最大特性可以概括为二个字:下行。其药性、功效和主治都反映了牛膝的这一特性。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归下焦肝肾经。其功效主治如下:

①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多用于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伤痛。

②牛膝又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用治下焦肝肾亏虚病证,尤善治下半身腰膝关节痛、

痿痹等。

③本品性善下行,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利水通淋,善治热淋、血淋、砂淋和水肿、小便不

利。

④牛膝味苦泄善降,能导热下泄,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用于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

口舌生疮;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88.马钱子的临床功效与主治有哪些?临床应用有何注意事项?

马钱子具有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以及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疮毒、咽痛等。

使用注意:马钱子有大毒。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89.比较三棱与莪术功效主治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破血行气,用治血瘀气滞诸痛:消积止痛,用治食积腹痛。

不同点:三棱破血力强;莪术消积行气力胜。

90.为什么说益母草为妇科经产之要药?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以善调妇人胎产诸证为其特长,故有“益母”之称,既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又可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证。临证不论煎剂、膏剂、单味或复方均可取效。所以益母草为妇科经产之要药。91.何谓化痰止咳平喘药?其功能主治是什么?临床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叫止咳平喘药。两类药总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能祛痰,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之证,也可用于因痰而致的癫痫惊厥、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等证。止咳平喘药功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内伤、外感所引起的咳嗽和喘息。

使用该类药应注意: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麻疹初期有表邪之咳嗽,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宜单投止咳药,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的透发,对温燥性及收敛性的化痰止咳药尤为所忌。

92.半夏有何功效?临床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半夏辛温而燥,归脾、胃、肺经。善于燥湿而化痰浊,降胃气而止呕吐,尤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长;其辛散温通又有消痞散结之效;外用能消肿止痛。

半夏反乌头,不宜同用。因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或忌用;生半夏有毒,用之宜慎。

93.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异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内服均能燥湿化痰,外用均能散结消肿。

不同点: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祛风止痉,善治风痰。

94.白前与前胡的功效应用异同点是什么?

白前与前胡均长于下气消痰止咳,对于咳嗽、痰多气急等证,可相须为用。

但白前辛苦微温,祛痰作用较强,多用于内伤寒痰咳喘。

前胡辛苦微寒,兼能宣散风热,尤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

95.桔梗有何功效?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桔梗辛散苦泄,药性缓和,主入肺经,升浮上行,为舟楫之剂。善能开宣肺气,又有祛痰、利咽、排脓之效。用治外邪犯肺、肺气不宣的喘咳。对咳嗽痰多之证,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还能用于咽痛、音哑、肺痈等。此外,本品善能载药上行,常作治疗胸膈以上疾病的引经药。又借其开宣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96.比较浙贝母与川贝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浙贝母与川贝母都具有清热化痰散结的功效,用治痰热咳嗽、瘰疬痈疮。

但浙贝母苦寒,偏于清肺,多用于风热及痰热咳嗽;散结作用力强;川贝母性凉而甘,偏于润肺,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散结作用力弱。

97.瓜萎的药用部位有哪些?各有何功效?

瓜蒌的药用部分有:果皮、种仁、果实、块根。

瓜蒌皮(果皮):长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种仁):功偏于润燥化痰、滑肠通便。

全瓜蒌(果实):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润燥通便、散结消肿之功。

瓜蒌霜:为种仁去油制霜,与瓜蒌仁作用相似,但不滑肠。

天花粉(块根):功能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98.比较杏仁与苏子的功效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功效。

不同点:杏仁止咳平喘力强,随不同配伍而用于多种咳喘病证;苏子又有降气祛痰之功,善治咳喘痰多。

99.比较桑白皮与葶苈子功能主治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治喘咳、水肿实证。

不同点:桑白皮偏泻肺热,多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轻证。葶苈子偏泻痰水,多用于痰饮喘咳,水肿重证。

100.何谓安神药?其功能与主治是什么?

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为主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本类药分别具有镇心或养心安神的作用,有的兼能平肝潜阳、敛汗、润肠。丰要用治心神不宁、心悸怔仲、失眠多梦。亦可作为惊风、癫狂等病证的辅助药物。部分安神药还可用治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

101.试述朱砂、磁石、酸枣仁、远志的安神特点。

朱砂甘寒质重,主入心经,长于清心火、镇心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

磁石咸寒质重,入心、肝、肾经。长于清泻心肝之火,能镇摄浮阳、安定神志,主治肾虚肝旺之心神不宁。

酸枣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常用治心肝血虚、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远志苦泄辛散温通,入心、肾经。善于交通心肾以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102.试述朱砂、琥珀、磁石的用法用量及禁忌。

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肝、肾功能不正常者须慎用。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克。不入煎剂。

磁石: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l~3g。因吞服后不易消化,不可多服或久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103.比较酸枣仁与柏子仁功能主治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为养心安神药,能养心安神,用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

不同点:酸枣仁安神力强。味酸,又能收敛止汗,用治体虚自汗、盗汗。柏子仁质润多脂,又能润肠通便,用治肠燥便秘。

104.何谓平肝息风药?其分类及功能主治如何?

