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淹城分析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口



线
古河道
外城
6、淹城规划
1淹城三城三池,并附有外部的多重城濠聚落,在春秋时期的城濠聚落中较为罕见。 2.三城平面形状不一,与同时代城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色。内城和子城呈常见之方形,外城则为不规则圆形 ,而春秋时期列国都邑的平面形状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内外相统一。 3.独具特色的城门布局。与一般城聚城门四出相异,淹城开一面门,三个城门由外而内,从西到南依次而开 ,不设东门。 4.城墙由泥土堆筑而成,相异与北方城邑的夯土板筑方式。 5.三城地势,由外向内,逐渐增高,子城突出,俯视全城,似乎带有一定的权力象征意义。 6.城市以水运为内外联系的手段。
1、三城三河结构
三城:子城、内城、外城
内城:或称中城,又称内 罗城,呈不规则圆形,周 长约1.5公里,城墙高约1015米,基宽约30余米,上宽 10-15米。
1、三城三河结构
三城:子城、内城、外城
外城:也称外罗城,呈不 规则椭圆形,周长约2.5公 里,城墙高约9-13米,基 宽约40余米,上宽近20米 不等。
图:淹城遗址城墙现状平面图
平面布局
子城,俗称王城或紫禁城, 居淹城中城的偏北 部。呈方形, 城墙周长约 500 米, 高约 3 -5 米左右, 基宽约 30余米, 上宽约 10 米不等。
子城河长时期以来就一直湟为农田, 986 年 5 月, 淹城遗址考古发 掘队在此开始进行第一期发 掘, 在子城墙北部外 侧开探沟一条, 发掘结果揭示 了子城河的存在, 从而最终确定了淹城为三城三河 的建筑形制。上 世纪 90年代后期, 古河道被清出, 疏浚出土的 淤泥则用于修补已坍毁的部分内城墙。 清理出的 子城河周长约 800 米, 宽约 30—40 米, 平 均深 度 4米以上, 现已遍植莲荷”
1)淹城是春秋晚期吴王夫差时吴国所筑,作囚越质子之用; 2)淹城是商代江南土著淹族人所筑; 3)淹城是春秋晚期吴国季札所筑,作延陵邑治用; 4)淹城是春秋早期吴国所筑,作吴国都城之用; 5)淹城是周成王时南迁的奄族人所筑,作奄国都之用; 6)淹城是春秋晚期吴王阖闾时吴国所筑,作吴内河水军训练基地之用。 从以上诸观点中可清晰地看出,对淹城早期历史的研究者,都把淹城当作不变来研究的。实际上不变的东西是没 有的,淹城的早期历史也是如此。 2.它的现在 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分为五大区块:春秋淹城遗址、淹城春秋乐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淹城传统商业街坊和 淹城宝林禅寺。
3、历史故事
1.它的神奇 俯视淹城,仿佛一个篆字“奄”,几何图形般的以字形筑堡。淹城是世界
上惟一一座三道城河、 三道城墙形制的军事城堡。 历史江南大旱时,常州尽涸,仅有淹城龙潭之水清澈如常,百姓依之度过
旱情。淹城水护城,城依水,宛如一座深奥莫测的水城迷宫,为"中国江南第一 城,奇观甲天下”。
淹城符合孟子所说”三里为城、七里为郭”的王城建筑规模,是奄王之城。 据考证‘奄’字是由‘鼋’字变形而来, 据说奄族喜好龟,淹城的君主奄 君就把”白玉龟”。作为奄国的镇国之宝。据说常州城的形状极像龟,且古人 云:龟为龙种。巧的是常州有龙城之称,乾隆曾御赐”龙城象教”。 2.它的故事 明朝吴承恩(1506 -1582)《西游记》 第三十六回到四十回乌鸡国的故事的原型。 明代最大疑案:明建文帝朱允蚊(1402年被朱隶推翻)死之谜,出家到淹城宝林禅寺。 ……
3、布局特点
外城 内城
子城
子城为淹城君主与家人居 住的地方; 内城为祭祀之地; 外城主要是民居与军营。
3、布局特点
外城 内城
子城
三城地势由外向内逐渐增 高,子城突出,俯视全城, 似乎带有一定的权力象征。 另外也有防洪防潮的功效。
3、布局特点
筑城作用:主要作为军事 防御作用。既可阻挡西来 的楚国的东进,又可备作 东南越国进犯而退却固守 的基地。
1、地理位置
“淹”字由来: 1.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 ,奄君就是当时在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 相传奄君就是周成王时与商代后
人武庚勾结发动叛乱的奄国君王,被周成王所灭后,带领残部从山东辗转逃到江南,在这里凿河为堑,堆土为城,仍称" 奄"。因为古代三点的"淹"字与没有三点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传至今,遂有"淹城"之名。
鼋(yuán)

