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融入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融入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f73d8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8.png)
学校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育人”乃 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 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汇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 史”[3]。通过将不同民族的民间体育舞蹈竹竿舞、纳西 族族打跳和勒巴舞融入滇西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 动中,引导广大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基本国情 的认知,培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 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团结意识,并让他们懂得“光 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由各民族共同培育”,进而形成“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3 效能性原则
当下,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桑代克“三大定律”中的效果律指出学 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息息相关 [4],强调有效学习 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教学反馈。跳竹竿、民族打跳、 勒巴舞等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包含跳跃、转体、蹲起、 摆臂等技术动作,对改善人体的肺活量、身体力量、弹 跳力、协调性、灵敏度均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提高大学 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参与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实 践,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身体健康是第一要素”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健康工作五十 年”的决心,并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强健体魄的行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14bce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9.png)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摘要:本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缺乏足够的场地、缺少资金支持以及教育课程的偏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例如加强人员技能训练、拓展项目资助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正文: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其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调查的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地区内体育项目人员、教练、场馆设施、教育机构以及财政投入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发现一般而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缺乏足够的场地、缺少资金支持以及教育课程的偏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例如加强人员技能训练、拓展项目资助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根据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可以提出有效的方案并进行应用。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体育场地的建设,拓宽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范围,为更多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其次,要及时审查传统体育活动的支持资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改善传统体育的运动环境与条件。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让更多教师了解传统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使传统体育活动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参与。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促进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比如给予项目赛事的补助,开展系列关于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等。
传统体育活动对改善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深化体育改革,按照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着力解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关问题。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新建体育场馆、加大人员培训等手段,帮助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701f8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4.png)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指传承和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为目的的体育教育内容。
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和改革路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就教学现状而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普及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师资相对匮乏,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二是教材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教育部门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尚未做到精心编撰和细致考虑,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存在内容过时、重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三是教学手段和设施不完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教学多以传统的面授教学为主,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支持,无法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吸引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参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和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二是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
完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编撰制度,加强学科专家的参与和技术研发,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改革。
加大信息技术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进行线上教学和互动交流,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体验。
四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将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比赛、展览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改革,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发展的关键路径。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作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f34e4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7.png)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传统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国粹,代代相传,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就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
一、困境1. 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注重现代体育理论和科学训练方法,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
这导致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接触有限,甚至出现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失传的现象。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相对现代体育教学而言,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传承能力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导致一些传统项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3. 学生认知偏差由于多年来现代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很难真正领会传统体育的魅力和价值,导致一些传统项目在高校中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路径选择1. 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应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力度,增加相关项目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体育教育中注入更多的传统体育元素。
只有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才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传统体育,从而培养起一批对传统体育感兴趣并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学生。
2. 增加师资培训高校应加强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传承能力。
通过培训,将更多的专业人员转入传统体育领域,保障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传统体育教学服务。
3. 加强学生教育在校园中展开广泛的传统体育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通过举办传统体育比赛、组织传统体育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发展传统体育外延传统体育并非停留在历史的产物,更应积极融入到现代体育运动中。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8327c09b89680203d82544.png)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摘要]藏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习俗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应积极承担振兴民族传统体育的神圣职责。
文章指出,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地域和资源优势进行课程改革,挖掘开发藏族传统体育,将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性、竞技性和高校教育性融为一体,成为民族院校精品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论文关键词]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课程可行性一、引言西藏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独特,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生产、民俗等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竞技与娱乐表演活动成了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透过民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现象”去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它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藏民族人民用勤劳、勇敢与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在世代相传、演变和普及中使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建立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将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衔接,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计划、切实有效地纳入学校体育推广和普及中来,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创新体育教学,改变办学思路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源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据藏文《广史》记载,西藏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体育的萌芽。
有记载最早出现的是弓、箭,后来又有了斧、矛、叉、匕首、投索绳、投石器等。
它们既可以用于生产,又可用于战争,同时也具有防卫、健身、娱乐的性质。
藏民族先民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为了生存和繁衍,练就了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泳等生存和生活技能,简单的体育项目射箭、摔跤、骑马、举石、刀术、投矛等有了雏形,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演变与军事活动和祭祀娱乐等社会实践活动密不可分。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威呼的教学与训练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威呼的教学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61da859f7ec4afe04a1dfeb.png)
0 前 言
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赛 威 呼不 仅 是 一 项竞 技 比赛 项 目,同 时也 是 极 具 民族 特 色 的热 门体 育课 程 .学 习赛威 呼等 民族体 育特 色项 目,能够 使学 生在 寓教于 乐 的氛 围中感 受 民族 体 育 的魅 力.本 文简
述赛 威呼 运动 的起 源 、竞 赛规 则 ,着 重分析 赛威 呼教 学与训 练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 提 出改进 建议.