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可分为平抑肝阳药及息风止痉药两类。

平抑肝阳药具有平抑肝阳或平肝潜阳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和肝火上攻之烦躁易怒、头痛头昏等症。

息风止痉药以息肝风、止痉搐为主要功效,主治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症。

105.简述牛黄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药性: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106.比较石决明与决明子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目赤肿痛、翳障、视物昏花。

不同点:石决明咸寒质重,长于平肝潜阳;煅用还能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用治胃酸过多之胃脘痛;研末外敷,可止外伤出血。

决明子苦寒质润,长于清肝明目;兼能润肠通便,用治肠燥便秘。

107.比较代赭石与磁石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有平肝潜阳,平喘之功。用治肝阳上亢,头眩目晕,及气喘。

不同点:代赭石主入肝经,偏于平肝潜阳。其降肺气,用治气逆喘息,还能降上逆之胃气而止呕、止呃、止噫,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又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磁石主入心、肝、肾经,偏于镇惊安神,用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其益肾纳气,用治肾虚气喘。还能聪耳明目,用治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等症。

108.全蝎与蜈蚣在功能主治上有何异同?临床使用时各有哪些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相同点:均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用治惊痫抽搐;疮疡、瘰疬;头痛、痹痛。不同点: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性燥力猛,息风止痉、攻毒散结力佳。

用法用量:全蝎煎服用量是3~6g;蜈蚣煎服用量是3~5g。两药皆可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两药均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109.羚羊角、钩藤、天麻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有何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平肝息风、平抑肝阳,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

不同点:羚羊角咸寒,清热力强,除善治热极生风证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等。

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用治高热惊风轻证为宜。

天麻甘平柔润,清热之力不及羚羊角、钩藤,但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虚实寒热皆可选用。又兼祛风通络,用治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110.比较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不同点:龙骨长于镇惊安神。煅后收湿敛疮生肌,用治湿疮,疮疡久溃不敛;牡蛎长于平肝潜阳。又有软坚散结之功,可治痰核、瘰疬、瘿瘤、癓瘕积聚等证;煅后制酸止痛,可治胃痛泛酸。

111.何谓开窍药?试述其功效主治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

本类药味辛、气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醒脑复神的作用。部分开窍药兼能活血、行气、止痛、避秽、解毒,主治温热病热陷心包、痰浊阻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又可用治湿阻中焦,血瘀气滞疼痛及目赤咽肿等证。

开窍药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耗泄正气,故只宜暂服,不可久用。只能治疗闭证神昏,不能用治脱证神昏。本类药物性质辛香,有效成分易于挥发,故内服多入丸散,仅个别药可入煎剂。

112.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各适宜治疗何种闭证神昏?

麝香辛温,气芳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皆可用之。

冰片味辛气香,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宜用于热病神昏。如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

苏合香辛香气烈,长于温通,其开窍醒神之效更宜于治疗寒闭神昏。

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除开窍醒神功效之外,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如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痰热癫痫抽搐等证。113.何谓补虚药?其分类与用药注意是什么?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主治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补虚药大致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使用补虚药要注意:①要防止不应补而误补。凡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②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③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时,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使祛邪不伤正,补虚不致留邪。④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⑤补虚药如作汤剂,宜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⑥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常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114.比较人参和党参在功效主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体虚有邪之证。

不同点: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弱。古方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宜用党参。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益智,而党参类似作用不明显。党参还兼有补血之功。

115.比较白术、苍术功效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具有健脾与燥湿的功效。

不同点:白术以益气健脾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健脾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能利尿、止汗、安胎;苍术还能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

116.比较人参、黄芪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补益脾肺,用治脾肺气虚。

不同点:人参善能大补元气,用治气脱危证;又能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用治失眠、健忘、津伤口渴及消渴等。

黄芪善能补气升阳,用治气虚下陷:又能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用治自汗、盗汗、虚性疮疡、气虚水肿等。

117.黄芪与连翘均为“疮家圣药”,均可治疮疡,其功用特点有何不同?

