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最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港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空港经济是指依托机场,尤其是枢纽性机场的人流和物流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发展空港经济对我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外向度,提升城市发展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机场二期建设的推进,加快发展空港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空港经济范围主要是核心区和紧邻区共约60平方公里。

一、我区发展空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我区发展空港经济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国际机场实力日增。2012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99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3万吨,全国排名均在第8位,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国际机场已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在吸收机场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逐步渗入其航空运输网络,更快、更好地参与到国际货运竞争中。尤其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启动实施,更为空港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2012年,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而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更是高达7400美元。空港周边密集分布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绍兴滨海和袍江工业区、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机场和开发区良性互动,为空港经济发展创造不竭的动力源泉。三是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随着杭浦、申嘉杭、杭长、杭绍甬、杭新景、杭徽、临金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以及沪杭、杭宁城际轨道建设和京杭运河的延伸,成为长三角南翼综合性物流枢纽中心,机场至上海、江苏和全省各地的综合交通网络将更为便捷。同时,机场与主城、机场与周边区域配套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备。空港经济发展具备了优越的交通条件、独特的物流支撑和广阔的辐射腹地,并兼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发达的产业依托,是空港经济发展的理想区域。四是投资环境日趋优越。作为的科研、教育、文化中心,能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支持、卓越的教科研环境、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创造有利条件。我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对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有利于形成独特的以知识激发产业创新的集聚地,营造浓郁的临空型投资创业氛围,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乐园。

但同时,我区发展空港经济也面临着困难和制约:一是规划相对滞后。由于机场位于组团与瓜沥组团控制区内。目前,机场周边地区大多处于自发发展过程中,没有空港经济发展规划和空港经济区控制性详规作指导,各镇建设均以本镇总体规划为指导,产业的引进以及区域内的基础配套设施缺乏统一的规划。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目前,

国际机场还是以传统的客流、货运为主,港口服务、广告制作发布、航空快递等增值服务仅占机场业务的3%,远低于国内其它大型机场;空港现有产业发展与空港经济关联度小,缺乏有效联结点;没有将临空制造业、空港物流业、高技术产业等作为空港经济产业培育的主导方向;机场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区内能提供金融、保险、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服务的中介机构少,不能满足区内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三是协调管理存在难度。空港经济发展涉及机场公司和省、市、区三级政府,机场周边区域又隶属多镇,空港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没有成熟的可以借鉴的开发模式,空港经济协调管理相当难。四是土地制约比较严重。我区基本农田占耕地的比重高达85.53%,空港经济发展用地大部分都涉及基本农田,如果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可拓展的用地空间非常有限。

二、我区发展空港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总体思路。从空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区空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协调、科学布局、集聚发展、重点突出的原则,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空港经济核心区建设雏形初显,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左右,年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左右,空港经济区经

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力争达10%以上,努力将空港经济培育成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

(二)明确发展重点。空港经济圈的产业选择应以依托机场临空型产业为主,按照机场对周边地区不同的辐射度,带动区域产业形态高端化。建议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一是空港物流业。抓住机场二期扩建的契机,抓紧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平台,结合“区港联动”项目,加快发展保税仓库,加快构建空港物流信息平台,着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强化与区域物流枢纽公司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空、海、水、陆多式联运的物流服务体系,构建长三角南翼空港物流枢纽中心。

二是临空制造业。瞄准迅速增长的航空市场需求,在机场邻近区域规划建设航空工业园区,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民用轻型飞机、飞机零部件及附属专用设备、航空电子仪器设备、机场专用设备、航空食品等航空产品,打造长三角新兴的航空产品制造基地。同时,加快提升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区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依托快捷的航空物流和空港的保税物流平台,规划建设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附加值高、重量较小的电子产品、小型精密机械产品、高科技汽

车零部件等产品的出口加工制造。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空港的快速物流和人才集聚优势,主动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和延伸、大力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借助空港形成的科技、信息等方面优势,发展包括生物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在内的高科技农业,使空港周边地区成为区域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引领者;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加强与下沙、滨江的互动合作,推进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向高度化发展,拓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空港区域工业发展层次,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兴板块。

四是空港服务业。加快发展宾馆餐饮、居住生活配套、航空设备维修、航空技术教育和培训、邮政服务、旅行社等空港服务业,完善机场运营服务以及空港企业工作人员的生活配套服务体系,集聚更多的人流和经济活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会展中介、检测检验等国际商务服务业,吸引航空公司等企业总部入驻,以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国际性商务服务中心;发挥空港的交通便捷优势和“休博效应”,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开发主题娱乐、休闲度假、名品购物、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成为“东方休闲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