浅谈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 项 目赛 威 呼 的教 学 与 训 练
汪 正 宇
( 锦 州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 要 :赛 威 呼 是 满 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也 是 辽 宁省 少 数 民族 运 动 会 比赛 项 目之 一. 目前 关 于赛 威 呼教 学 的研 究 较 少 ,阐 述 了赛 威 呼教 学 的 意义 ,赛 威 呼 的教 学 与 训 练 存 在 的 问题 . 从 分 析 赛 威 呼技 术 环 节 、 强
化重 点环 节训 练 、提 高 训 练 技 巧 等 方 面 入 手提 出改进 教 学 与训 练 的建 议 . 关 键 词 :赛 威 呼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训 练
中 图 分 类 号 :G 8 5 2 . 9
文献标识码 i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5 6 8 8 ( 2 0 1 5 ) 0 2 —0 0 7 1 —0 3
收 稿 日期 :2 O 1 4 —1 O —l 5 作者 ,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方 面研究.
辽 宁师 专 学报
2 0 1 5年 第 2 期
3 赛威 呼教 学与 训练 中存在 的 问题
3 . 1 缺乏科 学系统 的研 究 赛 威乎运 动早 年多 以游 戏 的形 式存 在和发 展 ,再加上 地域 和文化 的限制 ,认识 和 了解这 项运动 的 人并不 多 ,直 至从 游戏 发展 到正式 比赛 项 目以后 ,才广泛被 人们 所 了解. 但 比赛仅局 限于 辽宁省少数 民族运 动会 ,未 被列 入全 国少 数 民族运 动会 正式 比赛 项 目,所 以关注 度还是 较 差 ,缺 少科学 系统 的研 究 ,与赛 威 呼运动 相关 的教学 与训 练方 法等研 究资料 少之 又少.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2a8d3a3968011ca3009121.png)
理 论 观 察
Th o e c e r t Ob e v t n i sr a o i
No 5 2 1 . , 0 1
( 总第 7 1期)
S ra . 1 e il No 7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 院为例
梁 源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经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广 西 工 商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共 十 所 驻 邕 高 职 院校 近两 学 年 开 设
有 目 的地 查 阅 了近 年 来 全 国 体 育 期 刊 , 了解 国 内高 校 开 设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现 状 及对 策 。
E cl0 0对 有 效 问卷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xe20
2结果 与分 析 . 据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广 广 西 水 利 电 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电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宁 广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国 际商 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农 业 职 业 广 广
本 文 通 过 对 广 西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2 0 — 0 学 年 度 09 21 1
学 院 2 1 共 16 0 0级 7 0名 高 职 学 生 ( 中 女 生 18 其 2 2名 , 生 男
4 8名 ) 行 问 卷 调 查 。发 放 问 卷 16 7 进 70份 , 回收 有 效 问卷
1 . 理 统 计 法 4数
开 展 民族 传 统 体 育 课 程 进 行调 查 研 究 ,探 索 高 校 大 力 开 展
对 回 收 的 问 卷 进 行 整 理 , 剔 除 无 效 问 卷 , 运 用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090040c850ad02de8041b7.png)
表 3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兴趣调查
兴趣程度
A B C D E
选择人数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不喜欢
4 9 2 蹦 8 6 6 2 6 3
比例( 写)
20。 6
44
排位
‘ . 几 , 曰
24 。 5 9。 4
1。 5
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
[ 收稿日期〕 2007一11一10 [ 作者简介〕 周华(1969一) , 广西南宁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别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 教学与运动训练;唐拥军( 1971一) , 广西灌阳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 与运动训练;谷礼燕( 197 一) , 湖能幸感人, 4 女,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 练;唐健云( 196 一) , 广西柳城人, 0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讲师, 研究 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 【 甚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 民族地区离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0 0 一 十五’ 少 【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比例( %)
川9 46。 7
2. 2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了解程度及 学习兴趁的调查 表 2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认识及 了解情况
了解程度
A B C D
选择人数
以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等8 所高校 在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为 240 人, 0 其中男生 1250 人, 占55. 3%;女生 1120 人, 占46. 7写。
周 华 唐拥军 谷礼燕 唐健云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c5dfa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d.png)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与此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作为我国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针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需要找到路径选择,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一、困境与挑战1. 社会认知不足随着现代体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人们的体育认知呈现出了单一化的趋势,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知相对较少。
许多人甚至存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误解和偏见,认为其只是一些简单的民俗娱乐活动,没有真正的实用性和竞技性。
这种社会认知不足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学中并不受重视,甚至成了一门“辅助性”课程。
2. 教学资源匮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项目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如篮球场、足球场等现代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资源却十分匮乏,很多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场地和设施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更不用说完备的器材和教学工具了。
这就给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和传承工作。
3. 教学内容困境现代体育项目在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都比较系统和规范。
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却相对较为分散和杂乱,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和规范。
这就导致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二、路径选择1.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需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了解。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认可。
2. 建设教学资源基础设施需要在高校中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
![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06f9deb9f3f90f76c61b14.png)
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堪称世界之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积极倡导,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前进”的民族体育方针,为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突破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机制创新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对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前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由各个民族创造的,逐渐融合发展的,在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的总称。