黄芪与连翘均有“疮家圣药”之称,都可用治疮疡。其功用特点区别在于:黄芪甘而微温,归脾肺经,长于补益脾肺之气以益生化之源,有良好的托疮生肌之功。多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之虚证。

连翘苦寒,归肺心胆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长于解毒疗疮,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之实证。

118.结合甘草的功效,说明该药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①甘草具有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之功。临床上最宜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者,尤以炙甘草为宜。

②甘草具有补益脾气之功。可用于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③甘草具有祛痰止咳之功。可用于多种咳嗽之证。

④甘草具有缓急止痛之功。可用于脾虚肝旺之脘腹挛急疼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疼痛。

⑤甘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生用可用于热毒疮疡,热毒咽喉肿痛等。

⑥甘草具有调和药性之功。可缓解附子、大黄等的毒烈之性;因其味甜浓,还可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

119.比较熟地与当归两药的功用与主治的异同。

二者均能补血,用治血虚证。熟地长于补血滋阴,主治血虚及肝肾阴虚。当归长于补血调经,主治血虚经病。当归又兼能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治瘀血疼痛、痈疮及血虚肠燥便秘。120.比较熟地与生地在功能与主治上的异同。

相同点:熟地与生地二者均能滋阴,用治阴虚证。

不同点:生地甘苦寒,以清热凉血为主,主治热入营血及血热出血证。滋阴作用较弱,多用于津亏口渴、消渴、便秘等。

熟地甘温,以补血为主,主治血虚证。滋阴作用较强,多用于肝。肾阴虚证。

121.比较赤芍与白芍的药性特点及功用。

相同点:白芍与赤芍二者均入血分,均能理血,用治血分病证。且均能止痛。

不同点:赤芍苦、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用治血热、血瘀及肝火所致诸证。以治血热瘀滞疼痛为宜。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自汗盗汗、拘急疼痛、肝阳上亢等证。以治肝血亏虚,胁肋疼痛,四肢挛急疼痛为宜。

122.比较熟地黄、阿胶、何首乌功效异同。

熟地黄、阿胶、制首乌均具有良好的补血滋阴作用。其中熟地黄又能填精益髓;阿胶则可止血、润肺。何首乌生用有截疟、解毒、润肠的功效。

123.试述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各自功效特点。

鹿茸甘、咸,温。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

鹿角咸,温。能补肾助阳,可作为鹿茸的代用品,但药力薄弱。兼能活血散瘀消肿。

鹿角胶甘、咸,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之功,功效不及鹿茸,但比鹿角为佳,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鹿角霜咸,温。功能补肾助阳,似鹿角而力较弱,具收敛之性,有涩精、止血、敛疮之功。124.比较杜仲与续断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及胎漏、胎动不安。不同点:杜仲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善治肾虚腰痛、久痹腰痛。续断兼能止血、疗伤续折,胎漏下血、筋伤骨折多用之。

125.比较龟甲与鳖甲在功能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能滋阴降火,用治阴虚骨蒸;潜阳息风,用治虚风眩晕。

不同点:龟板长于滋肾阴,兼能益肾健骨,常用治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又能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用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及失眠、健忘等证。

鳖甲长于退虚热。兼能软坚散结,用治癥瘕积聚。

126.比较麦冬与天冬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均能润肺止咳,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用治肺虚燥咳;津伤口渴;肠燥便秘。不同点:麦冬兼能清心除烦安神,用治心烦不眠、心悸怔忡。天冬兼能滋肾阴、退虚热,用治阴虚潮热、盗汗、遗精等。

127.何为收涩药?临床使用收涩药时为什么常配补益药?

凡以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因为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涩药治疗滑脱病证,只是治病之标,敛其耗散,固其滑脱,防其因滑脱不禁而致正气衰竭,变生他病。故应用收涩药治疗时,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

128.比较乌梅与五味子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均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生津止渴。用治久泻久痢;肺虚久咳;津伤口渴。不同点:乌梅兼能安蛔止痛,用治蛔虫腹痛;炒炭后固崩止血,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五味子兼能补肾涩精,益气止汗,宁心安神,用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心悸失眠、健忘等。

129.临证如何区别应用山茱萸与吴茱萸?

山茱萸酸涩微温而质润,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敛汗固脱之功。常用于肝肾亏损引起的腰痛、遗精、阳痿、头晕目眩、小便频数、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大汗欲脱、久病虚脱等证。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燥烈,能温中降逆、暖肝止痛,专攻无补。其温散寒邪力强,降逆止呕作用亦佳,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用于脘腹寒痛、呕吐吞酸、寒疝疼痛等症。亦可用于脾肾虚寒之久泻、痛经、霍乱转筋及脚气肿痛等证。

130.比较桑螵蛸与海螵蛸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药均能固精止遗,用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证。

不同点: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可治肾虚阳痿。海螵蛸固涩力较强,又能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用治崩漏、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及湿疹、湿疮、溃疡不敛;兼能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131.莲子、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各具哪些功效?