第 二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
淹城遗址东西长约 850、 南北宽 750 米, 总面积约65 万平方米。城内有子、内、外 三城,三城三河, 层层相套 。
当地流传着这样 一首民谣, 很形象地描 绘出淹城的地理概貌: “内罗城, 外罗城, 中 间方形紫禁城, 三套环河 三套城;内高墩, 外 高墩, 四周林立百余墩, 城 中兀立王女墩;内 河坝, 外河坝, 通道唯有城西 坝, 独木舟渡古 无坝。 ”
4、规划理念
外城 内城
子城
体现出北极崇拜:子城位 于内城西北,内城位于外 城东北,均向北偏移,形 成了以北方为重心的布局。
4、规划理念
《考工记》中记载“昼尽 诸日之景,夜考之极星”, 淹城弯弯曲曲的护城河显 然是因循天然河道的结果。
4、规划理念
“重圈与螺旋”形式体现 出自然崇拜。 重圈或螺旋形式可能是源 于对自然界、动植物等形 态的观察提炼、抽象模仿, 再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的 结果。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之
淹 城
小组成员: 汇报人: 汇报日期:2020.4.3
规划分析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城 市 简 介
第 二 部 分
平 面 布

第 三 部 分
规 划 分 析

四小 部结


第 一
城市简介
1、地理位置
淹城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西南部的淹城自然村。处在武宜路西侧,东南滨太湖, 西南与滆湖为邻。现有春秋淹城遗址,占地300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春秋 时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
5、道路规划
古淹城没有陆路相联,交通是由一条水道靠船(独木舟)连通三道城河。外城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古河道,穿过外 城墙,连通外城河、内城河、子城河。交通的走向为:在外城墙的偏西处进口,沿着脚墩、肚墩、头墩的西侧向南, 直达外城墙的南部城脚,靠头墩有两处沿头墩的南北两侧东折进入内城河,
这条河道又沿着内城墙现今的出入口进入子城河。这就是说,外城门和内城门均为水门,淹城完全由水道进出。

第 四
小结
规划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1. 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 2. 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但城与廓的关系有所不同。内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 为普通市民居住。 3. 城市的经济活动区域增加,常在城廓地带有集中的市场。 4. 重视城防功能。 5. 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 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4、规划理念
外城 内城
子城
层层相套结构体现了“筑 城以卫君”的防御思想。 不规则布局体现了适宜安 居功能。
4、规划理念
内城
外城廓
内城周长约三华里,外城 廓周长约七华里,和《孟 子》一书中“三里之城, 七里之廓”大体吻合。
4、规划理念
外城
子城
子城呈方形,外城呈圆形, 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 的思想。
三城之间均由一土坝相通(现不存)。在西 段内城河外侧南北向排列着3个土墩,相传为淹 君公主冢,南曰头墩,中曰肚墩,北曰脚墩。
图:淹城遗址平面图

第 三
规划分析
1、三城三河结构
三城:子城、内城、外城
子城:又称王城或紫禁城, 呈方形,周长约0.5公里, 城墙高约3-5米,基宽约30 余米,上宽约10米不等。
2.另一说是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决心与阖闾的强暴政治决裂,"终身不入吴国", 便在封地延陵筑城挖河,以示淹留之决心,邦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札了。东汉《越绝书·吴地传》记载
2、淹城历史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1.关于淹城早期历史,现有多种说法,归纳其主要观点有六:
: : : : : :
规历规汇平区
划史划报面位
分概分
布分
报析况析
局析
分 工
告、


汇 总


谢 谢 观欢 看迎
点 评
图:淹城子城城门遗址
平面布局
内城,或称中城,又称内罗城,居淹城外城 的偏北部。近方形, 城墙周长约 1500 米, 城高 约 11-15 米, 墙基宽30 余米, 上宽约 10—15米 许。中 城河宽 50—70 米, 平均深度 4-5 米。
外城,也称外罗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 周长约2500 米, 城高约 9 -13 米, 墙基宽约 40 余米, 上宽近 20 米不等。外城河深而宽广, 清 道光 《武进阳湖合志》 载 “广可十五丈, 深亦不 减 三丈”, 实测其河面宽度均为 50-60 米, 最宽 处的 龙潭 (又叫龙泉)一带达 80 米。

1、三城三河结构
三河:子城河、内城河、外城河
子城河:河平均深度约4米以 上; 内城河:河宽50-70米,平均 深度4-5米; 外城河:河宽50-60米,最宽 处达80米。
2、城门特点
外城门 内城门
子城门
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 门,并且三个城门由外而内, 从西向东依次而开,不设东 门。 外城门西北向,内城门西南 向,子城门正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