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该民族的教育手段,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丰富的娱乐、竞技功能。
1、研究方法1.1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了国内外一些体育训练基地的资料。
1.2调查访问法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局、教育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及部分高校,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建设等问题对相关人士进行访问、座谈和调研。
2、结果与分析2.1在高校中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目的和意义2.1.1校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高重视少数民族体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年一度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国内少数民族体育的盛会,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极为重视这一运动会。
但客观上各地还存在临时集训,赛前突击的短期行为,与相对完善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比赛制度和网络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的抽调、集训和比赛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88656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9.png)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摘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体教融合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趋势。
《意见》中提到要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极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慢慢消失在人们眼中,寻求一种有效传承途径成为目前重要的工作。
本文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意义、融合困境、融合路径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效融合的同时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教融合;困境;路径体育学科在大多数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寻求一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意义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要求。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
在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以及体教融合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作为承担起体育教育功能的载体,要肩负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
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既可以满足目前亟需解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又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e50d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c.png)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渠道也日益少见。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通过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2 问题意义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与实践研究正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与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体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藏式赛马、蒙古摔跤、侗族木球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既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反映了民族智慧和劳动精神。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意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目前,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但规模相对较小,覆盖范围有限,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实践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制定可行的推广策略和方案,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推广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匮乏、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失去本土特色的风险。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a4d8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前言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其中,教学环节的不足和不规范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因此,深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研究有效的对策措施,对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1. 教学资源的缺乏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许多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或教材,教师也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单一化目前,许多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化教学,没有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化特点,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方法往往被动传授,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忽略了多方面的培养,无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接受新的思想教育。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对策研究1. 教学资源的丰富化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和资源共享等方式鼓励教师间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教师培训和考试,丰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需要注重其多样性和差异化。
对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组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并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风采。
3.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逐渐被更新和改进。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民族传统体育,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对策的创新。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押加的教学与训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押加的教学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258b811227916888486d78f.png)
育 文 化作 出 贡献
502) 0 5
212 本 教 学 形 式 ..基
在 平 时 的教 学 当 中 , 游 戏 娱 乐 为 主 , 形 式 一 般 有 : 以 其 大 象 拔 河 、 力 比赛 、 力 比赛 和 手 力 比赛 等 。 颈 腰 颈 力 游 戏 比 赛 可 分 为 坐 姿 和 站 姿 两 种 形 式 ,坐 姿 比赛 的 方 法 是 参 加 比赛 的 两 人 , 对 坐 在 平 地 上 , 腿 伸 直 , 脚 相 相 两 双 抵 . 打 结 的布 带 或 绳 环 套 在 颈 部 , 干 与 腿 成 9 度 角 , 绳 把 躯 0 将 拉 直 。 裁 判 员 发 令后 开 始 比赛 , 方 都 以脖 颈用 力 , 方 设 法 双 想 把 对 方 拉 向 自己 一侧 。 哪 一 方 臀 部 离 地 或 绳 中心 线 ( ) 向 物 偏 对方 . 即被 判 为 失 败 。 比赛 时 不 能 用 手 抓 赛 绳 和手 撑 地 , 则 否