莲子功能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莲须功能固肾涩精。莲房功能止血化瘀。莲子心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荷叶功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荷梗功能通气宽胸,和胃安胎。

132.试述涌吐药的含义、功能主治及临床使用注意。

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留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

涌吐药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或痰涎壅盛,阻于胸膈或咽喉,呼吸急促;或痰浊上涌,蒙蔽清窍,癫痫发狂等病证。

涌吐药作用强烈,大都具有毒性,故只适用于体壮邪实之证,如体质虚弱或老人、小儿、妇女胎前产后,以及素患失血、头眩、心悸、喘咳等证,均当忌用。此外,使用涌吐药时,宜

采用“小量渐增”的用药方法,切忌骤用大量。

13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含义、主治病证是什么?

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攻毒杀虫止痒药。

主要适用于某些外科皮肤及五官科病证,如疮痈疔毒、疥癣、湿疹、梅毒及虫蛇咬伤、癌肿。134.临床如何区别使用硫黄与雄黄?

硫黄与雄黄外用均能解毒杀虫,用治疥癣、恶疮、湿疹。硫黄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能补火助阳,内服可治阳痿、虚喘、虚寒便秘等证。雄黄则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驱虫,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癫痫、哮喘、疟疾。

135.列举具有攻毒、拔毒、解毒、托毒功效的药物(各例举2~3个)。

具有攻毒功效的药物有雄黄、硫黄、蟾酥等;

具有拔毒功效的药物有轻粉、砒石、铅丹等;

具有解毒功效的药物有金银花、牛黄、黄连等;

具有托毒功效的药物有黄芪、鹿茸等。

136.能回阳、助阳、潜阳、升阳、通阳的药物分别宜用治何证?各举两味代表药。

①回阳:用治亡阳证,如附子、干姜。

②助阳:用治阳虚证,如鹿茸、淫羊藿。

③潜阳:用治肝阳上亢证,如天麻、石决明。

④升阳:用治气虚下陷证,如黄芪、升麻。

⑤通阳:用治胸痹或痰饮、水肿证,如薤白、桂枝。

137.具有活血、补血、凉血、止血作用的药物分别宜用何证?各举两味代表药。

①活血药:用于血瘀证,如川芎、丹参。

②补血药:用于血虚证,如熟地、当归。

③凉血药:用于血热证,如生地、玄参。

④止血药:用于出血证,如三七、白芨。

138.临床用中药汤剂时,须包煎、后下、烊化、先煎、另煎、冲服的药物有哪些特点?常用药物主要有哪些?

须包煎的药物:主要是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车前子、海金沙、蚕沙、旋覆花、葶苈子、海蛤壳粉、五灵脂、灶心土、蒲黄、煅牡蛎、赤石脂、滑石粉等;

须后下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大部分的解表药和芳香化湿药,还有鱼腥草、青蒿、肉桂、丁香、木香、沉香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是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大黄、番泻叶、钩藤等亦属后下之列。

须烊化的药物:主要是某些胶类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鸡血藤膏、饴糖、蜂蜜、鳖甲胶等。

须久煎的药物:主要是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生石膏、自然铜、磁石、牡蛎、龙骨、龙齿、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龟板、鳖甲等。此外,附子、川乌、草乌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也应久煎。

须另煎的药物:主要是某些贵重药材。如鹿茸、羚羊角、人参、西洋参等。

须冲服的药物:①主要是某些贵重药物,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研成细末制成散剂冲服,如麝香、牛黄、羚羊角、西洋参等;②某些药物为提高疗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三七、白芨、血余炭、棕榈炭等;③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须兑服的药物: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姜汁、藕汁等须兑服。

中药学问答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 1.试述《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写作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价值。 答: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为苏敬、李等集体编撰。收药844种。采用自然分类法。 本书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对我国后世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并很快流传国外;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作者唐慎微。载药1558种。属自然分类法。本书除了系统地集录《本草》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的药学史料;是我国现存明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 2.何谓中药? 答: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1.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答: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的副作用。如巴豆去油。 (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生地制熟、延胡索醋制。 (3)矫嗅、矫味,便于服用。如水漂海藻。

(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如磁石烧煅。 (5)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如枇杷叶去毛。 第四章药性理论 1.药物性能理论包括哪些方面?说明四性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答: 中药性能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分属于同一种药性,仅有程度不同,寒凉药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用治阳证、热证。温热药多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可用治阴证、寒证。掌握了四气理论,临床就可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四气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某种性质的药物,或将几种不同性质药物配合起来应用。 2.寒凉药、温热药各有何功效? 答: 寒凉药: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凉肝息风功效; 温热药: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回阳救逆等功效。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5.试述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的含义。 答: 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中医养生问答题

1、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 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学问答题 1、上古的三大奇书是什么?如何认识周易? 答:(1)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 (2)《周易》着眼宇宙天地,立足人类自身,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2、道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儒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儒家强调精神调摄(“心以体全,亦以体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行则从礼、君子三戒)、注意身体护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倡导饮食卫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贪。”) 4、佛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人体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人之体温、热量,风为呼吸。“四大调和”佛学讲求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 5、天年和寿命有什么区别? 答:(1)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6、养生的基本观念有什么? 答: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 7、养生的基本原则有什么? 答:畅通经络、协调脏腑、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综合调养、持之以恒。 8、环境如何进行分类? 答:(1)按环境的形成划分: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中药学练习题

中药学练习题 解表药 一、单项选择题: 1.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首选() A.桂枝 B.紫苏 C.麻黄 D.防风 2.风寒表证,咳嗽痰多又兼气滞胸闷,首选() A.生姜 B.防风 C.紫苏 D.荆芥 3.治夏季贪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宜选() A.桂枝 B.香薷 C.羌活 D.麻黄 4.长于祛风解表,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的药物是() A.白芷 B.防风 C.荆芥 D.细辛 5.外感风寒挟湿之头痛,身痛等表寒重证,首选() A.麻黄 B.紫苏 C.羌活 D.细辛 6.白芷善冶() A.阳明头痛 B.太阳头痛 C.厥阴头痛 D.少阳头痛 7.既能外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咳喘的药是() A.生姜 B.白芷 C.细辛 D.麻黄 8.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惊痫夜啼的药是() A.薄荷B.蝉蜕C.防风D.菊花 9.功善解肌退热,治疗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的药是( ) A.柴胡B.葛根C.牛蒡子D.升麻 10.升阳举陷,宜用柴胡配伍的药是() A.黄芩B.细辛C.升麻D.葛根 二、多项选择题 1.功能祛风解表,风寒、风热表证均可用的药是() A、羌活B、牛蒡子C、荆芥D、薄荷E、防风 2.具有透疹作用的药有() A、升麻B、柴胡C、葛根D、牛蒡子E、荆芥 3.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有() A、紫苏B、薄荷C、桑叶D、柴胡E、牛蒡子 4.细辛的适应证有() A、头痛B、牙痛C、鼻渊头痛D、风湿痹痛E、疮疡肿痛 5.薄荷、牛蒡子的共同特点是() A、利咽B、清利头目C、透疹D、疏散风热E、疏肝解郁 三.填空题: 1.发散风寒药多属性味之品,主治。发散风热药多属性味之品,主治。 2. 有“呕家圣药”之称,因药性辛温,故多用于呕吐。 3.荆芥生用能、、;炒炭后偏于。 4.细辛常用量为。使用时需注意、。 5.治疗外感发热,项背强痛,柴胡多配伍同用;治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多配伍同用;而治疗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柴胡又多与配伍。

中药学特殊记忆方法(详细)

中药学的特殊记忆方法 完整版中药学歌诀 一)中药七情歌 ) 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需它药配;相反增毒要记牢,七情配伍真奥妙。 (二)用药禁忌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独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三)解表药 外感表证, 解表为先。 表证辨寒热, 用药分温凉。 辛温以发散风寒, 辛凉以疏解风热。 麻黄散风寒而平喘利水, 桂枝解肌表而温经通阳。 荆芥发表祛风,初起疮疡并治。 防风祛风胜湿,肢体疼痛能疗。 羌活祛风除湿以通痹, 苏叶利气和中而宣痰。 蝉蜕宣表透疹、解痉退翳, 薄荷疏风解表、利膈清咽。 蔓荆子疏风以清头目, 牛蒡子泄热而利咽喉。 宣表清络以桑叶, 疏风明目用菊花。 柴胡和解少阳之枢,疏肝解郁; 葛根透解阳明之表,散火升津。 表解里和,治当慎始。 (四)清热药 里热之证, 用药当清。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证不同。 石膏清胃经高热烦渴, 知母清肺经燥火烦蒸。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 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 黄柏泻肝肾壮火之有余。 玄参咸寒,软坚增液, 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退虚热而除蒸。 清热解毒银花为先, 透热散结连翘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脉宜首选, 穿心莲清热燥湿用为先。 解暑湿以莲叶, 透暑风用青蒿。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才能切合病情,药皆中肯。 (五)泻下药 实热可下, 实水可攻。 便秘津枯, 只宜润滑。 大黄苦寒泻热,泄气血而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攻燥实而逐积清肠。 郁李仁通便利水, 火麻仁滋养润肠。 甘遂泻水逐饮而解毒, 牵牛峻利二便兼杀虫。 用毒药以攻邪。 药量必须谨慎。 (六)治风药 风分内外, 药治不同。 外风宜散, 内风宜熄。 五加皮祛风湿以壮筋骨, 威灵仙宣经络而散风寒。 防己利关节,治热痹水肿; 木瓜舒筋络,疗湿痹拘挛。 独活胜湿祛风,并治腰膝痹痛;秦艽宣络疏风,兼除劳热骨蒸。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34572