己长 期从 事该 项 目教 学 与 训 练 的 心 得 . 出 自己 的 见 解 . 本 提 并 着“ 等 、 平 团结 、 步 、 荣 ” 进 繁 的宗 旨 , 扬 “ 快 、 高 、 强 ” 弘 更 更 更 的 体 育 精神 , 望 与 广 大 爱 好 者共 同探 讨 , 为少 数 民族 传 统 体 希 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2c6c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1.png)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在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结合当今的体育教学理念,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研究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现状和方法。
研究认为,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应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推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引言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和劳动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马术、射箭、摔跤、射击、滑雪、溜冰、滑翔等,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文化。
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使得传统的体育项目逐渐被边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也导致了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落和遗忘。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在我国的许多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和推广。
学生们通常只接触到一些主流的现代体育项目,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参与比较少。
这不仅使得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不高,同时也限制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更好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融入高校的研究与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融入高校的研究与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e2c39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f.png)
民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融入高校的研究与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摘要:民族传统冰雪体育是北方地域开设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课程,黑龙江大学不断加强冰雪体育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四届冬季运动会,并相继开设了高山滑雪、雪地足球、越野滑轮、雪地球等课程。
近年开设传统冰嬉课程,不断挖掘民族冰雪特色课程,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冰雪地域紧密结合,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冰雪体育;融入;研究基金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省级:SJGY20200558、校级:2020B33);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绩效科学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JB1320266);2022年度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项目"民族传统摔跤";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SJGSX202201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综合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20EDE37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GJB142201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委托项目“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SJGZ20220061);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2021-KYYWF-0066)。
黑龙江大学民族传统冰嬉课程列为通识选修课,是对我校的冰雪体育课程有益补充。
冰嬉是清朝的重要典制,是现代冰上运动会的前身,竞赛项目包括:冰上竞速、冰上杂技、冰上射箭、冰上摔跤等活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范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ce0d3e551810a6f4248691.png)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范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调研报告根据贵部门《关于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关调调研普查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我局精切心心安排,组织人员深入民族乡乡、村进行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情**是一个“山区、民族、贫困”三个位位一体的民族散杂居农业县,全县辖,5镇3乡109个村委会(社区)村792个村民民小组,其中有纯民族村小组组179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比30%以上的民族杂居村有居 81个。
全县3个民民族乡有38个村委会3600个村小组,8个散杂居民族村委会中有族44个村小组。
2011年,全县有35个民族,其中汉、壮、彝、个苗、回、瑶苗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民7517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06%1,该比例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全市县少数民县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南多北少、东西平小衡衡的分布格局。
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造就了性**少数民族体育的多样性,数世代相传的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相,渗透着各民族的历史、宗,教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反映出各各具特色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习惯。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体据调查,我县5个个世居少数民共有传统体育项目项14项。
其中,彝族的项目最多,有项7项,即摔跤、、磨秋、霸王鞭、耍狮子、踩高跷、弹弓、把式舞;苗踩族族项目有5项,即陀螺、爬花杆、踢脚架、打鸡毛毽、花射弩;壮族项目有射2项,是金金钱棍和竹杆舞;瑶族和回族族则没有传统体育项目。
县域内少域数民族体育项目从未认定传承人。
民族传统体育认活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不不可或缺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与喜庆节日体联系密切,是是节日文化中展现民族魅力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方式多在传传统统节日习俗中,以群体活动为主,而在闲暇娱乐时间自为觉参与的人较少。
随着历史觉的的变迁,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项目出现了退化和消亡,目前前,我县摔跤、弹弓、竹杆舞项目比较多见,苗族的舞5个项目,每个年都会在高良乡的的纳平山村和龙庆乡的个别村村组自行组织的花山节上表演,而其它项目则很少见到演,踩高跷项目则已,成为中老年年人的记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f3547331b765ce050814e9.png)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育 课 堂 ; 行 性 体 可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4 G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7 5 4 (O 0 0 ~ 1 4 O 10 — 3 82 1 )3 0 O 一 4
保 护 少数 民族体 育 , 积极 行 动 起来 , 要 将少 数 民族 传 统体 育项 目有选 择 的 , 批 分期 的尽快 引入 高校 体 育 分
教 学 中来 . 目前 , 数 民族 传 统体 育进 入体 育课 堂 已势在 必行 , 于少 数 民族传 统 体育 项 目的研 究将 在很 大 少 关 程度 上影 响到我 国民族 传 统体 育 发展方 向的把握 和发 展策 略 的制定 .韶 关学 院地 处少 数 民族 聚集 地 区 , 因 此 , 把 握住 这 一 契机 , 分 利 用少 数 民族传 统体 育 资源 , 要 充 与时 俱进 , 势而 上 , 少数 民族传 统 体 育项 目 乘 将
收 稿 日期 :0 9 0 1 20 —1— 2 基 金项 目 : 东 省 教 育 厅 2 0 广 0 8年 高 等 教 育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目号 : K G 2 0 0 3) 项 B J YB 0 89 作 者 简 介 : 允 清 (9 1 ) , 东 益 都 人 , 关 学 院体 育 学 院教 授 , 要 从 事 社 会 体 育 和 体 育 教 学 与 训 练 研究 宋 15 一 男 山 韶 主
引入 体育 教学 中 。 在广 东 省高 校 率先 开设 少 数 民族 传统 体 育项 目课 程 , 出特 色 , 出亮 点. 文 采用 文献 办 办 本 法 、 学 实验 法 和逻辑 分 析法 等 研究 方 法 , 少 数 民族传 统体 育资 源 引入 高 校体育 课 堂 的可行 性 进行 了较 教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