生地与玄参的共同点是养阴生津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的是连翘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是白头翁 化湿之外,又善和中,善治湿浊呕吐的药是藿香 黄柏既能滋补肾阴,又善泻相火,故长于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错 黄芩善清心经实火,而黄连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错 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对 车前子因善利小便而实大便,故常用治湿盛水泻对 干姜即生姜之干燥品,二者功用相同错 甘遂、京大戟、芫花醋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错 生地与玄参的共同点是养阴生津 知母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宜配黄柏 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者宜选用下列中佩兰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药物是川乌 黄柏既能滋补肾阴,又善泻相火,故长于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错 茵陈蒿功善清利湿热、退黄疸、临床上无论湿热阳黄,还是寒湿阴黄,均可使用。V 茯苓性平力缓,凡水湿内停之证,无论寒热均可使用。V 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凡风湿痹痛,无论病位在上在下皆可应用V “附子无姜不热”可以理解为干姜的回阳之力比附子更强。X 肉桂与桂枝为同科植物,虽用药部位不同,但功用一样。X 黄柏既能滋补肾阴,又善泻相火,故长于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X 黄芩善清心经实火,而黄连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X 桑寄生与黄芩均能清热安胎。X “附子无姜不热”可以理解为干姜的回阳之力比附子更强。X 内服截疟,外用腐蚀赘疣,又为阿米巴痢疾所首选的是鸦胆子 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的是连翘 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V 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凡风湿痹痛,无论病位在上在下皆可应用V 车前子因善利小便而实大便,故常用治湿盛水泻。V 茵陈蒿功善清利湿热、退黄疸、临床上无论湿热阳黄,还是寒湿阴黄,均可使用。V 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还是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应用。V 善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药是山楂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用化瘀止血药 热郁血滞,斑疹紫暗者当选用红花 驱虫药一般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肠X 槟榔驱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两者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V 枳实与厚朴配伍善治气滞、食积所致脘腹胀满。V 益母草既善活血,又能补血,故善能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X “凡花皆散,惟旋覆独降”是指旋覆花善降肺气止咳喘,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V 青皮行气力强,破气散结,可用治胸胁胀痛 被称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是香附 消食化积,又兼活血化瘀之功的药是山楂 善治血淋、尿血的药是白茅根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归纳最全面最完整中药学表格

中药知识点 一、相同功效药物得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得药物就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得药物就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得药物就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得药物就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得药物就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得药物就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得药物就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得药物就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得药物就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得药物就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得药物就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得药物就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得药物就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得药物就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得药物就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得药物就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得药物就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得药物就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得药物就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得药物就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得药物就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胡 黄连、白薇、黄柏、生地、玄参、泽泻、玉竹、女贞子、龟板、牡蛎 专清虚热得药物就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得药物就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得药物就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得药物就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得药物就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得药物就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得药物就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得药物就是鳖甲、牡蛎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漏芦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得药物就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得药物就是穿山甲 回乳——芒硝、麦芽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砒石、鸦胆子、草果、铅丹、雄黄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得药物就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得药物就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得药物就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得药物就是槟榔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胃寒呕吐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反藜芦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宜先煎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 2004 级中医学本科 《中医内科学》试卷( A 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2007-1-22 学时数:3 答卷时间:120 分钟负责人:马剑颖 单选配伍多选填空名词解问答病例分合题型题题题题释题析计满分100 得分 评卷 人 一、单选题 1、阴寒凝滞型心痛的主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 .乌头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甘草汤 E.以上都不是 2、眩晕的主症是: A.头晕 B .眼花 C .头晕、耳鸣D.头晕、眼花 E .以上都不是 3、水肿的发病机制为: A.肺失通调 B .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以上都是 4、哮病发作时症见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中哮鸣,咯痰粘腻难出,舌 苔厚浊,脉滑实。治宜选用: 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射干麻黄汤D.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 E .以上都不是 5、心胆气虚所致不寐的主方是: 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 D.酸枣仁汤 E .养心汤 6、热淋的主方应该是: A.石韦散 B. 八正散 C.沉香散 D. 小蓟饮子 E. 程氏萆解分清饮 7、张某,女,54 岁。近 1 月来常有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 5 公斤,伴烦热口渴,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疗主方应该是:

A.白虎加人参汤 B. 小承气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沙参麦冬汤 E.玉女煎 8、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是: A.中风B .视瞻昏渺C.胸痹心悸D.痈疽E.以上都是 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 A.上实下虚证 B. 痰浊阻肺证 C.肝气乘肺证 D. 表寒里热证 E. 痰热遏肺证 10、阳明头痛常选用的引经药为: A.葛根、白芷 B. 柴胡、川芎 C. 藁本、吴茱萸 D. 羌活、蔓荆子 E.苍术、细辛 11、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而稀,恶寒发热,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 燥热伤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蕴肺 12、便血鲜红, 大便不畅, 或有腹痛, 口苦,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 A.下焦湿热 B. 脾不统血 C. 脾胃虚寒 D. 肠道湿热 E. 胃热壅盛 13、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证属: A.气虚 B. 血虚 C. 气秘 D. 热秘 E. 冷秘 14、中风病中的中脏腑与中经络鉴别要点是: A.有无神志障碍 B. 有无口眼歪斜 C. 有无语言不利 D. 有无肢体瘫痪 E.有无口角流涎 15、对黄疸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是:: A.身黄 B. 苔黄 C. 小便黄 D. 目睛黄 E. 爪甲黄 16、鼓胀的病机重点是: A心脾肾功能失调 B. 脾肺肾功能失调 C. 肝脾肾功能失调 D. 心肝肾功能失调 E. 心肺肾功能失调 17、主张眩晕“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的学者是() A. 张景岳 B. 朱丹溪 C.张仲景 D. 孙思邈 E. 陈无择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医宗必读》 D. 《丹溪心法》 E.《景岳全书》 19、某男,24 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尤甚,伴有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疗方剂首选() A.芍药甘草汤 B. 化肝煎 C. 丹栀逍遥散 D. 一贯煎 E. 柴胡疏肝散 20、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首先选用() A.香连丸 B. 桃红饮 C. 白头翁汤 D. 芍药汤 E. 活人败毒散 2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临床特征() A.身体消瘦 B. 咳嗽咯血 C.喉间痰鸣 D.潮热盗汗 E. 有传染性 22、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直 B .四肢抽搐C.意识丧失 D.角弓反张 E .以上都不是 23、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痿病治法的是: A.《内经》 B. 《中藏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景岳全书》 24、痰饮内停型呕吐的最佳治疗方剂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 .理中汤加吴茱萸C.旋复代赭汤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临床医学问答题举例

问答题举例 肿瘤的相关病因有哪些? 1)环境因素(外在):化学因素(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金属如镍、铭、砷)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局部物理刺激)生物因素(病毒、寄生虫) 2)机体因素(内在):遗传、内分泌、免疫 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有哪些?(回答5项即可)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 4.影像学检查 5.内镜检查 6.病理形态学检查支气管肺癌的相关病因有哪些? 1.吸烟 2.职业致癌因子:包括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等 3.空气污染 4.电离辐射 5.饮食与营养 6.其他:家和、病毒感染、真菌毒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 早期临床特点是什么? 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以及发热等。 影像学诊断主要方法有那些? 1.常规X线检查 2.CT检查 3.磁共振成像 4.内镜检查 5.核医学和超声波检查 6.实验室检查 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1.局部表现:1.肿块 2.疼痛 3.溃疡 4.梗阻 5.浸润与转移2.全身症状 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手术治疗 2.抗癌药物疗法(简称化疗) 3.放射疗法(放疗) 4.生物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外科非特异性感染又称什么? 也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有疥、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致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外科感染按病变性质分为哪些感染? 1)特异性感染:由特异的病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2)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大多数)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有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致病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简述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主要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阑尾管腔的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粪石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2)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临床特点有哪些? 临床特点:1)右下腹压痛 2)腹膜刺激征象 3)右下腹包块 4)其它 什么是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常见病菌种类有哪些? 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膜梭菌、炭疽杆菌

中药学表格_【强烈推荐,看了不后悔】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 麻黄辛、微苦,温。肺 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辛、甘,温 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 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 肺脾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辛,微温, 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多种呕吐证 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辛,微温, 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 2、用于水肿 荆芥辛,微温 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 血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 3、用于疮疡 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 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 痉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 3、用于破伤风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辛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白芷辛,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辛温;有小毒,肺 肾心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 证3、用于寒饮咳喘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肺)祛风解表,宣通鼻窍, 除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 2、用于痹证 *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胡荽辛温,肺胃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辛平,肺胃心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鹅不食草辛,温;肺肝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 2、用于湿疮肿毒 3、用于寒痰咳喘 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 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 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 2、用于 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 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辛,苦,寒;肺 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 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 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 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甘,寒; 肺肝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 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 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 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桑叶甘苦,寒; 肺肝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 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 2、用 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 目赤昏花 菊花辛,甘,苦,微 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 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发散风热,清利头目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

word完整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姜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1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16.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栀子 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生地 D.玄参 E.栀子

中医学期末总复习问答题部分(精)

问答题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什么叫滋水涵木法? 答: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所以滋水涵木法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3. 维持心主血脉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⑴三个基本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畅。 ⑵临床意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 4. 肺的生理功能? 答:①肺主气、司呼吸;②肺主宣发和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 5. 气的生理功能表现在哪五个方面?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①推动作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和早衰,脏腑经络功能减退②温煦作用:若温煦作用失常,则可出现畏寒肢冷、脏腑的功能减退 ③防御作用:若防御功能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易患疾病或患病后不易痊愈④固摄作用:若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致出血、自汗、尿失禁等 ⑤气化作用:若气化功能失常,可影响到气、血、津液的代谢,导致各种代谢病理变化。 6. 湿邪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哪四个方面?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 答: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出现腹泻、胸闷、水肿等症。 ②湿性重浊:湿留关节,则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沉重不举; ③湿性黏滞:一是湿病症状的黏滞性;二是湿病病程的缠绵性。 ④湿性趋下:致病易伤机体下部,如湿邪为病的水肿,多以下肢较明显。 7. 七情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 答:①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中药学功效完整版

<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呕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解表散寒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 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利尿通淋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 利水消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 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 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除骨蒸 龙胆:清热泻火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 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止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 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拳参: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下乳疏经通脉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 淋 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大血藤: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 痛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湿 马勃:清肺利咽止血 青果: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熊胆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 目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 黄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逐瘀通径利湿退黄 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第二节泻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药的性能内容包括: A性味、归经、升降浮沉 B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C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 D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用量用法 2、热性药是指: A治疗虚证的药物 B治疗热证的药物C治疗寒证的药物D治疗实证的药物3、辛味药的作用是: A能散能行 B能补能和 C能收能涩 D能软能下 4、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配伍产关系是: A相杀 B相畏C相反 D相恶 5、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应: A先煎 B包煎 C后下 D冲服 6、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脉浮紧感冒重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羌活 B细辛 C防风D麻黄 7、以下哪项不是薄荷的适应症: A风热感冒 B头痛目赤 C咽喉肿痛 D痈肿疮毒 8、清热泻火药主要用治: A气分实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热证 D虚热证 9、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的药物是: A蒿本 B白芷 C防风D羌活 10、鱼腥草善治: A肺痈 B乳痈 C肠痈 D咽喉肿痛 11、厚朴最适于治疗: A两胁胀痛B腹满胀痛 C小腹刺痛 D脘腹冷痛

12、大黄主要用于治疗: A冷积便秘B热结便秘C产后血虚便秘 D年老津枯便秘 13、以下哪项是威灵仙的功效: A祛风湿,止痛,解表B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C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 D祛风通络,定惊止痛 14、云苓的功效是: A芳香化湿 B祛湿敛疮C利水渗湿 D祛风胜湿 15、附子的性味特点是: A辛甘大热,无毒B辛甘大热,有毒 C辛甘大寒,无毒 D辛甘大寒,有毒16、既能杀虫,又能清热的药物是: A榧子 B槟榔 C贯众 D使君子 17、化瘀止血药可治疗: A血热出血B瘀血出血 C虚寒出血 D气虚出血 18、以下哪项不是郁金的功效: A活血行气 B解郁清心 C利胆退黄D祛风止痛 19、属于化痰药,又为止呕要药,用于胃气上逆呕吐的药物是: A半夏 B藿香 C砂仁 D生姜 20、下列哪味药不属于重镇安神药: A朱砂B远志 C龙骨 D磁石 21、元胡的功效是: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行气止痛 C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D活血行气,利胆退黄 22、党参的功效是: A补气益脾B缓急止痛 C补肾生津 D补气养血 23、以下哪个不是当归的功效: A补精益髓 B补血活血 C调经止痛 D润肠通便 24、杞子除可滋补肝肾,尚可: A益精明目 B补脾益气 C清心安神 D润肺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